毕晓斌
(山东省威海市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中学 山东威海 264208)
摘 要: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归宿,一切教学活动必须围绕它、指向它、实现它。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学目标往往被束之高阁,教学目标只是被我们匆忙地写在了教案之上,却从未想过它能与课堂教学评价产生任何化学反应。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注重了教学是否达到目标,而忽视了课堂评价对实现目标的辅助作用,更谈不上思考二者对教学的合力会有多大。我们的所作所为正像俗语中所说的那样“泥萝卜,揩一段吃一段,吃到哪里算哪里”。其实,三者的结合往往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目标 课堂评价 一致性
泰戈尔在《采果集》中曾经写到:“我在坦途迷失了方向。在烟波浩淼的水面,在碧蓝如洗的天空,没有一丝轨迹。路被鸟儿的羽翼、璀璨的星光和四季流转的繁花遮掩了。我叩问我的心,你的血液是否承载着发现未见之途的智慧”。教学目标犹如就是那坦途中前进的道路,而评价却是那未见之途的智慧,有了它才能找到前进的方向。[1]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最终归宿,我们所进行的教学设计始终围绕它、指向它并以实现它为目的。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学目标往往被束之高阁,它只是被我们机械地从教学参考书中搬到了教案之上,而我们却从未想过它能与教学活动的组织、课堂教学评价产生化学反应。因此,我们往往注重了单兵作战,将三个原本密切联系的事物分割开来,忽视了他们之间的联系,更谈不上思考三者的结合对教学的合力会有多大。我们的所作所为犹如俗语中所说的那样“泥萝卜,揩一段吃一段,吃到哪里算哪里”。缺少了精确的目标,也就丧失了设定课堂评价的依据。我们也只能更多地依靠我们所谓的经验预测课堂教学效果。要想真正地做到讲三者融合在一起,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2]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一针见血”
要做到教、学、评的一致性,首先要制定出精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就像射击比赛中的靶位,击不中靶位的中心,任何努力都是徒劳。教学目标设定不清,上课時噼里啪啦乱打一气,结果往往是出力不讨好,只是增加学生的负担。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清楚在课堂中最需要和学生分享的是哪些东西!
在日常的教学中对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往往是纸上谈兵,或者是直接从教学参考书上抄写,应付了事,又有多少是真正经过深思熟虑而制定出的呢?如此制定的目标犹如沧海一粟,范围之大,没有任何针对性。著名的美国课程理论家泰勒在他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认为:“目标应该是清楚的,而且是具体的”。“清楚”应该是教师对教学目标了然于胸,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感悟到目标的存在,而并非如我们平常所为,在教学时将本节课目标通过课件呈现出来,这种方式会有多少真的被学生所接受呢?强制性的灌输只会让人觉得过于形式主义和机械,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却并不一定“清楚”。“具体”则是将我们的目标细化,有针对性。正确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是教师“点化”的基础。如果课标回答的是学生“应该学会什么”,那么教学目标要回答的是学生“能学会什么”。教师若要“点化”到学生的心头,点到位,必须正确制定课时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上,就有许多文章可做。“听”与“听懂”、“会”与“会用”就有着明显的区别。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虽然仅仅是几个字的区别,但所表达出来的涵义是截然不同的。只有有了正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才能以此为依据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活动和评价设计,从而达到教、学、评的一致性。
二、琢磨细节,在细节中提高“学”的效率。
所谓教学细节就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很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或是一个细小的片段,它短小精悍,便于教师教研和突破。他就是那么一句话、一个眼神、一次动作、一个表情、一个错误,而表现的确是教学过程的变化、灵动和创造。判断一个教学细节是否精彩,关键在于它的实效性,缺乏实效的教学细节,再怎么精彩也只不过是空有摆设的花瓶而已。教学目标清晰,才能正确定位教学细节,避免教学陷于枝节而不能自拔。
在讲授《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这一课时,对于法律的特征的讲解自己始终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这样的讲解对于学生而言没有任何吸引力,自然也激发不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学生学习起来难度也会增加不少。而此时,以为学生不经意间问了一句教室中所悬挂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否属于法律,一个鲜活的事例就此进入到我的眼帘,这不正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吗?倘若能将将它与法律进行对比,讲解法律的基本特征,学生在理解的时候也降低了许多。这一细节拉近了学生与所学知识间的亲密程度,理解起枯燥的法律知识也变得有趣了。
细心地安排教学活动会使教学目标、评价设计和教学过程的一致性程度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也会相应地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教学评价的多样化
口语评价是课堂上最常用最经济的评价方式,但是如果经常以 “你真棒!”,“你真聪明”,“不错!”等这样常规的语言进行评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厌倦,对于学生的“学”也不会产生任何的刺激作用。重复评价愈多,学生的单调乏味感就愈强。时间一长,学生反应冷淡,感觉自然就无趣。事实上,任何人都需要获得新鲜的刺激,对于初中生而言,更是如此。他们渴望变化,期待惊喜,追求新鲜。
幽默、富于个性的评价语是随机的,即兴的,是不可预设的,它需要根据但它却常常会带来瞬间的精彩,它深深扎根于作为执教者的我们的教学功底、人文素养和教育理念之中。多样的评价方式和评价语所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评价,更重要的是信心和热情,是让生命之舟在沧海中鼓起神奇风帆。所以, 对待学生精彩、到位的回答、独到的想法,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发自内心给予由衷的赞赏, 对我们而言这似乎仅仅是几秒钟内说过的一句在普通不过的话语,但这可能对学生是一次终身难忘的鼓励。
一句到位、简短的评价与会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提高学习的效率,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目标、评价设计和教学在其中真正地融为一体。
和谐,一直以来是中国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其实,目标、评价、教学三者之间并非孤立着,它们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的眼睛。它们也可以“和为贵”,融合为课堂中不可缺少的那一股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杰.《阳光评价:让课堂生动起来 》[J] .《教学月刊》,2005,(09).
[2]陈玉昆.《教育评价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5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