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林
(甘肃省县积石山县徐扈家乡长家寺小学 甘肃积石山 731700)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策略正在经历着巨大的转变。作为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小学教育一直受到较多的关注,在小学教育实践中,数学是难度较大的学科之一。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一直是每个小学数学教师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数学学习的过程需要老师给予正确的引导,本文在深入分析小学数学教育特点的基础之上,简要阐述了“有效引导”策略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了有效引导策略的具体应用措施,希望对提升小学数学教育质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有效引导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起点,小学教育一直受到较多的关注,小学教育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成长,甚至对于小学生的日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提升小学教育的质量是每一个小学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在小学教育实践中,数学是难度较大的学科之一,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存在一定的弊端,如何改变传统的数学教育方式,提升小学数学教育质量,对于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具有重要的意义[1]。在层出不穷的教学方式中,“有效引导”策略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对于学生成绩的提升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本文将对“有效引导”策略进行简要的阐述。
一、“有效引导”策略在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数学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较为明显的作用,通过数学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性,使思维更加严谨。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一直受到较多的关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低效率教育模式被一定程度的颠覆,各种全新的高效率教学方式不断涌现。在小学数学的教育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还没有形成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证小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不断进步。在这种教育背景之下,“有效引导”策略应运而生,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有效引导,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另外,“有效引导”策略的运用,对于改变传统小学教育中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学生可以从原本被动接受数学知识的地位逐渐转变成自主学习,成为课堂上的主体,从而激发出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对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二、“有效引导”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策略
1.拓宽教学路径,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如今的教育背景下,我国的小学生一般都在六至十三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各方面的能力都处于重要的形成阶段,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理较重,对身边的许多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所以在课堂上很难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小学生来说,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好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对于学习充满信心,并且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但是一旦方法运用不当,会打击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以后教学工作的开展是十分不利的。老师在进行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小学生的这个特点,有针对性的采用多种教育方式,从而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具体来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首先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小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比如说,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必修教材中,老师在讲授 “角的初步知识”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运用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具体来说,老师在讲解角的知识之前,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对“角”进行感知,比如让学生找出校園或者教室中的“角”,或者让学生举出身边关于角的实例,比如墙角等,也可以选出一个具有棱角的物体,让学生指出物体中的角,并且统计出所有角的数量。这样可以使学生通过对身边事物的感知,直观的认识到“角”的特点,从而了解“角”,认识“角”,从而把灌输式的教学过程转变成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
2.平衡引导与放任之间的关系,让“有效引导”策略发挥最大的作用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运用教学策略的最终目的在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使小学生的数学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有效引导”策略也不例外。所以,老师在应用有效引导策略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应该注意策略的运用方式,而且还要关注实际的教学效果[4]。这就要求老师在运用“有效引导”策略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引导的有效性,把握好引导与放任之间的关系,做到既对小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指导,又具有一定的约束性,避免过度的放任学生,导致课堂教学效果的降低,从而最大化的发挥引导的作用。
3.及时进行课后反馈
由于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把握数学学科的特点,及时进行反馈[5]。具体来说,老师通过有效的引导,使学生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以后,应该及时的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效的提升。
结语
小学教育对于每个学生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数学来讲,老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摒弃传统的低效率教学方式,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的过程中实施有效引导策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朱木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及其运用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10):109.
[2]张艳,张玲云,范素花等.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8):151-152.
[3]陈丽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浅析[J].速读(中旬),2016(7):291.
[4]李灿,吴红波.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9):3-3.
[5]达林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研究[J].华夏地理,2016(3):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