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探究

2017-04-12 17:37邹德静
魅力中国 2016年47期
关键词:阅读探究数学

邹德静

摘要:在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要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只有当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时,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关键词:数学;阅读;探究

数学课中也离不开阅读能力培养这一环节。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过程。它不仅仅是读的过程,而且是动手动脑有机结合、统一协调的过程。我就根据自己教学数学阅读的一些经验,谈以下几点:

一、读中思、思中读

在数学阅读的过程中,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要学会在阅读中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数学课本上的定义、定律等虽然言简意赅,但不像文学语言那样生动、形象、幽默。因此,教师在指导阅读时,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鼓励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养成凡事多问个为什么的良好习惯。例如有这么一条信息:商店出售毛巾,每条5元,10条起打九折。如果你买15条应付多少元?很多学生这样理解9×5+6×5×0.9,他们认为9条不打折,6条打九折。可见学生的阅读是有一定偏差的,让学生自己思考,同桌交流,反复思考,然后理解只要15×5×0.9就可以了。数学中还经常会碰到“缩小几倍和减少几倍”等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认真阅读,不断思考,就能理清脉络,总结方法。

二、阅读中激趣、生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才是课堂教学的魅力所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感兴趣的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通过阅读激发兴趣,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生成问题,激发求知欲。例如:学习《比的认识》时,课的开始教师出示: 你知道我们人体上有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的比大约是1:1,成年人身高与头长的比大约是7:1,腿长与头长的比大约是4∶1。教师让学生读一读。同座位互相比划信息中的数据。你是怎样理解信息中的1:1和7:1的呢?关于“比”你有什么疑问?你还想了解比的哪些知识?通过阅读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同时关注学生的差异,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之处和想要了解的数学知识,以问题引路,唤醒学生学习的需要。

三、阅读中动手,读写结合

数学阅读要读写结合,手脑并用。学生在阅读数学课本时,适当动笔圈化既可以帮助理解和记忆,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读练结合的良好习惯。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边读边做、边读边画、边读边写、边读边算。如:在教学“垂线画法”时。先让学生阅读书上的画法步骤,使学生对垂线的定义和形状整体感知,再照着书上的步骤画,分析一下自己所画的垂线与书上的垂线有什么不同,多画几次,教师结合全体学生的情况进行讲解,画龙点睛,使学生真正学会了阅读。

四、阅读中实践,让知识在实践中加深

阅读学会知识,实践运用知识,学贵在用。反复阅读,掌握了知识的联系、异同,使学生掌握知识的重难点,把握知识结构,这样就能联系实际生活、动手实践、举一反三。例如:在教学“直角的认识”时,让学生阅读課本,观察直角形状,然后再抓住重点详细讲解。再让学生找出教室内带直角的东西,进一步深化对直角的认识。当学生对直角知识完全掌握后,安排学生回去收集与直角有关的资料信息,在班上交流。这样,学生就会对直角的知识学得更加牢、更加深。

总之,一定要走出传统阅读和数学教学的误区。要真正授之以“学”和“阅读”的方法,在学习中不要读死书、死读书,而要学会勤动下、勤观察、勤动口、勤思考、勤实践。真正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猜你喜欢
阅读探究数学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