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渊博
对功能性力量训练在高考体育训练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常渊博
功能性力量训练就是指:在人体先天性所具备活动能力的基础上,根据运动专项的需要和运动链理论,对局部关节或者肌肉等组织进行补充性的力量素质训练,使其得到进一步提高,以满足人体在高强度的运动中保证正确发力、协调各技术动作等需求。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功能性力量训练在基层高考体育训练中进行研究与分析,找寻出其适用于体育高考训练的理论依据,弥补高考体育训练中理论的单一性,为更好的开展业余高考体育训练提供新的训练理念。
功能性力量; 运动训练;高考体育
在高考体育训练中要牢牢抓住所考项目的规律和要求,进而可凸显出训练手段的实效性和功能性,提高训练的质量和效果,进而使整个训练周期完成有效地训练积累。但在较为普遍的业余高考训练中,功能性力量训练还处于模糊阶段,然而这种训练却是以与身体的基本运动功能以及专项目标相一致的形式进行的衔接式力量训练。本文在结合前人理论基础上对功能性力量训练的概念以及原理和作用进行了阐述,使其更具体。并将其所具备的的特点和功能与高考体育训练所具备的要求和特点进行对照分析,并提出可以将功能性训练融入到体育高考体育训练中的新观点。为今后的体育高考训练实践提供更科学更高效的训练手段。
2.1 研究对象
功能性力量训练应用于高考体育训练的可行性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查阅有关功能性训练的文章以及通过院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并加以归纳整合,为论文提供理论参考。
2.2.2 访谈法
对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中来自不同省份和地区的同学进行访谈,以了解其各自在高考训练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并进行归纳总结。
3.1 对功能性力量的认识
高考体育中的各项目从运动训练学上讲均属于体能主导类的项目,这些项目中的动作的完成都是建立在完整的动力链系统中的,具备良好的动力链可使运动员在瞬间完成准确高效的爆发性运动。在功能性力量训练过程中更多的要求动作结构完整性、速度衔接接近专项所需,用现代运动训练学理解这句话便是力量在全身各处得到最优化的产生——传递——整合,这一过程中运动链的完整是关键,然而形成良好的运动链的前提便是具备良好的功能性力量,因此本文将其定义为:在人体先天所具备的活动能力的基础上,根据运动专项的需要和运动链理论,对局部关节或者肌肉等组织进行补充性的力量素质训练,使其得到进一步提高,以满足人体在高强度的运动中保证正确发力、协调各技术动作等需求。
3.1.1 功能性力量存在的依据
众多运动项目的完成不是靠某块单独肌肉或者某一种单独的运动形式所能完成的,而功能性力量在训练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强调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多关节、多方位与运动相关的所有肌群进行调控,其中重视练习者本体感受性的训练。这种训练理念与运动实际是无限接近的,符合专项训练原则。
3.1.2 功能性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的关系
功能性力量训练的目的是使运动链保持完整,针对的是动作模式,强调的是练习者的本体感觉,而传统的力量训练只针对的是神经——肌肉自身系统,更偏重于肌肉本身。因此两者在关系上可以理解为:功能性力量训练是传统力量训练的弥补。因此功能性力量训练与传统性力量训练还有一层关系为:桥梁衔接关系,即功能性力量训练是一般性力量素质向专项力量素质转化的桥梁和通路(图一)。
图一 功能性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的关系
3.1.3 对功能性力量训练的认识
由于功能性力量训练的目的是建立良好的运动链,然而运动链是由多个运动环节所组成,而相应关节又是这种运动环节的基础,因此功能性力量训练的第一步便是增强相关运动所需要的关节自身的牢固程度;第二步是建立运动链,根据运动训练学上的循序渐进原则以及神经——肌肉系统的适应机制原理,便需要在训练中采用慢速或不稳定的训练环境去掌握某一种与专项有关的动作模式,在这一动作模式的建立中需要强调运动靶部位的动态稳定能力,随着训练的深入,在此过程中也重点强调练习者自身的本体感觉性训练;第三步便是在快速的动作模式下进行分解式完整的练习,进而形成专项所需的能力(图二)。
图二 功能性力量训练三角形递进模式图
综上所述,功能性力量的产生是依据运动链原理,在训练中针对的是动作模式,强调练习者在训练过程中的本体感觉,与传统力量间的关系为弥补与衔接关系。其训练步骤通常为:增强运动关节的牢固程度——在与专项技术动作相符合的动作模式下提高相关部位的动态稳定性——专项性较强的分解或完整动作的快速运动。
3.2 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提高体育高考生运动素质的作用
从整个体育高考来看,参加高考体育训练的考生绝大多数是从高二下学期刚刚接触到相对系统的训练,这就导致时间短任务重的不合理现状。由于基层教练员对体能训练的局限性以及对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的模糊性,导致训练的低效性,然而通过科学的功能性力量训练可以更为经济的发展考生的运动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3.2.1 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最大力量的影响
从运动训练学角度以及结合运动生理学知识可得知,力量素质的形成需要经过以下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提高部分肌力即发展肌肉自身质量;然后发展神经募集参与运动的肌肉数量即神经系统对骨骼肌系统的控制;再次,对已发展的集群进行大负荷训练即提高最大力量;最后,提高各肌群之间的协调能力既发展神经系统对骨骼肌系统的调节与控制能力。
功能性力量训练在这四个步骤中属于第二级和第四级。高考体育生的竞技水平相比专业运动员来说便属于低水平,而低水平运动员力量素质的来源主要靠骨骼肌系统自身,然而通过一定量的功能性力量训练后,便可以在发展肌肉自身力量基础上又发展神经动员肌肉参与运动的能力,同时再结合功能性力量训练可增强关节牢固度和相应部位的稳定程度的功效,因此可在发展一般力量基础上更安全有效的发展考生的最大力量(基层最大力量训练往往因为肌肉和关节自身韧度不够而产生损伤,同时单肌群的过度载荷也会导致在最大力量训练时产生损伤),即更安全高效的增加肌纤维自身粗细以及提高参与运动的肌纤维数量。
3.2.2 功能性力量训练对快速力量的影响
根据运动项目需求的不同,将力量素质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力量耐力。然而高考体育的训练归根结底就是快速力量的训练。从运动训练学和运动生理学两个方面综合分析,影响考生快速力量的主要因素有:最大力量的获得、神经——肌肉系统的灵敏性、肌肉间的协调性、肌肉自身的拉长——缩短周期。
从前面可知功能性力量训练是以提高神经对肌肉的调控能力并以多肌肉群协调运动为主要训练形式,因此功能性力量训练即可从最大力量方面影响快速力量的提高,又可以从肌肉间协调能力以及提高神经——肌肉系统灵敏性两方面来提高快速力量。另外,单从运动训练学角度分析,具有快速力量的运动表现形式必须是运动的机体在运动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动力链,所以说功能性力量训练从提高完善运动链的功效上也可以发展快速力量。
3.2.3 功能性力量训练对速度素质的影响
在高考体育训练的实践中往往遇到速度素质最难发展的现象。纠其原因考生速度素质较差主要是因为局部肌肉群快速力量发展不均衡、力量在上下肢传递中产生额外消耗、在非运动方向上产生额外消耗、动作模式与专项需求不相符、从这四种原因可归纳总结:全身肌群快速力量分配发展不均衡和相关运动部位动态稳定能力差以及关节牢固程度差。基于这些因素的影响进而阻碍了运动链的建立,使考生在运动过程中过多的力量进行了“强带弱”的代偿式运动,进而转化为速度的成份就减少。
进行科学的功能性力量训练便可以减少或避免这种代偿运动的发生,进而使运动部位在力量的作用下产生较快的速度,以及在良好动力链的基础上对速度进行整合与传递。
3.3 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提高体育高考生专项技术的作用
对于体育考生良好的技术主要可表现为:正确的运动方向、适合的运动幅度、快速的运动速度三方面。体育考生接触系统训练时由于自身身体后天习惯所致导致多数考生在学习专项技术中出现出运动方向不准确、上下肢不协调、动作速度和幅度达不到要求等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训练初期考生没有建立正确的动作模式,而这种动作模式并非多个运动环节的解剖学组合,而是运动的机体最基本的功能性动作,并在结合专项技术的前提下,由多个单关节动作整合而成,共同实现一种专门化的功能。良好的动作模式能保证训练的针对性和高效性,而那些动作不对称、动作不稳定、代偿动作过多等弱链表现模式将导致运动技术的低效性,从而违背专项的需求。
在训练实践中,通过良好的功能性力量训练课在专项动作模式基础上发展运动关节的牢固性和提高肌肉间的协调性以及均衡不同部位的运动素质分布,从而使练习者较为经济的掌握专项技术,提高专项能力。
3.4 功能性力量训练对防止体育高考训练运动损伤的作用
运动损伤的发展在基层高考体育训练中非常多见,主要导致的原因就是运动负荷的堆积所导致的负面影响。而这种积累通常由以下几点所造成:不同运动部位力量发展不均衡、四肢力量发展快于躯干、动作模式低于专项性、运动关节牢固性差、运动后放松不到位。
功能性力量训练在针对防止运动损伤方面主要从形成良好运动链,提高躯干力量素质、增强关节牢固性、建立正确的动作模式四方面为主要落脚点。良好的功能性力量训练不仅减少了代偿性运动的发生,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正确用力方式的损伤风险,从而在过度劳损和急性损伤两方面做到了训练的针对性和预防性。
4.1 结论
1.功能性力量训练的概念可定义为:在人体先天所具备的活动能力的基础上,根据运动专项的需要和运动链理论,对局部关节或者肌肉等组织进行补充性的力量素质训练,使其得到进一步提高,以满足人体在高强度的运动中保证正确发力、协调各技术动作等需求。
2.功能性力量训练可以较为经济的发展体育考生的最大力量、快速力量、速度素质;并且可以从运动链的建立以及牢固关节等方面对考生快速掌握正确的专项技术有积极作用;科学的功能性力量训练可以从慢性劳损和急性损伤两方面预防运动负荷堆积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3.功能性力量存在的原理在于训练过程中强调多肌群,重视本体感受性,针对的是动作模式,在训练的过程中使练习者更贴近专项运动实际要求。
4.2 建议
1.功能性力量训练需要建立在考生具备良好肌肉质量的基础上的,它与传统力量训练是弥补与衔接关系,多适用于准备期;
2.功能性力量训练的具体手段必须应根据考试项目的专项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需求身体姿态、运动状态、动作结构、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四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3.功能性力量训练既可以放在准备活动中,也可以放在基本部分中。应尽量保证练习者在精力充沛的情况下进行训练。
[1] 闫琪,任满迎,黄岩,师玉涛. 全面认识功能性体能训练[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2,(1).
[2] 季磊.功能性力量训练的实质及其训练方法探索[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版),2011,(2).
[3] 张春合.功能性力量训练的理性思考[J].体育学刊.2013,(1).
[4] 龙斌.功能性训练的科学内涵[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2).
[5] 李丹阳.功能性训练:释义与应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10).
Feasibility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 Strength Training i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Chang Yuanbo
Functional strength training refers to the foundation with activity in human congenital, according to the needs and the kinematic chain theory of sports events, supplementary strength training for local joint or muscle tissue, which has been further improved, to meet the body in high intensity exercise to ensure proper force and coordination the technical movement needs. The functional strength training research and analysis are carried out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in sports training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hrough the literature method, interview method, find out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port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raining, make up a single theory of sports training in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o provide new training ideas for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amateur sports training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functional strength; sports training; sports i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常渊博(1992-),男,山西运城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Sport College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Linfen 041000, Shanxi, China.
G807
A
1005-0256(2017)04-0081-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4.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