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姗杉,边 宇
体育类APP在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中实施的可行性研究
李姗杉,边 宇
本文以促进大学生课余锻炼效果为目的,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华南理工大学学生使用体育类APP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促进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方面体育类APP其优势是多样化、定制化、个性化、专业化、可视化,不足是评价标准差异、信息良莠不全、可能导致锻炼中断。基于此,本文提出的建议是服务对象进一步细化、后台管理人员的专业化、评价差别的标准化等发展趋势。借此推动体育类APP在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中的可行性,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体育类APP;大学生;课余体育;可行性
自1979年扬州会议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课余体育锻炼始终没有受到重视,继而成为制约整个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短板。基于此,有学者提出课外体育锻炼存在两个方面因素,一是主观可控因素主要包括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锻炼时间的长短、运动量、运动强度等;二是客观可控因素主要包括国家政策、学校制度、场地设施、锻炼指导力量、宣传力量、媒介影响等等[1]。
在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7号文件《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学校要将学生在校园内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列入作息时间安排中并纳入教学计划,与体育课教学内容相接应,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落到实处,高等院校要通过多样化形式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2]。”由此可见,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有效的进行课外体育锻炼,而时间大多处于“放羊”状态忙于他事。
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不足呢?如今,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滥用使得大学生缺乏课余锻炼的机会,而在寝室里“蜗居”成为宅男、宅女。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将体育锻炼与APP结合起来,把体育类APP作为促进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手段?成为体育类软件发展的主流。
本研究已华南理工大学为例,对体育类APP的使用现状进行调查,以其发现体育类 APP的出现使之成为可能性。
体育类 APP 是以运动功能为主的APP,功能以新闻类、视频直播类、专项教学类、游戏娱乐类等几种类型组成。由吴若熙等学者的已有研究发现,体育类APP具备三个功能:(1)即时性是在课余体育锻炼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锻炼;(2)互动性是不仅可以将这些信息分享到各大社交平台,还可以与更多的体育爱好者互动交流;(3)评估性是既可以将每日、周、月数据进行量化统计,还能依据科学的锻炼标准对练习的强度和密度做准确的指导与纠正。
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喜好度,可以反映在课余体育锻炼的情况。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在“问卷星”调查网站上对华南理工大学的学生进行随机调查。本次调查共发问卷410份,回收有效问卷405份,其中男生243名,女生162名。
2.1 整体情况
本次通过被试调查统计共有405名学生,主要分为开设体育课和未开设体育课两类,其中开设体育课的为大一、大二占总人数36%,未开设体育课的为大三、大四和研究生分别占37.33%和26.67%。调查的大学生中使用过体育类APP占67%,未使用过占33%,从调查数据上看,使用过比未使用过人数将近多两倍,说明体育类APP已经在大学生中慢慢流行起来的新型体育锻炼手段。
2.2 数量、类型与时间
图一 大学生手机里体育类APP的数量
从图一来看,使用过1个APP仅占6%,使用2~3个APP占72%,更有24%的大学生使用过4~5个APP,使用过5个以上占1%,说明体育类APP在使用功能上做的并不完善,仅1个APP是不足以满足大学生体育锻炼使用时的需求。
图二 大学生选择体育类APP使用的类型
从图二中我们可以发现运动记录类占得比例最大有61.84%,健身塑形类占56.58%,健康养生类占22.37%,视频娱乐类占15.79%,其他占5.26%。由此看出,运动记录类是最受欢迎的一项,记录数据数据是体育类APP必不可少的一种功能。再次可以不用在意天气、场地、器材等因素,自由的进行锻炼,提供方便快捷的优势。体育类APP尚处于开发阶段,应用程序不太完善,主要有两个方面影响,好的一方面是运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潮流,不好的一面有的是为了跟风,“晒”自己的运动成就,反而成了一种炫耀的攀比方式。
图三 大学生使用体育类APP的时间(2016.6-7月调查数据)
从图三上可以看到,使用体育类APP在一周左右占32%,一个月左右占16%,半年左右占25.33%,一年以上占26.67%。在一周到一个月左右的使用时间上看,由于体育类APP新颖、好奇引起的关注度高,随后出于种种原因,部分人会随锻炼激情慢慢下降;也有半年到一年以上的使用时间超过总人数的一半,这充分说明体育类APP在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中占据重要地位。
从图四中,柱状图在前的代表未使用过体育类 APP的学生,柱状图在后的代表使用过体育类 APP 的学生。在未使用过体育类APP的学生中,每次运动随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运动在30分钟以内最多占50.54%,在30分钟-1小时占36.3%,在1-2小时占11.9%,而在2小时以上最少占1.26%。说明一半的学生其实未达到国家运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
图四 大学生使用体育类APP前后每次运动的时间
使用过体育类APP的学生,会随着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达到标准运动时间后会明显下降,每次运动的时间在30分钟以内占31%,在30分钟-1小时最多占61.67%,在1-2小时占5.33%,在2小时以上仅有2%。说明体育类APP能辅助大学生的锻炼时间,并且能够积极促进学生锻炼。
一般大学生锻炼时间在30分钟-1小时小时算是正常范围,由于30分钟以内还达不到运动负荷的标准,30 分钟以后机体才开始脂肪供能,而运动时间超过 90 分钟会引起过度疲劳,不利于运动后疲劳的消除和身体机能的恢复。而有一些体育类APP通过“徽章”等奖励进行排名来促使锻炼,因“虚荣心”想让自己排名更有优越感。
2.3 动机与满意度
图五 大学生使用体育APP的原因
从图五可以看出,大学生在使用体育类 APP中,方便快捷、兴趣爱好和良好评估分别居于前三,所占百分比分别是93.26% 、87.62% 、63.26% 。而时尚潮流、社交互动和节省时间的分别所占46.72%、37.60% 和25.37% 。从图5中使用原因的设置可以看出,方便快捷是首选的主要因素,兴趣爱好和良好评估属于内部动机,它们所占百分比都较高。说明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内部动机也占一定因素,而时尚潮流和社交互动属于外部动机,注重外部动机比内部动机相对较少,可以多促进学生的外部动机,达到平衡的效果。
在体育类 APP 没有被使用之前,一些学生不去锻炼或被动参加锻炼。然而当体育类 APP风靡全社会时,由于他们的兴趣不断增强,在开始尝试使用体育类APP,其中运动记录类和健身塑形类的功能,能增强他们产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并逐步促进体育锻炼行为的产生与维持。
我们可以从图六中看到,对体育类APP使用功能非常满意的占12%,觉得良好占52%,一般的占35%,不满意的仅占1%,超过一半的人觉得使用功能良好,也有三分之一的感觉一般,仅有小部分觉得使用不满意,说明体育类APP暂且还没有做到“完美”,毕竟在某些方面还是做得不充足,需要更多的去研发。
图六 大学生对体育类APP使用功能满意度
基于体育类APP在上述调查数据显示,体育类APP与传统体育课余体育锻炼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势与不足。
3.1 优势
3.1.1 多样化
作为一种新兴发展的APP借于智能化移动终端进行辅助手段,对促成体育锻炼行为和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效果显著[3]。体育类APP在功能上最常被使用的三个功能是根据图二调查数据得出:运动记录类、健身塑形类与健康养生类。在大学生使用体育类APP时,更偏向于快捷、新鲜、有效的多样化方式。
3.1.2 定制化
体育类APP不仅适用于所有喜欢体育的学生使用,还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功能和类型。在图二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类型的APP都有学生选择,他们可以通过体育类APP这个平台了解更多,同时能够更加便利地进行体育锻炼,满足不同体育类型的需求。
3.1.3 个性化
体育类APP从专业功能角度出发,有专门为跑步而设计的,也有专门为健身而设计的,还有为看各种直播比赛而推出的视频类APP。在图五中的数据显示,方便快捷、兴趣爱好、良好评估等是大学生使用APP的主要原因。这些体育类APP使用界面、人机互动等方面各具特色,学生通过手机在“朋友圈”、“微博”、“QQ”等社交平台“晒图”,引起周围人的关注。
3.1.4 专业化
从图三中我们可以发现,使用体育类APP在半年到一年以上的学生占人数得二分之一多,说明体育类APP也能拥有专业化指导,既要强化专业性服务,又要提升潜在品质。而且最重要的优势是价格相对低廉,符合学生群体的需求。
3.1.5 可视化
体育类APP里,有大部分在“分享”中加入微信、微博、QQ等社交软件的应用,可将体育锻炼的信息以一种可视化的图形图表等方式呈现出来,记录用户的运动数据,也方便得到学生的喜爱。图五可以看出,“时尚潮流”和“社交互动”是选择的原因之一,说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体育类APP的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而信息可视化则是现在最热门的。
3.2 不足
3.2.1 评价标准的差异
我国APP手机应用市场已经步入了爆发式增长,这块“大蛋糕”是在没有权威监管机构与成文法规约束的环境中,将大量从业与创业人员进入市场,引起恶性竞争、相互模仿、抄袭的情况屡见不鲜[4]。从图六我们可以看到,“非常满意”评价仅占12%,大部分觉得“良好”和“一般”,原因是在图二中,选择使用的类型不同,评价的标准也就不一。
3.2.2 信息良莠不全
我们可以看到图一中,大部分学生使用体育类APP的数量至少在2-3个才能满足锻炼的需要,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体育类APP如何做到完善的可能性。再从图三可以发现,体育类APP使用在一周到一个月左右的接近人数的一半,说明自身应用程序功能就并不全面,后台信息有时因网络等问题也会记录不全,导致信息出现良莠不全,从而降低锻炼兴趣。
3.2.3 中断锻炼的可能性
在使用体育类APP进行锻炼中,后台其他程序如微信、QQ等运行的软件没有将其关闭,则会在锻炼的过程中弹出,在图4中未使用和使用过体育类APP前后运动时间的对比图,显然发现,未使用体育类APP有一半左右的人数,没有达到国家要求的运动时间,从而影响到锻炼效果,阻断体育爱好者继续坚持下去的积极性。
目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类APP在使用及实施上仍处于初级阶段,高校信息化建设仍处在“硬件购买与软件开发”阶段[5],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在未来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趋势。
1.服务对象进一步细化
体育类APP从优势的定制化和个性化来看,不足体现在评价标准的差异,在未来我们的发展,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媒体对适合自己体育类APP随时进行下载,也可以通过老师、同学相互推荐、分享宣传一些设计较为全面的体育类APP从而达到积极的推广。对于类型、功能的不全面,无法体现在对大学生用户需求上的完善,久而久之,新鲜感一过就没有兴趣再打开软件,也达不到锻炼的意义所在。
2.后台管理人员的专业化
上述优势中的专业化和可视化与不足中的信息良莠不全,是我们在使用体育类的APP需要注意的后台人员的专业化管理,这需要有一定经验或专业的工作人员来进行操作,保障在锻炼的过程中不会随时出现与锻炼无观的信息,来扰乱我们的注意力,使得本已继续的锻炼无法进行。
3.评价差别的标准化
优势中的多样化与不足中的中断锻炼的可能性,是体现在不同类别的体育类APP,应设有统一的标准化,制定一套相对标准化的体系和数据来体现大学生锻炼的价值意义,才不会出现打开不同的体育类APP评价的标准是层出不穷的现象。
由前文的数据可以看出,体育类APP在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中实施的可行性研究,具备及时性、互动性、评估性的功能,与传统课余体育锻炼相比具有多样化、定制化、个性化、专业化、可视化的优势。但是体育类APP仅是辅助性的一种锻炼手段,不可能代替传课外统体育锻炼,并且通过上述数据显示,现有的体育类APP存在评价标准的差异、信息良莠不全、中断锻炼的可能性的不足,发展趋势可以在服务对象进一步细化、后台管理人员的专业化、评价差别的标准化这几个方面入手,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体育类APP如何能做到完善性的可能。
综上研究结论显示,高校可以利用体育类APP建立一个网络教学平台,在此基础上的一种新型课程理念,不仅可以改善大学生在课余体育锻的不足的现象,还可以在未来应该成为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主流。体育课堂与体育类APP通过互动的教学模式成为互联网时代全新的教育学模式。高校体育发展应该对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有足够的重视,借此通过体育类APP来进行推广,使得更多的大学生在课余体育锻炼中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奠定终身体育的理念。
[1] 安涛.提高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参与度的策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23(5):87-88.
[2]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2016-05/06/c_1118819601.htm.
[3] 胡泯等.不同锻炼行为阶段锻炼效果认知的比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22(2):82-85.
[4] 吴若熙,王庆军. 体育健身类APP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8):18-22.
[5] 刘永贵,郑旭东.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进展与趋势—EDUCASUE年度高等教育信息化十大战略议题解读[J].开放教育研究,2008,14(6):122-126.
Research on the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Sports APP to the Outside-class Exercise Train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Li Shanshan, Bian Yu
This paper aims to promote the college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exercis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ports APP application to the students from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y means of literature data, logical analysis, questionnaire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e result shows, as to exercise training after class in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APP has the advantages of diversification, customization, individualization, specialization and visualization, while the lack of evaluation difference, misinformation may lead to interruption of the students’ exercise training. Thus, this paper advances that the service object is need to be further classified, the sports APP management should be further professionally trained, the evaluation difference must be standardized which can actualize the feasibility of sports APP in exercise training after class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sports.
sports APP; college students; exercise training outside- class; feasibility
广东省教育厅高校教学研究重点项目(课题名称:《基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大学)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2015))
李姗杉(1993-),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华南理工大学 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Sport College of South Ch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06, Guangdong, China.
G807
A
1005-0256(2017)04-0016-4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