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甘肃省破除水资源瓶颈,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2017-04-11 20:19李晓青
生产力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结构性甘肃省供给

李晓青

(甘肃省水利水电学校,甘肃 兰州 730021)

对甘肃省破除水资源瓶颈,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李晓青

(甘肃省水利水电学校,甘肃 兰州 730021)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甘肃省由于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严重制约农业经济的发展。甘肃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突破水资源约束。

甘肃;水资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解决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关键举措。各地要深刻领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学内涵,与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出科学的措施,推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结合甘肃省水资源短缺的省情,就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

长期以来,为解决中国人民最基本的生存问题,中国农业生产不断追求增加农业的产量。但当我们吃饱了、穿暖了的时候,却发现我们吃得并不安全、并不绿色。为此我们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大面积的森林被砍伐、草原被滥垦、土壤被污染、地下水严重超采。一方面大量农产品积压在仓库,另一方面一些国外农产品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这些现象表明我国农业生产在供给方面出现了问题。因此,中央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找准了中国农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症结。

(一)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错配,部分农产品短缺、部分过剩

1.粮食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匹配。一方面粮食总供给不断增加,2015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连增”,达到6.2亿吨。但另一方面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加很快,需要不断增加进口。从2004年以来粮食需求不断增加,粮食连续处于产不供需的状态,粮食的进口数量不断增加。“目前粮食缺口最大的是大豆,2015年共进口大豆8 169万吨,此外还净进口植物油825万吨。其次是大麦和高粱,大麦净进口1 073.2万吨,高粱净进口1 070.0万吨,主要用于替代价格较高的玉米,同时还进口了682.1万吨玉米酒糟用于饲料,玉米净进口472万吨”[1]。

2.农产品的品种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国人基本的吃饭穿衣问题。因此,主要追求农产品数量的增加,而忽略了对农产品质量的重视。近几年,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更加关注吃得好、吃的放心、吃的绿色。当前高品质、绿色、安全的农产品供给严重不足,使得外国奶制品等农产品大量进口。

(二)国内农产品的成本居高不下,大多数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市场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化肥、农药、种子、劳动力价格等全面上涨,导致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据专家研究,2006—2013年我国稻谷、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生产成本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1.0%、11.6%、11.6%、13.1%、12.0%”[2]。当前中国农产品大多数价格高于国际市场同类农产品的价格。“例如我国2004年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价,早籼稻每公斤为1.40元,中晚籼稻每公斤为1.44元,2015年增长到早籼稻为2.7元,中晚籼稻为2.76元。2006年小麦最低收购价为每公斤1.38元,到2015年最低收购价增长到每公斤2.36元。2008年辽宁玉米临时收贮价格每公斤为1.52元,2015年涨到2.0元”[3]。从2013年开始,大米、玉米国内价格持续高于配额内进口到岸税后价,从此开始各种粮食国内价格全面高于国际粮价。“例如稻谷,2004年,我国中晚籼稻的最低收购价格为 1.44元/公斤,泰国大米离岸价格为2.32元/公斤,按每公斤稻谷折合 0.7公斤大米计算,泰国稻谷价格为1.62元/公斤。到了2013年,泰国稻谷为1.96元/公斤,我国中晚籼稻的最低收购价格为 2.70元/公斤”[3]。“2014年9月份国内大米、玉米、大豆、棉花价格分别比主要港口到岸税后价每吨高 34.2%、58.1%、35.9%、16.9%”[4]。“2015年国际市场小麦为每公斤1.36元,大米为每公斤2.40元,玉米为每公斤1.06元。而2015年国内小麦为每公斤2.36元,大米为每公斤3.9元(每公斤稻谷折合0.7公斤大米折算),玉米为每公斤 2.0 元”[5]。

(三)当前玉米库存严重,主要农产品出现“三量”齐增的现象

当前主要的粮食价格都高于国际市场粮价,使得粮食库存不断增加,特别是“目前玉米的临储库存达到1.5亿吨以上,稻谷库存也达到6 000多万吨”[6]。同时进口不断增加,到2009年开始我国成为小麦、水稻、玉米的进口国,进口的数量逐年增加。“2015年大豆净进口达到8 169万吨,此外植物油、大麦、高粱、玉米都大量进口”[7]。形成了当前国内粮食市场上粮食总产量、粮食库存量、粮食进口量同时增加的现象。

(四)农业发展面临严重的环境资源约束

一直以来为了不断增加农业生产产量,人为地毁林开荒、滥垦草原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荒漠化扩大,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根据遥感调查,全国现有土壤侵蚀面积达到357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7.2%。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km2,约占国土面积的15.5%”[8]。同时,为了提高产量,不断增加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造成了对耕地和环境的严重污染。“根据农业部的相关数据,全国耕地土壤污染物点位超标率达19.4%,化肥利用率和农药利用率分别为33%和35%,农业年使用地膜约130万吨,回收率不足60%。年产生畜禽粪污约38亿吨,有效处理率仅为42%”[9]。“据测算,今后农业年均缺水约300亿立方米。北方水资源短缺的压力越来越大,年均超采215亿立方米的地下水”[10]。未来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农产品供给受环境与资源的影响很大。因此,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要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首要任务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甘肃省水资源短缺是农业发展的瓶颈

甘肃省属大陆性温带季风气候,多数地区冬季雨雪少,寒冷时间长,春季升温快,冷暖变化大,夏季气温高,时间短,秋季降水集中,初霜来临早,是一个以干旱著称的省份,有80%以上的地区属干旱、半干旱和严重干旱区。甘肃农业发展需要的各类资源中水资源短缺成为短板,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要素。甘肃省水资源主要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水资源总量小,人均占有资源少

甘肃省是水资源极度缺乏缺的省份,人均水资源不到全国总体水平的1/2,其中农业灌溉用水量要占全省总用水量的80%左右。“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277 mm,其中内陆河流域130 mm,黄河流域463 mm,长江流域599 mm,仅为全国年平均降水量644 mm的43%。全省自产水资源量居全国第29位,全省自产多年平均水资源量282亿 m3,人均1 098 m3,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2 200 m3的1/2,亩均 431 m3,是全国占有量 1 800 m3的 1/4”[11]。“2015年,全省自产水资源量191.54亿 m3,比多年平均值282.14亿 m3偏小32.1%,比上年值减小14.1%”[12]。干旱少雨,水资源量小,农业用水量大,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是甘肃省的基本水情之一。

(二)水资源分布不均,开发利用困难大

甘肃省水资源地区分布极不均匀,地域间相差悬殊,全省三大流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与土地、人口的分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格局不相适应,各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黄河流域人口集中、耕地面积大,是甘肃省水资源利用困难最大的区域,主要表现在:一是国家黄河“87”分水方案分配甘肃省黄河流域地表水耗水指标为30.4亿 m3,此指标在国家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生效前不能突破;二是甘肃省黄河干流区水低地高,需通过提水利用,成本较高;三是甘肃省黄河支流大部分地区属黄土梁峁沟壑水土流失严重区,汛期来水占全年的70%以上,调蓄能力不足,缺少兴建较大调蓄水库的条件。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但水多地少,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河西内陆河流域土地平整,适于灌溉,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但沙漠绿洲生态需要大量水分维持其脆弱的稳定性,且黑河受国家分水指标限制,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有限。“甘肃省水资源干凅区与贫乏区面积占总面积的60%,产生的径流仅为5%,且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开发利用困难”[13]。全省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6、7、8、9四个月的降水占全年径流量的70%左右,且多为暴雨洪水,绝大部分水难以利用。

(三)水资源总量短缺,供需矛盾突出

甘肃省由于降水少、地表径流少、地下水匮乏,水资源总量明显不足。“以2015年为例,全省需水量为129.89亿 m3,可供水量为119.17亿 m3,缺水量10.72亿 m3,缺水程度8.3%。其中内陆河流域缺水6.99亿m3,缺水程度为8.3%;黄河流域缺水3.5亿 m3,缺水程度为8.1%;长江流域缺水0.23亿 m3,缺水程度为8.8%”[14]。缺水主要在农业生产,2015年全省用水量中,农业用水占80.7%。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未来甘肃省缺水量将持续增加,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甘肃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瓶颈。

(四)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由于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超采地下水,造成了河流断流、湖泊干涸、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等生态问题。特别是石羊河终端青土湖、黑河终端居延海、疏勒河终端西湖的生态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未来如果不调整经济发展的方式,水资源的短缺会更加突出,由此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则更加严重。由于甘肃是国家重要的生态战略屏障,则会进一步影响到国家的生态安全。

三、甘肃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探讨

甘肃省水资源极度短缺的现状要求,农业发展必须要从这一现状出发,寻找突破口,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从农产品供给的环境看,要强化对农业生产环境的保护

良好的自然环境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甘肃省自然环境十分脆弱,但又处在大河大江的源头,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地位十分重要。因此,甘肃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长远看一定要重视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十三五”期间要重点完成一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大项目,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方向发展。要以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为契机,加快实施水资源保护利用、区域综合治理等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草还牧等建设。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使甘肃省不断恶化的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治理。

(二)从农产品供给的资源角度看,要强化对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甘肃农业发展不但受环境约束,而且受严重的资源约束,特别是水资源短缺的约束尤为突出。甘肃省的水资源不但短缺,而且分布的时间与空间极为不均。因此,甘肃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强化对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重点要加快建设一批引水工程项目,解决部分干旱地区的耕地灌溉和人畜饮用水问题。加快推进一批大中型水库改扩建工程项目,提高水库调蓄能力,缓解上游来水与灌区需水矛盾,满足灌区生活、生产及生态用水需求。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建设河西走廊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等项目建设,缓解干旱缺水问题。加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切实解决群众用水难、灌溉难问题。积极探索和推广旱作农业发展新技术,大力发展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代表的高效旱作农业,促进干旱半干旱地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从农产品供给的区域看,要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区域性特色优势产业

甘肃省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充分发挥甘肃省独特的农业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粮食生产、草食畜牧业、设施蔬菜、优质林果业,提升马铃薯、中药材、现代制种、酿酒原料和木本油料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小杂粮、百合、甜高粱、油橄榄、花椒、核桃、黄花菜、黄河蜜瓜等地方特色农产品,培育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有竞争力的绿色品牌”[15]。

(四)从农产品供给的导向看,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两种资源、两种市场的作用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满足需求。甘肃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品种结构,提升品质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既要立足国内市场,又要积极利用国际市场,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类资源,改革不合理的农业供给结构,扩大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满足市场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要不断创新农业管理方式,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

(五)从农产品供给的品种看,要形成多层次高品质的农产品供给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一直处于短缺状态,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增加供给的数量,而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不高。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因此,形成高品质的农产品供给体系是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针对当前农业与农产品市场存在的问题,落实发展新理念,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增加农产品优良品种生产,不断增加高品质农产品供给和生态产品供给,促进农产品品牌化经营、绿色化发展。

(六)从农产品供给的主体看,要培育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导致我国农业生产高度分散,千家万户的家庭经营很难实现标准化生产,对其监督成本也很高。因此,要优化经营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就需要培育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通过采取土地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可以按照标准化、工业化方式进行农业生产,以保证提供高品质的农产品。

[1][3][5][6][7]孔祥智,2016.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涵与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与微观运行(2):104-115.

[2]钟真,孔祥智,2015.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农业政策转型[J].教学与研究(5):5-12.

[4][9][10]张晓山,2015.新常态下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学习与探索(3):1-9.

[8]赵其国,黄国勤,马艳芹.中国生态环境状况与生态文明建设[J].生态学报,2016,36(19).

[11][13]王志强,2011.关于甘肃水资源问题及其对策的思考[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5):1-3.

[12][14]甘肃省水利厅.2015年甘肃省水资源公报[EB/OL].http://www.gssl.gov.cn,2016-03-02/2017-03-19.

[15]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EB/OL].甘肃省人民政府网,2016-02-28.

(责任编辑:C 校对:R)

F327.42

A

1004-2768(2017)05-0072-04

2017-04-13

李晓青(1966-),女,甘肃永登人,甘肃省水利水电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水利水电。

猜你喜欢
结构性甘肃省供给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新时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