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新峰
(山东大学 山东 济南 250100)
中国共产党治疆方略研究的现状与进路*
孔新峰
(山东大学 山东 济南 250100)
中国共产党治疆方略研究意义重大且方兴未艾。批判检视境内外既有研究成果,多数尚持一种“静态”的治疆方略观,体现为重“史料”轻“史识”,重“片段”轻“整全”,重“其然”轻“所以然”,重“回顾”轻“前瞻”。今后理想的研究取向应是“援理入史”“拓宽时空”“明晰动力”“直面未来”。中国共产党治疆方略或可在“国家制度构建”与“国家民族构建”并重的现代国家构建视野下得到一以贯之的理解、阐释与前瞻。
治疆方略 国家治理现代化 国家民族认同
新疆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支点,是我国向西开放的核心枢纽,是未来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纵深。实现新疆稳定发展,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国以来,在党的历届领导集体的坚强领导下,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新疆改革发展稳定事业不断发展进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境内外“三股势力”策动下,新疆部分地区持续出现暴力恐怖事件,其中以“7·5”暴力恶性犯罪事件最具代表性,同时各类矛盾也呈高发趋势。由于上述现实境况的触发,民族政策的调整与完善已成为学术界热议的话题①对相关研究的系统和深度梳理,可参见Barry Sautman(中文名沙伯力,供职于香港科技大学),“Paved with Good Intentions: Proposals to Curb Minority Rights and Their Consequences for China”,Modern China,38(1),2012;姚新勇:《中国大陆民族问题的“反思潮”》,《二十一世纪》(香港),2014年2月号。,而中国共产党治疆方略在相关探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历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对新疆治理高度重视,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方针,在各个历史时期相继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不断丰富党的治疆方略,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新疆治理的战略思想和政策制度,为新疆工作指明了方向,推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顺利开展和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的蓬勃进步。
根据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校、新疆行政学院长期专研中共治疆方略的朱培民教授的界定,“中共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新疆工作的指示,制定的战略、方针、政策,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治疆方略,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②详见朱培民《认真学习、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治疆方略》,刊登于《实事求是》,2011年第4期,第23页。对中共治疆方略进行总结、研究和分析,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价值不可低估。近年来,因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变化,中共在治疆方略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的新观点新举措。2009年新疆工作座谈会和2013年底中央政治局常委专题会议更是专门对新疆工作进行了战略部署。在这种形势下,社会科学界对于中共治疆方略的深度解析,对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就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大论断③2013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题听取了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的工作汇报,研究和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新疆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尤其是提出了上述重大论断。2014年5月28~29日,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通过了新形势下指导新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关于进一步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意见》,重申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进而为未来进一步做好新疆工作提供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笔者利用国家图书馆、北大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报纸网、JSTOR英文学术期刊数据库、TAO台湾学术在线数据库等资源,经认真调阅梳理后发现,对中共治疆方略的研究渐成学界热点。
我国大陆研究者主要来自党史党建和民族宗教理论研究两大学术领域;主要采取中国当代史(亦即1949年至今)尤其是党史的学术研究范式;多以中共几代中央领导集体①参见段良的《建国以来党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新疆工作决策的历史回顾和经验总结》刊登于《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4期;张明杰的《稳疆兴疆:历史与现实》刊登于《党的文献》,2011年第1期;朱培民的《中共三代领导集体与新疆》刊登于《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等。或参照建国后党史分期惯例以治疆方略的“艰苦探索—曲折发展—拨乱反正—发展成型”②参见钟世禄的《中国共产党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执政方略研究》,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作为分期方式,既有通论,亦有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经济发展问题等专论。在“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之余开始辩证、建设性地盘点各阶段的得失利害,总结治疆方略核心经验,如“正确认识新疆的重要战略地位是治理新疆的前提”“民族区域自治是治理新疆的基本政治制度”“发展和稳定是治理新疆的两大主题”等七点认识③参见朱培民的《认真学习、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治疆方略》刊登于《实事求是》,2011年第4期,第23~28页。,以及作出未来方略建言④参见唐立久、崔保新的《掀起你的盖头来:发现新疆》,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7~413页;钟世禄等的《中国共产党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执政方略研究》,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等。。在新著《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史》⑤参见朱培民、王宝英的《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史》,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5年版。中,朱培民教授等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治疆的“具体的基本的历史经验”概括为“五个必须”,即“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紧紧抓住发展和稳定两大主题”“必须明确存在民族和宗教问题是新疆最大的特点”“必须充分发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重要作用”及“必须加强共产党的自身建设”⑥参见朱培民、王宝英的《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史》,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5年版,“前言”,第6页。。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则作为中央代表团团长,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庆祝大会上,将“自治区成立60年的成功实践”的基本经验也概括为“五个必须”,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坚决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依法严厉打击‘三股势力’,确保新疆和谐稳定”“必须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必须坚定不移推动新疆更好更快发展,把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上、惠及当地上、增进团结上,走具有中国特色、新疆特点的科学发展路子”以及“必须把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同新疆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推动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强大合力”。⑦参见“俞正声出席新疆60周年庆祝大会并作重要讲话(全文)”,央广网,2015年10月1日。
关于中共治疆方略的境外研究,主要表现为新疆当代(一般将起点置于20世纪50年代)史研究。从历史编纂学(Historiography)角度观察,60年来的新疆当代史研究,经历了由青涩走向成形的过程。不同政治背景的学者,试图借助历史书写,为其政治诉求寻找合理化或合法化依据。台湾研究者正在摆脱传统的意识形态敌视情结,但又面临能否抗拒简单模仿西方视角与方法、保留有价值的中文思维传统的新问题。英文学界对中共治疆史的研究,既发掘了认同和冲突的政治层面,也广及文化层面的问题,成绩斐然。⑧参见吴启讷的《新疆现代史研究述评》,见于《“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010年,总第67期。高翠莲主编的《国外中国边疆民族史著译介》,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然而在很大程度上,目前境外学界和舆论界对当代新疆历史和现状,特别是中共治疆方略及其效果的认知仍存在很多偏差,具有较强乃至极强的“东方主义”(Orientalism)想象或意识形态偏见。
然而,由于高度的政治敏感性、繁难的理论复杂性、相对西方社会科学的“中国学派”“中国话语”尚待形成、有关档案资料难以获取等原因,相比新疆古代史研究或小切口、大纵深的专题研究,中共治疆方略研究无疑极具难度。因此,与党和国家反复强调的“新疆工作的特殊重要性”相比,当前国内外学界关于中国共产党治疆方略的系统研究绝对数量不大(专著寥寥无几、包括硕博士学位论文在内的专文不足20篇)、相对数量渐增(大致以1980年为界①参见王大刚的《二十世纪以来中外学者对现代新疆之研究(上、下)》,“中央研究院”近代所,《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1991年、1992年,总第12、13期;吴启讷的《新疆现代史研究述评》,《“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010年,总第67期。)学术对话不足、普遍质量较低,特别是欠缺政治学、民族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理论架构,往往“以史代论”,这种倾向应予纠正。
概而言之,前述研究成果不同程度上采取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一是文献研究的方法,亦即借助专攻近当代中国史或党史的学科优势与语言优势(如英语、俄语、维吾尔语等),借助与我国北京、新疆乃至俄罗斯等重要研究机构及档案馆所的档案资源,尽己所能地获取和精研有关材料,包括党和国家文献、边地史志、外交文档、口述史料与回忆录、境内外学者研究论著等;二是调查研究的方法,亦即在新疆内外各族干部群众与研究人员中进行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三是案例研究的方法,亦即深研20世纪尤其是建国后治疆主要政治人物(如王震、王恩茂等)事迹,探求中央治疆方略的普遍经验或(和)制定—执行的关键节点;四是比较分析的方法,亦即将新疆治理放在更为长远阔大的时空之中,比照或多或少具有共通之处的治理事务(如治疆与治藏方略比较,中国边疆经略与俄、美比较等),求取对治疆方略的分析与研判。
然而,如若对既有研究成果进行批判的检视,笔者认为其中多数尚抱持一种“静态”的治疆方略观。此种“静态”的表现有四:一是重“史料”而轻“史识”,片面强调历史叙事,缺乏对于现代社会科学理论特别是政治学、历史社会学等理论工具的自觉运用,往往导致对新疆事务“特殊性”的刻板偏执。二是重“片段”而轻“整全”,缺乏对治疆方略纵向历史流变与横向功能定位的考察,使研究趋于碎片化与琐屑化。三是重“其然”而轻“所以然”,单纯考察作为国家意志阶段性体现的、已然“瓜熟蒂落”的特定方略,而未关照国家意志赖以形成的内在体制机制,未深究特定方略的生产流程。四是重“回顾”而轻“前瞻”,汲汲于对特定方略的事后证成(或证伪),而缺乏对未来发展态势和可行出路的研判。
循此,进一步做好治疆方略研究的理想方向,正是矫治上述“静态”的治疆方略观,使其“动起来”。具体言之亦有四端:一是“援理入史”,在信实的历史考察基础上,有效运用政治学、民族社会学、历史社会学等现代社会科学学理资源,使治疆方略研究具备更为宽厚的理论底色,进而使之具备更具普遍性的启示意义。二是“拓宽时空”,不仅讲断代(即以1949年新疆解放以来作为外在分期界线,以五代中央领导集体或“解放—改造—曲折—反正—改革”等作为内在分期界线)史,而且讲通史(即强调新中国成立后与历代王朝直至晚清、民国治疆方略之间,新中国成立后不同阶段之间的内在传承与创新的机理脉络);不仅突出其区域性,而且突出其与全国乃至国际社会的联动性,尤其是从中亚地缘、世界历史视角,而非狭隘的中原中心视角,“跳出新疆看新疆”,探寻治疆方略已经和渐趋具备的世界战略意涵。三是“明晰动力”,不仅讲作为“方略”载体的重要法规、会议、文献、领导人言论等,而且讲“方略”本身的动力机制(Dynamics),解决“方略从何而来?如何产生?如何执行?如何评价?”等一直以来在相关研究中习焉不察、隐而不彰的问题,亦即研究治疆决策、执行与评判的体制、机制、机构等。四是“直面未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不仅针对过去六十余年的历史叙事与理论铺陈,借此“在新疆话题上建立中国论述”②参见朱维群的《西方为何屡在西藏、新疆问题上挑衅中国?》,观察者网,2014年2月20日;郭克范:《在西藏话题上建立中国论述》,《西藏研究》,2013年第4期。;而且在此基础上“以公心述”,求客观,不避讳,借助信史与学理提出当下管用、今后长效的政策建议,为我党治疆方略的不断丰富与完善略尽绵薄之力。
如上所述,在历史考察基础上,借助政治学、民族社会学与历史社会学等学理资源,以“史论结合”“持经达变”“由静而动”的总要求,深入全面信实前瞻地探究中国共产党治疆方略的形塑过程、内在逻辑、动力机制、发展路向,具有极其重大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笔者认为,现代国家构建理论(The Theory of Modern State Building)或可有助于更好地阐释中共治疆方略的深层机理。
中国在从传统到现代的经济与社会转型之余,还面临空前严峻和艰巨的政治现代化转型。当代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大致对应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所言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经济网,“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公报、说明(全文)”,2013年11月18日发布。对“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颇为详尽的权威性解读,参见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4年2月17日)》,内部资料。。此种国家构建乃是“国家制度构建”(State Building)与“国家民族(即中华民族)构建”(Chinese Nation Building)的结合。前者主要体现为基本制度建设,其目标在于国家安全与领土完整、经济发展与经济稳定、社会公正与人类安全、政治清明与社会稳定、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其机制包括强制机制、汲取机制、共识机制、监管机制、协调机制、表达机制、整合机制与再分配机制②参见胡鞍钢、王绍光、周建明的《第二次转型:国家制度建设(增订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后者突出体现为国族认同的建构,涉及如何扎实推进多元一体中华民族③参见费孝通编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修订版)》,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的塑造,实现由“文明—帝国”或“天下—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型。在上述转型过程中,“同”与“异”“一”与“多”的关系之拿捏堪称兹事体大,需要极高的理论智慧与政治勇气。对于当代新疆而言,此中最为困难的环节当属强化国家构建中的共识机制与整合机制。同时,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个巨型国家、一个具有长期稳定政治文明体特征的国家,中国的现代国家建设具有其特殊性,突出体现为政党是领导国家建设、推动国家成长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人民解放、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而生,是新中国的直接缔造者,承载着领导人民建设国家、推进现代化发展的使命。在中国,政党建设与国家建设是有机统一的,两者不能相互割裂,因而政党建设要充分考虑国家建设的逻辑对政党的要求;同样国家建设要充分考虑政党建设所具有的战略价值与意义④参见林尚立的《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建设》,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因此,中国共产党的治疆方略可以在“制度构建”与“国族构建”相辅相成的现代国家构建视野下得到一以贯之的理解、阐释与前瞻。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历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疆方略,实则具有相同的问题意识。这种浓厚的“构建现代国家”的问题意识,从发生上远远早于1949年,从逻辑上也与西方发达国家、前社会主义国家、后发展国家的国家构建尤其是边疆与族群整合大异其趣。现代国家构建视角下的中共治疆方略可细分为若干核心议题或“建制议程”(借用美国汉学家孔飞力的“Con⁃stitutional Agenda”⑤参见[美]孔飞力:《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陈兼、陈之宏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版。):如,治疆工作的领导体制与机构;治疆方略的信息机制、方略载体、执行机制、评判机制;软治理(“柔性治疆”)与硬治理(“铁腕治疆”);族际治理(差别化的族群优惠政策)与区域治理(公民、社群导向的司法适用与公共服务供给);情感型治理到规制型治理(同质性社会缺位后,以法与行政的普适性、公平性,防范革命话语、阶级判分失势之后的族群与宗教标签化、区隔化现象);“民生”与“民心”(尤其是以宗教去极端化等为代表的意识形态工作);中共民族政策的政治技术维度(“民族识别”“行政区划建制”“少数民族干部培养”等);“地方民族主义”与“大汉族主义”在新疆的消长及应对修辞与举措;“多元”与“一体”或多元文化主义与现代国家构建之间的张力与协调;民族政策话语与民族政策实践之间的张力与协调;中国共产党执政方略的普遍性与治疆方略的特殊性;改革(含社会制度上的社会主义改造与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发展(一度使用的“跨越式发展”)与稳定(“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各自的节奏拿捏与相互关系在新疆语境下的独特之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单一制国家宪政安排之间在区域(“中央”与“地方”、“兵团”与“地方”)与族群(“族群”与“国族”)的博弈与协同;西部大开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及中央与十九省市援疆的国家工程面向等。
由此观之,现代国家构建或可成为理解中国共产党治疆方略的有效理论工具,而坚定不移地建设现代国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将是完善治疆方略的可能路向。质言之,则是在强化国家在强制、共识、整合、再分配等方面体系与能力的基础上,重树国家的超然性与公正性,重建国家与新疆个体公民的利益和意义的直接勾连,重述更为适应现代个体、社会与国家发展需求的、超越狭隘民族主义的话语体系。
[1]Barry Sautman(沙伯力),2012,“Paved with Good Intentions:Proposals to Curb Minority Rights and Their Consequences for China”[J],Modern China,38(1).
[2]Will Kymlicka&Baogang He eds.,Multiculturalism in Asia [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
[3]Gardner Bovingdon,2002,“The Not-So-Silent Majority: Uyghur Resistance to Han Rule in Xinjiang”[J],Modern China,28(01).
[4]Gerald F.Gaus and Chandran Kukathas eds.,Handbook of Political Theory[M].London,Thousand Oaks and New Delhi: Sage,2004.
[5]Tariq Modood,2007,Multiculturalism:A Civic Idea[M], London:Polity Press.
[6]段良.建国以来党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新疆工作决策的历史回顾和经验总结[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09(04).
[7]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修订版)[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8][美]弗朗西斯·福山.强国论[M].阎纪宇,译.台北:中国时报出版公司,2005.
[9][美]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0]高翠莲.国外中国边疆民族史著译介[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2.
[11]关凯.疆藏问题的解决之道:基层治理的视角[A].修远经济与社会研究基金会.转型期与社会治理[C].2012.
[12]关凯.国家视野下的中国民族问题[J].文化纵横,2013(06).
[13]郭克范.在西藏话题上建立中国论述[J].西藏研究,2013(04).
[14]胡鞍钢,王绍光,周建明.第二次转型:国家制度建设(增订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5]蒋兆勇.族群融合与治疆智慧[J].同舟共进,2010(07).
[16][美]孔飞力.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M].陈兼,陈之宏,译.北京:三联书店,2013.
[17]李树燕.边疆多民族地区国家在场治理技术[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02).
[18]林尚立.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建设[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19]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
[20]马大正.深化中国边疆政策研究之我见[J].社会科学战线,2012(07).
[21]马大正.西出阳关觅知音:新疆研究十四讲[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
[22]马大正.热点问题冷思考:中国边疆研究十讲[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
[23]马戎.族群、民族与国家构建:当代中国民族问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4]马戎.中国民族史和中华共同文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5]马行行.建国以来我国治理新疆的政策演进及发展趋势研究[D].云南大学,2012.
[26]唐立久,崔保新.掀起你的盖头来:发现新疆[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
[27]王大刚.二十世纪以来中外学者对现代新疆之研究(上)[J].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1991(12).
[28]王大刚.二十世纪以来中外学者对现代新疆之研究(下)[J].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1992(13).
[29]汪晖.东西之间的“西藏问题”(外二篇)[M].北京:三联书店,2011.
[30]吴启讷.民族自治与中央集权——1950年代北京借由行政区划将民族区域自治导向国家整合的过程[J].“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009(65).
[31]吴启讷.新疆现代史研究述评[J].“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010(67).
[32]吴启讷.人群分类与国族整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识别政策的历史线索和政治面向[J].民族社会学研究通讯,2013(138).
[33]于沛.全球化境遇中的西方边疆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4]张大军.新疆风暴七十年[M].台北:兰溪出版社,1980.
[35]张会龙.当代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结构、过程与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6]张明杰.稳疆兴疆:历史与现实[J].党的文献,2011(01).
[37]钟世禄.中国共产党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执政方略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
[38]周平.中国边疆治理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39]朱培民.20世纪新疆史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
[40]朱培民.中共三代领导集体与新疆[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1(03).
[41]朱培民,陈宏.中国共产党与新疆民族问题[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
[42]认真学习、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治疆方略[J].实事求是,2011(04).
[43]朱培民,王宝英.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史[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5.
[44]朱维群.对当前民族领域问题的几点思考[N].学习时报,2012-02-15.
[45]西方为何屡在西藏、新疆问题上挑衅中国?[EB/OL]. http://www.guancha.cn/Zhu-Weiqun/2014_02_20_207119_ 5.shtml,2014-02-20.
[46]朱宗伟.国家主义背景下的民族区域治理——清代以来新疆的政治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47]新疆工作文献选编(1949~2010年)[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洪美云
D67.45
A
10.3969/j.issn.1003-4641.2017.02.04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14年)“现代国家构建视角下的中国共产党治疆方略研究”(14CDJ006)、国家民委民族政策研究2012年重大项目“国家建构与多元文化主义研究”(GM2012-GM-005)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