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晶晶,王如镇
川西少数民族地区休闲体育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文晶晶,王如镇
成都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以川西少数民族地区休闲体育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产业集群和布局理论,依托川西少数民族地区自然生态和较为成熟的旅游业资源,结合区域资源要素禀赋的供给优势、市场需求以及休闲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核两翼、环线发展”的川西少数民族地区休闲体育产业一体化开发模式,建议从休闲体育产业集群化、赛事产业和地域体育场地设施等方面构建休闲体育产业园区,塑造休闲体育核心品牌,构筑体育资源中心地,以促进川西少数民族地区休闲体育产业集群的形成。
川西少数民族;休闲体育;产业集群
休闲体育是人们在闲暇时间以休闲、健身、娱乐为目的所进行的体育活动。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西部休闲体育市场得到不断开发与完善,围绕着增进人们身心健康、丰富余暇生活、完善自我所提供的体育服务产业体系得到迅猛发展,呈现出较为繁荣的产业发展格局。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进行扶持,指出“发展体育事业和产业是提高中华民族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凝聚力和文化竞争力。”《意见》提出“因地制宜发展体育产业,支持中西部地区充分利用江河湖海、山地、沙漠、草原、冰雪等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特色体育产业。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少数民族特色体育产业,壮大体育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和政策思想。强调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应实现由注重数量与规模的壮大向注重结构与布局的优化转变[1]。探寻川西少数民族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和布局建设的现实环境,不仅有助于政府有效改善和调整产业政策,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还有利于提高区域休闲体育核心竞争力,避免因产业同构带来的资源浪费或利用不足,改进区域体育产业生产要素的经济转化能力,促进区域休闲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极具现代经济发展特色的空间经济发展形态,其效应是通过把特定产业经济活动及相关要素进行空间集中,为所在区域经济带来的效益和影响,是提高区域产业市场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最早研究区域体育产业集群的是澳大利亚的David shilbury,他撰文(2000)指出,澳大利亚的足球联赛、维多利亚州的高尔夫产业以及美国的网球产业均具有波特所描述的产业集群现象,指出体育产业集群是在一定地域内,围绕体育产业链发生作用的企业与支持性体系相结合的具有生命功能的有机体[2]。川西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指以甘孜州、阿坝州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该区域被称为川西高原,海拔4 000—4 900m,区内人口大多数为藏族,是中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和最大的羌族聚居区。近年来,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多,川西少数民族地区休闲体育产业作为阳光产业、绿色产业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结合国内外学者产业集群的研究,川西少数民族地区休闲体育产业集群是由休闲体育本体性产业、支持性产业和外延性产业共同组成的。产业集群是指某一特定地域上形成的地理集聚和相关联的部门和企业的集合。集群中包括相互关联的产业以及相互竞争的个体,如专业化零部件、机器设备及服务供应商,以及提供基础设施的供应商。同时,集群中也包括政府和其他的机构,如行业协会、培训机构和研究机构等[3]。川西少数民族休闲体育产业的开发与规划所涉及的环节,如:休闲体育运动项目(滑雪、攀冰、登山、攀岩、森林穿越、定向越野等其它项目),项目产品销售、参与、服务等一系列要素环节,与川西少数民族地区休闲体育本体产业、支持性产业和外延性产业相对应,共同参与,进而实现价值增值。因此,川西少数民族地区休闲体育产业指依托川西少数民族地区所处的自然生态体育资源,以休闲体育自身价值为载体,为该区域休闲体育活动提供生产要素以及产品服务的部门和企业的集合。川西少数民族地区休闲体育产业集群是休闲体育产品的深度生产与产业链的链接和延伸,是川西休闲体育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也是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2.1 休闲体育资源空间分布基本均衡,但配套服务系统欠缺
对川西少数民族地区而言,休闲体育项目和产业的发展已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依托漫长地质演变,该地区具有变化多样的自然体育资源:既有雪山、冰峰、深谷、奇石、草原、森林等地上资源,又有大江、瀑布、湖水、泉水等水上资源,还有冰雪、烟雨、云雾等天然气象资源,以及区域内所拥有的众多风景名胜,如九寨沟、黄龙、卧龙自然保护区、四姑娘山、海螺沟、牟尼沟、毕棚沟、稻城、亚丁、米亚罗红叶风景区、若尔盖热尔大草原、黄河九曲第一弯等数十个以高山、湖泊等自然生态系统,吸引着休闲体育消费人群的聚集和密集,也为各种休闲运动提供了较好的开展基础,是休闲、户外运动的理想之地。川西少数民族地区。现已开发的休闲体育项目,如贡嘎山、四姑娘山、雪宝顶等多座山峰已成为对外开放的登山区,冰川奇观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的攀冰、滑雪等。加之川西少数民族地区是藏、羌、彝等民族的集聚地和民族文化的交融地,伴随着《全民健身条例》、《四川省全民健身条例》以及《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政策条例的深入贯彻,民族自身独特的并极具民族风情的民族体育文化得到充分的发掘。近年来,各州利用当地民族节庆,如阿坝的扎崇节、红原的牦牛节、米亚罗的红叶节、茂县的转山会、金川的雪梨节、马尔康的嘉绒锅庄节、九寨沟的冰雪节、汶川的熊猫节等,开展了系列传统体育项目活动,在国内外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在这些活动中,许多融民俗、健身、观赏、比赛、娱乐于一体的藏羌锅庄、赛马、赛牦牛、推杆、摔跤、押加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充分发掘,特别是藏羌锅庄已经发展成为阿坝州全民健身的品牌和对外宣传的名片,传统体育表演市场也在各大景区悄然兴起,并成为广大游客积极参与和旅游观赏的重要内容。此外,川西地区还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抢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在这里红军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不朽业绩,留下了众多令人向往的革命历史遗迹。如2015年6月,小金县第二届“长征第一大雪山——夹金山”山地越野挑战赛借助红色文化资源,在夹金山成功举办。该赛事以长征文化为特色,依托神奇瑰丽的夹金山徒步穿越线路,是面向全国推出的山地越野挑战赛,是目前国内唯一具有红色元素的高海拔户外综合赛事。吸引了来自西藏、新疆、云南、重庆、四川等地的18支专业组队伍和20多支业余组队伍参加。川西少数民族地区休闲体育资源辐射乡镇众多,分布面积广,单体资源分布比较均衡。中国首届南国冰雪节的举办地,除主会场西岭雪山滑雪场外,还有5个分会场九寨沟、卧龙、瓦屋山、海螺沟、峨眉山。西岭雪山2000年由成都高速路建设开发公司投资建成滑雪场,配置滑雪、滑草、高山滑道、飞伞等20多个休闲体育项目。金沙江、岷江崛江上游、阿坝的金川县至雅安的石棉县的大渡河都曾是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的漂流基地,2001年5月18日首届中国攀枝花国际长江(金沙江)漂流节暨漂流大赛(包括拉力赛和速度赛),云集了国内外37支高水平的漂流队,数万海内外漂流爱好者、游客汇集攀枝花,并组成了“千人协漂队”[4]。近几年来,都江堰虹口、乐山、雅安、攀枝花等地都依托当地丰富的江河资源,开发了漂流探险项目。阿坝州承办了四川省第十二届民运会,新建了州体育馆、州田径场、红原赛马场,改建了一大批体育设施。运动会后,留下了众多的体育场馆及其资源,为充分发挥场馆的综合效益,提高使用效率,承接了各类大型文化活动、大型会议、群众健身娱乐、体育赛事活动等多场次,提高了场馆的使用率,实现了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把自然、旅游、民族文化、红色历史有机融合,把奇山、丽川、民俗资源多彩交融,形成独有神韵的川西少数民族地区休闲体育项目。但许多休闲体育项目特别是山地户外运动建立专业的服务团队,需要规范管理,近年来在四姑娘山等地方多次发生山难事件,民间登山活动申报、管理无序化,地方配套法律法规和政策跟不上。
2.2 交通便利具有空间聚集优势,但合理整合缺乏
川西少数民族地区的独特风貌,催生了川西交通的畅通,4条跨省旅游交通干线包括“两纵”:成都-都汶高速-213国道-甘肃、成都-成雅高速-雅攀高速-攀昆高速-云南;“两横”:成都-317国道-西藏芒康(川藏南线)、成都-318国道-西藏昌都(川藏北线)。6条省内旅游公路环线是:稻城亚丁旅游环线、泸沽湖旅游环线、环贡嘎山旅游环线、西环线旅游环线、大草原旅游环线、九环线旅游环线,涵盖川西少数民族三州地区,为该区休闲体育的开展提供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川西环线占据了全省精品旅游资源80%以上,涵盖了众多四川的著名旅游景点,是整个川藏线上一段美丽的风景线。环线上旅游项目所具有的磁力,使得休闲体育可依托这些旅游资源进行项目设置,如碧峰峡结合景区实际开展了“高空弹跳”“铁塔攀岩”“热气球升空”“空中飞人”,四姑娘山景区的登山、攀岩、攀冰、徒步穿越、漂流为主的体育基础设施及专业化技术辅助团队,黑竹沟的奥运激流皮划艇训练基地,一些大型的国内外赛事也相继举办,在九寨旅游大环线上,有阿坝州政府组织的国际汽车旅行节,有“九寨天堂”组织的户外挑战赛及黄河第一湾漂流竞渡的举办,是休闲体育产业带给当地经济的新的增长点[5]。川藏高速的畅通,以及雅西高速的通车,进一步加强了甘孜、阿坝、凉山州与成都的经济联系,奠定了四川成都西部“休闲之都”的美称,加速了以成都为核心的城市带动效应休闲产业集聚区。便利的交通和产业集聚集合区的构筑,对川西休闲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由于地理纬度跨越大,使统一整合成了一个难题。
2.3 相关产业发展繁荣,但主体产业效应不强
川西少数民族地区是因旅游业的繁荣推动了当地休闲体育经济的产生。甘孜州和阿坝州、凉山州当地主要的产业经济是因特色景区而形成的繁荣旅游业,当地对休闲体育发展的意识不足、加之资金缺乏、无项目支撑。虽也曾多次承办过全国性的户外休闲运动比赛,但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依旧是问题凸显。(1)分散式的项目管理方式。三州各自为战,各自规划,地方政府间管理不相衔接,权限不明确,难以形成整体合力。(2)政府介入休闲服务供给方式比较被动。政府体育部门还未走出“管办”分离,集多种角色于一身,呈现出比较严重的角色失调问题。川西少数民族地区在休闲体育产业开发方式、深度、层次等方面还比较欠缺,区域间产业发展极不均衡[6]。
甘孜州和阿坝州位于四川省西部,距离省会城市成都360km,根据川西少数民族地区区域资源的空间结构,运用“点轴”发展理论,按照旅游环线的规划,休闲体育产业的开发方式可按照“一核两翼,环形发展”,形成成都--日隆(四姑娘山)—小金—丹巴—八美—新都桥—雅江—理塘—稻城—乡城—德荣—中甸(香格里拉县)—丽江—泸沽湖—西昌—成都,途经三州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的环线结构形态发展路径。以资源为基础、项目为核心,地域以九寨沟和黄龙景区为中心,借助九黄机场、红原机场、绵九高速路、汶九高速路等交通优势,将松州古城、牟尼沟、红原、若尔盖、阿坝县的资源整合,在红原国际赛马场建立自驾游宿营地,开发“环花湖湿地自行车赛”“环川西北大草原摩托车赛”“内九环公路汽车越野赛”,沿路观赏民族传统节庆活动和赛马大会,开发骑马、骑牦牛、滑翔、滑草、垂钓等户外运动项目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体验、观赏活动,把该片区打造成为“自驾车旅游的天堂”。
3.1 以产业集群化发展为依托,建设休闲体育产业园区
具有丰富的自然风光、风景名胜、人文景观、文物古迹等,可以此构建具有山地休闲体育属性的工业制造区、旅游区、功能产业聚集区,把特色培育成一种比较优势,通过打造优势项目区、赛事区、休闲旅游区、运动体验区、体育服务业等,开发和延伸川西少数民族地区休闲体育产业链。通过整合零散化、点集式、短期化的体育资源,小金四姑娘山、毕棚沟半脊峰、黑水三奥雪山、松潘雪宝顶、理县雪隆包、茂县九顶山等地的登山运动;毕棚沟、米亚罗、四姑娘山、三奥雪山以及红原县等地的滑雪运动;毕棚沟——四姑娘山长坪沟、米亚罗——三奥雪山、卡龙沟——松潘、卧龙——三江、孟屯河谷——古尔沟、草坡沟——胆扎木沟等地的徒步以及依托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的徒步穿越夹金山、重走长征路、茶马古栈道等;四姑娘山、达古冰川、甲石口冰川、黑水三奥雪山等低的攀冰运动;四姑娘山、三奥雪山、九寨沟宝镜岩、毕棚沟、金枪岩、困字岩等攀岩运动;岷江漂流、双桥沟漂流、三江漂流、神仙池漂流的漂流;理县、小金、红原、若尔盖、九寨、松潘等县等地野外山地自行车和越野车运动;理县米亚罗、松潘、红原、若尔盖、阿坝等地的滑草运动和红原、若尔盖大草原。立足“产业、市场、文化”的集群特色,按照品牌引领、创新驱动、系统集成的集群产业联动发展的思路,以品质提升战略促区域品牌化,进而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最终形成休闲体育产业园区。
3.2 以赛事产业为支撑,塑造休闲体育核心品牌
3.2.1 大力发展表演、健身、休闲、娱乐产业 (1)发展竞赛表演市场。利用阿坝州、甘孜州丰富的旅游资源,借助九寨、黄龙景、海螺沟、稻城亚丁、木格措景区品牌,把九寨、松潘、汶川、理县、茂县等灾区新建的一大批体育场馆作为基础条件,积极承办九寨沟国际高尔夫球赛、足球明星邀请赛、NBA明星表演赛、篮球锦标赛、室外田径赛、网球表演赛等国际、国内单项体育赛事,申办省级综合运动会和单项锦标赛事,通过赛事承办,拉动地区消费,带动体育用品、无形资产、体育俱乐部、体育中介组织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赛会经济”。(2)开发健身消费娱乐市场。以汶川三江景区和县城规划建设的“国家西部体育公园”(投资1.5亿元,将规划建设康复健身房、室外运动场、登山栈道、健身有氧跑道、自然水域游泳池等多样运动康复设施和近20项运动康复项目)为纽带,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馆和灾害重建体育场馆,完善服务功能,盘活存量资产,因地制宜发展如台球、保龄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射击、溜冰、健身、健美、跆拳道、体育舞蹈等体育健身项目,完善舞厅、茶坊、餐饮、沐浴等配套设施,逐步形成以体育为主体的大众健身休闲娱乐产业区。
3.2.2 在战略布局上要依据“点轴”发展理论 构建休闲体育产业聚集区,强化品牌发展战略、信息化建设战略和示范带动战略。(1)打造休闲城整体形象。(2)按照产业集群模式,打造重点示范区。(3)打造具有西部特色的旅游休闲产品,实施品牌项目带动。(4)加快信息网络化建设,构建政府体育网络信息平台和加强各种信息媒体对休闲体育运动的宣传。构建布局合理、统一管理、服务优质的全市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系统,加快旅游统计体系建设步伐。(5)创建国家藏区休闲与城镇一体化建设运动休闲示范新城,探索培育核心城市辐射型、休闲创意型、民族风情文化传承型、新农村建设示范型和产业支撑型的特色示范带动模式。(6)启动少数民族的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城创建和评定工作。
3.3 以地域体育场地设施为载体,构筑体育资源中心地
发展好休闲体育产业,须进行区域体育休闲资源整合,既要突出地区的资源特色,做到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又要运用“叠加效应”形成强势品牌,从而谋取综合效益的最大化,最终打造出具有特色的休闲体育度假区或主题公园、休闲体育产业园等。(1)采用捆绑式的开发,整合各种体育资源,形成区域体育资源中心地。体育场地设施是体育活动中重要的物质载体,将其他体育资源同该类资源“捆绑”起来,根据各体育场地设施的特点,针对群众需求、经营方式和经营组织等特点,建立各种联盟,使各类体育场馆、设施、行业从独立的分散状态走向集中的协同经营,对区域体育资源进行整体开发。(2)优化布局,协调资源配比关系,形成具有一定区域特色的产业整合。产业整合就是对休闲体育产业体系重新定位和统筹规划,摆脱区域内产业原有的离散状态,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内部驱动机制。一个城市功能的扩散,形成新的中心或园区,归根到底就是新产业空间的规模聚集,所以说空间布局的整合最终就是形成科学合理、资源共享、基于集团、企业、团体、组织生态群落的聚集式空间发展格局[7]。休闲体育产业体系空间的整合就是要通过科学的规划,结合区域产业优势合理布局空间基础设施,进而形成以产业商务区、消费区、产业园区空间聚集为主导的空间格局。(3)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实现区域体育资源发展的协调有序。要寻找核心城市发展的外动力,地级城镇化发展也是一个要着重考量的资源。因为体育资源开发涉及体育的各种基础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等众多方面,只有将这些体育资源加以科学配置,充分发挥其潜能,才能使其可持续发展进而达到最佳的开发经济效益。
[1] 国务院新闻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 http://www.scio.gov.cn/.htm[EB/OL]. 2015-12-07.
[2] Lynn Mytelka, Fulvia Famell. Local clusters, innovation system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ness. Prepared for the Meeting on Local Productive Clusters and Innovation Systems in Brazi, 2000.
[3] 魏火艳.区域体育产业集聚区发展实证研究——以中原经济区为例[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4(2):74~82.
[4] 段彩丽.川西体育旅游开发模式和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
[5] 龙正印,卢永雪.探析大九寨旅游资源与民族体育和谐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27(9):185~187.
[6] 刘红军.甘孜藏族自治州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2(2):185~187.
[7] 黄义军.滨海休闲体育产业集群构建研究——以山东丁字湾海上新城为例[J].东岳论丛,2014(9):178~181.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Sports Industry Cluster in Minority Areas of West Sichuan
WEN Jingjing, WANG Ruzhen
Institute of P.E.,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0059, China.
The article focuses on leisure sports of Ethnic minority areas in western Sichuan, using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cluster and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relying on the local natural ecology and relatively mature tourism, From the supply advantages and the market demand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sports industry, put forward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mode of one center with two wings and circle development, from the leisure sports industry clustering, Sports events and the regional sports facilities to construct the leisure sports industry park, core brand products, build sports resource center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the leisure sports industry cluster in western Sichuan minority areas.
Western Sichuan minority; Leisure sports; Industry cluster
1007―6891(2017)04―0099―04
10.13932/j.cnki.sctykx.2017.04.23
G812.7
A
2017-02-08
2017-02-17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休闲体育产业)重点研究基地课题,项目编号:XXTYCY2015B05;XXTYCY2014D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