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迭代算法的平方收敛 汤 涛9(1)
本刊专稿
高考试卷难度与区分性能分析研究 任子朝 佟 威 陈 昂 1(1)
核心素养统领下的数学教育变革 章建跃4(1)
作图是几何教育的根基 代 钦10(1)
核心素养统领下的立体几何教材变革 章建跃11(1)
核心素养统领下的立体几何教材变革(续) 章建跃12(1)
访谈录
访史宁中教授:谈数学基本思想、数学核心素养等问题 刘祖希5(1)
特约讲座
如何做实证:调查研究 喻 平9(3)
如何做实证:测量研究 喻 平10(13)
如何做实证:相关性研究 喻 平11(19)
如何做实证:实验研究 喻 平12(11)
数学人文
古罗马建筑艺术中的数学文化 王 敏 代 钦7(1)
国外教育
发现式课标拖垮小学数学 沈乾若11(7)
数学家如何为中小学数学教育做出贡献 伍鸿熙12(4)
数学教育
PISA2012与我国数学中考题的比较与思考 沈 阳 喻 平1(6)
关于数学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顾继玲2(1)
PEP与MAC教材中数学探究的比较 叶 珂 胡典顺2(5)
架HPM与PME沟通之桥 徐章韬3(1)
初中数学教材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 周 莹 廖丽红 梁 鑫 黄怀芳5(6)
基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数学建模教学实验研究 赵成慧 彭乃霞6(6)
7~9年级学生概率认知中的“等可能性偏见”研究 何声清 巩子坤6(13)
学生数学信念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展望 张 胜7(6)
贵州南部地区水族初中生数学学习策略的调查分析 吴现荣 宋 军7(13)
中学数学应用与建模的中新比较 陈 呈 王金才8(1)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高中数学学科知识题研究:基于2012—2015年7套真题的分析 陈 莹 郭玉峰11(12)
史海钩沉
“勾股定理”章节中史料编排变迁之研究 张冬莉 李春兰2(11)
三角公式的若干几何模型 汪晓勤 邵铭宇6(1)
教材研究
整体性数学思维方式视野下的教材阅读 米 妍 王光明10(8)
教学研究
认知负荷理论视角下的勾股定理教学课件设计 李 爽 王光明1(9)
循序渐进的教学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 殷容仪1(14)
文化、本质、探究、乐趣 董荣森1(17)
管窥乡村初中数学骨干教师备课 渠东剑2(18)
论学生思维参与的数学概念教学 伍春兰 张 勃2(22)
让学生参与探索 体会数学思想 提高数学课堂效益 李亚玲 刘 璐3(4)
基于概念生成中三个层面追问的问题串设计 龙艳文3(11)
提升理解数学水平 优化课堂教学品质 徐德同3(14)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学情分析及教法研究 牟天伟 张玉华4(5)
谈数学教学情境设计的四对关系 张亚楠 方均斌 翟金鑫4(8)
数学概念的学习对解题的影响 李广修4(12)
课堂问题的设计与解决应凸显知识本质 王克亮5(10)
对平面向量数量积发生发展之思考 张曜光5(15)
通过变题 培养学生对新问题的把控能力 陈后万 方均斌5(18)
因“材”施探 方显探究本色 钱 宁6(18)
听障中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及对策 陈丽江6(23)
也谈“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陈荣华6(28)
初中数学诊断性考试评价的探索 周先荣7(18)
数学核心素养:从内隐走向外显 徐解清7(24)
《幂函数》教学设计中的几点思考 汪昌政8(6)
让数学文化走进数学课堂 方均斌 赵丹慧8(9)
数学拓展知识产生教学“教”什么 龚辉斌8(12)
如何选择和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 杨小丽8(16)
基于iFIAS编码系统的高中数学新授课互动模式研究 王文瑜 黄秦安9(9)
微言要义之随机现象与随机事件 张 灵 徐章韬9(15)
试论“知识·探究·思维”路径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沈 良10(18)
一节公开课引发的思考 沈 婕 梁 栋11(24)
高中数学微型探究教学的几点思考 邱宗如11(29)
关于高中数学备课组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谈雅琴 李善良12(17)
高一学生关于平面概念的意象 沈中宇 沈金兴12(21)
激发兴趣 挖掘潜能 培养创造力 马 峰12(27)
教学园地
“问题导思”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吴 彤1(22)
以“数学素养”导引数学活动 胡 松1(26)
例谈高中数学核心概念的教学 陈玉娟1(30)
在数学知识学习中培养创新思维 王玉宏2(26)
提升课堂问题思维价值的策略初探 王克亮2(30)
数学抽象,数学概念教学抹不开的情愫 张宗余 冯 斌2(33)
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立体几何教学 陈德燕2(36)
数学学习就是一场深度对话 张格波3(18)
数学课堂教学中隐喻语言艺术应用研究 夏正华3(22)
高三三角函数复习策略实验研究 夏春南3(27)
数学史视角下“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的教学思考 王海青4(15)
玩游戏学数学 张安军4(20)
“划拳”中的概率问题纠错 李丁群4(25)
一个概率问题的解决及其启示 张红兵 龚卫东5(21)
用几何画板探究四边形中的Morgan问题 陈咸存5(24)
抛物线定义的教学 朱胜强5(27)
直线方程、倾斜角与斜率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伍春兰5(30)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引言课教学 范东晖5(34)
谈数学课堂的有效设问 陈 樑5(37)
主动变式探究 体验数学发现 顾日新6(30)
教学过程比教学结果更有价值 王弟成6(34)
例谈难点突破的教学策略 毛锡荣6(37)
倒过来思考 让思维更流畅 崔志荣6(41)
数学教学 不要丢掉根本 吴 彤7(28)
条件概率应用的误区 谢美华7(33)
注重概念形成的几何概型教学设计研究 赵国玮 孔德兰 王文华 冯振举7(34)
导问 让解题教学更有效 赵士元8(20)
中学数学概率教学中两个“多方法”问题的困惑 刘国海8(24)
让探究成为习惯 使学习更加自然 吴新建8(27)
基于数学任务框架的“立体几何”课堂教学的个案分析 白改平 韩龙淑 褚海峰8(31)
正方体模型的开发和利用 周顺钿8(35)
让思维贯通教学 让学习真正发生 谈雅琴9(18)
圆形包装纸最小能多小 张培强9(22)
几何概型教学中的理解学生 官运和9(27)
对模型教学以及探求建模的一些思考 周龙虎 刘师妤9(30)
一个教学片段引发对纠错教学的思考 花 奎 童旗军10(23)
在动手中操作 在操作中感悟 汪 健10(28)
让学生经历真正的建模历程 曾 荣10(32)
核心素养视角下基于探究的概念教学设计与反思 胡云飞11(33)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实践 陆正海 杨子圣11(37)
在教学中践行“三个理解”. 陈义明12(33)
检视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 伍春兰12(37)
让变式“因地制宜”,使探究“水到渠成” 张宗余12(39)
例谈用几何变换思想指导初中几何的学习 陈新建12(42)
解题教学
思维主导 彰显数学教学本色 倪科技1(34)
对一光线反射问题的再思考 朱胜强1(38)
一节数学实验课的前世今生 刘永江2(39)
基本量思想的涵义与运用 袁利江2(45)
“先猜后证”是解决存在性探究问题的有效途径 邱宗如2(50)
创设放缩情境 实施恰当放缩 张才元3(32)
判别式法判定曲线间位置关系的原理 刘鸿春3(37)
椭圆与双曲线焦点三角形面积的两个性质 潘剑儒4(27)
好的例题教学是照亮学生解题的灯塔 臧 华4(29)
一道高考题试题的背景与拓展 潘荣杰4(32)
“喇叭花”函数赏析 张亚东4(35)
课本例题的理解与教学 渠东剑5(40)
教会学生思考比教给学生方法更重要 黄桂君5(45)
“ka+b型最小值”问题的探究与思考 钱德春 范建兵6(45)
一道高中解析几何题的说题设计探究 张玉珍 苏洪雨6(50)
一道教师解题大赛试题的解答与推广 陆信明7(43)
例谈基于问题解决的高中数学复习 王 坤7(46)
高三复习不可忽视立体几何的作图问题 宋建辉7(50)
实际应用背景下向量法探析三角函数问题 刘淑贞 曾大恒8(42)
利用探究资源 激发学生潜能 周德明 王华民 奚勇斌8(45)
揭示解题方法的数学本质 改进数学解题教学 孔德宏 贺政刚8(49)
从直觉思维看“以图代证”的是与非 严亚强9(35)
由勾股容方想到的 罗 伟 彭翕成 谭世鑫9(38)
拨开迷雾 找准方向 张跃红9(43)
直面问题 展现思路 积累经验 黄 云10(41)
回归概念是良策 洛氏法则为哪般 叶琪飞10(46)
马鞍面与一类轨迹问题 平光宇 龚卫东10(49)
再谈“好的例题教学是照亮学生解题的灯塔” 陈延付10(56)
“高立意,低起点”让曲高也能和众 徐小建11(40)
在解题中促进学生学会研究的教学实践. 龚 辉12(47)
变通:让解题有更充分的预见 段志贵12(50)
学习园地
仿射坐标系下的向量外积 袁兆明1(41)
在限定条件下圆锥曲线的内接梯形的做法 吴 波 邓茂生2(53)
经典NIM游戏的变式及NIM型游戏 王姿婷 李建华3(40)
利用矩阵分析一个向量序列的收敛性 管 涛 范兴亚4(51)
经典NIM游戏的变式及NIM型游戏(续) 王姿婷 李建华4(54)
现代数学视角下的NIM型游戏 王姿婷 李建华7(57)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另类刻画 李启超8(59)
关于位似概念的注记 胡志广 阿孜古丽·吉力力12(55)
考试研究
北京高考数学压轴题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李启超 潘国双1(45)
近十年高考数学文化命题的特征分析及启示 孙庆括1(49)
台湾大学入学考试数学试题述评 郝保国2(56)
韩国CSAT数学试题考点与结构评析 武小鹏 彭乃霞 张 怡3(46)
立德树人——高考数学命题的新亮点 赵思林 王 婷4(39)
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数学考试评价探索与思考 王雅琪4(44)
从一道高考真题谈函数导数压轴题的备考 龙正武5(48)
学生的文理倾向与其数学成绩的相关性的调查分析 林 静5(52)
近几年中考数学(北京卷)几何综合题综述 王亮亮5(54)
2017年北京市中考数学学科试题解析 王亮亮 范永春7(39)
建国以来高考数学试题演变分析与展望 郑雪静 陈清华8(52)
我国中学生数学成绩的性别差异研究 关丹丹9(47)
中考数学(北京卷)2015—2017年评价改革综述与思考 王亮亮10(37)
体现立德树人 突出数学思维 王 婷11(46)
竞赛园地
第二十届北京高中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初赛试题及参考解答 1(55)
第二十届北京高中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决赛试题及参考解答 4(48)
初数研究
一个Finsler-Hadwiger型不等式的加强 郭要红 刘其右1(60)
欧拉不等式的一个加强的改进及其类似 王 圣2(62)
锐角三角形四心垂足三角形的周长不等式链 胡文生3(54)
一个三角形不等式的证明与类比 贺 斌 孟凡海 闵 华3(58)
关于sinθ的一个统一公式 陈世明4(61)
关于三簇新的Evans三角形 李永利4(62)
三角形与其内接相似三角形有关问题的研究 焦青云 郭要红5(58)
一道IMO平面几何试题的形变探究 杨标桂5(60)
关于两道数学奥林匹克题的推广与证明 喻德生6(61)
剖析“一个漂亮的证明”中所隐含的错误 贺 斌 闵 华8(61)
关于三角形中线与角平分线的两个新不等式 胡文生8(62)
一类条件代数不等式的统一推广 郭要红 刘其右9(58)
三角形一个性质在四面体中的推广 曾建国10(60)
数学问题2313号的简证与探究 欧阳熙琴11(53)
对一类三元n次不等式的证明 杨学枝11(55)
一个新的三角形面积公式 曹嘉兴12(58)
读刊随笔
“数学通报问题2268”的解题联想 崔志荣3(58)
用帕斯卡线解答数学问题2284 李伟健3(封底)
对数学问题2134的整理与探索 季潮丞5(57)
基于余弦7倍角公式求几个一元三次方程的解及其应用 黄盛清6(59)
1720号问题的极点、极线结构 李伟健9(52)
再谈在限定条件下非退化二次曲线内接梯形的存在性及作法 高振山10(58)
对一个数学问题的推广探究 储百六11(61)
数学小品
出租车几何学——一种有趣的几何学 范逸璇6(54)
学生习作
抛物线内接三角形形状探究 陈子琪 7(53)
对一道解析几何高考题的推广 储今雨11(50)
书目推介
章建跃数学教育随想录 9(55)
会议纪要
关注数学课堂教学 促进学生数学学习 赵 弘9(60)
2017年《数学通报》总目次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