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我国政党协商发展和完善的路径选择

2017-04-11 11:34吴艳春温冠男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政党协商民主

吴艳春 温冠男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协商民主研究

推进我国政党协商发展和完善的路径选择

吴艳春 温冠男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和完善我国政党协商,要把握新的历史方位,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相适应,与基层协商民主实践相结合;要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加强政党自身建设,培育社会推动力量,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体系建设。

新时代;政党协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民主党派;协商民主

产生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独特政治生态环境的政党协商,伴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在新中国成立后60多年的实践中,已逐步形成基于我国政治发展的现实条件、承担的历史任务和基本政治理念,以及其制度实践所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过程和政治形态,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形式,也必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与时俱进。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节点上,探讨和研究我国政党协商发展和完善的路径,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多党合作事业不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在把握新的历史方位中发展和完善我国政党协商

党的十九大报告科学判断党和国家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新的历史方位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也表明我国在政治发展道路上进行的制度构建和道路探索是与我国历史、民族特点和文化传统相适应的独具特色和卓有成效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是根据时代特点、把握历史方位、进行创造性发展的伟大实践成果。作为中国特色制度构建和道路探索结晶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及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党协商,其发展和完善必须把握新的历史方位,明确新的任务和要求,才能有新的作为。

(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1]政党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这一指导思想的精髓和核心要义,不断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多党合作事业,是新时代政党协商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本点。[2]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多党合作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政党协商中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使当代中国各政党凝聚起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政治认同,增进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及重大决策部署的广泛共识。只有深刻凝聚政治共识,以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为发展方向,才能推进政党协商的发展和完善。

(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在当代中国政治架构下,政党协商的发展和完善不仅决定于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宏观进程,而且决定于当代中国的政治形态,决定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要求。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其中,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只有通过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得以实现,依法治国才能平稳向前运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扬人民民主是由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决定的。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途径。加强法治国家建设、以法治化推动政党协商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依法、科学、民主执政的重要环节。法治强调严格按照法律办事,更强调宪法和法律是国家治理的最高权威,任何个人和任何组织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包括政党也必须在法律框架内活动。政党协商要适应和服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要求,把遵守宪法和维护宪法作为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共同责任,既要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要弘扬法治理念,坚持依法协商,按照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和规则、程序开展协商,确保政党协商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

二、在顺应实践发展要求中发展和完善政党协商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1]政党协商的发展和完善既要遵循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原理,体现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也要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实践要求,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品质。

(一)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相协调

政党协商直接关联我国两大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两大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现形式,对于我国政党协商的发展和完善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从我国政党协商的发展历程看,政党协商在新中国成立前作为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一种斗争策略,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项国家战略,新时期以来以其“协商民主”的鲜明特质,上升到民主政治建设层面,发展成为人民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次发展,都是在世情与国情进一步结合中实现的。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政党协商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在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良性互动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和协商民主制度进入不同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发挥政党协商的示范、带动和引导作用,以政党协商引领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实现政党协商与其他几种民主协商形式竞相发展、良性互动,全面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的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和社会组织协商等民主实现形式。

(二)与基层协商民主实践相结合

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进程中,人民群众始终是基础性的支撑力量。没有人民,就没有人民共和国,就没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这种需求不仅包括物质文化生活的更高需求,还包括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要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基层协商民主是所有协商民主形式中最丰富、最鲜活、最生动的实践,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和权利,也有利于政治的稳定和健康有序发展。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城乡居民在参与基层协商民主政治的若干环节中,锻炼了民主技能,养成了民主习惯,形成了民主意识。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付诸实践的协商政治,诸如“三三制”、群众路线、统一战线,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丰富实践,从乡镇直选实验到乡镇公推公选,再到民主恳谈、协商对话、预算监督,等等,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在凝结人民群众非凡智慧的创造性民主实践中,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群众也因之享受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利益。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发展,基层协商民主的范围将不断扩大,广大人民的民主意识、民主素质、民主能力和民主信心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的范围和实效将不断扩展。

政党协商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旨归,更加需要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顺应人民的意愿。在基层协商民主层面,无论是执政党还是参政党,其人才优势和制度保障优势突出,参与基层协商民主必将极大地增强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弹性和兼容性,推动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进而破解政党协商在基层较难实施的瓶颈,为政党协商提供不竭的发展动力。同时,这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民主推动力量充分结合,促进了国家治理和地方治理的良性互动,也使经过政党协商制定的政策、做出的决策更加符合实际,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

三、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发展和完善政党协商

政党协商是我国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随着我国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其内涵和外延以及效能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政党协商必须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才能始终保持其生机和活力,充分发挥其作用。

(一)加强政党协商主体自身建设,强化内在发展动力

加强政党协商各政党主体自身建设对于政党协商的发展和完善具有本源性意义,是我国政党协商发展和完善的内在动力。多党合作事业不断发展,有赖于合作双方能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并达到相同的层次,有赖于合作双方不断向这一制度注入生机和活力。应加强以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的各政党协商主体自身建设,确保政党协商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中发挥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在中国建设现代化与现代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实现自身领导,担负起对中国人民、中华民族这一超大规模共同体的责任,更加需要勇于担当、坚持创新,将“从严治党”与“从优治党”结合起来,不断加强自身全面建设,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全面推进管党治党各项制度建设,全面推进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建设,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履行执政使命。

政党协商是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履职尽责、发挥作用的基本职能和重要渠道。民主党派参加政党协商,既有自身的优势要发挥,也有自身的局限要突破。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广大民主党派成员施展才能、发挥作用创造了更大的舞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与中国共产党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既要在经济社会领域发挥促进作用,又要在意识形态领域发挥正能量,自觉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推动力量,是时代赋予民主党派的历史使命。民主党派“要准确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基本要求,继承优良传统,把握时代要求,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4]。应加强协商能力建设,更加主动发展好协商民主,不断提高协商民主的成效和水平,为执政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提供坚实基础和可靠依托。

(二)加强公民文化和公民社会建设,培育社会推动力量

任何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最终都要由拥有“人民民主”的大众来推动和实践。民主的价值在于实现国家的良好治理和人民高品质的生活,因此,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任务不仅仅要完成民主制度的建构与完善,还要完成对公民社会的培育以及对公民有序参与和有效参与的引导。“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国家治理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人民对自身利益的实现和发展上来。”[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政治生活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公民社会的成长使民众在表达政治诉求、参与政治实践、行使政治权利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我国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的相得益彰、协调推进,使主权在民的根本政治原则得到了真实的体现,也推动了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从动员型转向自主型。

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建设领域的改革也进入关键阶段。加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确保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努力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是我国社会建设领域改革的重要任务。努力培养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公共意识,营造公民政治参与的文化氛围,逐步扩展基层民主政治的深度和范围,有序扩大社会各方面成员的政治参与,尽可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公民政治参与要求,最大化地整合不同利益阶层,实现共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进而使社会各阶层和谐相处,推进社会多元共治,有效降低国家治理成本,共同促进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是新时期政党协商的重要任务和发展目标。

社会民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发展趋势,将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向更为宽广的领域迈进。政党协商要适应这一发展趋势,不断扩大现有政党制度对社会力量的融合度,更好地整合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和政治意愿,让人民真正当家作主。为此,应注重开发和拓展政党协商在政治参与、利益表达和社会整合等方面的功能,更好地发挥政党协商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体系建设,增强制度保障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1]建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党的十八大确立的一个重要政治命题,也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方向。政党协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初,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把政党协商明确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并且把政党协商摆在各类协商的首位,政党协商以其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的开创性、典范性和引领性地位,成为政治协商最为重要的形式。[5]《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中,把“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确定为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并对政党协商的内容、形式和保障机制作出了明确规定。2015年11月,中共中央颁发《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进政党协商的指导思想、重要意义,规范了内容、形式、程序和保障机制,并就如何加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对政党协商的领导提出了要求,为深入推进政党协商提供了重要的制度规范和保障。

政党协商是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基于共同的政治目标,就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事务,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直接进行政治协商的重要民主形式。这一民主形式不是以协商过程赋予决策的合法性,而是以促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为基本价值取向。要通过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安排,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协商制度体系,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政党协商的制度建设,防止政党协商运作过程的低效率化,使政党协商能够真正做到广纳群言、集中民智、形成合力,在最具广泛性、代表性、包容性基础上形成最大公约数和统一意志。政党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必将对我国政治制度、政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坚持党的领导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 展道路[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0829/c40531 -29500090.html,(2017-08-29).

[3]陈家刚.协商民主与国家治理[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217.

[4]习近平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124/c1024 -24211978.html,(2014-01-24).

[5]周淑真.政党协商——多党合作制度的核心要素[EB/OL].http://www.rmzxb.com.cn/c/2016-01-21/677997.shtml,(2016-01-21).

D613

A

1008-9012(2017)04-0026-05

2017-11-16

2016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我国政党协商中的现实难题及发展对策研究》(16KSB09)阶段性成果。

吴艳春(1964- ),女,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理论研究室主任,《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执行主编,教授,主要从事统战理论及政党制度方面的研究;温冠男(1970- ),女,《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副主编,编审,主要从事统战理论及编辑学方面的研究。

(责任编辑 白继英)

猜你喜欢
政党协商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论协商实效与协商伦理、协商能力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以政协参与立法深化协商民主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国外政党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述评
协商民主与偏好转变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