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根源的“五个维度”*

2017-04-11 07:18马立党
实事求是 2017年5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维度马克思主义

马立党

(西安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 陕西西安 71006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根源的“五个维度”*

马立党

(西安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 陕西西安 710068)

道路自信是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关于道路自信的根源不能作浅层的注解,而应作多维的深度分析,特别是要从规律和逻辑层面回答在挫折、考验、困难面前何以自信的问题。要从真理的维度、人民的维度、实践的维度、历史的维度、世界的维度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根源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真理维度 人民维度 实践维度 历史维度 世界维度

党的十八大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上首次郑重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概念。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阐述了道路自信的思想,这绝不是某一时间片段上的历史记忆、政治符号和宣传口号,而是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思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提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当前理论界学术界围绕“道路自信”论题产生系列重要成果。然而客观讲,当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根源的研究还浮在表层,比如通常用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来论证道路自信的根源。客观讲,用成功注解自信符合道理和常识,但并没有足够的解释力、论证力、自洽性。因为,在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情况下党中央强调道路自信,暗含着当前依然存在着不自信的问题,在成功、顺境、成绩面前强调道路自信并不难,难的是在挫折、考验、困难面前能否保持自信、怎样坚定自信?因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问题,不能作表层的注解而要作多维度剖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可以从真理之维、人民之维、实践之维、历史之维、世界之维等深度探讨。

一、真理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来源于从真理制高点上坚持对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一部中国社会主义史也是一部对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信仰选择、追求、坚持、实践的历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也是从真理制高点上确立对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以此获得保持自信、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

建党伊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目标写进了自己旗帜上,并为之作出了艰苦卓绝、持之以恒的牺牲奋斗。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找到了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拥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武器,中国革命的面貌才焕然一新。毛泽东回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指出,中国自有共产主义学说以来,人们的眼界提高了,革命也改变了面目。建国前夕毛泽东自豪地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那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1](P1516)这里毛泽东实际上指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中华民族振奋精神、重拾自信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说:“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2](P144)他批评指出“这个真理有些同志已经不那么清楚了”。[2](P144)在南巡谈话中,他针对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造成的世界社会主义严重挫折这一历史大事件指出,“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2](P383)他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2](P382)对经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风雨的邓小平同志而言,他的上述讲话不仅与毛泽东同志关于自信的思想相契合,而且触及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质性问题——什么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真正自信和尖锐性问题——在挫折困难考验面前如何坚定道路自信。本文认为,真正的道路自信并不是在成功时的赞美与追随,而是在社会主义运动处于挫折低谷之境下仍然能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性、科学性、价值性持以理性的认识、高度的信任、不变的态度。无独有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在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基础上增强自信”,[3]强调的也是这个道理。

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和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上、精神上、文化上保持自信的强大武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特别是在党的事业遭遇挫折的情况下,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攻坚克难、保持自信的强大法宝和秘密武器就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以及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与武装。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4](P44)也就是说共产党人由于拥有了科学理论信仰及其指导,才使得他们能够掌握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规律,给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指出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正确道路和光明前途。

二、人民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来源于在社会实践主体上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

在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问题上,人们一般都会想到人民的维度,也就是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然而在道路自信问题上,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维度,而且缺乏对这一维度触及本质的逻辑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根源的人民维度,实质上是用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和党的群众路线对道路自信的力量源泉作出规律性的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来源于在社会实践主体上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以此获得保持自信、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道路自信问题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整个历史过程都存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虽然身处逆境和劣势,但却依然保持着高昂的革命自信、道路自信精神。革命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革命自信、道路自信的根源在哪里?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开创并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毛泽东进一步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5](P1031)群众是“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真正的铜墙铁壁”。[6](P139)中国共产党正是由于开创并坚持群众路线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才拥有了保持高度自信的强大后盾、底气和力量。正是基于这一认识,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才敢于自信地预言和表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个把日本帝国主义是不够打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中国革命必胜”。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管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遭遇曲折之际,毛主席和全党同志都对中国社会主义充满自信,原因就在于他们始终坚信只要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人民群众掌权、执政、服务,中国共产党就会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不仅完全可以跳出“历史周期率”,而且完全可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夺取社会主义建设一个又一个胜利。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指出“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7](P45)强调既要改善党的领导又要贯彻群众路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开启并推进了改革开放,由此中国人民、社会主义中国、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中国人民对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显著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8](P697)这里习近平同志把“崇高信仰”与“不脱离群众”统一起来看待“党的精神支柱”问题,抓住了共产党精神支柱的核心与根本。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此增强、重拾全党全国人民对共产党执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总之,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是党赢得人民群众爱戴支持,团结带领群众满怀信心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根源所在。

三、实践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来源于改革开放的创新实践及其辉煌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这一论断指出了道路自信的实践维度。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9](P501)自信不是画饼充饥,空中楼阁。道路自信以及关于道路自信的问题也都可以在实践中以及对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离开了实践,不惟道路无法形成发展,而且对道路的自信就更无从谈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实践维度,就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发展的实践过程、实践结果、实践标准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道路自信的根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实践维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察分析。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来源于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就在于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历史和实践表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动力,也是振奋民心、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激发活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增强自信的动力源泉和重要法宝。30多年来全党全国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最直接、最现实的动因就是改革开放。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直接源自于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和辉煌成就。实践表明,改革开放是一条富国之路、富民之路,是中国人民富起来、强起来、自信起来的实践根据。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日中国的国强民富,也就没有人们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经受住了改革开放实践的检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开创、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了由怀疑、观望、尝试、不自信到逐渐自信、再到更加自信的过程。在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涌现出各种思潮、主张、方案,都要以“三个有利于”标准接受人民、实践、时间的检验,这一检验首先检验的是认识的真理性,同时检验的也是包括党员干部在内的社会实践主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情况。实践表明,随着改革开放的成功推进,由于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人民生活的显著改善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现实问题的解决,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心不断增强,这是实践逻辑、实践力量、实践标准在道路自信问题上的客观作用与实际体现。

四、历史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来源于对历史上各种思潮比较、历史经验总结以及历史文明传承之基础上的相信认同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一面镜子。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对中华民族5 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这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深厚历史渊源。历史不仅告诉我们从何处来,而且告诉我们以怎样的精神状态向何处去,历史中的宝贵精神是我们自信前行的不竭动力。历史上中国共产党为何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道路是否值得人们去牺牲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历史根源是什么,这就需要从历史比较、选择、奋斗、总结、文明和传承中坚定自信。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中国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也是在历史比较、历史探索、历史奋斗中确立和发展起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中指出,“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了。”[8](P10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以及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也是建立在对各种思潮比如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的甄别,对错误论调比如历史终结论、中国崩溃论的批判基础之上的。

历史经验的启示以及历史精神的传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重要历史根源和历史资源。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历史启示我们,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才能取得成功、就能取得成功。钱穆曾指出历史是有精神的,历史的精神不仅使得中国历史绵延不绝而且悠久灿烂。对历史规律把握得越透彻、对历史精神把握得越牢靠,就越能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客观性、根源性、自觉性、坚定性。

五、世界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来源于对人类先进文明成果的批判吸收及其对世界文明的中国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开创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以开放的世界眼光、世界胸怀接纳人类文明成果,以先进的思想文化实现改造中国、救亡图强、振兴民族的目的。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入侵,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痛苦深渊,面临着山河破碎、亡国灭种的危险。为探求救国救亡的道路,无数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远赴重洋,从欧洲、日本、俄国等渠道探求新知、传播新学、宣传真理。马克思主义虽然作为一种来自于西方的先进思想和新学说,但是因为其揭示了人类社会、自然和思维的普遍规律,提供了观察宇宙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被探求救国救亡道路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推崇,得到了热情讴歌、拥抱、传播。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代替封建农业文明的历史大趋势下,封闭落后的旧中国饱受屈辱、欺凌与挨打,国人的自信力一落千丈。历史告诉我们,封闭导致落后,开放才能自强,自强产生自信,把握时代潮流而不拒斥人类文明是增强竞争力、提升自信力的不二法门。资本主义以来的历史进入了世界历史,当今世界进入到了全球化时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不能脱离人类文明大道,背离时代发展潮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由走向世界到融入世界再到引领世界,由学习借鉴到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国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日益充满信心,世界对中国道路更加充满期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拥有了世界的气度、胸怀、视野和资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来源于中国对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自毛泽东同志起,党的历代领导人一以贯之地阐述了“中国应对人类作出较大贡献”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梦、世界梦、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丰富发展了中国应当对人类文明有较大贡献的思想。回顾建国以来的历史,中共领导人不仅一以贯之地强调了中国应对人类作出较大贡献的思想,而且以实际行动实践了、兑现了这一思想。贯穿这一思想及其实践过程的一条红线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对推动人类文明和世界发展的责任与自信。具体而言,中国道路从三个层面对人类文明和世界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一是中国道路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事业的贡献。主要是引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出低谷,展现了社会主义的复兴之路和希望之光;破解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难题比如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问题;创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二是中国道路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和贡献。主要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不同于西方模式的榜样;提供了发展中国家可资参考的中国经验;助推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改变了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三是中国道路对人类文明与发展的贡献与意义。主要是增加了人类文明的物质基础和精神财富;丰富发展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理念和模式;彰显了人类文明的丰富性多样性;为破解人类遇到的全球性挑战难题比如脱贫减贫、气候问题、粮食危机、金融危机、民族宗教冲突等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放眼全球,我们应当对中国道路保持足够的自信。

[1]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N].人民日报,2013-06-27.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D616

A

10.3969/j.issn.1003-4641.2017.05.04

*本文系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逻辑理路和战略意蕴研究”(项目编号:16AKS001);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资助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度出版项目“中国自信理论思考”之“道路自信: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子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曹李海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维度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