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疆和静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路径选择

2017-10-24 09:17徐美华
实事求是 2017年5期
关键词:贫困村贫困人口贫困户

徐美华

(中共和静县委党校 新疆 和静 841300)

浅析新疆和静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路径选择

徐美华

(中共和静县委党校 新疆 和静 8413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逐步形成和完善。中央、自治区、自治州党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吹响了攻坚决胜的冲锋号。新疆和静县贫困人口占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贫困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实现自治州提出的“提前三年全面完成脱贫任务”的既定目标,时间紧迫,任务艰巨。通过调研发现,和静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还存在脱贫攻坚职责履行不到位,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精准帮扶落实不到位,医疗保障问题较为突出,脱贫攻坚政策掌握欠佳等问题。对此,需要健全体制机制,狠抓责任落实;处理好“三个关系”,提升脱贫内生动力;强化脱贫措施,细化精准落实等,走出一条符合和静县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

新疆 和静县 精准扶贫 脱贫

一、和静县精准扶贫现状调查

(一)和静县精准扶贫现状

2013年底,据新一轮农村扶贫对象建档立卡摸底调查统计,和静县有国家标准(人均收入2 800元以下)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 195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17%,自治区级扶贫开发重点村(贫困村)10个。2014~2016年实现脱贫9 121人,巩乃斯镇巩乃斯郭楞村、巴伦台镇巴伦台村、克尔古提乡古尔古提村、阿拉沟乡乌拉斯台查汗村、巴音布鲁克镇巴西里克村5个贫困村脱贫摘帽。目前,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 074人,自治区级扶贫开发重点村(贫困村)5个(巴音郭楞乡奎克乌苏村、和静镇巩哈尔村、额勒再特乌鲁乡察汗乌苏村、巩乃斯镇浩依特开勒德村、阿拉沟乡夏尔尕村)。2017年计划对剩余的贫困对象集中攻坚,确保2017年底所有贫困村全部摘帽、剩余人口全部脱贫,2018~2020年3年巩固提升。目前,尚未脱贫的5个贫困村中有3个村地处海拔2 3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减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

(二)和静县精准扶贫的做法和亮点

1.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和静县立足构建“大稳定、大发展、大旅游、大文化、大生态、大民生”六大格局,统筹谋划,因地制宜,通过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一批”工程,综合施策,确保精准扶贫的有效性。

一是发展生产脱贫4 125人。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实用技能技术培训,启动实施2017年“春雨行动”,203名“两后生”①“两后生”指初、高中毕业生未能继续升学的贫困家庭中的富余劳动力。前往巴音技术学院进行集中培训,目前,已举办技能培训、实用技能和业务培训9期,累计培训贫困人口750人。继续推进北山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试验区和莫呼查汗饲草料扶贫创业就业基地就业安置工作,持续扩大就业承载能力,开发畜牧基地,代牧乡镇扶贫羊1万只,扩大就业人员1 000人以上,实行滚动式扶持。评选出创业致富带头人15个,引领200余名贫困人口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多渠道、多形式促进就业;发展纺织服装、手工艺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合作经营、扩大牲畜养殖规模等举措,力争每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万元以上,积累更多帮扶资金。继续创造条件向贫困户提供免担保、免抵押的小额贷款,年内新增小额贷款5 000万元,扩大扶贫资金规模,帮助1 500余贫困户发展生产。截至目前,共发放扶贫小额信贷6 393.2万元,受益贫困户1 503户。

二是易地搬迁脱贫52户120人。2017年和静县继续落实安居富民和游牧民定居政策,即:农区农民每户可享受安居富民补助28 500元;建档立卡农民贫困户在此基础上,县财政扶贫资金对每户再补助10 000元。牧区牧民每户可享受游牧民定居补助40 000元;建档立卡牧民贫困户在此基础上再享受国家游牧民定居资金补助10 000元,县财政扶贫资金对每户再补助10 000元。通过进一步摸底排查贫困户安全住房,重点解决746户无房(危房)贫困户住房问题。完成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52户120人需求调查,争取列入国家易地搬迁计划,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三是生态补偿脱贫172人。2016年,全县涉及草原补助奖励草场共2 816.72万亩,落实生态补偿资金1.0144亿元,涉及19个乡镇场农牧民6 16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37户。按照自治区确定的牧户享受草原补奖资金上封顶标准不超过9万元的规定,截至2017年4月10日,已发放12个乡镇场补偿资金4 494.7733万元。

四是发展教育脱贫1 774人。坚持把扶贫先扶智作为脱贫的重点,加快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和“双语教育”,新建、改扩建17所农村学前三年免费双语幼儿园,实现3~6岁适龄儿童入园全覆盖。

五是社会保障兜底脱贫1 883人。统筹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工作,年内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全面实施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孤儿集中收养,完善城乡困难群众、优抚对象、残疾人社会救助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2017年继续将建档立卡中老龄、患病、残疾等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贫和就业帮助的1 883人,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实现低保贫困户占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70%以上,低保标准由2016年的2 944元调整至3 124元。加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力争河北养老院、光荣岁月养老院、荣誉军人休养院建成投入使用。探索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新建县人民医院儿科门诊综合楼,完成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2.大力实施社会保障脱贫专项行动。继续推进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加大贫困老人安置力度,积极打造哈尔莫墩镇、巴润哈尔莫顿镇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和县城中心敬老院、民营养老院“四位一体”的扶贫攻坚示范点。一是实施民生改善专项行动。深入推进“民生建设年”活动,以“进村入户”末梢性工程建设为重点,坚持行业扶贫与专项扶贫相结合,制定整村推进方案,专项扶贫解决“到户”问题,全面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最远一户人”的问题。二是突破瓶颈制约专项行动。新建农村公路500公里以上,实现乡村道路全部硬化;投资2 425.99万元,提高巴润哈尔莫敦镇2 3047人、6.69万头牲畜的饮水保证率;投资821.91万元解决扶贫开发重点村(贫困村)10 631人、9.05万头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实施安全饮水入户工程500户。新建居民垃圾投入点1处,新建便民超市7个,文化活动场所5处。三是健全医疗保障体系。2016年全县医疗救助总支出为219.54万元,其中投入83.9万元,对5 597名贫困户参加新农合进行全额资助。县人民政府投入55.9万元为5 597名贫困户购买了商业保险。通过定点医院“一站式”即时结算314人,支付医疗救助金38万元;为定点医院以外的92人发放大病救助金41.74万元。医疗救助政策全面落实,有效缓解了城乡低保对象“看病难、住院难、报销难、救助难”的问题,提高了救助实效,确保了政策执行的科学性和公平公正。实施健康扶贫工作以来,先后争取45万元项目资金为全县所有贫困村建设了村卫生室,并配备了村医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不断提升贫困村所在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逐步为贫困户建立健康档案,建立“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管理数据库,并对全县所有贫困户患病情况和因病支出情况进行摸底,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见图1)

图1 2016年和静县医疗救助情况

四是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完善村镇社区文化设施、文化服务网络,全年举办各类文体活动不少于100场次、文化团体惠民演出不少于100场次。①文中的数据来自于和静县扶贫办提供。

二、和静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脱贫攻坚职责履行不到位。各乡镇、各部门对脱贫攻坚的艰巨性、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对中央、自治区、自治州脱贫攻坚重大安排部署学习领会不深,思想上重视不够,将脱贫攻坚工作等同于一般性常规工作,仍以按部就班、常规性思维开展工作,层层传导压力不够,扶贫项目推进缓慢,没有真正把脱贫攻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没有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未按人员变动及时调整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及分管领导。对脱贫不返贫研究不深、办法不多,没有从长效机制去思考去谋划,导致统筹推进不深入。个别部门、企业主动参与脱贫攻坚积极性不高,帮扶思路不清,实质性帮扶力度不大,合力攻坚落实不到位。部分驻村干部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不深入,脱贫攻坚职责落实不到位,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不全面、不彻底。

2.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不足。各乡镇普遍存在政策宣传、思想教育、典型引领、基层组织作用发挥不到位等问题。群众对脱贫攻坚的参与度不高,贫困户知晓扶贫政策不多;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自主脱贫能力不足,贫困户自主脱贫思路不清、措施不多、动力不强。部分贫困群众对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基层干部的结对帮扶认为理所当然,“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的安于现状,没有把各类补助资金用到扩大再生产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意识淡薄,有些贫困户还有酗酒、赌博等不良生活习惯,甚至有互相攀比,存在争当贫困户、争要扶贫政策的现象。

3.精准帮扶落实不到位。脱贫攻坚“十大专项行动”中,部分专项行动牵头部门牵头抓总作用发挥不够,实施部门配合不积极,工作推进迟缓。扶贫举措仍停留在发钱发物的“慰问式”扶贫上,缺乏管长远的实招。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建设、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个别乡镇、村干部对贫困户基本情况、脱贫路径、时间、帮扶措施、人员数量等掌握不全面,对不同贫困户因户施策、差异化扶持的办法还不够细致,没有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清晰思路和配套措施。尤其是在帮扶机制落实方面,暴露出各乡镇、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作风漂浮、工作棚架、弄虚作假等“四风”“四气”问题。

4.医疗保障问题较为突出。目前,全县未脱贫人口中身体健康10 561人,占未脱贫人口总数的79.26%;患有长期慢性病1 641人,占未脱贫人口总数的12.32%;患有大病303人,占未脱贫人口总数的2.27%;身体残疾779人,占未脱贫人口总数的5.85%。

和静县5个贫困村均有卫生室和聘用村医,但有村医证书的仅占40%,村医只能开展最基本医疗服务,其他医疗服务只能由乡镇派医生下村开展,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医务人员相对紧缺。

5.脱贫攻坚政策掌握欠佳。个别乡镇学习力度不够,政策把握不准,个别行业部门政策衔接、措施落实不到位,帮扶工作仍停留在协调帮扶资金项目方面,缺乏系统性,许多推进攻坚帮扶措施未落实到位,贫困人口对健康和教育扶贫政策知晓率不高。

三、对和静县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建议措施。

1.健全体制机制,狠抓责任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加强党的领导,要推动形成“党委主责、政府主抓、干部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责任落实,层层压实责任,为打赢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一是严明工作责任。要紧紧围绕总目标,严格落实“双组长”责任制,强化压力传导,强化县的主体责任、乡镇的具体责任、贫困村的落实责任和各部门以及驻村工作队的帮扶责任,切实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扶贫责任体系。各乡镇主要负责同志是“双组长”、是第一责任人,要负总责、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要专职专责、专抓专管,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联系贫困村、贫困户,不脱贫、不脱钩,对于已经脱贫退出的,也要坚持“政策不变、扶持力度不减”,继续支持关心,常回访、勤走访,帮助他们持续脱贫和致富奔小康。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确保脱贫攻坚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十大专项行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大力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各驻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要全身心投入扶贫攻坚工作,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到户到人。

二是转变工作作风。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反复强调,干部作风不实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各乡镇要以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开展“学转促”专项活动为契机和抓手,坚决果断地向“四风”“四气”出刀亮剑,坚决杜绝和查处“被脱贫”“假脱贫”“数字脱贫”“盆景脱贫”等问题,以铁的纪律和良好作风,确保全县贫困人口真正脱贫、稳定脱贫。要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按有关要求做好项目公示、公开,坚决查处、严肃处理贪污、挤占、挪用扶贫资金的人,确保扶贫领域风清气正。

三是夯实基层基础。“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带领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稳固发展的核心力量,要把基层党建工作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要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引领作用,通过从回乡大学生、致富能人中推选村党支部书记等办法,不断壮大脱贫攻坚的“主心骨”。要完善乡村治理机制,设立公示栏和政策“明白墙”,定期公开党务、村务、财务,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确保脱贫攻坚各项政策公平、公开、公正落实。

四是严格考核监督。健全完善督查巡查制度,充分发挥“访惠聚”督查组、维稳工作检查和暗访组的作用,采取实地督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对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情况、项目推进情况、资金使用情况、任务完成情况、责任落实情况等及时进行督促检查,查找薄弱环节、促进工作落实。要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领导干部考核内容,作为评价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政绩好不好的重要标准,对工作不得力、措施不落实、无法如期完成脱贫任务的单位和个人,严肃问责、严肃处理,切实发挥好考核的“指挥棒”作用。要配齐配强扶贫开发工作专职人员,保持攻坚期内扶贫队伍的相对稳定,要坚持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确保苦干实干的干部安心、安身、安业。

2.处理好“三个关系”,提升脱贫内生动力。要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工程”和“四位一体”工作格局,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实施“十大专项行动”和各项惠民惠农政策,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促进贫困人口稳步增收。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村组和群众,要采取超常规的思路、办法、力度,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同时充分激发寻求致富的内生动力,要教育引导他们进一步明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救穷扶弱不救懒”,让他们从思想上增强致富信心,在行动上主动谋求脱贫,努力实现“要我富”为“我要富”,积极主动在各有关部门和责任单位的帮扶下,早日脱贫。一是处理好“输血”和”造血”的关系。创新扶贫开发模式,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二是要处理好“要我富”和“我要富”的关系。创新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相结合的模式,最后由注重物质扶贫向注重精神扶贫转变,以便进一步形成内生动力。三是处理好“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关系。梳理创新领导主体责任和群众监督责任相互转换的思维模式。脱贫不脱贫,领导监督贫困群众,群众为主体责任;脱贫措施落实到位不到位,群众监督领导,领导是主体责任。

3.强化脱贫措施,细化精准落实。一是强化产业增收。要按照每个贫困村都要有主导产业要求,巩固提升红枣、葡萄,番茄、辣椒等特色优势扶贫产业,努力形成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村和种养殖大户,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积极引导有发展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根据自身情况发展产业,支持和鼓励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多元化的经济,完善“公司+基地+贫困户”“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等与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增强贫困户自身的“造血功能”。每个贫困村都要有农民合作社,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全部加入农民合作社,对没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鼓励其将土地、草场向种养大户或合作组织流转,增加财产性收入。

二是大力发展庭院经济。要将发展庭院经济作为贫困户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积极发展庭院种植+养殖的发展模式,支持和鼓励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多元化的庭院经济,统筹安排好房前屋后及庭院内果树种植、家禽养殖、蔬菜种植,使庭院内土地得到合理利用。

三是推进转移就业。加强贫困人口职业技术、就业技能培训,转变落后观念,提高转移就业能力。落实扶持就业优惠政策,加强与劳务输出组织、劳务输入地的联系和衔接,创造便利的外出务工条件,有序组织贫困群众外出务工。积极引导贫困户到企业就业,就近就业,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一人实现就业,对符合条件的,优先安排公益性岗位就业。

四是加强培训实效。统筹整合教育、科技、农业、畜牧等部门资源,大力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使广大贫困农牧民普遍掌握1~2项实用技术,实行“点单”式培训,实行“一户一策一培训”精准培训、精准帮扶责任制,使每家有一条脱贫门路,确保脱贫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

五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优化投资环境,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民族特色手工业、食品加工业、商贸物流业、文化旅游业,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能力,鼓励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等形式带动贫困户通过原材料种养殖、转移就业、销售产品等方式脱贫致富。

4.找准脱贫短板,巩固医疗保障。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大病救助、大额补偿、临时救助、商业保险、慈善救助等制度的衔接机制,对城乡低保户中的建档贫困户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切实减轻贫困人员就医负担。统筹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工作,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对接协调,制定出台贫困人口意外身故、疾病身故以及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参保方案,防止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最大限度减轻贫困人口就医负担,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治疗“零支出”,彻底解决这部分人的看病就医问题。

2017年,和静县将以提升精准扶贫质量为落脚点,进一步完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努力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大全科医师培养力度,建立健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对贫困人口的患病情况实行动态管理。

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扶贫政策知晓率。结合《和静县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等系列会议精神”暨“传遍万家、家传万家”万人大宣讲工作方案》《和静县2017年基层大宣讲工作方案》,坚持把发动群众作为夯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根基的基础性工程,开启“六个三”宣讲模式,广泛发动群众、广泛教育群众、广泛凝聚群众。深入开展“12349”宣讲活动(“1”即:“一把手”带头宣讲;“2”即:组织维汉“双语”宣讲小分队深入基层宣讲;“3”即:开展宣讲员大赛、宣讲员培训、宣讲员巡回宣讲三项活动;“4”即:成立县、乡、村、组四级宣讲员队伍,“9”即:组织“九进小分队”——进机关、进单位、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军营、进团场连队、进清真寺)。推动“互联网+宣讲”新模式,充分利用政务网、微信平台等网络平台,把理论宣讲由“一时一地”拓展为“随时随地”。进一步落实宣传责任,加大“三保障”、产业发展、金融扶贫等有关政策的宣传力度,让贫困户更充分地了解政策、用好政策。依托县电视台、政府网站等传统媒体和“和静零距离”等县域内微信平台,集中力量做好扶贫宣传报道工作。在县电视台、“和静零距离”开辟专栏,以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主线,把握宣传导向,准确解读党和政府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政策举措,生动报道各乡镇、单位、部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先进典型和脱贫成效,注重宣传引导凝聚共识。充分发挥第一书记、“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的作用,通过“访民情”走村入户宣讲以及远程教育平台、微信、手机短信等宣传手段,引导贫困群众改变“等靠要”心理,帮助他们树立脱贫攻坚的决心。组织宣传一批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发贫困群众的致富愿望,让脱贫攻坚成为自觉行动。结合“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建立结对认亲干部经常联系贫困户制度,在千方百计帮助贫困户找路子、想办法的基础上,面对面、心贴心多做思想交流和鼓劲加油的工作,帮助贫困群众坚定脱贫信心。

[1]汪三贵,刘未.“六个精准”是精准扶贫的本质要求──习近平精准扶贫系列论述探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01).

[2]李裕瑞,曹智,郑小玉,刘彦随.我国实施精准扶贫的区域模式与可持续途径[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03).

[3]任超,袁明宝.分类治理:精准扶贫政策的实践困境与重点方向——以湖北秭归县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2017(01).

[4]唐丽霞.精准扶贫机制的实现——基于各地的政策实践[J].贵州社会科学,2017(01).

F126.45

A

10.3969/j.issn.1003-4641.2017.05.15

责任编辑:洪美云

猜你喜欢
贫困村贫困人口贫困户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隐形贫困人口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