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研究

2017-04-11 02:44刘全花
社科纵横 2017年1期
关键词:失语症外语跨文化

刘全花

(郑州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英语系 河南郑州 450054)

大学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研究

刘全花

(郑州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英语系 河南郑州 450054)

外语教学在语言教学的同时进行文化教学,中国大学英语教育中普遍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本文拟从分析产生中国文化失语症的根源,分析加强中国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探讨在外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症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在外语教学中落实文化教育的建议。

中国文化失语症目标语文化中国文化

一、引言

英语教育不仅包括语言技能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也包括文化素养的培养。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语界研究者发现外语教育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目前外语教育中过多关注目标语文化的输入已经不符合外语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时代要求。外语教育中存在忽视中国文化输入导致外语学习者无法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即“中国文化失语症”制约英语教育的发展。2000年从丛在光明日报发表的文章《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指出具有相当英语水平的中国青年学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始终显示不出大国学者应有的文化底蕴和独立的文化人格。典型的例子是具有较好英语水平和较好的中国文化修养的博士在跨文化交流中对于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也无能为力。由此引起了中国外语界对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症的研究关注。

二、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研究

21世纪以来研究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外语学者不断增加。外语界基于中国文化失语症的研究结果主要表现在:1.理念研究、实证研究以及综合研究。1.理念研究者主要关注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意识的培养,如石志华、杨娟等。石志华(2015)指出,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表达能力不足主要是由对学习母语文化的价值,教育偏误导致中国文化“失语”。学习语言意味学习文化,语言文化交际是双向的,而非单向的,以目标语文化为驱动的英语学习已经不合时宜,赵恕敏(2015)基于中学英语文化教学的研究指出,要消解中国文化失语现象,需要调整教师的文化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中国文化意识,协助英语学习者建立正确的文化观,避免文化教与学的失衡现象。从丛(2000)指出中国文化失语是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如果是在英语教学中西方文化的含量缺乏,那么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含量几乎为空白,无论是汉语词“交流”或者是英语词“communication”,其行为都是指双向的交流,是文化的互动。2.实证研究。贾燕(2014)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贵州大学明德学院的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大学英语教材很少涉及中国文化内容,“《新编大学英语》几乎找不到中国文化内容”,“《新通用大学英语》中国文化的相关文章要稍多些,但基本没安排在主题文章中”,“第四册“Holiday and Tradition”这个单元涉及到Thanksgiving、Christmasday,韩国的秋夕节(Chuseok),泰国的宋干节(Song Kran),及伊斯兰教的斋月节(Ramadan)”,却没有发现涉及中国传统节日的内容。可见英语教材中国文化内容边缘化或被忽略情况依然很严重,蒋亚瑜、刘世文(2005)、邓文英、敖凡(2005)采用测试、访谈、问卷等工具进行调查研究英语学习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研究发现大部分受试不能够用英语恰当地表达测试中涉及的中国文化。3.综合研究。从丛(2000)指出为数不少的中国学者不知令西方人崇敬的孔子的英文译名Confucius,还有把Mencius(孟子)奉为异国圣者“门修斯”。孙永、张伟伟(2011)发现“中国文化失语”源自“中华文化认同”意识的欠缺,很多学生对“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以及希腊神话,圣经故事滔滔不绝,而对中国京剧、太极、八卦图、文房四宝及《论语》、《庄子》、《道德经》、《孙子兵法》等很少学生知晓。

三、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中的主要表现

(一)跨文化交际理念和实践中的偏颇

外语教育理念引领教育实践。在大学阶段现行的英语课程要求中规定了三个层级的要求,只是在“更高要求”部分的翻译能力规定学生“能翻译介绍中国国情和文化的文章”,这一规定只顾及到一部分大学生,忽视对大多数大学生的要求,这种偏颇现象容易导致基于基础阶段英语课程标准文化学习要求继续深入学习产生了中断。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规定了文化意识培养的分级标准,诸如了解问候、称谓、交际习俗的差异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力,在体验差异中形成跨文化意识,增进国际理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已经把“熟悉我国社会生活的一般话题,例如职业、节日、风俗、社交“礼仪”、“能在交流中用英语简单介绍祖国文化”、“有较强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作为知识和情感态度目标,但是大学英语课程标准这部分断档了。这反映了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标准创订者对于这一问题的忽视直接影响到外语教师的教学实践。当前大学外语教育实践中目标语文化的输入远远超过了母语文化即中国文化的输入,在英语教与学实践方面忽视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大学生英语学习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脱离了对母语文化的学习和理解进行跨文化交际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知己,也无法知彼。跨文化交际是双方的互动,缺乏母语文化的参与,交流中只知目标语文化,不知母语文化,就会导致母语文化失语症,文化失语症不仅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有效进行,影响中国文化的传播,更重要的是还影响到英语的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以及未来的生活幸福感。大学英语教学理念和实践对大学生走入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英语文化学习对大学生成为社会人影响深远,影响的不是大学生自身,而是人际互动间的互相影响涉及更多领域。目前“中国文化失语症”已经在许多领域引起关注,在英语语言、文学文论、音乐美学、影视艺术等出现西方话语霸权无所不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值得大学英语教育者深思:在外语教育中落实一定的中国文化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二)外语师生中国文化教与学的力不从心

除极少数的学者外,大部分人对中国文化认识存在明显的偏差。儒家的名言“人之初,性本善”、“富贵不能淫”被错误地翻译成“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human beings sex is always good”“be rich but not sex”。有博士或教师把人名Mencious(孟子)和Chiangkai-shek(蒋介石)错误地理解成“门修斯”和“常凯申”。外语教师中国文化方面的欠缺无法实现英语教学的文化目标的落实。有的老师根本不知道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直接阻碍对学生的文化教学。学生没有文化教学的引领实践致使其对中国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地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英语学习中过度关注目标语文化,显得中国文化学习力度不够。教师的英语教学和学生的英语学习多数聚焦在语言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上,很少关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英语教与学中传递文化能力培养更是少见。英语教学的现状则远远不能满足传递中国文化的需要。原因是我们偏于重视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传授,忽视中国文化的传授,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大学毕业,英语通过了四级、六级都不知道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中国经典文化的正确翻译。外语师生的中国文化的教与学的力不从心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外语教学中重语言技能轻文化素养渗透的外语课堂直接制约着中国文化的学习和传播,也直接影响到外语课堂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四、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教学建议

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内容的缺失不仅影响到文化教学目标的实现,更重要的是阻碍英语学习者有效的跨文化沟通。为改善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升中国文化意识

英语教学培养英语学习者应具备用英语向世人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一味地强调西方文化的输入,“有时候我们也感觉到借来的鞋难以适合自己的脚,别人的话难以言说自己的存在,但自己却说不出自己的存在,一旦离开了别人的理论范畴,我们就不会思考,无法言说了”。“在目的语学习的过程中,目的语与母语的水平相得益彰;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鉴赏能力相互促进,学习者自身的潜能得以发挥。”(高一虹,1994)。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必须重视中国文化的学习,外语教师要有主动学习中国文化的意识,提高教师自身跨文化素养,教师在英语课堂上要有意识地渗透将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及时补充一些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或描述,协助学生理解中外文化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使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中学习目标语文化及中国文化的同等重要性。

(二)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增添中国文化内容

当前英语课程设置偏重于语言知识,忽视文化知识,在有限的文化内容设置中目标语文化明显多于中国文化,有针对性的文化教学课程和文化教学材料作驱动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很多院校英语专业开设文选课程或英美文化概况课程,但是中国文化课程的开设现状令人担忧,大多数院系(7/70%)没有按照教育部颁布的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开设任何形式的中国文化选修课”,(肖龙福等,2010)教材是师生教学的主要参考依据,是教师引领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关键要素,“短时间内我们不可能系统地培养出大批合格的用英文授课的中国文化教师(大纲要求英文授课),但我们可能在短期内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材”。(肖龙福,2010),因此目前英语教育中重视选择或编写具有中国文化内容的英语教材是当务之急。

(三)增加测试中国文化考察比重

《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4:1)对中国文化教学提出要求:“提高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其中对大学生的更高要求包括“能翻译反映中国国情或文化介绍性的文章”(同上:4)。但是当前英语考试中文化测试内容依然被忽略,这种情况直接阻碍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积极性,也影响着学生全面人格的发展和完善。增加英语考试中的文化测试内容并进行分析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文化学习,使在英语学习中体验到文化学习的学有所得、得有所思、思有所获。基于外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我国英语教育界和汉语教育界有必要展开更多的研究,使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加强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学习,促进英语学习者语言技能和人文素养。

(四)师范院校加强职前英语教师文化教学培训

师范院在英语教育中“加强母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和谐共生是引导职前英语教师趋向双语人和双文化人的重中之重”。(刘全花,2014)师范院校培养的职前英语教师大多数都是未来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如果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师能做到有计划在语言技能教学落实文化教育目标,将为英语学习者在今后高阶段的英语学习中加强跨文化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学习英语中接受跨文化意识熏陶,将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接受文化教学指导的职前英语教师,将对数以万计由小学英语学习者、中学英语学习者、大学英语学习者以及各个行业单位工作的社会人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英语语言学习的同时接受到的跨文化素使每个英语学习者受益终生,惠己、惠人、惠社会。师范院校重视培养和指导职前英语教师的文化教学能力是改善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症的有效措施。

[1]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2-10-19.

[2]崔刚.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渗透[J].中国大学教学,2009(3).

[3]邓文英,敖凡.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症分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8).

[4]付京香.跨文化视域下的外语教学与母文化传播[J].现代传媒,2011(10).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4,《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http://www.edu.cn/20040120/3097997.shtml.

[6]高一虹.生产性双语现象考察[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1).

[7]贾燕.大学英语学习中的母语“文化失语”缺陷之考察.

[8]蒋亚瑜,刘世文.提高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方法与途径[J].集美大学学报,2005(3).

[9]Larry A.Samovar.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Foreign Learn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Brooks/Cole/Thomson Learning Asia2000.

[10]刘全花.英语学习者文化认同实证研究[J].大学英语与教学,2014(5).

[11]石志华.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之反思*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0).

[12]肖龙福等.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研究,2010(1).

[13]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H319

A

1007-9106(2017)01-0154-04

*本文为河南省教育厅2016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2016-JSJYYb-153)“职前英语教师文化教学能力培养改革探索与实践:以河南省为例”及2014—2018年度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项目(JJWYYB2015050)“母语和中国传统文化对英语教与学的影响”的部分研究成果。

刘金花,女,郑州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外语教师发展、跨文化交际。

猜你喜欢
失语症外语跨文化
失语症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现当代文学不承认古体诗词与文化失语症之关系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医文化失语症”现象及应对策略
失语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