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薄发,别开生面
——《中国政党制度发展史论》读后

2017-04-11 01:45曾成贵
社会科学动态 2017年12期
关键词:史论多党合作政党

曾成贵

新书评介

厚积薄发,别开生面
——《中国政党制度发展史论》读后

曾成贵

钟德涛教授新著 《中国政党制度发展史论》,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出版,很快就重印。素雅的封面,钤着一方朱红篆印。 “厚积”阴刻,浑厚稳重; “薄发”阳刻,纤秀清朗。 “厚积薄发”的语意无声地得着形象的解说。此篆印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所治,他并以同文亲笔题词,书赠高等教育出版社。这当然是对该出版社设定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的高度赞赏,也是对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殷殷期许。

做学问原本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所谓皓首穷经,青灯黄卷,无非是说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心灵,乐于 “积”,且要 “厚积”。我国古代先哲荀子劝学,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之箴言,说的就是为学必厚积的道理。做学问是要发现问题,说明问题,解决问题。这个链条上的每一步,无不依赖治学者的时间之积,能量之积。独立见解是不可能撇开厚积之功而靠一闪念的小聪明发出来的。钟著历经种种选择,列于高等教育出版社项目,正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钟教授当年攻读硕士学位时,梁琴教授将其领进政党制度研究领域。毕业后,继续从事中外政党制度的比较研究,他们合作撰写了 《中外政党制度比较》,经商务印书馆出版。师从李良明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博士论文 《中国政党制度的产生与演变》。同时,主持完成了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坚持和完善问题研究》 《面向新世纪的参政党建设问题研究》等课题。经过这样一番积累,完成《中国政党制度发展史论》,2008年,被评定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基本定型的书稿,列入后期资助项目,加工修改的功夫可大可小,一般说来,做个靶向治疗,解决了评审专家的修改意见就好。可是,钟教授不然。他本着荀子“君子之学”的精神,慎重从事,竟花了三四年的时间,精心修改、补充,部分内容甚至重写。结项评审时,被评定为优秀。这可以直接交付出版吧,没有!他又断断续续用了两年时间,反复琢磨、推敲、修改、润色。这样,前前后后竟达十年之久。久久方能为功。在学风浮躁几成通病的时下,钟教授如此厚积薄发的修为,真是令人赞赏,值得推崇。

从 《中国政党制度的产生与演变》到 《中国政党制度发展史论》,是题目的改变,更是体裁的改变。钟著 “史论”,虽有一般史学著作历史学之论,但更集中而突出的是政治学之论;既以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历史为叙述主线,又作政治学的专题论述,并有政党制度发展的前景展望。这种历史学与政治学相融的格局,是别开生面的。专章专节政治学论述,对于历史叙述而言,似乎有游离之感,但对于主题说明的强化而言,似乎又是不可缺少的。这就提醒我们,历史著作的样式为何,不能不跳出模式,解放思想。

百年来中国政党制度如何演变,钟著作了最完整的叙述。所谓最完整,是从政党制度的发生,一直叙述到当下,是全过程、不断线的。此前同类著作,或以 “近代” “民国”名之,或以 “当代中国”名之,都是断代性质的。钟著在最完整的前提下,划分政党制度发展演变为三阶段。阶段如此划分不新鲜,但其定义有自己的见解,他指出:民国初年的政党制度为竞争型政党制度;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政党制度为垄断型政党制度;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为合作型政党制度。论述的重点,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以其全书一半的篇幅浓墨重彩地论述其形成、确立和建设、特色、完善和发展,旨在说明这种政党制度在中国政治发展中的历史必然性和政治优越性。

钟著的视野宽阔。中国政党的发生,政党制度的形成,本就是西风东渐的产物。研究百年来的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演变及其意义,决不能脱离大势。作者坚持把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置于世界环境之中来分析,指出:近代中国早期政党的产生,与世界资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密不可分;中国国民党一党制的建立,与世界法西斯兴风作浪的时代有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与西方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有区别,与民族主义国家一党制有区别,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一党制有区别,也与原东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政党制度有区别。在宽阔的视野中,看到联系,也看到区别,使得论述主体在读者面前,并非突如其来,亦非简单仿效。

钟著的论述有力度。这种力度,来自分析和论证。比如,民初为何出现多党制?作者着重分析了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指出 《临时约法》为尝试多党制奠定了法制基础,政党林立的社会态势决定了多党竞争的取向,仿效资本主义国家政党政治的理念和实践成为了当时政坛的共识。既如此,又为何不成功呢?作者叙述了民初多党制尝试的过程,揭示其失败的原因是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缺乏成熟的阶级基础,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缺乏与实行竞争型政党政治相适应的文化条件。由于有此 “四个缺乏”,就使得民初不规范的政党纷争客观上为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提供了可乘之机。基于此,作者得出结论说,西方竞争型的政党政治及其政党制度在中国行不通,是由于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相类似的经济、政治、社会各方面的社会生态条件。橘逾淮则为枳,将西方民主政体硬作形式上的移植,是没有办法在中国落地生根的。

钟著的论述又是有温度的。这种温度,来自敬畏历史的人文情怀。仍以民初多党制的论述为例,作者没有贬抑多党制的尝试,没有揶揄多党制的失败,而是在客观分析其失败的不可避免性以后,论述了民初追求竞争型政党政治的历史进步性。作者认为,这个尝试标志着中国政治主体的日益政党化和政治形态逐步由皇权政治转向政党政治。这时期的政党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民初民主共和的政治发展趋向,阻滞了袁世凯帝制自为的进程,并最终加速了袁世凯的失败和灭亡。这个尝试,确立了政党在国家、社会中的地位,并促使人们不断思索中国现代化与政党制度建设的关系问题。

钟著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现实关怀。研究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目的还是促进完善和发展这一制度。完善和发展的前提是坚持。这就需要对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有清醒的科学的认识。钟著认为,中国共产党需要现代化,这就是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积极应对客观形势的发展和要求,遵循执政党建设和发展规律,使其自身结构、功能、机制、活动方式不断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不断实现执政有效性、科学性和民主性有机结合的过程。为了实现中国共产党现代化,应该着力解决政治体制改革、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健全党内权力制约和监督制度、加强党风建设等重大问题。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作者既充分论述其特色,更着力于论述其完善和发展,指出必须进一步理顺多党合作制内部的关系,优化多党合作制的机制;认为在这个制度的内部,有领导党、执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参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领导党、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各参政党之间的关系,各政党在自身建设上的关系等等。应该科学地审视和理顺这些关系,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工程中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推向更高层次。优化多党合作制的机制,必须着力解决优化政党间的政治协商机制,优化参政党监督执政党的机制,建立依靠法律保障政党制度运作的机制等等。

总之,钟著别开生面之处甚多,限于篇幅,就不一一列举了。回到本文题目,实在说, “厚积薄发”不容易,而任继愈老先生的手泽还提醒我们“学无止境”呢。故此,我愿送上最近流行起来的几句话给钟教授,并自勉:凡是过去,皆为序章;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曾成贵,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湖北武汉,430077。

(责任编辑 胡 静)

猜你喜欢
史论多党合作政党
宋代《春秋》学对史论体咏史诗的影响
赵建忠《红学流派批评史论》序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确立70年的主要经验及启示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发展70年的三维认识
传递民主党派声音 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从“工业革命背景”看复习课中的史论结合
国外政党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述评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论多党合作视角下的“同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