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研究综述

2017-04-11 01:45陈金清
社会科学动态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价值观特色

陈金清

专题述评

文化自信研究综述

陈金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文化自信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近几年,学术界对文化自信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如在关于文化自信的内涵,文化自信的历史底蕴,文化自信的现实基础,文化自信的核心,坚定文化自信的意义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富有新意的见解,这对于进一步推进文化自信研究,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文化自信;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文化自信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近几年,学术界对文化自信问题进行了多方面探讨。本文就学术界关于文化自信的内涵,文化自信的历史底蕴,文化自信的现实基础,文化自信的核心,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等方面讨论的主要观点作一简要介绍。

一、关于文化自信的内涵

什么是文化自信?一些学者对文化自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沙蕙认为,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对自身所拥有的文化及其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和对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创新①。何星亮认为,文化自信既是对自身历史文化成就的崇敬与自豪,是尊重历史、尊重传统、尊重祖先智慧的一种表现,也是对先进的政治文化充分认可和高度自觉。它是对自身文化历史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的现实充满信心,对自身文化未来的发展创新充满希望,相信它具有历史价值和存在意义,相信它具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相信它对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②。陶银鹦认为,文化自信其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自觉心理认同感,具体表现在文化发展和对比中。一个国家、民族或政党能够正确看待本民族文化,理解本民族文化内涵和价值,并且对这种文化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与此同时,能够有着兼容并蓄的包容态度看待其他外来文化③。他提出,理解文化自信,要从古今文化、中外文化、文化主客体的关系辩证看待。文化自信是一种基于理性认识之上的精神成熟的表现,因此自信绝不是自大,而是文化上知己知彼的高度自觉。以上三位学者的表述虽然不尽相同,但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大体上包含以下共同点:一是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二是文化自信是对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三是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四是文化自信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指出的是,上述三种观点均未对文化作出界定。长期以来,人们对文化的认识差别很大,大体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文化自信一般是从狭义的文化来理解的,即使如此,对文化的理解也见仁见智。由于学者们对文化未作界定,导致对文化自信中 “文化”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二、关于文化自信的历史底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源自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的滋养。”④学者们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历史底蕴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崔利萍等认为,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丰富而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蕴含着努力向上、不懈奋斗、永不停止、胸怀宽广、包容万物的思想。它不仅是个人追求的道德理想,而且升华为一种民族性格,成为中华民族继续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中华文化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 “舍生取义”的义利观,既承认物质利益,又强调精神追求,倡导道德理想高于物质利益的价值取向; “知行合一”的实践观,主张主观认知与道德践行的高度统一等。中华传统文化饱含的优秀道德精神、伦理价值和哲学思想 “成为中华民族基本的文化基因、文化自信的历史渊源、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内在动力,也成为破解中国和世界发展面临诸多难题的有益借鉴”⑤。

沙蕙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当然,我国传统文化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过时的或糟粕性的东西。因此,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剔除其封建性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精华,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要处理好传承和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⑥,这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三、关于文化自信的现实基础

文化自信是建立在牢固的现实基础上的。崔利萍等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不是主观的盲目自信,而是建立在现代化实践基础上的科学结论。文化自信,是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巨大成就为基础的,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实践的必然产物。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后就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重新恢复了中华民族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和文化自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始了大规模的国民经济建设,在工业化的同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较为完整的现代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力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空前提高,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经济上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文化自信,既是对未来清晰而富有吸引力的现代化目标的确认,也是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巨大现实成就⑦。

郭华等撰文从四个自信的相互关系的角度阐述了文化自信的现实必要性和必然性。他们认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价值主导和心理根基。一方面,理论自信是文化自信的思想精华。中华文化底蕴的深厚、文化体量的博大、文化资源的充足是理论自信取之不尽的源泉;另一方面,文化自信是中国制度和中国道路的最好呈现。从文化价值层面向全世界展示、介绍中国制度和中国道路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发展模式和对世界的积极意义,能够帮助世界人民认识和了解中国制度和道路,减少无谓的偏见和敌意,营造良好的环境。因此,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重要体现⑧。

四、关于文化自信的核心

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价值观自信。价值观包含着人们对世界、社会和人生等重大问题的总体评价,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评判和行为规范。国防大学朱康有教授认为,当今世界的冲突归根到底是价值观的冲突。争夺价值高地,比拼价值观的得当与否、善恶与否,成了新的战场。价值认同的撕裂,造成共识降低,分歧加重,离心倾向明显。但价值观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经千百年,经过意识形态的大力倡导、知识分子的反复论证、民间的广泛传播,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习俗的方方面面才逐渐稳固下来的。因此,价值观的确立,不是铺天盖地的一阵风,而往往是润物细无声的涓涓细流⑨。北京大学郭建宁教授认为,价值观自信具有坚定主心骨、激发正能量、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作用。当下,国际社会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国内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多元并存。人们思想活动和价值判断的独立性、差异性、选择性以及多样性进一步增强。这就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神聚力,把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凝聚起来,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多元中立定主导,在多样中谋求共识,从而汇聚成强大的社会正能量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和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⑪。而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就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王国炜、林映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定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共产主义运动价值追求的集中反映,又是中华文化优良传统、人类文明进步成果的具体体现,具有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性,是全社会价值诉求的集中表达,是当前中国社会形成的最大价值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文化自信的核心要素,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代表着时代进步的潮流,代表着历史发展的要求,在多样文化观念、多种社会思潮和多元价值理念中居于主导地位。他们还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应对多元价值文化挑战的有力武器。随着世界文明交流日益深入,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一些国内外敌对势力,借着文化交流的名义,在思想文化方面不断加强对我国的文化渗透,于是出现了 “全盘西化”的错误倾向。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一些人鼓吹西方所谓 “普世价值”,试图取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以此来摧毁国人的文化自信,从而实现摧毁我们国家的民族自信的目的⑫。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对 “全盘西化”论者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进行有力揭露和批判,有助于进一步坚持与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与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开辟治国理政新境界⑬。

五、关于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文化自信的系列论述,是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彰显了我们党鲜明的文化立场,不仅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而且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重要成果,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北京师范大学沈湘平教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系列论述的理论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系列论述更加突出文化对于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的能动作用,强调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决定的;更加突出了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生存、发展、强盛的支撑和精神动力作用,强调文化积淀着一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标识;更加突出了文化对于一个政党、民族、国家实现自我认同、情感凝聚、行动自觉的理想信念作用。二是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本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不仅凸显了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更为重要的是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的逻辑起点、深层底蕴和理论制高点。在当代中国,坚定文化自信的实质就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三是从文化上开掘和丰富了执政党的合法资源。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取决于人民的认同与拥护,人民认同和拥护党的领导,不仅因为党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还因为党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系列论述,事实上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也是文化的选择,明确了我们党取得执政地位的文化依据。四是从政治文化角度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坚守正道,就必须坚定文化自信,要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党内政治文化是党的建设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构筑党内政治文化基础,需要强大的文化支撑。可见,坚定文化自信事实上成为全面从严治党乃至整个治国理政的重要抓手⑭。

何星亮、郭华、王文兵等认为,文化自信既是对自身历史文化成就的崇敬与自豪,是尊重历史、尊重祖先智慧的一种表现,也是对先进政治文化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自觉。它对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⑮。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扩张,中西文化不断交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力量迅速崛起,中国文化自信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⑯。

关于文化自信的问题,学术界初步作了有益的探讨,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观点。但还有一些问题,如对于文化的界定,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关系,文化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何坚定文化自信等,需要学术界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注释:

①⑥ 沙蕙: 《文化自信的历史底蕴和现实基础》, 《红旗文稿》2017年第13期。

②⑮ 何星亮: 《“文化自信”缘何重要》, 《人民政协报》2017年8月24日。

③ 陶银鹦: 《理解文化自信内涵的三个视角》, 《社科纵横》2017年第8期。

④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64页。

⑤⑦ 崔利萍、阎树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三重逻辑》, 《理论探讨》2017年第7期。

⑧⑯ 郭华、王文兵: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现实之维》, 《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⑨ 朱康有: 《文化自信的核心和目标》, 《中国青年报》2017年7月24日。

⑩⑬ 郭建宁: 《价值观自信是文化自信的灵魂》, 《中国教育报》2017年8月4日。

⑪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3页。

⑫ 王国炜、林映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 “文化自信”思想的价值观意蕴》, 《领导之友》2017年第9期。

⑭ 沈湘平: 《深刻理解坚定文化自信的理论意义》, 《中国教育报》2017年6月29日。

G122

A

(2017)12-0072-03

陈金清,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湖北武汉,430077。

(责任编辑 胡 静)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价值观特色
我的价值观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中医的特色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完美的特色党建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