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期刊大众化传播探索

2017-04-11 16:07周小林刘艺魏源
今传媒 2017年3期
关键词:学术期刊新媒体互联网

周小林 刘艺 魏源?

摘 要:医学学术期刊大众化传播是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趋势的要求的,是时代赋予学术期刊的责任。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人们阅读模式被改变,习惯运用碎片化的时间在任何场合阅读任意自己感兴趣领域的知识。这种模式下,紙质刊物的阅读市场份额被很大程度压缩。为了迎合这种阅读模式的改变,刊物势必要与互联网融合。学术期刊通过新媒体传播,内容被精简、碎片化,甚至大众化以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这种传播给学术期刊带来了新的读者群体,这类群体被文章内容所吸引,有阅读的需求,有咨询讨论的需求,甚至有求医问药的需求。我们通过微信及论坛等互联网工具把这部分群体与相关专业医务人员进行了对接,实现了新的意义——医患沟通,从而为传播疾病知识、提高全民医学素养和缓解医患关系做了一点自己尝试。学术期刊由此实现了大众化传播,收获了更多读者,承担了社会责任,促进了期刊发展。

关键词:学术期刊;大众化传播;功能拓展;互联网;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3-0073-03

移动互联网时代大众的阅读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不再局限于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阅读,也不再局限于阅读某一类读物。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纸质刊物越来越被边缘化,加之学术期刊专业性强、受众面窄的劣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被无限放大,已面临生存危机。被需求是生存的根本,作为医学类学术期刊,读者群体除了专业医学科研人员,还可以被哪些群体所需要是我们所要思考的问题。另一方面,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关乎到实现中国梦、建设科技强国大局的重要问题,这里面也包含提高全民医学素养。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运用既有的资源和新的传播手段,使医学学术期刊在促进期刊发展的同时,实现期刊的大众化传播,为提高全民医学素质、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1-4]。《局解手术学杂志》作了一些尝试,具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问卷的设计制作与结果统计。为了了解微信推送医学信息的必要性及具体内容设定,我们特意设计并制作问卷表格对人群进行了调查统计。问题设置简单并具有代表意义,选取大学生、高中生、老年人及工作群体为问卷调查对象。通过网络填写提交及纸质问卷填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记录并统计结果数据,分析问卷调查结果。

2.微信推送及论坛讨论。结合分析读者需求,精选《局解手术学杂志》文章,邀请文章作者书写与文献主题相关的小短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疾病相关信息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给所有读者,同时在文中适时链接全文,让那些有意深入了解的作者阅读。最后以短文或学科作为专题,在网站论坛上设立专题讨论,邀请文章作者,相关领域专家及感兴趣的作者进入论坛深入讨论。

二、结 果

1.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共回收问卷752份有效问卷,参与调查男女分别为287人(38.16%)和465人(61.84%),其中文化程度初中以下101人(13.43%),高中及中专105人(13.96%),大学396人(52.66%),硕士以上149人(19.81%)。参与调查的群体中医学专业的有320人(42.55%),非医学专业322人(42.82%),了解部分医学知识的110人(14.63%)。人群对自己健康的满意情况调查中368人(48.94%)表示自己健康状况一般,非常不满意22人(2.93%),不满意88人(11.70%),只有26人(3.46%)非常满意,248人(32.98%)满意。面对有没有必要了解医学知识的调查,82.31%的人均认为非常有必要了解医学知识,只有4人认为比较没有必要了解医学知识,9人不确定有没有必要(如图1所示)。最想阅读哪方面知识的多选题中,555人(73.80%)选择自身或家人朋友有相关疾病时需要的相关知识,529人(70.35%)选择了健康养身方面的知识,523人(69.55%)选择了日常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356人(47.34%)选择了慢性病知识,还有116人(15.43%)选择了其他方面的知识。被问到您通常会选择哪种方式获取医学知识的时候,大多数人选择通过搜索获取(如图2所示)。是否关注信息发布方的权威性调查中,多数人表示会关注,只有很少人表示不会关注权威性(如图3所示)。调查人群中认为信息可靠程度排名中:专业医生给出的信息可靠程度大于其他情况,说明患者更愿意相信现实中存在的医生所给予的疾病治疗建议,超过网络文字中给出的建议。只有少数人认为网络上朋友圈推送的医学信息可靠(如图4所示)。除了上述信息来源,还有部分人认为专业书籍、电视节目、专业问诊、医院活动讲解的信息可靠。甚至有人觉得亲人朋友间的交流信息比较可靠,也有人认为什么信息都不可靠。手术类疾病患者更关注的部分:549人(73.01%)会关注手术并发症,530人(70.48%)关注手术后注意事项,500人(66.49%)关注手术复发情况,484人(64.36%)选择关注手术成功率,425人(56.52%)关注疾病的预防,382人(50.80%)关注疾病的相关症状及诊断依据,还有309人(41.09%)关注手术的具体做法。除此之外,大家还比较关注手术费用的问题。697人(92.69%)表示愿意看专业期刊推送的有关疾病的相关信息,50人表示不关心,5人表示不愿意关注。

2.微信公众号关注用户分析。通过本刊微信公众号推送与论文相关的疾病相关的内容,用户访问量明显增加(如图5所示),且通过一定范围内的有意识的推送活动可以更加明显增加访问量,说明大部分访问群体的阅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被动阅读。而通过对关注人群的一定范围的统计发现,非医疗专业人员的访问量增加非常明显,且目的性不强的人群更愿意长期关注。从关注用户的地域分布来看(如图6所示),主要集中于重庆,约占40%,可能与重庆本地的朋友圈推送及会话活动有关。其他关注用户主要分布在北京、广东、四川、河北、辽宁、江苏、湖南等地。最后我们分析了某单篇文章的消息阅读来源情况(如图7所示),发现46%的群体主要通过公众号会话的形式阅读了消息,群体的37%通过其他途径阅读,只有12%的群体通过朋友圈分享阅读,还有5%的群体通过历史消息页面进入阅读。

3.网站论坛专题讨论相关主题。邀请论文作者、审稿专家及关注推送信息的普通群体参与《局解手术学杂志》论坛的专业讨论。针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研讨的同时,解答普通人群对于该类疾病的相关问题,让普通患者了解到相关医学知识的同时,也了解到医学科研人员为疾病所做的努力。另一方面,为医生或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可以和普通人群交流的平台,可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为普通人群做一些普及性讲解。毕竟作为医疗从业者来讲,预防和普及医疗知识与诊治疾病同样重要。

三、讨 论

新媒体的不断冲击,市场经济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传统纸质期刊发行在不断萎缩,学术期刊在面对相对较小的受众群体和读者群体,其生存越来越受到挑战。传统出版这种单向、封闭、静态的出版体制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需要,改变势在必行。怎么改是学术期刊人需要思考的问题,毕竟于期刊本身来讲,被需求才是生存的硬道理。学术期刊人在做出高质量内容的同时,要考虑它的走向,要关注它后续是否落地,说到底所有学术研究成果要放到实践中检验才有意义,这就是大家所说的大众化发展需求。今天的“互联网+”思维可以让我们接触更多的群体,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基于此,笔者认为是时候思考一下还可以被哪些群体所需要,还可以拓展哪些功能?

当前我国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医患关系紧张,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些是可以通过努力减少或者消除的。医患关系紧张很大原因是由于双方掌握的医疗信息不对等,双方没有畅通的沟通平台和足够的沟通时间;另一方面,预防和治疗疾病对于医患双方来讲同样重要。医生花一定时间做疾病预防知识的普及工作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而患者也只有了解了疾病的相关知识才谈得上预防,因此归根结底还是要提高全民医学素养才行。早在2007年1月,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见面会制度就建立了,每月举办1期的媒体见面会将发表于学术期刊中的原创最新研究成果,通过提炼整理、专家评审后以科技新闻的形式介绍给大众媒体转载。这种形式的发布,对于医学来讲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大众媒体和专家的联系,同时有助于健康科普知识的传播,对大众医疗保健水平和保健意识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5]。这种方式很好,可是毕竟耗时耗力。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推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成为年度热词之一。互联网不断突破与创新,通过与传统产业的融合,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互联网+”模式的出现让信息快速、准确而广泛的传播成为可能。在新媒体大力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否可以通过互联网、微信等新媒体轻松实现新闻媒体见面会的成效?

学术期刊是学术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术成果的主要载体。《局解手术学杂志》作为一本与临床外科手术密切相关的期刊,其观点来自专业医生群体,经过同行评议后发布,同时接受同行的长期评价和更正,其观点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作为医疗知识的载体,除了为医疗从业人员和科研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成果发布平台,发挥媒体属性,更应该考虑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更大的患者及普通群体做些什么。作为专业医学期刊,该杂志本身拥有一批自己的读者和作者群体,而群体成员大部分是医生及医学研究人员。这个群体拥有较高的医学学术造诣,且大多从事一线医学医疗诊治及研究工作,他们非常了解哪些医学知识是普通患者需要掌握的和容易误解的。那么我们可以考虑利用新媒体向普通大众传递常规医疗知识,让他们懂得一些疾病预防与治疗的相关知识,从而达到在就医过程中能更好地和医生沟通和更理解、尊重医学规律的目的。同时,这类推广在让普通大众知道医疗专家学者为疾病的诊治所做出的努力的同时,也让医疗专家更了解患者的处境及他们的思维,从而达到互相理解的目的。

以《局解手术学杂志》网站论坛及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方式为平台,为普通人群与医疗科研人员搭建对话平台,让普通人群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一些医学常识是作为医学期刊的拓展功能,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担当[6-10]。在微信推送过程中发现,这些交流也带来了一些意外的收获。例如有位患者因为阅读了推送的某篇文章,进而选择去阅读文章全文,发现该文报道的病例和自己的情况极其相似,然后和编辑部联系,通过编辑部和医生取得了联系,医生为该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建议。而这位医生因为此事和编辑部建立了承担相关疾病的科学普及工作。同时,我们通过将微信群中关注此类疾病的普通群体及文章作者及相关领域专家,邀请到我们的论坛上进行专题讨论,这样就在一个范围内为群体搭建了交流及咨询的平台,为深入交流和随时交流提供了可能。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普通群体有接受医学知识的需求,且对学术期刊所给予的观点的权威性也很认可,因此学术期刊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向普通群体传播医学基础知识。但是本次调查所涉及到的人群与自然人群构成比有一定偏差,其结果应该被正确看待,例如男女比例。另外,老年人群可能不如年轻人群从网站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强、方法多和意愿强烈,也就可能对这类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回避。调查还发现仍有很大部分人群没有或者没有正确的方式去判断信息发布的权威性或者可靠程度,因此这个也是后期应该呼吁相关部门应重视错误虚假医学信息的危害性,尤其是在这样一个信息可以飞速传播的時代,应及时加以引导和规范。实践中还发现通过对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阅读,可以有效增加内容访问量,从而增加关注度。说明信息以适当的形式在正确的场合和时间出现很重要。

学术期刊要走新媒体融合发展道路,就需要将信息传送给更多需要了解此类信息的人,需要提高期刊的影响力,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就必须走大众化道路,这也是学术研究最终的目的[11-16]。同时,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的人文性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更多强调关注健康和生命。因此,医学应该以一种开放的姿态接受所有对医学或对某种疾病有“兴趣”和有“经验”的社会大众的检验和认可,同时又以这种模式反过来促进学术期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燕.“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发展畅想[J].科技期刊发展与导向,2016(10):91-94.

[2] 宁家骏.“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背景、内涵及主要内容[J].电子政务,2015(6):32-38.

[3] 李德根,晁晓筠,荀海鑫.科技期刊数字化的互联网思维模式[C].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第六分会场——技术信息传播与标准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4.

[4] 肖宏,马彪.“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作用及发展前景[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10):1046-1052.

[5] 张建军,高森,任延刚.科技期刊经营的一种新模式——《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主办媒体见面会的经验[J].编辑学报,2011(3).

[6] 陆昱.挑战与对策:移动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发展的思考[J].延边党校学报,2016(1):87-89.

[7] 郑达威.微出版的传播偏向研究[J].编辑之友,2015(8):20-23.

[8] 赵枫岳.论学术期刊大众化的基本路径[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13-115.

[9] 余朝晖.微信公众平台在学术期刊中的传播模式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5(6):112-114.

[10] 周小玲.学术期刊如何实现微信传播?[J].社会观察,2014 (10).

[11] 谭霞,关利平,刘芳.新媒体对公民科学素养影响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15(2):82-87.

[12] 唐绪军,黄楚新,刘瑞生.移动化新媒体:微传播改变中国[J].中国报业,2014(13):36-39.

[13] 朱海燕,李洋一.新媒体受众心理倾向与传统报刊的新媒体转型[J].记者摇篮,2014(7):46-47.

[14] 欧阳菁.论医学学术期刊的健康传播作用[J].编辑学报,2009(3).

[15] 余溢文,虞蓓蓓,赵惠祥.基于微信平台的學术期刊交流平台构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5):664-666.

[16] 谢文亮.移动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服务模式创新[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1):65-72.

[责任编辑:东方绪]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新媒体互联网
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
新创办的学术期刊发展探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总局首次开展学术期刊资质审核认定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