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点刺试验阳性对照在前臂近心端与离心端的反应结果比较

2017-04-11 07:08杜海平兰瑞庚刘军连
关键词:变应原风团前臂

杜海平,兰瑞庚,吴 弢,舒 宁,刘军连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中医医院检验科, 成都 611130)

皮肤点刺试验因其操作简便、快速,且灵敏度、特异度以及重复性较好,逐渐成为寻找Ⅰ型变态反应变应原最为重要的体内实验方法[1]。该试验是用已知变应原的皮肤指数(skin index,SI)值判定点刺试验结果(SI=变应原风团直径/组织胺风团直径)。SI=0为阴性,即无反应或与阴性对照生理盐水皮肤反应相同,SI<0.5为(+),0.5≤SI<1.0为(++),1.0≤SI<2.0为(+++),SI≥2.0为(++++)[2]。阴性对照生理盐水一般无反应,因此,阳性对照的准确性是该试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保障。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阳性对照组织胺在前臂不同部位的反应存在差异,基于此,参照2013年欧洲制定的皮肤点刺试验指南[3],选择2个目前临床最常用的试验部位,即患者前臂桡侧近心端和离心端进行观察,以研究皮肤点刺试验阳性对照组织胺在患者不同部位的反应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到解放军第306医院皮肤科行点刺试验患者。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具有以下情况患者除外:(1)皮肤划痕征阳性;(2)伴有血液系统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全身皮肤硬化、水肿等疾病;(3)皮试部位条件不佳,如严重皮损;(4)2周内服用抗组胺药物(息斯敏4周),正在接受系统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5)孕妇及哺乳期妇女;(6)存在精神意识沟通障碍或自愿退出本研究。试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参与试验人员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研究方法

部位选择:患者取坐位左前臂放松平放于试验台,使用70%的酒精消毒,若酒精过敏使用0.9%生理盐水消毒2~3遍,待自然风干后,在皮肤上用记号笔做好相应标记,纵向按前臂宽度在桡侧1/3处作A线,横向按前臂长度由近心端向离心端以C、D、E三条线将A线分均为4等份,A线与C线交点AC为近心端,A线与E线交点AE为离心端(图1),AC、AE即为试验部位。每次挑刺试验后询问研究者挑刺部位的疼痛程度。

图1 试验部位示意图

试验材料:0.1%(1 mg/ml)盐酸组织胺、点刺针均由Allogepharma公司提供,生产批号:20150106401。0.9%生理盐水和70%的酒精由北京科友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试验操作:严格按照试验操作指南进行:用点刺针尖垂直通过电刺液刺进皮肤表皮,轻压时间保持3 s左右,使少量点刺液进入皮肤表皮,每次点刺试验后均更换点刺针,避免污染。本研究试验均由同一位操作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避免人为操作造成的误差,密切关注所有研究者有无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如有反应强烈者,即刻洗去点刺液,给予相应的应急预案。

观察时间及指标:8~10 min观察风团和红晕的最长径(D)及中点垂直经(d),并按公式A=3×[(D+d)/4]2计算风团和红晕的面积(在临床工作中发现8~10 min优于15 min观察时间[4])。

统计学方法

结  果

一般资料比较

本研究共招募到志愿患者196例,男性88例,女性108例,近心端98例,离心端98例,年龄18~60岁,平均(38.1±16.1)岁,所有病例均符合研究要求(表1)。

近心端与离心端反应结果比较

前臂近心端红晕面积与离心端红晕面积进行比较、近心端风团面积与离心端风团面积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离心端红晕面积、风团面积均比近心端小(均P<0.05)(表2)。

不良反应比较

所有患者只有局部疼痛和瘙痒,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且近心端与离心端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3)。

表1 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表2 近心端与离心端反应结果比较

表3 近心端与离心端不良反应比较[n(%)]

讨  论

1935年Freeman开始使用点刺试验对变态反应疾病进行诊断,当时并未设立阳性对照,直到1950年才常规使用;皮肤点刺试验阳性对照的设立,用来判定该患者阳性程度,使该试验更加科学合理[5- 6]。众多学者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如阳性对照的最适效价、点刺针、患者年龄、药物、皮肤敏感性、操作人员、计算面积的方法等,使试验趋于完善[7]。但迄今为止,有关皮肤点刺试验阳性对照试验合适部位选择的相关报道相对较少,且实验室工作人员在选择皮肤点刺试验阳性对照部位时存在随意性,有的选择近心端,有的选择离心端,在临床实践中,因为所测定的变应原通常为十余种,所以点刺试验需覆盖的检测部位范围较广泛。相关研究表明,在全身不同部位对变应原点刺的敏感性会有所不同,前臂和上背部位的皮肤具有最佳的点刺试验敏感性与特异性[8]。但对同一身体部位的不同位点皮肤对变应原皮试的反应性及结果,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因此,本文研究分析了196例患者对皮肤点刺试验阳性对照在前臂近心端与离心端反应结果的临床观察。

皮肤点刺试验是指将少量高度纯化的致敏原液体滴于患者的前臂,然后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假如患者对该过敏原过敏,则会在15 min内于点刺部位出现类似于蚊虫叮咬的红肿块和瘙痒反应[9- 10]。本研究发现,阳性对照组织胺在患者近心端与离心端之间的红晕面积、风团面积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离心端红晕面积、风团面积均比近心端小,说明阳性对照组织胺在患者不同部位反应存在差异,我们按照现在试验结果判读方法,即变应原与阳性对照组织胺进行比较,如果阳性对照组织胺被选择于患者近心端,试验结果等级必定会下降,甚至出现假阴性;反之,等级必定上升或出现假阳性。按照目前试验结果判读方法,试验结果会受到阳性对照组织胺部位选择的影响,其可信性值得商榷[11- 12]。欧洲制定的皮肤点刺试验操作指南,试验结果判读不与阳性对照组织胺进行比较,阳性对照组织胺仅作为患者是否服用抗组织胺等药物衡量指标,相当于试验质量控制的一部分,只要患者皮丘>3 mm即判定为阳性[13- 14]。本文所有患者只有轻微疼痛和瘙痒,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且近心端与离心端无统计学差异(P>0.05),这与欧洲国家公认皮肤点刺试验是最方便、经济、安全、有效的过敏原诊断方法是一致的,其安全性以及灵敏度均较高,如蚊虫叮般无痛性,且医师和患者可即时知道检验结果,这与既往研究也一致[15- 16]。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进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的过程中,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判读时,应予以仔细考虑,避免试验结果判定错误;临床医师在解读报告时,最好与实验室人员及时沟通,避免漏诊、误诊。

志谢:感谢解放军第306医院皮肤科各位老师的帮助与支持!

[1]张俊华, 苏建华, 黄慧,等.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牛痘免疫病毒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液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研究[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6, 29:1202- 1205.

[2]郭杰峰,伍慧卿,林丽莉,等. 尘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等级对特异性免疫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耳鼻喉头颈外科,2016,6:345- 348.

[3]Bouchet R, Block D, D’Ollonne T, et al. Non-operative treatment of four-part fractures of the proximal end of the humerus: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and retrospective multicentric study[J].Int Orthop,2016, 40:1669- 1674.

[5]王印川, 王庆丰, 苗勤,等. 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皮肤消毒液对皮肤表面消毒效果及对皮肤刺激性的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 26:4547- 4550.

[6]王健, 黄英, 张学莉,等. 超重与正常体重过敏性哮喘儿童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尘螨皮肤点刺试验强度分析[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6, 18:329- 334.

[7]何冰, 杨秀云. 济南地区过敏性哮喘及鼻炎患者常见吸入性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J]. 山东医药, 2015,58:46- 47.

[8]闫津津, 冯珍如, 王全桂,等. 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抗交叉反应性糖类决定簇 IgE 水平与血清IgE水平和皮肤点刺试验的关联性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16, 19:2499- 2504.

[10] Papalexiou V, Novaes AB Jr, Macedo GO, et al. Preprosthetic periodontal surgery in the proximal area with modification of the col area: results following the reestablishment of the contact point[J].J Periodontol,2015, 77:1856- 1862.

[11] 韩淑凯, 郝海燕, 刘凤辉,等. 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20:862- 864.

[12] 孙艳红, 刘堂义, 杨华元. 针刺手法对经穴皮肤下电阻抗的影响——基于60例健康志愿者的临床报告[J]. 中国针灸, 2016, 36:945- 948.

[13] 马金娜, 王再岭, 宁丽娜,等. 针刺结合颈部皮肤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 针刺研究, 2015, 40:238- 241.

[14] 路雅雯, 嵇波, 戴健,等. 不同频率电针及刺激次数对心肌缺血大鼠内关穴与非经非穴点皮肤血流灌注量的影响[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39:1041- 1047.

[15] 张孟丽, 魏峻, 马鹏程,等. 维A酸衍生物ECPIRM对维A酸核受体的影响及小鼠皮肤刺激反应[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6, 49:420- 424.

[16] 胡培丽, 张露勇, 单纯,等. LLNA:BrdU-ELISA改良法在化学物/化妆品皮肤刺激性和致敏性评价中的应用[J]. 毒理学杂志, 2015,28:282- 285.

猜你喜欢
变应原风团前臂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变应性鼻炎患者食物变应原分布特点分析
广州地区不同性别变应性鼻炎吸入性及食入性变应原谱特征分析
变应性鼻炎的变应原组分诊断
992例儿童特应性皮炎及荨麻疹变应原检测分析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银河系“吃”麦哲伦云
突然来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