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数学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改进建议

2017-04-10 11:34赵建丽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5期
关键词:学习习惯问题情境合作学习

赵建丽

摘要:进入新课程之后,大部分数学教师有了新课程理念,有意識地改进课堂教学。但是更多的是追求课堂民主、和谐的氛围,把问题情境、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其培养能力的作用。

关键词:问题情境;合作学习;CAI教学;学习习惯;有效性

G633.6

浙江省进入新课程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在教育一线的教师由原先的惴惴不安到如今的积极探索研究,大胆实践。新课程无疑给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了可喜的变化。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出现了“盲目追求”,“牵强附会”,“华而不实”,“吵吵闹闹”等现象。最重要的问题是教学评价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甚至出现了“外行看热闹,内行也看热闹”的戏剧性的评价方式。为了提高新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我们需要合理的课堂评价的导向和交流的功能,以及调动课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功能.

以下是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几个问题及改进的建议。

一、过于重视情境教学,丢弃数学本身的简单美。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有一条就是“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这个理念在新课程的教材编写上就显示得淋漓尽致。在浙教版的新教材中,很多课开始就是用一个以联系实际的应用题作为引入的。于是教师也试着从这个背景着手,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得到本堂课的重点知识,并且在思考,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总结和实际应用的能力。确实,在很多情况下,这是一种很好的设计,问题出在这变成了很多老师心中教条式的优秀课的标准之一。

例如某教师在九(下)2.1《简单事件的概率》第一课时教学中创设了如下情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曾经宣布一名优秀数学家的作用超过10个师的兵力。这句话有一个非同寻常的来历。1943年以前,在大西洋上英美运输船队常常受到德国潜艇的袭击,当时,英美两国限于实力,无力增派更多的护卫舰,一时间,德军的“潜艇”搞得盟军焦头烂额。为此,有位美国海军将领专门去请教了几位数学家,数学家运用概率分析后认为,舰艇相遇是一个随机事件,从数学的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建议美国海军将领舰队的编队规模增大,美国海军接受了数学家的建议,命令舰队在指定海域集合,再集体通过危险海域,然后各自驶向预定港口。结果奇迹出现了:盟军舰队遭袭击被击沉的可能性由原来的25%下降为1%,大大减少了损失,保证了物质的及时供应,你知道是什么原因使盟军舰队遭袭击被击沉的概率减少吗?

上述情境案例确实是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又有一定的生活性,可是材料长,无关信息过多,耗时过长,情境创设过于繁复,不利于学生“数学化”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知识的掌握,而且会模糊学生的思维,形成主题不突出,造成喧宾夺主而失去情境创设的价值。

而另外一种设计是从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出发:掷一个骰子,向上的一面的点数有6种可能,即1,2,3,4,5,6.由于骰子的构造相同、质地均匀,又是随机掷出的,所以我们可以断言:每种结果的可能性相同,都是1/6,从而得到概率的概念: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结果的可能性相同,结果总数为n,其中事件A发生的可能的结果总数为m,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m/n。整个教学过程,教学主线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性在数学活动中很好体现,并且数学的简洁美体现得淋漓尽致,教学效果受到人们的充分肯定。

可见,“情境教学”虽然是很好的教学形式,理论上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通过独立思考,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际应用能力。但这都是建立在合理的“问题情境”的前提下的。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低质量的“情境”不如“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什么样的问题情境才是合理的、有效的呢?我们必须研究两个关键问题:一是问题的“研究性”,能否引起更多的学生的兴趣,引起更多学生的深入思考,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科学素养;二是问题的“障碍性”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辩证统一,会不会严重阻碍学生的接受和兴趣,影响研究质量和效率;三是问题的“必然性”,在这部分出现是不是内容的需要或者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不可有“牵强附会,为了完整课堂形式”之嫌。

二、重视以问题活跃课堂,忽视问题的有效性。

新课程强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于是教师为了展示课堂的热烈气氛,显示启发式教学,便采用边讲边问,把可供探索的问题分解成为较低认知水平的“填空式问题”。有问有答,学生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一些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学生没有真正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想要的答案。

可见,在课堂上并不是学生热热闹闹的回答就表示课堂互动良好了。主要的标准是师生的互动之间,有没有实质性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是实质性参与到课堂上来,还是形式性参与。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我们数学组做过一个主题活动“课堂中如何把握提问的度”,要做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通过这样的主题活动,删除教师没有实质性用处的问题,提炼不够准确的问题,真正发挥提问式教学的启发思维的作用。总之,问题的是否有效,不在于问题的多少,也不在于学生的反应是否热闹,而在于看学生的心智活动是否达到顿悟。

三、重视多媒体的应用,不能充分发挥“粉笔教学”的优势。

新课程的基本理论之一是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这里有两部分的理解,一是数学CAI教学。二是学生学习方面,保证笔算的训练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而现在科技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已经不成问题了。而且也把课件的优劣作为评价教师的一个方面。

但是,数学CAI教学在充分发挥其优势的同时也显示出了一些弊端。弊端一:在数学教学中不恰当的追求“多媒体”,忽视其对教学的干扰。在几何的教学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必须培养的。但是部分老师为了使课堂教学顺利的进行,在学生需要空间想象的时候,以动画的形式“帮助”学生过了这个坎。久而久之,学生对课件产生了依赖,不利于真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弊端二:在数学CAI中追求可见的“外在美”,忽视课件的“内在美”。当然必要的动画、着色会引起学生注意和重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但是过分的亮丽、鲜艳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的观察和发现,不利于学生看清问题的本质。弊端三:在数学CAI教学中,淡化了逻辑推理步骤的展示。在数学课堂上,无论怎样改革,逻辑推理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也是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精华内容之一。而黑板是展示逻辑推理步骤的重要工具。虽然技术的使用也可以展示逻辑推理步骤,但与黑板相比,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技术没有给出充裕的时间来演示整个过程,而时间恰好是学生认知所必需的。

所以在多媒体应用方面,同样我们要有一个原则: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用一定的动画,色彩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用图形、线条等的展示来消除学生思维上的障碍,争取达到这些目标,尽量避免出现以上的弊端。

四、重视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忽略合作的有效性。

当今这个时代是高速发展的时代,需要人和人之间的合作。新课程也非常倡导这个理论,善于合作也是一种社会生存所必须的能力。合作学习也是展示新课程理念的一个方面。然而有的教师把合作探究形式化、绝对化,探究变成了一种模式,忽略了这种合作是不是真的需要,这样的合作又达到了什么的效果。纵观现在的公开课,合作学习也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显示出了一些不良现象。现象一:几个学生坐在一起,事实上是优等生的“一言堂”,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包办了其他小组成员。现象二:学生合作技能欠佳,不能围绕重点积极有效地讨论,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甚至谈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现象三:小组讨论成为形式,不管教学内容性质、难度,也不管是否有合作学习的需要。现象四:组织讨论但又没有给予充足的时间。刚一开始,就草草收场,急于归纳总结。以上无论是那种情况,都没有发挥小组合作探讨的真正作用。这样不但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而且容易导致课堂过于混乱,最终影响教学质量。

所以,评价合作探讨要把握合作学习的实质: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评价合作教学要问问教师设计的合作情境有没有合作的必要?给出的问题的难易程度是否是合作学习可以完成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加强对学生合作方法的指导和合作技能的培养?不管是哪种合作方式,教师除了要完成既定的知识目标之外,还要关注学生养成耐心倾听、分析重点,并做出判断的习惯,要引导他们尊重别人,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修改,补充自己的观点。只有尽可能地达到这些目的,才说明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的,成功的。

五、重视自己的教法设计而忽略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忽略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现在不少评价非常注重教师的教学设计,忽略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的评价,忽略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性教育。 新课程强调建立新型的、和谐的、民主型的、开放的课堂气氛。于是有些学生上课太自由化了,坐没有坐相,站没有站相,想看就看,想读就读,想说就说……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是现代课堂教学“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具体表现,但在强调师生之间这种新型的、和谐的、民主的关系同时不要忘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要的纪律制度和规范的要求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学习的必备保证,学生课堂纪律的好坏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这不仅仅是课堂教学和继续学习的需要,更关系到学生人格发展。所以,维护课堂纪律是任何一个教师都要做到且必须做好的事。

另外,新课标强调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尊重学生、激励学生、保护学生。于是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出现了“好”声一片这种极端的现象。只要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一概以“好”、“很好”……进行笼统地评价。这样廉价的表扬很容易使学生形成模糊的概念。无论学生对问题回答得如何,都会得到教师的表扬,无论课堂上学生怎样不守纪律,从不给批评。久而久之,学生变得很浮躁,他们还会对破坏纪律、影响到他人感到羞愧吗?过多的夸奖并不会起到鼓励的作用,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所以,教学评价应该也要包含这种潜在的学习习惯养成性目标是否达到。

六、加深加宽学习内容来展示自身数学素养,加重学生的负担。

在不少题目自选的数学公开课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种情况。在教学参考书中原本半节课甚至用更少时间完成的教学内容被设计成为一节高强度,高难度的课。这类公开课以教师的深厚的教学功底和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取得了好评。在课堂上是不是挖掘得越深越好呢?是不是联系得越广越好呢?

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新课程实施后比较突出的问题:课时不足。原因是多方面,刚才说到的根据以往的经验加深加宽课本内容是一个原因,另外一种情况容易出现在年轻的教师当中,“一本优秀教案在手,万事无忧”。在教学中,不钻研大纲、教材,不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以《优秀教案》代替备课笔记。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无针对性。更有甚者,把新教材中没有但老教材中有的内容重新捡回来,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也把自己搞得不堪重负。

故不管是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心里都该有个“度”把握,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新课标。把各种版本的新教材和原教材比较可知,新、旧教材配备的习题(练习题、习题、复习题)总量基本相当,但由于新课程强调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强调数学探究和数学应用。因此,探究题、应用题大量增加。在如此形势之下,如果数学教师加大一节课要实现的目标的话,那么課时不足这种情况更加无法解决的。

综上所述,怎样才算是一堂好的数学课呢?引用一句话,“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新课程理念下一堂好课的标准应该是教师所采取的各种方式和设计的教学环节是否达到了既定的目标。事实上,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在实践中发掘了宝贵的财富。“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以问题为载体的启发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CAI教学”可以显示信息技术和数学整合的魅力,提高学生运用高科技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尊重别人,倾听别人的良好习惯。但是在具体评价课堂的时候,并不是看形式,而是看是否有效。这些宝贵的财富只有发挥他们真正的光芒,才能对一堂好的数学课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正华.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时效性的研究,数学通报.2006(7).

[2]陈星春.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中学数学.2006(5).

猜你喜欢
学习习惯问题情境合作学习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