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它承担着培养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向大学生系统地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作用。但由于学生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是每个计算机教师所要面临的问题。因此,如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能力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4
一、引言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手段也千变萬化,如今计算机已经不是人们遥不可及的高科技产品,它已经无处不在,越来越广泛地融于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中。《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高职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操作,以及利用计算机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等。而在教学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成了计算机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
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教学脱离实践操作。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课程,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结合练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可实际情况却适得其反,很多学生往往是理论课听得很明白,可是一动手操作就无所适从,对于授课内容只会生搬硬套,不能做到举一反三,对于理论课的内容与动手操作不能统一,从而造成厌学情绪。这样,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直至毕了业,也无法熟练使用计算机辅助完成一些简单的工作,比如毕业简历、应聘书、毕业论文等。
2.计算机课程体系陈旧,不能满足社会与市场的需求。自从上世纪90年代,全国高等职业学校相继在授课计划中加入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经过20多年的模索,各校都有一套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windows 操作系统和Microsoft offtce系列办公软件应用,还包含一些计算机基础理论和网络基础的内容。教学方式大多是根据教师的理论讲述,结合学生上机完成实训。近年来,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新产品和技术层出不穷,很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内容老化,理论知识陈旧,与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严重脱节。
3.新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现在,许多小学、中学虽然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一般只是作为选修课,每周只能上一次课,而一些偏远的农村,由于受众多条件的制约,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根本没有见过计算机,连基本的开关机都不会,更别提应用鼠标使用专业软件了。笔者曾对我校新生计算机知识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75名新生中,有103名学生对计算机比较熟练,占总人数的10.6%;有794名学生表示使用过计算机,但不熟练,占总人数81.4%;有78名学生表示从未使用过计算机,占总人数8%。由于高职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课程时,接受能力参差不齐,这无疑给计算机教学增加了难度。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改革
针对上述种种问题,决定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1.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出一批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强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本身也具有明显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引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加强实践练习,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例如在学习了Office办公软件之后,可以让学生跟《广告策划》课程相结合,制作策划书;推荐学生到学院各处室进行实习,协助教师处理一些简单的Excel统计工作;或协助授课教师制作一些精美的PPT课件;也可以协助各班辅导员打印一些活动通知、培训通知、放假通知等文稿。
2.教师在授课时应该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如今网络如此发达、便利,教师应该利用网络资源,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将陈旧的、过时的教学内容及时摒弃。要将先进且实用的计算机知识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及时掌握先进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这样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实际综合能力。
3.依学生情况分层次学习
在新生入学时可以对他们的计算机基础水平进行摸底考试,然后通过教务管理系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学习兴趣以及专业需要选择授课班级。教学内容可设置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初级学习,主要面向零基础或是基础差的学生,是一个基础性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本操作,如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高级学习,主要面向有一定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学生,包括网络、常用的专业软件,如Flash、Photoshop、AutoCAD、网页制作等。
通过分层次教学,可以对基础相同的学生进行训练和培养,把需求一致的学生集中教学,做到有的放矢,促使基础差的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而有基础的学生,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提高,并掌握将来工作中所需要的技能,同时合理的利用资源,节约时间。
4.改变考核方式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的特色,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在实行教学改革过程中,可以适当减少笔试,甚至没有笔试,增加上机操作部分的分值。例如我校学生期末成绩为,平时60%+期末40%,那么,在整个学期中可以进行多次随堂测试,记入平时成绩中。让学生运用平时所学知识点进行考核,学生易于接受且不容易遗忘,学生能够及格甚至得高分的可能性增加,这势必增加他们的学习性趣。
结束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应面向应用、注意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有效的考核方式,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如今每位教师担负的教学任务日益艰巨,而学校对教师的科研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工作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与大胆尝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模式,探究教学创新,才能使专业特色突出,教学水平突出。我们要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逐步推向深入,从而促进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不断提高,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黄蓝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改革[J];价值工程;2011年10期
[2]吕文光;;浅谈计算机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科技信息;2011年21期
[3]陈伟宁;;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类课程教学新探索[J];职业;2010年03期
[4]林晓惠;;对《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性教学的探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5]张弛;郭晓淳;王永洋;;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