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小兰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快速发展,对新课标的要求也在不断完善与创新。在新课标中,我国对小学语文提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小学生可以运用多种方式阅读,并可以独立完成文章阅读与自我理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阅读是现今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以小学生为主,着重探讨了小学生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
G623.2
一个人的阅读量有多大,理解能力有多強都会直接影响到个人未来成长与发展。培根曾说过:“阅读可以使人充实与完善。”所以,阅读对于小学生的未来成长非常重要。虽然,我们知道阅读会给小学生带来精神与价值观上的焕然一新。但是,还是有大量的小学生受到传统教育影响,每天都在做题、考试中,出现课外知识出现极度匮乏现象。还有一部分小学生阅读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功课,没有真正享受到阅读的欢愉。长久下来,学生不仅无法享受到阅读的快乐,还阻碍了自身与潜力发展。所以,阅读的兴趣与能力最好从小进行培养。在新课标中,对小学语文有明确的规定,要求小学生可以独立进行阅读与理解。笔者就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教导小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出几个看法:
一、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
1.阅读中寻找欢乐
现今,小学生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阅读时间也在不断缩短。于是,小学生为了应付教师的作业,有目的性的开始阅读,没有真正走进书本中去。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带领小学生阅读,遨游在阅读的海洋中,甚至把阅读变成日常的必须课,每天一个小时,读小学生们自己喜爱的书,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幸福和自由。为了更好地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定期进行“讲故事”活动,让学生自己说出记忆最深刻的片段、最喜爱的人物、收获的知识等,并且在结束后进行优秀评比活动,选出优秀阅读标兵,提高孩子阅读积极性。这样的课堂活动中,不仅可以极大地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外,每个小学生拿到自己喜欢的书本与文章时,都会有一个共同习惯,就是迫不及待的去看完,再与自己的好伙伴去分享书中的乐趣。在不断分享中,小学生不仅提高了阅读的兴趣,还享受了互相分享带来的快乐与欢愉。
2.阅读体验为悦读
小学生的阅读与成人世界是不一样的,他们具备更加奇妙的想象与极强的好奇心。在阅读中,小学生往往会成为书中的主宰,形成了一种“悦读”的感受。这种阅读,它会给学生带来一种情调,一点美妙,一丝诗意,体验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阅读感受,形成属于自己的阅读观。为了培养这种阅读能力,小学生在刚开始如何选择正确的书籍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学生准备阅读前,教师应该给予正确的指导,推荐一些经典文章,进行学习与阅读。甚至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进行阅读,并且营造一些特定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内心,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慢慢地,小学生可以自己寻找喜欢的文章,鼓励他们自己去推荐优秀文章,分享给班上的同学,大家一起欣赏文章,成为全班一起“悦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其实,教师更需要的是让学生独自在阅读的海洋中遨游,抛弃一些目的性阅读的想法,真正进入书本的海洋中。
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1.阅读中形成思考
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需要培养小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首先,教师应该选择学生喜爱的书本进行阅读,并且当学生在阅读中出现一定的问题时,要及时给予帮助,让学生可以继续读下去,避免小学生丧失阅读兴趣。并且,当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进行检测学生阅读情况,例如举行问题竞赛类活动,提出关于书本上的一些细节问题,不仅知道小学生阅读的情况,也很大程度上帮助小学生形成了阅读中注意细节的习惯。其次,小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往往会有第一遍读不懂的情况出现,这个时候,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继续阅读。让小学生形成一次不懂就读两次的思想,这样小学生不仅逐渐深入理解文章含义,并且在每次的阅读中,小学生的理解与思考也会不同,阅读能力也随之提高。最后,教师要求小学生在阅读中手中拿笔的习惯。一旦遇到自己不会的字词、优美的句子、不理解的段落等,都可以及时用手中的笔圈画出来,后期可以方便查与加深记性,一旦下次遇到相同的字词,小学生可以快速说出与理解,做到文学知识提高。只有做到这三步,学生才可以在阅读中不断加深理解,养成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2.阅读中养成独立
古人曾说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小学生在阅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字词,教师与家长都应该告知他们,让他们学会运用工具书。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小学生对字词、文章的理解,还摆脱了小学生依赖老师与家长的心理,形成真正自主性阅读。同时,教师根据每个同学的不同,注重内部的主观性与差异性,保证学生的自主与独立阅读的空间与想象。虽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能力,给予科学的方法与帮助。但是,更多需要小学生自主阅读,调动自己充分的想象与感官,全身心投入到阅读中,融入作者的世界,强化阅读兴趣,分享阅读喜悦。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制定目标、检验阅读成果,并且定期进行阅读评比,选出优秀学生,提高小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通过教师的帮助与小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才能真正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小学生逐渐可以学会自主阅读,自主思考,培养良好的自主性阅读。
三、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生不仅需要强烈的阅读兴趣,还需要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两点是必不可缺的。在小学生自主性阅读培养中,不能离开教师的帮助与指导,教师需要关注小学生阅读状态,一旦发现一些不好的阅读现象,可以及时调整,形成班级良好的阅读气氛。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小学生个体化差异,选择他们喜爱的书籍,进行阅读,让小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更叫拥有自主选择权。与此同时,小学生也不能完全依赖于教师与父母,应该更加自主化,掌握阅读技巧,学会自主理解,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只有这样,小学生的自主性阅读能力才能提高,教师也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权玉顺.略论小学生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J].中国培训,2016,02:265.
[2]丁文.阅读,悦读——论小学生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中),2014,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