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走班背景下以“学”定“教”初中科学有效教学初探

2017-04-10 05:09吴晓东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1期
关键词:内驱力以学定教

吴晓东

摘要:分层走班是基于“因材施教”的教学理论而进行的教学实践,以“学”定“教”是突破传统教学方式,以学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模式。笔者探讨在分层走班背景下,如何以“学”定“教”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对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以学定教;合理取舍;简化务实;内驱力

G633.6

一、背景与现状

教育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教育强国都在强调这一教育方向。国家教育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素质教育。科学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教育原则,提出要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知识有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要充分体现“科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创造新生活”的思想。

特别这几年,开始推行分层走班教学,是基于“因材施教”教育理论。学生是有差异的,认知也是有差异的。教师不能要求学生有同一起点,也不能要求学生能达到统一目标。因此,教育部门提出课改,教无定法,因材施教,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校就将学生按学科分成A、B两个层次,并不是按学生总成绩分层,而是按具体学科情况大致分层。A班层,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认知程度稍高。B班层,学生基础知识以及认知程度普遍较低。经过2年的初步实施,发现科学学科的教学质量不尽人意,出现了A班生不优秀,B班生更退后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应该是我们教师教学理念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学模式还存在着大包大揽,“课内不足课外补” 现象较为普遍,低效率的恶性循环,成为制约科学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著名课改专家、福建师大教授余文森说:“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要追问和考虑的。而且课堂表面的热闹和热烈可能损害教学的内在功能……”。因此如何使科学课堂更加有效,成为科学教师面前的一個重要课题。

二、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2.掌握学习理论。布卢姆认为,只要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和适当的方法,几乎所有的学生对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掌握学习教学就是为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条件和足够的学习时间,通过反馈——矫正,促进大多数学生掌握学习材料。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这一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结合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结合中了解、掌握知识;并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知识。目的是要使学生获得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比较完全的知识,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最主要的是要正确处理好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实际的关系,关键在于保证理论知识的主导作用;同时在理论知识指导下,使学生适应、懂得各种生活实际活动。

4.直观性教学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予以支持。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就可以减少掌握科学知识的困难。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发展认知能力。

三、有效教学策略

以“学”定“教”是指教师要目中有人,尊重学生,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真正体现教学是为了学生主体的发展。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其主要构成因素是学生、教师和相关辅助设施(统称为教学环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决定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这些是大家共识的。那我个人认为,以“学”定“教”的“学”,既要包含学生的个性特点、理解能力、学业水平,还要包含学生的家庭背景、个人阅历等。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5种教学行为需要加以关注和改进:

1.教学内容上合理取舍

我们教材上的知识是非常全面的。我们有的教师认为,要把书本上的知识全部教下去,教的越多,越仔细越好,面面俱到,生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结果是,一节课下来,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真要把每课时的知识点面面俱到的讲一遍,45分钟根本不够,每学期的学时也不够。我们必须学习新课标,把握课程标准对每一个知识点的要求,对教材知识点合理取舍,整合。把握学生看不懂,学起来有难度的知识点进行重点突破。对那些学生一眼就懂和稍加思考也能懂的知识点大胆要求学生自学掌握。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从教材中发现并提取最重要部分,重点教学。简单地说;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自学能懂的不教 ,选学生难懂的,易错的,重点教!

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水的浮力》,全部知识包括感受浮力,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浮力计算、物体浮沉条件、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还有作业本讲解校对,只安排三课时,如果每一个知识点都教、每一个习题都讲,5课时多恐怕不够。压缩时间教?提高语速教?教师教的累死,学生听得烦死,能有多少同学掌握?因此,教师必须要处理好取舍问题。本课时重难点是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相关因素),浮力计算、物体浮沉条件。把浮力的感受、浮力的定义搬出课堂,让学生课外感受浮力,自学浮力的定义,方向等。课堂时间节省出来用于突破阿基米德原理,浮力计算、物体浮沉条件这三个知识点。把物体沉浮条件的应用这一块知识结合到练习应用中去,这样三课时够了吧。

同样,在作业本的校对讲解中也要进行合理取舍,对大部分学生能做对的习题可以不讲,重点突出学生易错题和经常考到的热点题,比如浮力应用中经常考的“轮船、潜水艇从海里开到河里浮力变化”这类学生易错题,还是要仔细分析。

2.教学环节上简化务实

教学环节一般有四个基本过程,导入课题、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巩固练习。笔者认为讲授新课和巩固练习才是一节课时间分配上的大头,导入课题是为讲授新课服务,课堂小结是对新课知识概括,它们的时间配置不能太冗长,更不能花里胡哨,要直击课时重点。一节课的时间就那么多,导入时间耗费去了,巩固练习时间就少了,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就会打折扣,课堂教学效果就好不了。还有科学新课程是以探究活动为主的课程,也并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必须完成探究活动,有的可以让学生在预习阶段课外完成,有的可以通过教师的适时指导及讲授使学生理解。总之,教学环节必须务实,能让学生知道本课时的重点所在,难点是怎么突破的,还要让学生巩固本课堂知识。

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大气压强》,全部知识点包括: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大小、生活用品与大气压、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共7个知识点,也只安排了3课时。其中第一课时中有三个导入实验,覆杯实验、牛奶盒的变化、瓶中取袋,还有一个马德堡半球实验,做完这些实验,稍加分析后,一节课差不多结束了,那后面两节课怎么上?所以教学环节要简化务实,只取一个典型实验,直击课时重点,突出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整课时的探究演示环节不易过多,一般取典型的1到2个就可以了。把时间压缩出来,给我们的学习主体以思考,内化的时间。

3.课堂教学辅助要直观有效

课堂教学辅助是用于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的辅助设备和行为。包括开展的实验、媒体软件、教师帮助等。教学辅助的选择特别需要直观有效,要选择能突出相关知识的设备、物品等,切忌所选有歧义的、需要深沉次剖析才能体现教学本质器材设备。这样在课堂教学时能直接凸显教学目的,也便于引导学生对相关现象进行相关分析。就可以减少掌握科学知识的困难度。

例如:电流有热效应、磁效应、化学效应。在新课讲解的时候要把这三个效应相关的应用分开突破。但这些效应往往是融合在一起出现的,就需要老师进行精选器材,根据学生已有感性的物品进行选择。如突破电流热效应时,尽量选择电饭煲、电熨斗之类的发热体,凸显电流的热效应;磁效应就选择电磁铁等物品。这些都是有真实物体存在,学生一眼就能明白教师目的所在,课堂有效性不就大大提高了吗?

4.教学反馈要及时有效

教学反馈发生在当堂巩固练习、课外习题、考试测评后。只有通过及时有效的反馈,教师才能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才能更好地了解同学们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懂,特别是要关注学生共性错题。由此教师可以决策下一步该怎么做,为学生查漏补缺,扎实基础,而不是一往直前的往下教。《科学》学科的特点是知识关联性很强,知识链一旦脱节,后续学习要么学起来很累,要么就变成了知识不懂---上课跟不上---上课没兴趣听----知识更不懂,这样的恶性循环,那就无法谈教学的有效性了。

因此,笔者认为教学反馈既要及时,又要有效。并不是对已学知识进行简单梳理、校对,而是要对学生没掌握的、模棱两可的知识进行重点重现,夯实。

5.有效激活学生学习内驱力

内驱力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是能长时间作用的动力。压力是暂时性动力,一旦失去就没有能动性了。我们大部分学生不会主动学习,是因为根本没有认识到科学知识到底有没有用?学生往往是迫于压力为家长而学,为老师而学,不知道为自己而学的。学生没有感受到知识的用途,没有真切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但是学生才是我们教学的主体,我们的主体不要学,不爱学,教师怎么教,课堂也不会高效。教师只有效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科学的内驱力,对科学产生兴趣,使学生喜欢上科学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科学课有了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都会大大的提高,课内外的学习能力也会大幅度提升,课堂就更加有效了。

由于结合分层走班后,学生的层次截然不同,因此我们教师更要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明确要求,分清层次,各个提升,A班学生学习能力、领悟能力等各方面强一些,教师就把基点调高一些;而B班学生各方面能力欠缺一些,教师就要放低起点,让我们的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确确实实的学些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研究成效

通过一学年的教学实践后,笔者觉得教学环节中时间比例比较合适:导入5分钟内、新课教学25分钟、课堂小结2分钟、巩固练习10-15分钟。对自己所教的两个班级进行综合分析,发现A、B两个班同学对科学的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提升,两个班的平均分均居于年级平均分榜首。学生学会了课外自学,能自学的,不用老师教;不懂得问题待老师课堂学习突破;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来当堂巩固练习,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了,教师教学也轻松了很多,不需要再集中进行课外补课了。由此也给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明确出了研究的方向。

五、结束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打破课堂预设 ,这需要教师对教学行为进行主导和调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只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一些粗浅的想法,教师只有结合教学实际、,学生状况,在教学中融入有效教学理念,才能让使教学时间更有效。

通过研究,笔者觉得还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更深入的探究和研讨。比如:如何激活提升学生学习科学的内驱力;如何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题、计算题得分能力;轻负高效的科学作业如何设计等。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

[2]崔允漷.《有效教学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本社,2009

[3]张慧琴.《对有效教学中作业布置策略的思考》 [J].河南教育,2001.(10)

猜你喜欢
内驱力以学定教
破译自推娃的密码
高一学生物理学习动机与物理成绩的相关性调查研究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浅析中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影响因素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学定教的策略
小学数学以学定教的实践
提倡“活学活用” 践行“快乐数学”
如何以学定教,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