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香艳++代敏
摘要:高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优势是培养具有较强专业意识和专业发展能力的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但依靠传统学科式教育模式对人才的培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致使学生的学习和工作脱节,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很难达到毕业即上岗的水平。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对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在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关键字:高职院校 学前教育专业 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2.0
高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优势是培养具有较强专业意识和专业发展能力的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但依靠传统学科式教育模式对人才的培养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训练的倾向,致使学生的学习和工作脱节,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很难达到毕业即上岗的水平,毕业生到工作岗位后出现:岗位适应性差、教育教学能力欠佳,弹、跳、唱、画专业技能水平偏低等问题。
幼儿教师不仅应具备专业知识,而且应具备专业技能与实践智慧。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毕业与工作岗位形成“零距离"的对接,仅仅通过课程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到模拟的以及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观摩、见习、实习,使学生在与工作任务的联系过程中开展学习,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工学结合”的含义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经过云南经济管理学院的积极探索,在校园合作的大实践环境中,确立了知识和能力并重、理论和实践结合、学习和工作并进的“工学结合”的实践模式。重视在见习、实训、实习情境中构建知识与行动之间的联结,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积极完成“预备职业人”向“职业人”的转变。
所谓“工学结合”不仅仅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相结合,还延伸到和专业建设尤其是课程改革相联系的“全程式”结合,是渗透式的融合。
二、“工学结合”实践模式的实施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有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组成。校内实践有课程内实训、模拟实训、技能大赛、毕业汇演推介会、综合素质测评等形式。校外实践有“工学交替”的实习活动、根据课程教学需要的实习活动、学生自主建构的实习活动等形式。
(一)校内的实践
1.课程内实践:结合课程改革,按照岗位职业能力需求、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化重构,改革教学方法,课程内增加实践教学比例。专业基础课,采取专题讲座、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专业教法课,采取任务驱动,模拟试教,微格教学等方法;专业技能课,采取讲练结合、汇报表演等方法。
2.技能大赛:形成教学常规,在不同的学期举行不同内容的技能大赛,比如:讲故事、手工、说课、教学活动设计、学生通过经历准备参赛、参加比赛的过程,提高专业能力。
3.综合素质测评:为了保障输出的人才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组织即将毕业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检测学生通过三年的专业课程学习,是否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严把人才输出关。测试的内容包括: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课件制作、讲幼儿故事、儿歌弹唱、幼儿舞蹈创编与表演、简笔画。
4.模拟实训:是顶岗实习前的模拟教学演练,让学生在做中将知识、技能、經验等能力要素转变成一定的从业能力,重在职业亲身体验和职业核心能力实践。
5.毕业汇演推介会:邀请省内学前教育单位到校观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汇演,全面展现学生在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体操、舞蹈、钢琴、美术、声乐、儿童剧表演等专业技能方面的教学成果。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参与活动此的过程中,不但获得了宝贵的经验,而且提升了专业技能水平,另外这种形式也起到学生就业推介的作用。
(二)校外实践
1.“工学交替”的实习活动
“工学交替”其实质是产学合作、联合育人,利用学校与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学习需要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到学前教育机构见习或实习,学习与实践交替进行。使学生通过校内知识学习与真实场景的工作实践的结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提高实践能力。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实行“工学交替”的校外实训:大一第一学期进行一个星期专业认知见习;大一第二学期进行两个星期的保育实习;大二两个学期各安排一个月的教育教学能力实习;大三第一学期安排两个月的顶岗实习,第二学期安排四个月的毕业实习。
2.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
在进行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随时组织学生到学前教育机构进行教学观摩等活动。让学生对儿童进行“个案追踪观察”,观察,记录解读儿童的行为和语言,指导儿童游戏等等。
3.学生自主建构实践能力。
除了学校组织的各种教育实习见习外。还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丰富学生实践的方式与途径。鼓励学生自主建构,锻炼实践能力,比如:进行幼儿园助教活动参与幼儿园环境创设、节日活动等工作。
学前教育专业“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职业教育理论,改革了“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育人模式。构建“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做合一”“工学交替”的育人新模式,强调学生在做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积极完成“预备职业人”向“职业人”的转变,以此达到专业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了高职“全程实践”和“全方位实践”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 [2006]16.[Z].2006-11-16.
[2] 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
[3] 谈晟坚.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体系和长效相制[J].科技信息.2010.
[4] 黄志敏、徐捷.学前教育专业校外实训机制探索——基于工学结合理念的分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
[5] 梁周全.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的模式建构[J].学前教育研究.2011.
第一作者简介:陈香艳,女, 硕士研究生,1984年11月生,讲师,工作于云南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