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研学后教”在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应用

2017-04-10 14:04蒙绮媚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研学后教会计电算化中职教育

蒙绮媚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对中职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在机房上课,教师对整个课堂的掌控有一定的难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结合我区“研学后教”的教育改革,把“研学后教”的理念融入到會计电算化的课程中,形成“以问题为中心、以研学案为载体”的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研学后教 中职教育

会计电算化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实践性课程,其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会计人才。在这样一门融会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为一体的课程中,学生不仅要懂会计专业知识,还要会计算机操作技能,因此对于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较高。如果还是一直沿用“教师演示,学生操作”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来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来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打破传统教学理念、革新传统教学模式便迫在眉睫。

随着我区在2012年全面拉开了“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序幕后,打造高效课堂的这场春雨“随风潜入夜”,从此便“润物细无声”。“研学后教”设问造就的高效课堂,真正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此背景之下,笔者积极地响应我区的新课改,把“研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融入到中职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成效。本文即探讨“研学后教”在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一、什么是“研学后教”

“研学后教”,顾名思义即先“研学”再“后教”,以“学”为主,而“教”为次,根据“先研”的“学情”来确定“后教”的任务与内容,以“后教”来帮助学生解决“研学”中的问题。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研学后教”的目的就是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研学课堂,把教学重点、难点巧妙地转化为一个“研学问题”,使整个课堂以一种“自动化”的状态进行下去。在此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动性,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师生互动来提高课堂效率,达到教学目的。

二、当前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中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任务”或“案例”教学,主要通过教师讲解例题、操作演示,学生再进行实操训练,遇到问题便直接求助于老师,在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相对被动,只是单纯、机械地接受老师的知识,缺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习效果远远达不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此外,在机房上课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只是一厢情愿地给学生灌输知识,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这样的课堂便会大打折扣,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结合我区“研学后教”的这场课改风暴,笔者把“研学后教”的教育理念融入中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三、“研学后教”的特点及架构

(一)“研学后教”的特点

1.超前性

“研学后教”颠覆了传统的“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提倡的是课堂或课外的先学,让学生在“研学”中发现问题,然后再通过“后教”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

2.针对性

“研学后教”的理念提倡少教多学,这样,我们的课堂就可以实现“学在教之前,教在关键处”,即有针对性地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教师针对本班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在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制定一份符合学情的“研学案”。

二是学生根据老师下发的“研学案”,在课前研究和学习教材内容时,结合“研学问题”有目的地开展课前的研学探究,把研学中的疑难记录下来,通过课堂的“后教”,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三是教师通过课堂的“研学练习”来检测学生课前的研学情况,学生在课堂中有目的地开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难来进行“后教”,帮助学生弄懂研学问题。

3.参与性

传统的教学,课堂上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学生则被动接受知识。而“研学后教”主张的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全过程,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在“研学后教”的课堂里,尽管老师在课上讲的少了,但学生学习的每一步都要靠老师的引导,尤其是在准备“研学案”的时候,教师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等都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所以老师的参与性是贯穿于整个课堂的,真正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学生的参与性更是体现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学生在课前先研学、探究“研学问题”,后再参与到课堂,所以,学生在课前先了解了本节课要上的内容,并且在探究“研学问题”的时候,便知道自己哪个方面的知识不理解;在课上,可以与同学讨论、请教不懂的问题;课后再通过研学拓展来巩固所学知识,真正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4.发展性

“后教”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研学”,让学生在“研学”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提升与收获;学生在与同学、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可以获取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在成果展示的过程中获取自信;在评价中获得发展,最后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二)“研学后教”在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中实施的流程及架构(见图1)

四、“研学后教”教学模式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应用

(一)课前:精心设计研学问题

“研学后教”的课堂即是形成“以问题为中心,以研学案为载体”的课堂,因此想要评价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问题的质量。一个好的“研学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整个课堂像过山车进入了轨道一样,以一种“自动化”的状态进行下去,引发课堂的“链式反应”。因此,在课前精心设计研学问题、制定一份符合学情的研学案便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法宝。中职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是在懂会计实务知识的基础上再学会如何利用计算机来做账,笔者认为,学生想要学会操作流程,前提是熟悉每一笔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流程。如何有针对性地设计“研学问题”,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备教材,关注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正所谓“研学后教”,教师“研”在前,这就体现在教师课前要深入地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研究学生,制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定好教学重点、难点,把教学重点、难点巧妙地转化为一个个“研学问题”。例如在设计《销售商品业务处理》一课中,重点是要求学生能区别“货款未收”和“货款已收”两笔业务的操作流程,因此我在课前先准备了一个关于《销售商品业务处理》的微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把销售商品业务的会计处理流程写出来,此外,还让学生写出“货款未收”和“货款已收”两笔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并形成对比。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研学问题”探究,学生便能理清本堂课的学习重点、难点,有引导地进行思考。

2.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到。笔者认为,“研学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思维空间,而且难度要适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一定的思考或讨论便能得出答案。例如在《销售商品业务处理》一课中所设置的“研学问题”都是建立在学生先前学过的会计基础知识之上的,同时也能为解决本堂课的重点、难点做铺垫,最后使中心问题一点就明。

(二)“研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研学”既包括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也包括学生课堂的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销售商品业务处理》一课中,课前我就把本节课的“研学案”下发到每个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根据“研学案”和观看微视频,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尝试解决本节课的研学问题。课堂上,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试一试:自我尝试”的研学练习环节,提出了两个问题:①在“销售商品,货款未收”和“销售商品,货款已收”两笔业务中,我们分别会收到哪些原始凭证?②请比较两笔业务有何区别?然后学生根据“研学案”的“研学练习”要求来完成两笔经济业务的操作,落实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由于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教师对整个课堂的掌控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一起讨论、解决研学练习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后教”:凝练重点,突破难点

打造高效课堂,就是要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可忽视的。教师要发挥作为一个引导者的作用,在学生合作交流、探讨中及时地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中进行有效的指导,统率教学内容,凝练重点,突破难点,而这就是“后教”的意义所在。但“后教”不一定是“老师教学生”,也可以是“学生教学生”,学生在课前和课中对“研学问题”的探究,针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向组内学习能力较好的同学请教,以小组合作、生生互动的方式来实现“后教”。例如《销售商品业务处理》一课,在两笔业务的操作中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就在于“现结”,当学生发现问题后,他们往往只会按照课本的步骤来进行“正向操作”,而不知如何通过“反向操作”来修正业务,这也是学习的难点。当学生在操作中遇到了此难题时,我会鼓励学生首先尝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我会从中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对他们的讨论结果及时地给予反馈和建议,一步一步地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我会选取其中一两名完成效果较好的同学上台进行操作演示,而其他同学来进行点评。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我给学生设计了多方位评价方式,包括有学生自评(研学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从而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得到较为全面的认识。

(四)课后:研学拓展,巩固提升

作为“研学后教”这种教学模式,課后的复习与巩固是非常重要的,正所谓“以学定教,以教促学”,通过布置学生课后完成“研学拓展”,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提升,促进学生做到举一反三。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个别存在的问题,进行单独点拨,因材施教。

五、“研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反思

在中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运用“研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始终,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也遇到了一些难题,如“研学问题”的难度设置不适中,有的时候问题设计过于简单,缺乏了探究的价值;有的时候问题设置过于难,学生永远都摘不到,使学生的探究欲望减退。“研学后教”的教改道路“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能积极地面对问题和困难,善于反思与总结,勇于挑战和打破传统,我相信,一定能打造出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魏文珍,张庆华.打造“研学后教”高效课堂,让语文课堂彰显魅力[J].品牌,2015,(5):215.

[2]林玲,高美红.“研学后教”课改下政治教学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J].科教导刊,2015,(8):117.

[3]徐晓燕,李菲,崔海玲.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应用[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0):56.

[4]周铭梨.浅谈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在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实践应用[J].职业教育,2016,(1):88.

猜你喜欢
研学后教会计电算化中职教育
让游戏“畅游”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研学后教”理念指导下的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探索
反复确定 使研学问题显出实效性
利用“研学案”促进小学生读写能力
浅谈对中职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探析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及防范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的成因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