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教学是与教育相伴随产生的人类活动,教学有效性是人们对课堂教学的不变追求。但是,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呢?有效教学受到哪些条件的制约呢?笔者从教学改革的视域出发,通过对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东庐中学三个典型学校案例的介绍,阐释了有效教学在农村学校的实践和经验。
关键词 有效教学 农村学校 实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教育的期待越来越高,顺理成章的,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就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尽管有效教学的概念在我国盛行时间不久,但是就其理论意义而言,有效教学和教学理论是一个相伴相生的隐性命题。究其根本,任何一种教学理论在学理层面都是为有效教学做辩护的,很难想象有哪一种教学理论会把无效的教学作为自身的价值诉求。从这个层面来说,任何一种教学理论本质上都是关于有效教学的理论。至于某一种教学理论是否有效,或者其有效的程度如何,这些问题都是要在教学实践中予以检验的,只是检验理论的过程中,我们还须判断理论实施的条件和边界问题,因为验证的结果与这些因素密切相关。不同时代背景下会产生不同形式的“有效教学”,其教学的内容、目标、方法和评价也会有所不同,因此,相应教学改革就势在必行了。
一、有效教学在农村学校的实践
在推进教学过程中,我们选取了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东庐中学,之所以选取这几个学校,是因为他们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都取得了不菲的成效,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有关这些案例的争论又十分热烈。
1.杜郎口中学模式
杜郎口中学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结构——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在课堂时间结构方面,杜郎口中学实施了0+45制或10+35制的教学时间分割制度。所谓0+45制或10+35制,是指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间为零,或者为10分钟,全部的时间或余下的35分钟必须让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学习,从而保障学生有充足的自我学习时间,这种把课堂教学由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的改革是对传统教学一讲到底模式的彻底颠覆。在课堂空间结构方面,杜郎口中学拆除了象征教师地位和尊严的固定讲台,将学生课桌的秧式排列变为田字形排列,几十张课桌摆成若干方阵,一个方阵供一个学习小组使用。学生面对面而坐,随时自由组合,以便于开展活动。杜郎口的三面墙壁都是黑板,甚至教室的走廊里也都摆满了黑板,教室黑板的平均面积很大,而且它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它是学生展示和演算的公共交流平台。在成果展示、即时反馈、强化认知、扩宽知识面、练习书法等方面都发挥着自己的功用。
预习、展示、反馈是杜郎口中学开展教学改革的三个核心模块,这三个模块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预习、展示和反馈,各自是一个独立的环节。它们作为正式课程内容的一部分,按照学情和实际情况,都有一定的课时,短的十几分钟,长则一到两节课。但同时,预习又是展示和反馈的基础,预习效果的好坏在后面的环节得以验证和体现。预习、展示和反馈作为杜郎口中学自主学习的核心要素,具有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个重要特点,其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在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对这三个特点的具体阐释如下:立体式即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新课改“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又要强调小组合作和交流,充分发挥每位同学的潜能,进行创造性和批判性思考;大容量主要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言的,除了基本的教材外,学校还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的主人翁地位,适当挖掘资源,拓展知识素材,促进课堂的多樣化,实现主体多元性;快节奏,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围绕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经过恰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三大模块、三个特点、六个环节共同构成了杜郎口中学经典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2.洋思中学模式
洋思中学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作为学校的教育理念之一,并赋予其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难免存在差异和局限,但是每个学生只要愿意在老师的教育下努力,都可以达到最基本的要求。第二,学习是学生的义务,那么教好学生就是老师的职责。教师应该一视同仁,特别是那些较差的学生,更要加倍关注,争取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最基本的要求水平。第三,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力争每个人都有进步。
四清是洋思中学实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一理念的重要措施。四清具体指的是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堂堂清,要求学生做到课堂上能掌握的绝对不要留到课后;日日清,要求学生今天能掌握的绝对不要留到明天;周周清,要求学生本周能掌握的绝对不要留到下周;月月清,要求学生本月能掌握的内容绝对不留到下个月。
建立学生学习小组是洋思中学的一个特色,其目的就是实现学生“兵教兵”的过程。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不是直接给他们答案,而是引导他们小组讨论,独立思考,然后让找到正确答案的学生分享给他人,教师只负责鉴定把关和补充。对那些在学生合作学习中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只能由教师帮助解决。“兵教兵”在洋思中学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更多地还是体现在课后。“兵教兵”式的一对一教学方法既是解决后进生学习问题的有效方法,又能提高优秀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因为,要想能够帮助他人,自己肯定要提前充分理解所授知识,学会清晰、流畅地把自己理解的知识表述出来,这对优秀生来说,本身也是一种发展和提高的过程,正所谓教学相长,这也是“兵教兵”的魅力所在。
3.东庐中学模式
讲学稿教学是东庐中学的一大特色。讲学稿,顾名思义,是用来讲学的稿子,主要由教案、学案、笔记、作业以及测试题和复习资料共同构成,一般为8开或16开纸张大小。这套教学文本,既是教师用来上课的讲稿,也是学生们进行课前预习使用的教材。在讲学稿上,还专门留有供学生记笔记和做练习的空白处。在东庐中学,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讲学稿,不仅仅是语文、数学、外语等备考学科,连音乐、体育、美术这些小学科也有,具体篇幅的长度依据各个学科的具体特点及教学内容和要求而定,所有的学科教学基本上都是依托这一文本展开的。讲学稿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教学目标的阐释、重难点分析、概念的辨析、相关知识的链接等等。
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教学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合在一起,从讲学稿的编制到学生的自主学习,都是一个融洽连贯的过程。在正式上课之前,任课教师把讲学稿发给大家,学生按照文本材料和教师要求开展预习,并完成相关的练习。课堂上,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进行展示,对于学生掌握的内容老师不再做过多的阐述,更侧重学生不太理解的部分。课程结束后,教师和学生都要进行总结反思,并记录在讲学稿上,以备后续交流学习。讲学稿是把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融为一体,教师在讲授之前,学生已经对这节课所要学的知识有了充分的理解,对于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部分,课堂上教师直接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这种教学模式既实现了教学合一,又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充分体现了东庐中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特色。
东庐中学的教学是师生以讲学稿为中介而展开的互动过程,文本本身是预定和静态的,但是教学文本的使用过程却是动态和生成的。讲学稿的教学实施对这一过程中的学习主体和教学内容都提出了特定的要求。讲学稿不同于传统教案的特点之一就是这种由教师编写的教学文本也是供学生自学之用的,学生会不会用讲学稿就成为教学实施的关键所在。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教学实施以前,都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在课堂上掌握程度比较好的学生课后也无须做家庭作业。考前学生不必为应试而进行题海训练,教师也不必劳心专门出备考题,为帮助学生适应考试,有些讲学稿只是设有中考题回顾专栏,提醒学生注意相关的知识点。东庐中学对于教师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讲学稿必须做到精选、精讲、精炼、精批,同时,有发必收、有发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深化。
二、农村学校开展有效教学的条件分析
任何事情的顺利进行都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基础,在农村学校开展有效教学也不例外。这里说的条件主要是指教学改革的背景、管理、决策、具体实施等等。通过对前面三所中学教学改革的过程进行梳理发现,他们成功的条件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1.学校面临危机,急需改革,这就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内在动力
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东庐中学,三所学校在进行教学改革之前均是普普通通的农村学校,学校条件不好,生源质量难以保证,教学水平不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面临困境,有的甚至面临着生存的压力。面对这样艰难的处境,传统的方法和策略已经无计可施,不如破釜沉舟,寻求一条新的发展道路。鉴于上述情况,教学改革就显得势在必行了。
2.相关部门的支持为学校教学改革营造了宽松的环境
改革从来就不是一件一帆风顺的事情,学校改革也是如此。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任何一个细微的举动都会受到社会的关注,压力可想而知。我国作为一个教育行政权力相对集中的国家,任何改革都要得到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三所学校不同程度的教学改革,遇到了不同的问题和困难,但都是在当地教育机构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一次次度过危机,直至成功。特别是杜郎口中学,哪怕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当地教育部门也给予大力的支持,这为学校改革的成功提供了极宽松的氛围。
3.优秀的学校领导是教学改革的直接推动力
西方国家学校的教学改革多是自下而上的由一线教师发起和主导的行为,然而,我国的教学改革基本上是从上到下由学校相关领导直接推动的变革,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东庐中学也不例外。这些学校改革的前期基本上都是依靠校領导的个人决策,甚至是由校长强制力保障实行的。以杜郎口中学为例,学校发展变革的思路和策略完全是极少数的校领导甚至是校长个人的主观产物,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会遇到来自社会、学生家长、学校老师甚至身边亲人带来的各方面压力,但是都被校长以近乎命令和强制的手段解决了。迎难而上,排除万难,坚持改革,充分体现了校领导的高瞻远瞩和胆识魄力。随着改革的逐渐深入,成效初露端倪,学校的全体成员开始慢慢地进入到改革状态,教学改革也变得常态和自觉。
4.学校地域氛围有利于学生安心学习
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东庐中学基本上都处于相对偏僻地区,远离城市繁华地带,安静的地域场所有助于学生心无旁骛地学习和思考。以杜郎口中学为例,学校地处偏僻,没有繁华的商业圈,也没有灯红酒绿的娱乐设施,连网吧都没有,这样的环境,俨然像是生活于世外桃源,学习就成了最大的娱乐。而且,学校的教学活动基本上是围绕教材和课本展开,对学校环境的要求不高,安静的氛围更有利于学生钻研教材和课本。此外,杜郎口中学和洋思中学实行军事化式的封闭管理,学生没有外出的机会,只能专注于学习。
5.拥有一批乐于奉献、吃苦耐劳的教师是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
任何学校的成功变革都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奉献,教师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学习不仅仅是学生的事情,同时也需要教师付出极大的心力。经调查,杜郎口中学的教师每天工作时间都很长,有的甚至超过十五个小时;除了正常的备课、上课之外,老师每天还要进行自我反思、参加教师论坛等等。洋思中学的听评课和教师反思活动、东庐中学的校本培训及集体备课活动,都占据了老师很多的课余时间。可以说,没有老师们的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兢兢业业,就不可能有教学改革的成功。
三、推动农村学校有效教学改革的经验借鉴
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东庐中学,这三所学校将我国注重基础教育的传统和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的现代理念结合是成功的举措,既具有本土特色,又符合现代教育理念,是我国有效教学领域改革值得关注的典型案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改革一直处在不断探索之中,以上述三所学校为代表的“先学后教”的教学改革在我国中小学异军突起,愈发展现出它无穷的魅力。他们的改革都以全校整体参与的方式推行,且都采取了强制而非自愿的实施手段,最终修得正果,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教学成就。这三所学校的改革各具特色,但在倡导课堂教学应当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学习、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教学合一的教学观方面却是一致的。这三所学校的变革是我国基础教育极具中国特色和富有生命力的有效教学改革案例,其成功的教改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借鉴和推广。
1.以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要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享受学习,这才是教育的根本归宿。然而,在我们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往往成为教师传授知识的机器,只是坐在那里被动地接纳,只有输入很少输出。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不少学生开始关注学生的价值。例如,杜郎口中学就坚持认为,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利用学生,才能发展学生;洋思中学则始终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东庐中学提出,要关心爱护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这三所学校都相当重视学生的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习和课堂中体现自己的价值,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先学后教——“教”与“学”的新型结合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一对显著的矛盾统一体。“教”主要是指教师的讲授和指导,“学”是学生的思考和体悟,“教”与“学”是相互对立的两个部分。同时,教师的“教”面对的是学生,学生的“学”是对教师“教”的一种反馈和延伸,两者又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没有“教”,怎么“学”?没有“学”,何须“教”?尽管对于“教学”的理论我们做过许多的探讨,但是在现实实践中,教与学的脱节还是时常存在的。人们已经习惯了先教后学——“传道、授业、解惑也”,往往忽略了“教学相长”。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和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其免受任课教师固定思维的约束,由学生自己提前对教材进行解读,对于不懂的或者难以理解的地方,再向老师进行请教,自主地学习,有针对性地教授,从而进行有意义的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3.多维目标——素质教育和双基教育的完美融合
新课改以来,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培养至关重要的目标。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和东庐中学通过教学改革,在学校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尽管,这三所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对多维目标的整合程度和新课改倡导的还有一定差距,但是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实现了学生的多元发展。例如,杜郎口中学的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无需举手,想说就可以说,而且还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发言的方式,可以坐在地上,坐在桌子上甚至站在凳子上,怎么舒服怎么来。而且,学生在课堂上不受束缚,思维活跃,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和批判性能力。这些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有很大的作用。东庐中学则通过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互相学习、团队合作和人际沟通的能力。洋思中学把生活教育纳入课程之中,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三个学校通过自身的教学改革,既让学生在成绩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又培养了他们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实现了素质教育和双基教育的完美融合。
4.小组合作——让学习变得快乐
班级授课制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受授课时间、教室空间、学生数量和教师资源的限制,大班教学的情况不会在短期之内得到改变。尽管大班教学扩大了教学规模,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它依然存在很多弊端。在大班教学的情况下,一位教师面对几十名学生,他们个性鲜明,程度各异。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只能以灌输知识为主,压抑了学生的天性和热情,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和东庐中学,他们也是大班授课,但是他们的课堂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要归功于课堂上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满足不同学生需求;优异的学生可以激励帮助落后的学生,实现共同进步;营造一个激烈的竞争氛围,充分挖掘自身潜能。通过这种方式,课堂不再是传送知识的工厂,而成为启迪智慧、快乐学习的天堂。
参考文献
[1] 刘永和.有效教学”的时下特征辨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6(1).
[2] 王继楠.“有效教学”概念界定的三重视角[J].教学与管理,2016(1).
[3] 皮连生,吴红耘.两种取向的教学论与有效教学研究[J].教育研究,2011(5).
[4] 余文森.有效教学三大內涵及其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2012(5).
[5] 赵树贤,刘龙珊,张春德.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特征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4(11).
[作者:吴晋(1984-),男,江西大余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务处助理研究员,硕士。]
【责任编辑 王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