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每一个孩子

2017-04-10 06:23陈晓燕
广东教育·综合 2017年3期
关键词:学力评量测验

陈晓燕

2016年12月,广东省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小学名教师培养对象一行20人赴台湾研习培训。我们共参访了5所大学、6所小学,聆听报告,参观校园,进入课堂,访问大学教授、小学校长,与教师、学生交流。其中,最令我感兴趣的是“台湾中小学补救教学”项目。参访嘉义县竹崎乡竹崎小学时,我在二年级的课程表上发现有“国语补救”“数学补救”课程,学校教学主任解释说,这是“教育部”实施的一个“补救”教学项目,有特定的教材,主要針对学力较差的后三分之一的学生。参访台东县丰源小学时,吴秀金校长再次提到“补救教学科技化评量”。“台湾中小学补救教学”项目是“台湾政府”行为,由“国民及学前教育署”具体负责,2013年起正式实施。

一、“中小学补救教学”项目介绍

1. 提出背景

2011年,台湾开始启动十二年基本教育,初中生可免经升学考试直接进入高中(职)或五专就读,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入学压力。但与此同时,如何避免中学生的基本学力不因免试入学而下降,也成为十二年基本教育的核心课题之一。如何建构把关基本学力之检测机制,如何落实补救教学以确保每一个学生的基本学力?为此,台湾教育主管部门整合2006年起推行的“携手计划—课后扶助”方案(课余时间为弱势家庭低成就学生提供小班且个别化免费补救教学)及“教育优先区计划—学习辅导”方案(对原住民比例较高及离岛地区等地域性弱势学生实施原班级免费补救教学),拟定了中小学补救教学方案,以辅助每一位学业低成就学生。

2. 实施目的与原则

台湾“教育部”颁发的《国民小学及国民中学补救教学实施方案》中提到:补救教学是为了落实教育机会均等理想,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学生学力品质”“成就每一个孩子”。在《国民及学前教育署补助办理补救教学作业要点修正规定》中,则明确写出其目的是:(1)筛选学习低成就学生,施以补救教学;(2)提升学习效能,确保学生基本学力;(3)落实教育机会均等理想,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实施原则是“弱势优先”“公平正义”“个别辅导”。

3. 补救对象

补救教学主要针对弱势地区及家庭之学习低成就学生(公办中小学)。(1)一般扶助学校:经筛选测验,语文、数学或英语任一科目不合格者;经学习辅导小组认定受辅可提升学业成就的身心障碍学生;其他经学校辅导小组认定有需要补救教学的学生(不超过全校各科目总受辅人数之35%)。(2)特定扶助学校:原住民学生占全校总人数40%以上者;澎湖、金门等离岛地区学校;偏远地区学校(住宿学生占总人数30%以上);中学教育会考成绩待提升学校(语、数、英三科任两科“待加强”等级人数超过50%);少年矫正学校或少年辅育院。以上学校学生经筛选测验,语、数、英任一科目不及格,依不合格科目入班受辅。

4. 实施程序

补救教学具体实施程序大致如下:(1)界定基本学力,制定各年级基本学习内容,确定课程及教学时数,编写教材;(2)评测筛选、确定对象:提报学生名单及测验科目——参与测验(每学年第二学期末,一至二年级纸笔测试、三至八年级电脑化测试)——确定补救对象,建立个案管理档案;(3)实施补救教学:每班6-12人,依学生筛选测验不合格科目之实际学力程度编班;一年244课时以内,分4期进行(寒假20节、暑假80节、每学期中各72节);(4)成效检验:第一学期末的“成长测验”与第二学期末的“筛选测验”。

5. 教材及科技化评量

各年级均列出详细的“基本学习内容”。“基本学习内容”指无论课程纲要或课程标准如何改变或教材如何重编,学生在该年级之工具学科中必须习得之内容,且学会后始得以顺利衔接下一年级之课程。例如:一年级数学“基本学习内容”共42页,每一个知识点按照“学习领域”“基本学习内容”“基本学习表现”“说明”“范例”的体例编写。在“基本学习内容”基础之上,教材研发单位以其为依据编写各年级补救教学补充教材。

科技化评量系统主要用于实施“筛选测验”“成长测验”、学生个案管理与补救成效追踪等。委托大学开发与维护,通过客观评量工具进行学习诊断,准确了解学生学习不足之学习范围与内容。

6. 师资与薪酬

实施补救教学的教师主要为在职教师、退休教师、大学生等。均需取得相应资格证并接受8小时或18小时补救教学师资研习课程培训,取得培训证书。在职教师实施补救教学,周一至周五下午4时(以第七节课下课时间为节点)以前:小学补助新台币260元/节,中学360元/节;其他时间:小学400元/节,中学450元/节。其他人员按相应规定领取钟点费。

二、启示

教育公平与均衡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的大难题。教育公平不单指让每个孩子获得同样的教育机会,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而是指提供让不同身份与背景的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潜能的学习环境。对于我们而言,一直以来,“后进生”(即学业低成就学生)问题是困扰广大教师的大难题。“后进生”转化工作及转化成效多停留在文件、总结层面。没时间、没科学的评量、无具体明确的内容与要求、无经费支撑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后进生”转化工作付出多、成效低。“台湾中小学补救教学”项目对于我们教育中的“后进生”辅导与转化工作有很好的启示与借鉴。

1. 定义基本学力,明确基本学习内容

目前而言,我们对于“后进生”究竟如何定义?每所学校、每个班级都不同。对这一部分学生究竟应该学到什么程度,掌握哪些知识,形成哪些能力?没有一致的衡量标准。定义基本学力,明确基本学习内容,统一要求与标准,是一种科学的做法,能确保每一个学生接受基本教育,保障其学力品质。

2. 注重师资培训,开发教材,确保补救质量

我们的“后进生”转化工作,多由任课教师自己从忙碌的工作中见缝插针地实施。实施情况和效果依教师责任心、时间、能力、外部氛围等因素而定。台湾补救教学则十分重视师资培训,2011年起,由台湾师范大学研究与评鉴中心依据“补救教学基本概念”“低成就学生心理特质与辅导”“班级经营”“测验与诊断”“分科补救教学策略”“分科教材教法与实务策略”等主题制定了18小时补救教学师资研习课程,以标准化的培训课程对补救教学人员进行培训。同时,依据“基本学习内容”开发补救教学课程与教材,规定教学进度,确保教学质量。

3. 科技化评量,明确对象,追踪成效

谁需要被补救?为什么需要被补救?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凭教师经验或学生在同年级及班级内的成绩排名确定,主观经验成分偏多。台湾补救教学则有系统的筛选机制和检验追踪机制。首先,通过定义基本学力、确定基本学习内容,开发评测试题,对学校提报的学生实施“筛选测验”,确定补救对象,同时运用评测结果诊断学生学习弱点,及时反馈给施教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其次,通過“成长测验”及下一年的“筛选测验”评量补救成效,追踪学生学力发展状况。科技化评量,有利于精准实施补救。

4. 明确权责,完善支持及督导系统

“后进生”转化是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与参与,特别是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政策、建立机制、明确权责。台湾补救教学方案中,明确规定了各级政府及学生、教师、学校、家长、教育主管部门、相关教育机构各自的权责范围;建立了三级督导机制,制定“提报率”“实测率”“受辅率”“进步率”“因进步回班”五项督导指标,通过分层督导,确保掌握补救教学执行进度。

5. 政府出资,经费保障

“后进生”转化如果单靠任课教师的自觉,在目前教师普遍忙碌的情况下,很难保障时间与质量。台湾采取政府筹措预算,整合社会公益资源的方式,通过招募和培训补救教学师资,规划课程与课时,发放课时补贴,从人力、时间、经费上保障补救教学的有效实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公平已不仅仅是“有学上”的问题,而是重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提供多元、适性的教育,促进个性化发展。关注学业低成就学生与弱势学生,确保其基本学力,是义务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保障教育质量、落实教育公平、提升国民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

责任编辑 魏文琦

猜你喜欢
学力评量测验
计算机通识课德育渗透的评量方法与手段研究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基于“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下《动物微生物及免疫》课程评量方法的开发与设计
学历与学力
《新年大测验》大揭榜
我国台湾地区身心障碍者职业辅导评量及启示
从“课堂目的的确定”到“学力发展的灵动”──语文“学力发展”课堂“形态论”
两个处理t测验与F测验的数学关系
大学生学力评价的问题与改革路径分析*
以实验促进学生学力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