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泽坚
摘要:为了能够很好的处理环境污染的有关问题,使社会环境能够非常友好,资源能够很好的节约,国家就制定了新《环保法》,对各种类型的企业一些相关的项目要求更高。在新的形势下,企业要想进行生产,就要尽可能的不对环境进行破坏,环保的管理工作也要进行一些变化,这样经济可以很好的进行着发展,环境也会受到保护。
关键词:新环保法;企业环保管理工作;作用;方法
前言:因为我国的经济不断的发展,所以国家经济结构也打算进行着转型。以前我国非常注重重工业的发展,所以生态的环境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人们生存环境也会因此不断的恶化。所以国家为了改变这个状况,就颁布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新《环保法》)。新《环保法》与原来的《环保法》相关的法律条数增加,要求更加的请严格。
一、新《环保法》的功能和特点
新《环保法》所具有的功能是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生态文明能够更好的建设。在进行生态建设时。新的《环保法》增加了两个新的规定,分别是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现在我国的环保事业有三个主体,分别是政府、相关企业等环境破坏者、公民及社会组织等第三方。这三个主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有着三种关系:分别是政府对企业环境进行监督的关系,第三方主题监督政府关于环境保护问题的关系,第三方监督企业的关系。原来的《环保法》对后两种的关系没有进行重视,,导致很多的政府只注重GDP,没有尽到相关的职责,破坏了环境。但是第三方组织又没有相关的法律手段,没办法进行管理。
所以为了尽量的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新的《环保法》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说明。一是使政府能够很好的尽到自己的职责,给予当地政府相关的权利,对环境的保护和恢复进行监督管理。二是对负责环境保护的主体重新进行了划分,对于污染环境的行为增加了新的处罚方法。
二、开展企业环保管理工作的作用
现在人们对环境的破坏也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仅使人们的每天生活非常不方便,人们的身体也受到了很大的危害。所以对企业环境保护进行以一定的管理,可以使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状况逐渐好转,也会提升企业的形象。
对环保的管理政策和方针要科学的进行制定,可以使企业和政府的形象得到很好的提升,还可以从根源上对污染进行治理。
定期的开展企业的环保管理工作可以使企业能够更好的对有关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在出现问题之后能够很好的进行解决。还可以促进相关科研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使我国的有关的清洁型的材料和技术能够很好的进行发展。也可以提高员工的相关意识。
三、摸索企业环保管理工作的方法
我国的经济不断的发展,主要发展工业的企业不能很好的适应现在的形势,因为它会对环境造成很严重的污染,所以我国的产业急于进行结构的转型。于是就产生了新的《保护法》,负责监督和督促。
(一)完善企业的环保机构
虽然企业内部也有关于环保的机构,但是工作时只有这一个部门,没有其它部门的配合,有的企业甚至撤掉了这个部门。经过相关的调查得出,企业的环保部门很难单独的进行工作。因为领导的不重视,相关的人才不够,或者相关的工作人员没有认真的工作。所以,要从根本上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二)明确相关部门环保责任和企业环保责任的分担方式
对于企业来说,责任要追究到个人,尽量的把每一个的污染源头能够进行很好的控制,然后,在逐层的进行制度的确立,设立标准。对污染比较严重的部分需要企业多个部门进行改进。企业的领导制定相关的制度,并由专门的人员进行评定,有一定的奖惩措施。
对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的进行不能只靠企业,相关的环保机构也要进行整改来促进工作的很好的实施。当地的环保部门也要积极主动。
1.环保部门应加大对新《环保法》的执法力度
在企业的项目从审批到竣工验收时要严格的进行检查,对严格检查监督防治污染的设备,防止污染物排进行污染。
2.环保部门对企业内部环境管理应起到引领作用
相关的环保部门可以对企业提供人才的支持,指导企業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能力能够提升,进而提升企业的环保管理水平。
3.环保部门应制定新的管理办法
环保部门可以根据原来的制度进行深入,制定新的管理方法。例如,严格执行国家要求的企业可以进行表彰;超过国家的标准就要进行一定的惩罚措施,这样就可以促进环境的恢复和经济的发展。
四、结论
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更加注重环境污染的问题。从国家政府、生产企业和个人都要尽到自己的责任。
(一)国家政府层面
对企业的污染源头进行严格的管理。使企业尽快的进行结构转型。
(二)生产企业层面
相关的部门要积极的对环保管理部门进行支持与配合,进行相关的技术研究,制定合适的管理方法。
(三)个人层面
每个人都要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要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
新《环保法》对相关的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更加的严格。企业也要做出一些改变来适应这个新的发展形势,保护好自然环境。
参考文献
[1]彭雪蓉. 利益相关者环保导向、生态创新与企业绩效:组织合法性视角[D].浙江大学,2014.
[2]张健梅. 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4.
[3]李巧华. 生产型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因素及绩效相关[D].西南财经大学,2014.
[4]张秀娟. 探讨新环保法下废塑料行业的转型之道[J]. 资源再生,2014,12: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