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人行过街无障碍设施运营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2017-04-08 08:12陈建斌黄艳雁邹双招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7年3期
关键词:人行天桥人行横道盲道

陈建斌,谭 炜,黄艳雁,邹双招,王 俊,邢 悦

(1.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 武汉 430023;2.武汉市城建委前期处 ,湖北 武汉 430023;3.湖北工业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8)

武汉市人行过街无障碍设施运营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陈建斌1,谭 炜2,黄艳雁3,邹双招1,王 俊1,邢 悦3

(1.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 武汉 430023;2.武汉市城建委前期处 ,湖北 武汉 430023;3.湖北工业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8)

城市人口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城市无障碍需求的提升。选取了城市人行横道、人行地下通道和人行天桥三种具有代表性的主要过街设施作为调研对象,实地调研了武汉市24个调研对象无障碍设施的运营状态,并对主要的设施管理单位进行了管理调研。深入分析了城市人行过街无障碍设施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提出了武汉市人行过街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的对策。

人行过街;无障碍设施;人行横道;人行地下通道;人行天桥

0 引言

作为全国中部最大的副省级城市,武汉市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人口结构也处在不断变化中。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1],武汉市约有各类残疾人43.8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4.86%。截至2015年底,武汉户籍总人口有829.27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163.76万,占总人口的19.74%。“十二五”以来,老年人口每年平均以5万以上的速度增长,城市人口正处于老龄化快速发展期[2]。随之而来的是残障人士及老龄人等行动不便人群对城市无障碍设施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近年来,武汉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无障碍建设问题引起了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并为推动无障碍设施建设做出了大量实质性工作。尤其是随着城市道路快速化所带来的人行过街设施方面,据不完全统计,武汉市已在12条主要干道修建盲道约50 km,坡道式过街天桥5座,初步形成了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无障碍道路设施系统,为行动不便人士的出行减少了困难。

总体来看,武汉市人行过街无障碍建设呈现出了较好的发展趋势,为开展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近年来,毁损、侵占无障碍设施的现象也较为普遍,许多人行过街仍未按国家强制性标准来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为此,有必要对武汉市人行过街无障碍设施的运营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研究,查找规划设计、建设及运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有效的对策。

1 武汉市人行过街无障碍设施运营现状调研及分析

根据武汉市城市交通分布情况,选取了有代表性的人行过街设施进行现场调研工作。选取对象时主要考虑了过街人流量较大的重要商圈、交通枢纽、城市主干路等因素。譬如,人流量特别大的中南路商圈、交通枢纽武昌火车站以及城市主干路常青路等共计24个对象。现将无障碍设施运营现状调研结果按过街功能分为三类进行分析,即城市人行横道、城市人行地下通道和城市人行天桥。

1.1 城市人行横道

城市人行横道在无障碍设施方面需满足如下要求:人行横道宽度应满足轮椅通行需求;人行横道安全岛的型式应方便乘轮椅者使用;城市中心区及视觉障碍者集中区域的人行横道,应配置过街音响提示[3]。

本次调研的城市人行横道共有中南路、长江大道、武汉大道、解放大道、汉口江滩内部道路、武珞路等9处。现选取典型路段中南路的调研情况进行介绍。

缘石坡道:部分路口处坡道处无提示盲砖且被柱子遮挡,缘石坡道破损,坡度较大。

盲道:已建设的盲道不通畅,被车、物等占用。道路施工时,无提醒措施,盲道不连续,存在安全隐患。

路口语音提示:未设置安全岛及路口语音提示。

图1为中南路部分人行过街无障碍设施现状。

图1 中南路部分人行过街无障碍设施现状

武汉市人行横道调研汇总(见表1)。

表1 城市人行横道过街选取对象调研总结分析

各无障碍设施管理及使用情况如图2、图3所示。

图2 人行横道过街无障碍设施建设现状设调研分析图

图3 人行横道过街无障碍设施管理现状调研分析图

经调研发现,武汉市人行横道大部分有坡道、盲道无障碍设施,设计时遵照了无障碍的规范和标准,但无障碍的标示和指引系统建设薄弱,提示性差。存在的问题大多是因为管理与后期维护上相对较差,破损现象严重,没有及时更新改造。同时,由于市民无障碍意识薄弱及管理上的疏忽,无障碍设施被占用现象严重。

1.2 城市人行过街地下通道

人行天桥及地道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包括:盲道、梯道、坡道、无障碍电梯、栏杆与扶手、标示和引导系统等[3]。根据以上规定所明确的范围,现对武昌火车站、鲁巷广场、武汉广场等8处人行地下通道进行实地考察。现以武昌火车站人行通道为例进行分析。

盲道:盲道转弯处不连续;盲道被排水沟打断;坡道入口处未设置提示盲道;地铁通道的盲道相对比较完善。

梯道、坡道与无障碍电梯:武昌火车站公交场站处由坡道和楼梯两部分组成,游客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自己的出入口,且坡道坡度较缓,使用方便,在人流量较大的时候两边的出行量基本相当,但是坡道的入口处被护栏打断。

栏杆与扶手:扶手在起点和终点处未延伸,7.5 m的大楼梯中间设有扶手;坡道处设置双扶手。

标示和引导系统:扶梯处有提示不方便乘此扶梯的可乘坐无障碍电梯的标示,在栏杆起始处未设盲文提示。

图4为武昌火车站地下人行通道现状。

图4 武昌火车站地下人行通道现状

武汉市人行地道调研情况汇总(见表2)。

表2 人行地下通道选取对象调研总结分析

人行地下通道各无障碍设施管理及使用情况见图5、图6。

图5 人行地下通道无障碍设施建设现状调研分析

图6 人行地下通道无障碍设施管理现状调研分析

武汉市人行地下通道无障碍设施建设相对道路无障碍建设更加完整,但不同区域和路段建设不均衡。交通枢纽等重要路段,如地铁、火车站相连接的地下通道无障碍设计,建设、施工与管理相对更加完善规范,设施和系统也更加便民,普遍有自动扶梯或者电梯,标示和引导系统明确。普通的地下通道无障碍设施在设计上各专业间缺乏协调统筹,或是设计疏忽。例如,湖北省博物馆地下人行通道,排水管道打断盲道,盲道与排水沟盖梯段过宽,且未设置中间扶手。有的问题是因管理不善而引起,例如省博地下通道设有无障碍电梯,但调研时此处两台无障碍电梯并未开放。

1.3 城市人行过街天桥

人行天桥及地道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包括:盲道、坡道与无障碍电梯、扶手、三角区等[3]。根据以上所明确的范围,现对常青公园、武珞路等7座人行过街天桥进行实地考察。以常青路常青公园人行天桥为例进行详细分析。

盲道:天桥入口处没有设提示盲砖,与天桥衔接的人行道路盲道已经磨损严重,无法一眼辨出,而且通信设施将盲道和天桥楼梯相互阻隔,维修施工的遮挡牌把天桥入口的盲道挡死。

梯道、坡道与无障碍电梯:梯道分为多阶梯段,台阶高度合适,但梯道过长;坡道较窄,只适合自行车推行通过。

栏杆与扶手:栏杆扶手没有设置双扶手。

标示和引导系统:栏杆起始处无盲文提示,天桥周边也没有任何的无障碍标示和引导系统。

三角区:桥下小于2 m的三角区没有设防护栅栏。

图7 常青路常青公园人行天桥调查状况

武汉市人行天桥调研情况总汇见表3。

表3 人行天桥选取对象调研总结分析

人行天桥各无障碍设施管理及使用情况如图8、图9所示。

图8 人行天桥无障碍设施建设现状调研分析图

图9 人行天桥无障碍设施管理现状调研分析图

武汉市人行天桥过街无障碍在设计、建设、维护和管理上是三种人行过街无障碍设计建设最薄弱的部分,设计上没有提供障碍人士使用的坡道、盲道、栏杆、电梯,坡道只能使自行车通行,道路的盲道指引也没有与天桥相连接。管理上被占道现象严重,三角区域没有设防护栅栏,乱停乱放。无障碍设施也破损严重,反映了维护上的问题。

2 武汉市人行过街设施主要管理单位调研分析

在城市人行过街形式中,以人行天桥和人行地下通道无障碍设施管理难度最大。为了更加全面、详尽地了解武汉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下通道中无障碍设施的管理情况,特对其主要管理单位武汉市桥梁维修管理处进行了调研。

(1)无障碍设施管理模式

目前,武汉市人行天桥和人行地下通道设施(含无障碍设施)的监管有专人负责,且责任落实到人。每个责任人会分配责任牌,每个人巡查的周期以一周为一个周期。一周内的所有设施的使用记录、监督、保修等都落实到责任人,且一周内每天都定期巡查。

对于特殊设施涉及到专业性较强的设备,一般都安排专业人员对无障碍设施进行专业化维修和管理。以手扶梯和无障碍电梯为例,手扶电梯的专业维修养护人员是由管理机构外包出去,由专业化的电梯服务人员进行维护,维护周期为15 d,每15 d保养一次,确保无障碍设施的高效安全运行。

目前,武汉市的人行过街无障碍设施没有专门的建设管理条例来指导日常的维护和管理,虽然定期对无障碍设施巡查,也只是起到了监督修缮的作用。

(2)日常维护资金渠道有限

从武汉市桥梁维修管理处获悉,日常维护项目资金非常有限,而日常维护量非常大,资金捉襟见肘;同时,所有维护项目的资金均没有细分,人行过街无障碍设施维护无专款专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需索取,这必然导致无障碍设施建设过程中后期资金不足,从而影响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质量和维护管理。

3 问题分析

3.1 社会意识问题

(1)人行过街无障碍的公众意识淡薄。由于人们关于人行过街无障碍的意识不强,无障碍宣传力度不够,因此普遍重视程度不够。

(2)建设各方对无障碍设施的落实程度较低。由于建设各方对无障碍设施的重要性认知度较低,表现在具体工程中对无障碍的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设施实施力度不足,质量上有所欠缺。

(3)没有深入学习先进的无障碍设计理念。目前,我国在学习先进的无障碍设计过程中往往只学习了发达国家的规划和设计技术,而不是从人文关怀理念出发,忽略了发达国家的规划和设计技术是基于一个比较高的思想水平之上的。在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平等对待正常的人和有障碍人群,他们有共同的竞争机会。

3.2 规划设计问题

(1)无专门的人行过街无障碍设计规范。城市道路这种特殊的载体承担着服务公众的功能以及展现城市形象的要求,其意义重大,但目前只有专门的无障碍设计规范,而没有专门的人行过街无障碍设计规范,缺乏规划设计的指导性。

(2)人行过街无障碍规划设计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庞大系统工程[4],涉及城市公共环境的各个方面。近年来,武汉市已建或在建的人行过街有不同程度的无障碍建设,主要集中在市区一些比较繁华的地带,老旧街区还没有全面建设,使得无障碍设施缺乏连续性,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系统,导致残疾人、老年人还是出行不便。

(3)规划设计与使用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通过调研武汉市人流量较大的人行过街,可以看出武汉市人行过街无障碍出现了现状条件与使用需求的不匹配问题,急需进行更新改造,满足当前乃至今后的过街需求。

3.3 建设实施问题

(1)施工无法有效落实设计意图。设计落实到施工,会因现场的环境、材料等因素影响而出现设计不能完全落实,也会因为设计之初对现场的情况预估不足而导致设计可行性不够。还有,因施工单位的质量意识不足,导致施工质量达不到要求。

(2)无障碍设备相对落后。我国的无障碍设备研发和生产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相关产品的配套不够完善,专门为无障碍设计服务,生产针对无障碍的安全栏杆、过街音响系统及无障碍标识等设施的厂家更是少之又少。

(3)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目前我国没有专门无障碍设施施工技术标准和验收标准,导致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

3.4 管理使用问题

(1)没有设立严格的监督管理部门。目前,武汉市没有专属的机构对人行过街无障碍设施建设进行专门管理,因此很难对武汉市人行过街无障碍环境建设进行强有力的管理监督。人行过街无障碍建设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所以项目审批、监督制度并没有真正有效建立,城市规划、工程设计的审批和工程建设、验收的监管力度较差,导致违反规定的现象时有发生。

(2)既有无障碍设施的管养工作薄弱。目前,武汉市既有无障碍设施的管养工作薄弱,由于缺乏维护和管理,许多已建的无障碍设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荒废。有人建、缺人管的问题比较严重,造成许多建设好的无障碍设施被占用、损坏、挪为它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例如:盲道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缺损;残疾人、老年人专用电梯或是不运行或是被占用;盲道被车辆、摊位占用等现象普遍。

(3)人行过街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地方法规不够完善。武汉市目前还未形成系统的关于人行过街无障碍设施的地方性法规,人行过街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机制尚未建立和形成。每个部门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在规章中不明确,导致政策执行不到位甚至有偏差。人行过街无障碍设施的规划、审批、监督和管理基本上是处于无序状态,不利于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这也导致武汉市人行过街无障碍设施建设发展速度缓慢、发展水平较低。

4 武汉市人行过街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对策

武汉市人口密度较大,交通压力大,同时残障人士数量多,无障碍设施建设任重道远。发达国家和一线城市的建设经验值得借鉴,但其经济水平高。武汉市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中等,应根据武汉市的实际情况,做出建议和对策。

(1)合理规划无障碍设施。人行过街无障碍设施在建设前,应仔细观察周围的建筑及设施情况、道路的性质及交通流量,以及使用群体的需求。人行过街的规划应以人为本,加设无障碍直梯、自动扶梯,坡道应视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行人过街的多种需求。

(2)精细化设计无障碍设施。人行过街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应精细化,应该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无障碍设计规范来执行。例如扶手应采用双层设置,铺装需采用防滑措施,既要考虑到普通人的需求,更要照顾到老人、残疾人及儿童的使用。在设计上应同时考虑城市景观的要求,与周围城市环境相协调。

(3)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地方法规和标准。要做好人行过街无障碍设施的设计、施工、维护和管理,在遵守国家标准规范的同时,也要建设和完善地方法规和标准,加强对人行过街设计的规范性指导,加强维护管理监管力度,包括使用情况以及完好程度,维护和修缮破损处。对建设位置不合理的人行过街予以拆除或改造升级。

(4)连续畅通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目前武汉由于城市面积大、人口众多,各区域和地段发展极不平衡。考虑到市情,无障碍设施建设必须量力而行,不能强求一致。可以有重点地选择一些具备条件的地段进行试点,提高无障碍的覆盖率,由城市道路的局部无障碍建设,向“门到门”连续畅通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发展。例如:人行道中有行进盲道时,应与人行过街的提示盲道相连接,盲道砖在颜色上应与周围地面铺装相区分;交通枢纽、商场附近过街等,可考虑设置行进盲道,引导盲人及低视力者前行,同时消除盲道上障碍物,保证过街与周围无障碍设施的畅通和持续性。

[1]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6.

[2]武汉民政局.2015年武汉市人口老龄化形势分析报告[R].武汉:武汉民政局,2016.

[3]GB 50763—2012,无障碍设计规范[S].

[4]潘沁.兰州市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 2013.

北京通州高速公路实现充电网络全覆盖

京哈高速田家府服务区进出京两个充电站和京津高速永乐店服务区进出京的两个充电站已经于春节前全部投运。加上已有的京津唐高速马驹桥服务区进出京的两个充电站,目前,通州区内高速公路实现充电网络全覆盖。

高速公路充电站的充电桩均采用最高120 kW快充技术,充电能力更强,最大充电效率比普通快充桩提高了近一倍,充电时间也大幅缩短,一般30~50 min就可以完成普通电动乘用车的电量补给需求。截至目前,通州地区共建成公共充电站点53座,充电桩近千台。其中,2016年共建成公共充电站点36座、充电桩320台。

车主可使用国网车联网充电卡启用高速公路上的充电桩。自2016年12月开始,国网北京电力启动充电卡升级更换工作,持有原北京地区充电卡的电动车车主可以到全市20个营业网点办理更换业务。更换后的国网车联网充电卡可以在全国贴有“国家电网”标识的所有公共充电设施及高速充电设施进行充电,支持车主跨省、跨区域出行。此次换卡对象为持有北京充电卡的私人电动汽车用户和电动出租车用户,换卡截止时间为3月31日,市民可以通过登录95598网站查询网点信息。

U491.5

B

1009-7716(2017)03-0021-06

10.16799/j.cnki.csdqyfh.2017.03.006

2016-12-29

陈建斌(1974-),男,湖北武汉人,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市政工程设计和技术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人行天桥人行横道盲道
“机动车礼让斑马线”,到底怎么“让”
上海银城路人行天桥的设计与分析
盲道
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的“O2O联动效应”——以“杭州人行天桥被撞塌”事件为例
人行横道线上行人和机动车通行路权分析
人行天桥
盲道上的思考
世界各地创意人行横道
请为盲人留出一条道
大跨人行天桥的自振频率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