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静华
【摘 要】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中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雾霾之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成了一句口号。这当中,体育教育尤其不受重视。教师和家长对体育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学生也对这门课程不以为然,这种教学尴尬局面必须予以转变。笔者认为,当前高中体育课程必须重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关键词】高中体育;终身体育;意义;策略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本校毕业生参加工作1—4年后,每天坚持锻炼的约占9%,一周锻炼至少一次的约占21%,剩下的几乎从不锻炼。可见,我国高中生对终身体育的认识普遍比较肤浅,终身体育意识淡薄。造成这一局面很大程度上与教师在校期间所采取的只重视身体和技能方面的体育锻炼,忽视终身体育意识渗透有关。基于此,非常有必要加强对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教学研究。
一、培养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意义
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青少年身体素质对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终身体育教育思想必须渗透到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作为学生日常校园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体育可以丰富学生业余生活,让他们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同时锻炼身体素质水平。当学生走出校门、迈上工作岗位之后,在持续不断关注和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患上职业病的风险也可以大大降低,可谓是一举多得。
高中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也是渗透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时期,更是基础教育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环。作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点,高中体育课程是实施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重要工作节点,对学生最终体育意识和体育情感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新世纪素质教育和体育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培养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具体对策
1.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人类最好的教师”,作为学生对某一事物活动积极表现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对于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具有促进作用。换而言之,只有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体育、喜欢上体育活动,终身体育意识的渗透与培养才能成为可能。
高中生年纪在16—18岁之间,正处在青年初期,这一阶段学生心理生理发展已经比较完善,同时经过小学、初中阶段的体育课程学习,学生此时已经具备一定的体育运动能力。针对高中生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考虑青少年学习心理和学习特点,以学生喜聞乐见的方式开展授课。
在教学实践当中发现:高中生求知欲望强烈,求胜心理明显,一些带有竞争意味的趣味性游戏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例如:趣味体育运动会、障碍跑、花样乒乓球、篮球啦啦对抗赛、拔河比赛等,都可以激发运动热潮,让学生印象深刻。
2.实施开放教学
终身体育的落脚点在“终身”二字上,高中体育课程应当通过 课堂教学教给学生开展终身体育锻炼的方法,帮助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体育认知结构。这样,即便今后毕业了,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也知道如何科学开展体育锻炼、如何有效开展体育锻炼。
现阶段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最明显的问题在于教学模式的陈旧落后,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体育是一种负担,是老师让我学我才学的,课后干吗还要受这份苦呢?针对这一教学现状,我们建议高中体育教师实施开放型教学,让学生参与教与学的过程,提高学习主体接受体育信息、转换体育信息的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例如:排球双手下垫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征询学生意见,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同教师商榷目标个数。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出于考虑全体学生主体意愿的需要,可以将学生按照体育运动水平分为小组,实行组内帮扶制度,使小组学生感受到自己肩负的责任。长此以往坚持下去,体育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自然有效提高。
3.营造良好环境
环境对人具有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向上的体育氛围可以增强学生对终身体育意识的认同感,最终达到终身体育意识培养这一教育目标。学校应当想法设法,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终身体育意识培养需要,营造良好体育文化环境,于无形之中渗透终身体育意识。
例如:张贴终身体育宣传标语,利用电视、广播宣传终身体育积极意义,组织教职工作人员参与体育锻炼活动,设立校园体育文化节、举办体育知识系列讲座、体育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受到良好的体育文化熏陶。
一个国家的劳动者素质是影响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身体素质则是劳动者素质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加强对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教学研究,是从国家和民族的高度统筹素质教育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是笔者对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若干思考,除了文章当中所提到的几点培养方法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可供借鉴和参考的教学思想。全体教学同仁都需要结合教学实践,积极就终身体育意识渗透教育展开研究,将终身体育精神完美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李文莉.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2(6):23—25
[2]彭建强.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J].教育.文摘版,2014.3(11):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