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月梅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略读课文重在略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文章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略读课文教学为例,从提纲挈领的导向、有的放矢的自悟、恰到好处的点拨、水到渠成的运用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旨在“略”施小计引导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说精读课文是一幅工笔画,那么略读课文就是一幅山水画。从教学角度出发,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从教学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1]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了略读课文。教学精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不能“精”胜“略”汰,而是应该掌握阅读同类文章的思路和方法,继而迁移运用到略读课文中去,使所获得的知识“略”迹斑斑转化为能力,然后能学以致用,最后培养战术战略的独立阅读能力。
一、胸有成“略”——提纲挈领的导向
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每篇略读课文的前面都设置了“阅读提示”,着重对文本解读的主旨、学习内容的拓展提供提纲挈领性的导向。略读课文的导读提示语安排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承上启下,清晰地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了学习方法的迁移。
例如,三年级语文上册《槐乡的孩子》一课时“阅读提示”这么说:“无论是在草地上玩耍,还是去野外登山,我们的心中都充满了快乐。让我们来读下面這篇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和同学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可以把“阅读提示”语梳理成这么三点:好好读读这篇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交流读课文后的感受,并且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这段承上启下的提示语揭示了略读课文学习的一般流程:默读——思考——交流。
又如,教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珍珠泉》一课时,“阅读提示”是这样的:“上面的课文,使我们感受到了春天中燕子的可爱,夏日里荷花的美好。家乡的珍珠泉,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读读下面的课文,让我们一起交流读后的感受;再讨论讨论: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由此可见,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必须要整体求略,重点求精,让不同学生都有所得。
二、助画方“略”——有的放矢的自悟
略读课文教学注重在精与略之间行走,重其所重,略起所略。以抓住文章主要信息为基本目的,让学生习得阅读本领后进行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迁移,引导学生逐步向个体阅读和自由阅读过渡,让学生运用有关的学习方法自学相关的语段,从而训练与提高学习能力,是略读课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与文本对话、感知材料、训练语感的过程,是略读课文的核心环节。
例如,四年级语文下册的《小英雄雨来》一课,篇幅极长,全文长达三千多字。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读全文,初步感知文本内容;再分章节进行悟读,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分别加上一个小标题;最后请学生对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进行体会,并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这样,故事更能深入人心,加强记忆。
又如,教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的略读课文《给予是快乐的》,课文故事情节比较曲折,学生不能很好的把握,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哪些地方的内容出乎你的意料?请同学们先找出来,并与你的学习伙伴们交流。学生明确了要求后马上投入到课文中去了,并很快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积极与学习小组的同伴们交流,在班级交流中同学们都踊跃举手发言,此时的学生已经融入到课文中去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感染,被故事中的人物感动着,同时也深深地理解了“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
三、文经武“略”——恰到好处的点拨
略读课文教学中的“略”绝对不是学生学习结果的“省略”,而应该是教师教学上的“简略”。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在节骨眼给予点拨,把肤浅导向深刻,把笼统导向具体,把内容导向方法,把理解导向运用。略读课文一般只有一课时的教学时间,不必面面俱到,而要突出重点,要展现亮点,使教学目标更为集中。
例如,四年级语文下册的《永生的眼睛》一课,教师可以从课题入手作为教学突破口,首先启发学生质疑问难:眼睛怎么会永生呢?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学习,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父亲具有深刻意义的话语,让学生读中思,思中悟,谈谈自己的理解与感受;然后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理解“永生的眼睛”这个题目的深刻含义。最后以本组第一篇文章《触摸春天》的盲童为引子,由文本内容向现实生活过渡,加上角色式的体验,画面、心灵相互转化,生成显得迅速而富有有效。
又如, 教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的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时,教师循循善诱学生事先通过上网、看书、请教家长等多种途径了了解中外名人故事,体会名人的优秀品质,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文章的中心。课后写一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体现他们的好品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查资料的过程中,在交流的过程中,在写文章的过程中,无形提高了。
四、长算远“略”——水到渠成的运用
叶圣陶先生强调略读是为了推广应用,以略读课文教材为拓展点,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阅读天地,由读到写,读写结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在课前课后阅读文章、书籍,收集相关资料,加大学生的信息吸收量;利用课文的某些内容,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拓展阅读空间,迁移内化领悟表达方法,激发阅读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例如,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学生在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中学习到写景文章的特点:即抓住景物特点写,按一定的顺序写,并掌握了阅读写景文章的阅读方法后,在学习后面的略读课文《秦兵马俑》时,就可以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这样的实践,使学生熟练掌握阅读方法,不仅能在略读课文中迁移,而且迁移到更广阔的阅读天
地。
又如,教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略读课文《与象共舞》,在围绕“异国风情”的主题对学生进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教育后,教师设计了练笔活动:大屏幕出示课文中语句:“在人的训练下,它们会踢球,会倒立,会用可笑的姿态行礼谢幕。”如何理解“谢幕”一词呢?教师即兴发挥让学生写谢幕,交流评议:当大象尽情地跳完舞后,会以怎样的方式行礼答谢呢?请同学们拿起笔,想象一下当时大象向人行礼谢幕的场景,写一写,尝试着用好动词,表达出人与大象的亲密友好。
《语文新课程标准》 指出:“略读课文重在略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略读课文的教学,最关键的是“教”略而“学”丰。这个“略”度不是囫囵吞枣,不是精雕细琢,更不是越俎代庖,而是“略”施小计引导学生沉浸在文本之中,并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逐步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宇、施茂枝.略读课文该怎么教[J].小学语文教学,2008(10)
[2]汪潮.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J].福建教育,2012(36)
[3]苏小琴.论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J].考试周刊,201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