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永辉
【摘 要】“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标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深度解读教材,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促进应用。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了几点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高中数学;生活化;应用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过著名的 “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主张教学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而独立存在,两者之间必须紧密的结合。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把握新课标生活化的要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例题改编,激活体验
“例题改编”指的是将一些典型例题进行改编,将其置于具体的生活场景之中,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激活体验。陶行知先生曾批判过旧教育是“死读书,死教书,教死书”,是摧残人才的教育。可见不断寻找高效的教学策略与模式,灵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当善于巧妙利用课本教材,将其中的数学知识与符号变得立体鲜活起来,引导学生通过利用学到的新知识,去分析与解决生活问题,提升数学素养。
比如我在对《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这节知识进行教学时,首先向同学们讲解了一道习题集上的例题:“正四棱锥底面边长为a,侧棱与底面成45度角,求此棱锥的侧面积与体积。”对于这道题应当首先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求解出正四棱锥的高,进而求解出各侧面的斜高,然后利用正四棱锥侧面积公式S=1/2c h和体积公式V=1/3S(底) h求解出问题的答案。讲解完这道例题后,我对其进行了改编,将其置于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中:“大家都知道埃及金字塔吗?,若金字塔为标准的正四棱锥的形状,侧棱与底面成45度角,如果想构建一个体积为2500立方米的正四棱锥,那么在搭建时边长应为多少?”最终同学通过刚刚例题中学到的数学知识顺利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二、发现悖论,引导探究
“发现悖论”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巧妙利用数学与生活的差距,故意制造出矛盾,激发同学们的认知冲突,促进同学们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自主探究,收获知识。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教师是学生完成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与引导者,教师应当以生为本,切实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教师通过制造悖论引导学生探究,能够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其学习效率。
比如我在对《概率》这部分的相关知识进行教学时,向同学们提问道:“同学们都知道抓阄吗,平时我们想要从一群人中选择特定某个人,可能通过抓阄的方式来决定,那么这种方式到底公不公平呢?”这一问题充分引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大家纷纷开始思考与讨论,各抒己见。其中最具典型的观点为:不公平。假如10个人抽签,第一个人抽中的概率为1/10,而下一个人抽签时只剩9个选择,抽中的概率为1/9,由此可见是不公平的。而我则指出这一方式是公平的,大家都感到惊叹和疑惑,想听我讲解为什么。我则告诉他们是因为第一个抽签后,有两种可能,抽中概率为1/10,此时下个人抽中概率为0,未抽中概率为9/10,则下个抽中概率为9/10 1/9=1/10,这两种情况加起来为0+1/10=1/10,所以公平。通过这样的教学,同学们对这类概率问题达到了深刻的理解。
三、指导应用,凸显价值
“指导应用”指的是引导学生对具体的应用题进行练习,通过尝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凸显出所学知识的意义与价值。在讲完课本的知识后,同学们仅仅处于能够理解知识的阶段,并不能达到对其进行熟练的应用,因此教师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强化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其中,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应用习题的训练, 不仅能够将教学生活化,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强化。
比如我在对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教学结束后,引导同学们对具体应用题进行了练习。例如某人的身高为1.8米,在黄浦江边测得对岸东方明珠塔尖的仰角为α=75度, 测得东方明珠塔在黄浦江中的倒影的塔尖俯角为β=75.2度, 求东方明珠塔高。对于这道题,运用三角函数的知识即可解决,tanα:tanβ=(h-1.8):(h+1.8),求得h即为塔高。
四、阅读材料,理解背景
“阅读材料”指的是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教材每一章节前面的背景材料,理解这一章节数学知识的背景,切实体会其在生活、工作或科研中存在的价值。由于章节前面的阅读材料并没有涉及到具体的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这些素材,没有体会到编者的用心。引导学生阅读与理解这些背景材料,有助于带着目的与疑问去探究与学习这一章节的内容,起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比如我在对《统计》这一章節进行教学前,首先引导同学们阅读了前面的背景资料,然后向同学们讲解了统计的应用的重要性。统计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假如我们班级要计提订购一份复习资料,我们需要统计班级中有多少人想要购买;科学家做了一项物理实验,得到若干个实验数据,需要首先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才能得出最终的结论。由此可见,统计是一门重要的科学,那么该如何统计呢,统计方法有哪些呢?通过上述教学活动,同学们带着疑问展开了这一章节的学习,使学习过程变得更有意义。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例题改编、发现悖论、指导应用和阅读材料等教学策略,能够有效的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数学,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应用,提升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卢闯.让数学与生活互动——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3(55)
[2]严海军.基于新课标视野的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