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纪律的应有价值及其实现

2017-04-07 01:11高琪张锐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育人价值教学价值规则

高琪 张锐

摘要 在当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时常受到课堂纪律的困扰,已经影响到教学的秩序和效果。然而,大量针对纪律本身的优化措施并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有必要从育人的角度审视课堂纪律的应有价值。本文从育人的价值出发,对规则的合理性、规则执行的科学性以及教学过程的价值性、违纪行为背后的生命诉求等破解课堂纪律困境的路径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育人价值 规则 教学价值 生命诉求

在以班级为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教学离不开课堂纪律维系的有序环境,然而目前课堂纪律已经成为教师最为困扰的现实问题。心理学家弗雷法利克·琼斯研究认为,在正常的情况下,教师会因学生的违纪失去50%的课堂时间。学校不仅仅是一个管理组织,更是一个育人场所,课堂纪律除了能维持秩序,更承载着育人的价值。如果仅仅将课堂纪律看成是管理的工具,那么针对纪律本身的任何优化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而,让课堂纪律回归到应有的价值定位,是破解现实中课堂纪律困境的应有之路。

一、应有的态度:课堂纪律承载着育人的价值

课堂纪律首先体现在规则上,规则是课堂行为的标准和管理的依据,多数情况下的课堂纪律规则是必要的,如按时到校、上课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等等。课堂中有很多规则,教师的管理措施也比较到位,但依然效果不理想,主要是因为教师过于重视课堂纪律维持秩序的价值,弱化了育人价值。因而,从育人价值的角度优化规则和实施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由于学习本身的复杂性,规则并不是完全等同于纪律,是教师按照个人的理解进行的技术性处理。有效的规则至少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规则本身的合理合情,二是规则吻合学生的诉求。从育人的角度,课堂纪律可以看成是师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一种契约,这样,课堂纪律就不是单纯的约束和控制,暗含着契约遵守和达成的自觉意识和习惯。

就保证秩序和学习的价值而言,由于对学业成绩的过高预期,不少规则超出学生的实际,也表现出较强的控制性。但是规则不仅仅维持秩序,还应引领学生的德性成长,如果规则缺少了道德的支撑,即使落实到位了,也会产生误导。如听老师的话多数情况下是合理的,如果老师的话本身就不当,学生遵从后的效果可想而知。曾经有老师要求其他学生对未完成作业的学生扇耳光,学生遵守了规则,但肯定不是道德的。当规则缺少了道德的支撑,学生就难以敬畏规则,更不可能有自律的行为。

教师制定规则并非不可,但由于成人理解的视角和追求的价值与学生并不相同,需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更为妥当的是学生真正参与规则的制定。皮亚杰认为,7-12岁的学生已经开始意识到规则的可变性和能够自己制定规则,在同伴游戏中,他们常常是自己定规则并能自觉遵守,愿意接受违反规则的惩罚。中学生参与制定规则更有可能和必要,这需要教师敢于放手。引导学生参与制定规则不仅是形式,要有真正的对话过程,通过学生的审视、反思乃至辨析,让规则本身体现学生的诉求,提高规则的合理性。当然,学生在制定规则过程中难免会有缺陷,参与的过程本来就包括了对规则缺陷的反思和承担相应的责任,相信学生对自己制定的规则会有较强的认同感和执行的自觉性。

课堂纪律的有效落实来自于学生的认同,学生应理解规则。如很多班中看似有效的规范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存在,无论是遗忘在讲桌的桌洞里,还是放在学生的书包里,甚至贴在教室的墙上,大家都对这些制度熟视无睹。有的教师组织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宣讲或简单的讨论,甚至让违纪的学生抄写规则,似乎抄写了就能理解和接受,进而自觉执行。按照学习的层次划分,这些方式只能保证学生知道规则,并不能保证学生理解规则,更别说学生深层感悟规则的价值了。因此,采取体验、分享等措施让学生真正理解规则的价值,通过切实有效的解读和依托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执行,会让学生不断地熟悉和理解规则。

让学生理解规则,还应解决学生的实际困扰,同一件事情在家庭、社会和课堂中的规则要求并不相同,如课堂中举手得到允许后发言,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中并不需要这样做。不仅学生不理解,教师也因现实和专家的质疑存在着困惑,似乎举手发言有悖于儿童个性和自由,也违背公民有自由表达权的法律。其实,课堂最大的价值不仅仅是保护儿童自由,更承载着学生社会化和将社会规范传递给学生的责任,学生随意插嘴不仅会打断教师的讲课耽误其他学生的学习,更是对其他学生自由表达权的时间侵犯,如果能从这一角度引导学生理解规则的价值,相信很多学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抵触情绪。

规则的认同还来自于执行过程中的程序合理性。“一个好的制度应该符合双重要求,即在实质合理的终极原则规约下,制订严格的、合理化的程序。”在执行过程中,不能杀一儆百。面对学生的违纪行为,处理不是目的,教育才是最终价值,通过处理让学生认识到遵守纪律的必要性。由此,应允许当事学生在处理时申诉、辩论,有表达自我意见的机会。处理过程的合理合法性在于判定标准的一致性、处理方式的集体评议和被处理者的自我申诉、辩解等等。

课堂纪律的价值远不是认同这些学习规则和自觉遵守,而是在这一过程中认识到规则存在的价值以及对社会规范的尊崇,课堂纪律是提高学生道德能力的育人资源。课堂纪律融人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现实情景能够引发学生的关注和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纪律观念。价值澄清理论认为“教师不能把价值观直接教给学生,而只能通过学习评价分析和批评性思考等方法,來帮助学生形成适合本人的价值观体系。”该理论提出的三阶段七个步骤操作流程可以直接运用,即“选择(自由选择、从多种可能中选择、对结果深思熟虑的选择)——珍视(珍视与爱护、珍惜自己的选择、确认)——行动(依据选择行动、反复地行动)”。

在教育的视角下,课堂纪律存在着很多两难的选择,这些两难情景的处理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契机。如睡眠不足引发的上课睡觉、因为作业过多没有完成、因缺乏兴趣学习与本课无关的知识等等,按照处罚的规定进行处罚是合规的,但是又似乎不合乎情理。将此引入到班会、专题研讨会,在处理这种尴尬的事件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不仅能让当事人明白规则的权威性,主动接受惩罚,也能让更多的学生在交流研讨和自我反思中学会选择合理的行为方式。

二、应有的改进:教师自身的优化是关键因素

对学生来说,学习并不是他们认为的最有吸引力的事情,在学生没有看重和理解纪律对学习必要性的前提下,教师着眼于维系学习的课堂纪律以及对纪律苛刻的执行方式,只会让学生越来越觉得是一种约束,进而引发了更多的逆反行为问题,教师严厉的处理和教育方式,又在不断地强化着这种冲突。课堂纪律使得学生只能接受不敢质疑,违背儿童的天性和学习的基本规律,最终导致儿童心理和个性发展的严重畸形,造成兴趣、好奇等重要学习品质的不断消解。

学生最初来到学校多数是带着憧憬和期待,不会是厌恶和排斥。当学生变得越来越讨厌学习,越来越需要纪律控制和维持学习的秩序时,不仅仅是青少年自身的原因,更多的在于教师的理念和课堂教学出了问题。笔者认为,表现在学生身上的纪律问题,都可以找到教师诱发或强化的影子,无论教师是否承认这一点。因此,提高课堂学习的价值和吸引力是改善课堂纪律的重要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审视并优化自身的教学。

多数教师比较关注学生的成绩。对成绩的关注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教师仅仅关注成绩就会出现很多偏离道德的行为。教师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多数不是从学生应有的发展需求,甚至都不是从课程标准出发的,只是应对当下的考试要求。如有一位优秀的教师,大量的工作在研究教研员会考到哪些知识点,用什么样的题目来考,至于这些知识本身学生是否需要掌握并没有过多地关注。实际上,如果学生学习的知识不能为其成长和未来的生活服务,学生就难以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和学习的必要,难以从内心遵从为实现成绩而提出的学习要求。

理想的境地是通过课程建设,从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实际出发改变课程的结构和内容,但教师课程意识的缺失和课程开发能力的不足,使得这种最为有效的改革措施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即使如此,教师也可以在目前的教学现状下进行优化,着眼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动机激发,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笔者曾经带领团队进行过为期十年的诊断教学研究,课前诊断学生的发展水平,对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流程进行调整;课堂中随时诊断,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和学习弱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思路;课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这样,每项学习的任务都是学生需要的,学生就能感受到学习的必要。通过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诊断,教师可以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和所需要的价值认可,采取指向于学生的努力和期望的评价方式,学生在课堂中就有了存在感和价值感。

做不到对学生的诊断和把握,也可以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这也比单纯的知识训练能让学生感受到价值。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将所学到的知识忘记后剩下的东西。”这些剩下的东西肯定不是识记的知识,而是思维和对待世界的态度。如在地理识图教学中,如果从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首先应该形成学生的识图思维,即寻求什么样的信息(目标)——什么样的地图能找到这些信息(选图)——识图方法(技巧)——验证识图结果的标准(评价)。当学生在每一次的学习中都能获得这种思维的发展,很多应该教师教授的东西就可以放手给学生探究,学习方式的丰富会让学习过程不再单调,自然能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很多违纪行为也就会逐步减少。

即使这些都做不到,至少应让教学有道德,教学过程缺失了应有的德性,想培养有道德的学生肯定是一句空话。如在一节关于天气的地理课上。教师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这样的情景:明天是周末,我们要集体郊游,需要考虑哪些因素?课后交流时,笔者问老师,明天真的组织郊游吗?老师笑笑说,这只是创设情景的需要。学生对教师说谎方式的淡然说明这种行为的司空见惯,当教师为了所谓的兴趣可以用说谎的方式教学,学生还愿意信服老师并遵守学习的要求吗?学校每年都开展远足活动,将为学校设计远足方案作为情景引入,首先能保证教学是真实的,又会让学生在为学校设计方案的过程中有自己是学校主人、能为学校担责的自豪感。有了这种体验,学生自然会感受到学习的价值。有了学习的愿望,自然不需要过分依赖于外在的规定。同时,教师是存在心理问题较多的群体,面对学生不佳的表现时,还应避免情绪化地处理。

教师自身的优化需要教师有主动学习和思考的愿望,能够从生命成长的视角审视每一个教学、管理行为的道德性和必要性,这样,课堂纪律的各种管理技巧就不再是凭借以往的经验或简单的学习、移植,而会积极地反思、探索和优化,寻求能更吻合于学生和当时课堂教学的管理方式,即使学生违纪行为出现,也不会是简单的行为控制,一定包含着更多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意义。

三、应有的认识:违纪行为的背后是生命的诉求

课堂纪律的存在是为了解决课堂中可能面临的秩序危机,面对违反纪律的现状,我们始终是当成问题来处理的,无论是行为控制的技术还是心理引导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课堂秩序的危机不仅仅在于纪律本身,而是学生的诉求和课堂教学方式冲突并寻求契合点的过程,“在教育世界当中一个最根本的冲突就在于自由和控制之间的矛盾”。由此,我们需要有这样的认识,从学生成长的角度看到违纪行为背后的诉求和抗争的积极意义。

承认青少年学生的不成熟性和可教育性就不能回避学生违反纪律,甚至理想化地提前控制學生不违反纪律。这就要求我们以接纳的心态看待学生的违纪表现,接受学生的受教育者身份和心理发展规律,理解学生犯错的可能性和合理性,遵循学生的特点和自律形成的基本要求,灵活使用各种手段。既不能将之与心理问题、法制问题乃至其他行为问题划归到一起,采用习惯的说教方式;也不能上升为道德问题,进行道德打压。

学生的很多违纪问题常常是与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相吻合的,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的增强和对自我形象的关注,越来越多地表现在从取悦老师转向取悦同伴,开始讨厌以权威自居的教师。课堂中,一些学生也从对教师的权威崇拜和知识的信奉变得追求新奇、自由,以故意捣乱的方式显示自己的存在,从而使得课堂纪律更难以控制。

学生的违纪问题有阶段性的特点,但更多的违纪问题是被不断建构的结果。在学生的认知中,很多行为并不被认为是问题,比如学生上课因为有了某种观点偶尔随意交流,因为暂时的疲惫偶尔做个小动作,并非是多大的问题,然而在教师不断的功利性评判和强化下,学生开始意识到并认可了这种问题。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问题存在于语言当中并非个体本身,一个学生身上的“问题”是被他周边的关系通过社会互动内化和体验的结果。在青少年的学习中,本人乃至教师、同伴、家人等等都会从问题的视角加以描述,贴上不遵守纪律的标签,从而不断地固化其已有的问题意識,并由此真正成为了问题。

从已有的研究看,青少年的课堂违纪的不良动机包括寻求关注、炫耀权利、报复和假装无能。青少年违纪行为的背后是对当下的课堂教学方式、纪律与自我需求不吻合的抗争。如学生逃避上学是为了摆脱学业失败、不被尊重而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精神痛苦;拒绝交流、回避父母是为了摆脱指责、抱怨、与别人比较而带来的自我挫败和否定评价对心灵的打击与重创。青少年的抵抗以及不断的抗争是在不断地捍卫自己的权力与地位。

在课堂中,很多抵抗行为包括蓄意和老师顶撞、故意上课不听讲或者扰乱课堂纪律等,本质上是破坏行为,看似是毫无目的,对学生的成长没有任何积极的作用,甚至会受到教师的强力打压和控制,但是,从理解的视角,反映出学生学习中的挫败感和无助感。我们需要关注这些行为背后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生命存在的合理性:他们通过课堂上的公然捣乱行为,彰显了自己的能力,获得了关注,带给他们在学习中无法体验的成就感和满足感。面对教学行为的失当,有些学生以另外一种方式显示出自己的抗争,比如在学会或者无趣的课堂上学习其他课程或感兴趣的书籍,尽管同样是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甚至是教师认为的捣蛋分子,但是对其发展有着更多积极的作用。“抵制行为的本质和意义应该是发展‘致力于在主体性和客体性的所有领域里的一种感知的、想象的和理性的解放”。

学生违纪的背后是个人诉求的表达,尽管其中的合理性有待于评判,但至少可以透过这种抗争看到教师自身反思的必要,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教师将学生的课堂违纪行为不再仅看作是问题,而是诉求的表达方式,就不会简单地进行控制,也不会将责任推给学生和家庭教育,而是了解学生的需求,从学生需求出发不断调整教育教学方式。

课堂纪律在纷繁复杂的学习活动中会有很多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需要有效的策略,但如果我们不对“人是目的”这一哲学观点深刻思考,不从育人的角度反思课堂纪律,任何看似合理有效的操作都必然会遭到能否真正育人的质疑。

[责任编辑 郭振玲]

猜你喜欢
育人价值教学价值规则
让规则不规则
不如吃茶去
论音乐剧走进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价值定位及其实现的思考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工体课教学价值对比研究
科研反哺教学在EDA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幼儿园规则教育的价值探寻
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