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第一块基石

2017-04-07 15:26蒿峰
齐鲁周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阴线鱼身神化

蒿峰

玉鱼和玉蛙

鱼是先民们最早用于佩饰的动物之一。鱼是先民捕猎的对象。先民们认为大鱼有著神秘的通灵力量,神话传说中,有鱼化为龙,鱼负大地的说法。同时,鱼产多子,先民非常崇拜鱼的生殖能力,祈求本部落人丁兴旺,而对鱼更加神化。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齐家文化都有玉雕鱼的饰品,商代玉器中出现了大量玉鱼。其形多是长条片状,有的弯曲,全身写实性分为头、身、尾三部分。头部嘴前凸,前端宽平,有的是“T”型,鱼目多为环形阴线雕成,头与身有一条阴线区分。鳍的雕刻很简单,多在鱼身上部和下部刻倾斜的水平阴线。鱼身一般光素,有的有鳞纹装饰,鱼尾似燕尾,端部两分上下。有的玉鱼尾端为长榫,状似刻刀,这种佩鱼应兼作工具之用。玉鱼一般在头部有一孔,用作穿绳佩戴。西周时期出土玉鱼数量较多,形态各异,但基本形状如商代。有的玉鱼作为棺木的装饰,即所谓“鱼跃拂池”,反映了先民们对生死的哲学思考。汉代出土玉鱼较少。

唐宋以后,世俗中因“鱼”与“余”同音,赋予了鱼吉祥的特性,玉鱼的种类多了起来。唐代有贵族官吏佩鱼之制。这一制度流传到辽金时期,金代,有“亲王佩玉鱼,一品至四品佩金鱼,以下佩银鱼”的规定,民间亦有佩鱼或鱼形摆件。此时鱼的雕刻趋向写实,构图更加精准,形态活泼,有的鱼与荷叶相衬托,非常华丽。唐代以后玉器中出现了摩羯鱼,这是佛教流传的结果,传说如来佛祖化为大鱼,龙首鱼身,舍自己身上的肉供人食用。人们为了获得佛祖保佑而佩带摩羯鱼玉佩。

明清时期,玉鱼作品多与年年有余结合了起来,鳜鱼、鲤鱼、鲶鱼皆为题材,渐无古朴之意,反多生活情趣。

玉蛙在新石器各种文化类型中多有出现。先民对蛙的崇拜早期是因为蛙超强的生殖能力。到了隋唐以后,蛙在人们心目中是丰收的象征,蛙能吞食害虫,保护五谷丰登,正所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到宋之后,蛙的形象则从丰收演进到财富,出现了神化的金蟾,三条腿,善积财,能够保佑人们生意兴隆,日进斗金。蛙的形象的发展变化,说明了神化的蛙已逐渐世俗化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猜你喜欢
阴线鱼身神化
鱼 外一首
走下神坛的姜子牙
这样蒸鱼鲜香味美
论“神化”学校教育倾向
除却龙腾凤舞,还有神兽无数
先秦“神”观念演变的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