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本分析的哈佛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述评

2017-04-07 21:29于小艳徐胜阳
高教探索 2017年3期
关键词:哈佛大学不端研究生

于小艳+徐胜阳

摘要:研究生学术规范文本是研究生撰写合格学术论文及学位论文的依据。哈佛大学在学术不端行为日益增多的背景下制定了相应的研究生学术规范。将其与我国北京大学制定的研究生学术规范文本进行比较发现,前者在语言表述上更多体现倡导性;研究生学术规范的具体要求较为详细、操作性强;调查机构及程序更加体现民主参与性与审理的公正性;处理措施以教育为主,更显人性化。哈佛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文本需要做出如下改进:通过多元呈现,促进学术规范普及性;明确责任,增强教育主体多样性;拓宽渠道,确保调查程序公正性;完善规范,加强学术评价针对性。

关键词:哈佛;学术规范;学术失范;研究生教育;北京大学学术研究对文化、经济、政治的发展贡献极大。“长期以来,研究不仅是大学的重要活动,也对人们如何理解世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学术规范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基本法則,也是学术共同体公认的话语体系。2016年9月1日起实施的《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预示着高等学校预防和处理学术不端行为有章可循。研究生作为刚踏上学术之路的初级学者,接受明确的学术规范指引成为其以后乃至整个学术生涯发展的基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界对美国高校大学生学术规范、学术不端等方面的研究较多,且大多从宏观上来把握美国高校对大学生学术规范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和防治举措,较少以知名大学为个案进行研究,而作为高校标杆的哈佛大学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本文以哈佛大学为例,对其研究生学术规范方面的文本进行搜集和分析,拟从哈佛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制定的背景、文本内容的呈现方式、研究生学术规范的具体要求、处理措施、调查机构及程序等方面进行探讨,同时将我国北京大学制定的研究生学术规范与之进行比较,以期在两者对比中凸显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以便在日后的改进中扬长避短。

一、 哈佛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的制定背景

学术规范(academic norm)指的是学术共同体内的每个人所认可的关于学术基本知识的共识,或者说,学术规范是指在学术共同体内形成的进行学术活动的基本准则。与之相应,研究生的学术规范则是指研究生群体形成的进行学术活动的基本准则[2]。

学术不端与学术规范是一个问题的正反两个方面。20世纪80年代后期,学术不端行为引起公众注意。美国的科学责任和研究行为专门小组(Panel on Scientific Responsibility and the Conduct of Research)曾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内涵和外延进行过界定。1981年,以美国国会议员艾伯特·戈尔(Albert Gore)为主席的下属委员会,对一桩生物医学研究欺骗案件举行听证会。通过诸如此类听证会,对学术不端进行定义的话语焦点开始转向编造、弄虚作假、剽窃。198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卫生研究扩充法案》(Health Research Extension Act),将学术不端的侧重点转向欺骗(fraud)。数年之后,公共卫生局(PHS)发布了一项名为“PHS有责任奖励和应用制度处理和报告潜在的学术不端行为”的提案,定义了学术不端行为。[3]学术不端是一种负面性描述,学术规范则是一种中性表述。前者引发对后者的思考,之后学术规范在两者的“互动”中不断发展完善。1989年美国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怎样当一名科学家》一书阐明了科学研究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行为准则和应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后来很多大学把这本书作为研究生学术规范学习的正式教材。2000年12月6日美国科技政策办公室正式发布了《关于不正当研究行为的联邦政策》,对“不正当研究行为”进行了严格的定义。

在美国政府及社会对学术规范的不断强调、高校师生规模的扩大、学术不端行为增多的趋势下,为回应这一政策,哈佛大学及文理学院对研究行为规范建立起相关政策和程序。[4]哈佛大学制定了与其学术地位相适应的学术标准,使师生了解必要的学术规范。例如,学生一入校就会收到学校发的《FAS学生手册》(FAS Student Handbook),这本手册将学术剽窃和造假等行为涵盖在内,警戒学生要遵守学术规范。与该手册呼应的是《教师手册》,包含教师的行为规范。除此之外,哈佛大学还制定了《哈佛参考文献注释规范》(Harvard AGPS Referencing Guide),十分详细地向学生介绍了学术写作应该遵循的基本规范。这项“注释规范”后来成为很多高校在学术写作上的依据,影响广泛。与美国其它一些高校一样,哈佛大学也有自己的“荣誉准则”①,并要求新生阅读、签名,做出如下承诺——“我保证学术成果的诚实,遵循‘哈佛学院荣誉准则的标准”[5]。

·比较教育·1基于文本分析的哈佛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述评在我国,2004年6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通过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被学术界誉为“中国第一部学术宪章”。2005年3月,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提出,学生在进行学术研究时要“诚实守信,严于律己。履约践诺,知行统一;遵从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不作弊,不剽窃”。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2016年6月16日教育部正式发布《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教育部令第40号)。各高校积极落实上述国家层面的学术规范。北京大学作为我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从2006年春天起,中文系学术委员会就率先为所有博士生开设学术规范与研究方法课程[6],将学术规范纳入研究生课程体系。随后在2007年1月11日第637次校长办公会上讨论通过了学校层面的《北京大学研究生基本学术规范》,对研究生学术规范的要求、处理措施、程序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通过对比两所大学研究生规范文本制定的政策背景,不难发现,两者在规范制定的驱动力上表现出明显差异。哈佛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的制定体现了科研与纪律需要的双重驱动,其初衷更多的是保证学生使用文献资料的合理性、适当性。如哈佛大学制定了细致的《参考文献注释规范》以及《哈佛指南之资料来源使用》(Harvard Guide to Using Sources),加强学术研究者以及入门者的学术研究规范。一方面能让学生避免因学术规范意识不足而出现学术不端行为,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和学校的科研发展,提升学生的学术责任。与之相比,北京大学更侧重从纪律需要角度提出学术规范,侧重学生在学术上不犯错,属于一种“防守型”的政策。如光明日报曾报道说:“这是北大为规范研究生的学术行为,严明学术纪律,提高学术水平,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采取的一项措施。”[7]

猜你喜欢
哈佛大学不端研究生
哈佛大学46%是富二代,但决定上限的不是出身
规范科学技术活动 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类型
看一眼凌晨4点的哈佛大学
《肝胆胰外科杂志》来稿中常见的学术不端问题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关于本刊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检则系统”(AMLC)的通知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