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写出优秀的作文

2017-04-07 21:18张艳华
黑河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写作技巧写作观点

张艳华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广大语文教师潜心研究指导学生写作的方法。其实,只要方法得当,学生大都可以写出优秀的作文。教师首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因为热情是推动人不断向前的动力;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周围细小的事物,为写作积累素材,奠定议论的基础;其次要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良好习惯,拓宽知识视野。另外,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让他们树立写作的信心。做好以上几点,写出好文章的梦想将不再遥远。

[关键词]写作;兴趣;写作技巧;观点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这是叶圣陶先生对语文所做的最好的诠释,就是说语文是语言和文字的总称。语文是充满魅力的,它能为人们撑起一片绚烂的天空,它能让人感受内心深处释放的感动,它能激扬文字,它能滋养生命,净化心灵,抒尽“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与大气。正因为有了语文,我们的智慧火花才会闪现,我们的创作热情才会激昂,我们的生活才会多姿多彩。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把好作文教学这一关,指导学生写好作文,也就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主干”。

一、激发写作热情是写出优秀作文的前提

现在的高中生一听写作文就打怵,下笔写文章时咬笔头,教师讲评时皱眉头,久而久之对作文望而生畏,失去了兴趣和信心。而教育学告诉我们:旺盛的写作热情始终是人前进的巨大动力。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为此,要充分挖掘学生作文的成功点,在课堂上点评时,无论是立意方面,还是结构安排抑或语言组织方面,甚至某个词语的独到运用,都应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这就需要教师课下做好认真的审批工作,课上通过讲读和评论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對写作产生兴趣。

二、鼓励学生细心观察身边细小的事物

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美,处处都有精彩,只是我们缺少了一双发现的眼睛。不少学生写作文时脱离生活实际,生搬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这样写出的作文,水平自然不高。其实,作文并非一定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否则哪来的“以小见大”“细微之处见真情”之说?作文最主要的是写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写出真情实感。因此,要教育、引导学生做有心人,留心身边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去观察感受,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细小事物,写真人真事,以小见大。比如:许大娘给邻里没妈的小女孩每星期送馒头的事;刘伟的脚扭了,同学王强天天早上接他送他去学校,直到他好了为止;每到冬季扫雪时,丁金波都最早来,从不抱怨;同学学习有困难时,陈关昕从来不怕耽误自己的学习时间,帮助他们答疑;学校清洁工陈大爷已经60多岁,只要在学校就不闲着,扫院子,倒垃圾,清除院里的杂草,修班级的桌椅板凳,换灯等等,而他也只是一个临时工;民族小学的一个女生患了重病,爱心人士义务捐款2万多元;逊克抗洪期间,县里百姓自发为抗洪一线的官兵送包子、棉被等必需品……生活中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平凡的事情很多,但“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有待于学生去发现,而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让他们懂得生活才是真正的创作源泉。

三、要求学生仔细审题立意

所谓审题,顾名思义就是审视题目。但是这里的审视应该是极认真的观察阅读,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加上联想和想象最后把材料的意图归结到社会和人、事上,阐明并抒发出自己的见解。就所给的命题材料来看,多为社会的热点事件和寓言故事,而且语言富于形象化,不会流于直白。这就需要学生学会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审题、立意要准确,要抓住关键词语,一抓到底。弄清命题要求写什么、怎么写,题目昭示的范围、思想感情,以确立自己文章的中心。例如,:全国名校联盟2017届高三联考试题中的作文题如下:

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巴西奥运会落下帷幕,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获得奥运金牌,成为本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最大惊喜,而主教练郎平的职业生涯也因此走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对于胜利,早在八强战战胜东道主巴西时,郎平就显得很平静,她对着现场的中国记者们说,“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这番话显示出一位卓越的业务型主帅异常冷静的头脑,也赢得媒体记者一片掌声。对于女排精神,你怎么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作文,不得抄袭。

此命题紧密联系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反思精神和技术的关系。很多学生不假思索,上来就谈精神多重要,如何引领人们进步和提高等,完全没有考虑到出题人的意图,审题上偏离了主旨。其实,团队比赛之中,精神固然重要,但脱离了科学的专业训练、队友的合作、职业的操守,空谈精神和意志,肯定不会成功。

四、表达明确鲜明的观点

表达观点应该“立片言以居要”。所表达的观点要简洁有力,掷地有声。主张什么,反对什么,一语道破,不拖泥带水,不枝蔓横斜,头绪繁多。要把关键句放在鲜明突出的位置,而且做必要的反复。文章开头和结尾,应该鲜明、漂亮,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比如用排比段加强气势;用比喻说理使观点的得出新颖脱俗;引用名人名言让读者觉得有说服力且有内涵;开篇就点题,让人有单刀直入、简洁干练的感觉;结尾再扣题,进行必要的重申与反复,借以突出中心,避免跑题。

五、扩大阅读的视野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读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厚积才能薄发,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说明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必须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为写作积累素材。

现在的学生什么都喜欢“快”,以没时间为理由,不能沉下心来认真读一读好的文章,所以写作时,他们无从下笔,绞尽脑汁也想不起曾经读过的哪个例子是可以运用到作文中的,于是居里夫人、爱迪生、贝多芬的例子一遍又一遍地出现在文章里,看得阅卷教师想吐;于是李白、陶渊明、杜甫的那几句诗句经常跃入教师的眼帘,弄得学生们写的文章好像刚出炉的饼干——都是一个模子的。据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洛克菲勒、松下幸之助等人的自传;买《道德经》《山海经》《庄子》等书籍放在班级方便学生阅读;还可自发让他们从家里带来好书互相交换着看……通过这些方法,素材积累得多了,作文也写出了不同的层次。

六、增强文章的内涵之美

现在不少学生的作文只是简单堆砌一些华丽的辞藻和优美的词句,用大段空洞的排比造势,这样的作文范读后,还让好多学生羡慕,觉得写得不错。其实,这样的文章去掉一些浮夸的内容后,真正有思想、有内涵的东西很少,仔细推敲,就会觉得文章肤浅而单薄,成了名副其实的“空话文”。这就好比无病呻吟,让人难受。为此,教师要着力避免学生作文中的这种状况,使他们写出的文章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思想内涵。这就要求学生要关注时代,关注社会热点,时常看报看电视新闻,多读一些时文,善于从社会现象中体察人生,在放松精神的同时思考一些学习之外的事情,在思考过程中澄清自己的灵魂,对人生、对社会形成自己的看法,只有这样,才会在文章中表现出卓尔不凡的内涵,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作文教学,说难就难,说易也易。只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采取适合的方法,善于发现并利用学生作文的闪光点调动他们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成功写作的快乐,那么学生创作的欲望就会被激发出来,他们的作文水平就一定会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华书.加强中职学生语言文字知识学习势在必行[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一),2016.

[2]罗筱.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定[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汉字文化卷五),2016.

[3]肖迪.论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C].新教育时代,2015.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写作技巧写作观点
掌握写作技巧,让写作有“技”可循
观点
挖掘最佳训练点渗透写作技巧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浅说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写作技巧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观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