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083)
浅议新时期大学生道德建设问题
魏源
(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们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人们道德滑坡的现象。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的领跑者与建设主力军,其道德水平的高低不仅仅对其自身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经过分析当今大学生道德存在的问题,从而给出大学生加强道德建设的对策。
大学生;道德建设;问题;对策
作为新时期的共产主义道德,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战胜困难挫折的巨大精神力量,然而,当下我国的道德建设情况却与整个国家改革与开放取得巨大经济成就不相匹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大学生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而缓慢的过程。在推进道德建设的过程中,高等学校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加强大学生的道德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大学生道德状况的总体评价,一般都认为大学生道德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由于市场经济中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使得大学生群体的道德状况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道德滑坡也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
第一,大学生学习道德行为的频繁失范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部分大学生己开始按照社会的要求去塑造自己,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增强。然而仍有部分大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考上大学之后就应该放松心情,认为毕业后拿一个文凭即可,平时不学,旷课、早退,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睡懒觉、逛街、斗地主、网络游戏等。到期末考试时,临考时准备不足,进行通宵考前突击,但又担心考试不及格,于是便出现了考试作弊的行为。这些都说明了新形势下部分大学生缺乏应有的学习道德和良好的学风。
第二,友情淡漠,感情不专
大学生大都是初次远离父母求学,来到校园的陌生环境,对于他们来说校园里的一切都是新奇的,他们有结交朋友的迫切愿望,但是相互之间缺少诚意,导致友情淡漠。遇到事情缺乏沟通缺乏商讨,导致出现一些大学生为了个人利益甚至一点小事大动干戈的情况。在恋爱中,他们缺乏责任感,他们恋爱的动机主要是消除大学期间的孤独和寂寞。致使一些大学生在恋爱中缺乏道德责任感,寻求感官刺激,行为草率。更有甚者,做起了第三者插足行为,破坏他人感情,由此引发的恶性事件在高校已不再是新鲜事件。
第三,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
在公共卫生方面,有的大学生穿得整整齐齐出门在外却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寝室里一片脏乱;在社会公德方面,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食堂买饭不排队、上课接电话、夜晚熄灯后在宿舍玩电脑影响大家休息、校园内男女拥抱亲昵等现象时有发生;在对待公共财物上,损害公共财物的现象频频发生,近期风靡全国的ofo共享单车屡遭毒手,轮胎放气、车把变形、车轮扭曲等。甚至一些学生走向了犯罪的边缘出现了盗窃、敲诈等违法犯罪行为。
第四,价值观出现错位
有些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出现错位,虚荣心攀比心理过于强烈,以庸俗为时尚,以低俗为审美,而且乐此不疲,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现在的未成年人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倍受父母的溺爱,缺少艰难困苦生活的锻炼。缺乏集体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一部分青少年爱慕虚荣、追求享乐、互相攀比,把职位的高低、金钱的多少当作人生的目标,过多地看重了金钱的作用,一旦不能达到目的便心理失衡。
第五,网络道德意识失衡
网络道德是网络上的个人、组织之间的社会关系和共同利益的反映,是人们在网络空间行为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从功能来看,就是通过引导和约束网上人和人之间的行为,达到保障网络正常运行的目的。青少年精力旺盛,接受新鲜事物速度快,网络信息内容包罗万象,其中很多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价值观念、文化思想充斥其间,对于处于成长阶段思想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来说,长期无限制地接触互联网,很容易受到非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冲击。
第一,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
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对大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大局意识,用全球眼光和战略思维去看待国际国内问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有效结合起来,坚定学生的理想和信念。
第二,在社会实践中进行大学生道德教育
开辟马克思主义学习第二课堂,发挥班级、团支部、学生会、社团等组织在校园文化中的阵地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马克思主义讲座、论坛、知识竞赛等各类教育活动,使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在大学生中开展志愿劳动、社会调查、勤工俭学、社会实践、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等活动,在活动中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特别是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向基层,使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升华道德境界。
第三,学校、家庭、社会各方联合教育
大学生的道德建设问题,不是大学生个人要面对的问题,也不是学校一方的责任,更不能单单靠国家来实现,这是一个系统的牵涉多方面的工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个人、学校、家庭、社会各方联合起来,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学校教育方面,就要充分发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作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和睦友爱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行。社会教育方面,社会应该积极弘扬并向大众报道符合“五爱”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正能量事件。惩恶扬善,鞭笞一切黑暗不法行为,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坚持正确立场,树立符合时代的主流价值观。
总之,大学生群体作为我国社会未来的建设者以及各项事业的领军人物,社会对其道德要求更高。大学生从进入大学的那一刻就决定了他们这个群体必须为社会做出榜样,必须走在时代前列,必须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因此,我们始终不能放弃对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加强。
[1]任运康,邓素碧.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7).
[2]王晓华.传统道德文化与当代大学生道德建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10).
[3]詹丽萍,孙堂厚.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魏源(1992.06-),女,河南商丘人,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在读201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文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