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淑娟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引导下师范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求历史教学要体现出时代要求,将学生培养成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人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整合师范历史教学和人文素质教育成为业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本文针对关于新课改背景下师范历史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师范历史教学;人文素质教育
G652.4
大力开展人文教育是深化师范院校教育改革、提升与人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师范院校教育中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这已经是当前世界很多国家达成的共识,师范院校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引导其通晓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深入了解当代中国及世界,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迎接来自社会的挑战。
一、师范历史教学与人文素质整合概述
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认知过程发展主要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感知历史材料的阶段,这一阶段形成了对历史现象的个体表象认知,同时以此为基础展开事实判断;第二阶段是以第一阶段为基础,重点对历史事实的内外联系进行考察,构建起明晰的历史线索,然后扩大到运动的网络结构总,针对历史运动展开动态过程跟踪,重点在于对历史运动局部过程的考察,将历史事实的本质揭示出来;第三阶段以前两阶段为基础,经过归纳、演绎及推理等方式总结出历史发展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形成对人类历史的整体性认知,提升自我独立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师范历史教学在人文素质教育中通过对各目标体系的整合,在结构上形成聚焦点:从横向结构来看,通过整合形成了一种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的心理品质,注意对个体潜能的开发;从纵向结构来看,第一阶段学生需要借助想象与形象思维,利用图片、文字及实物,形成对历史人物形象、具体历史事件的感知,这为奠定道德审美情感基础提供了重要条件;第二阶段学生从“事件的历史”感知逐步发展到“综合的历史”感知,同时这也正是学生历史认知的主要阶段,这一阶段充分体现了学生对历史、对社会的认知。
二、师范历史教学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应抓的几个方面
整合历史教学目标和人文素质教育目标构成了结构聚焦点,在历史教学中该结构聚焦点为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系列性的子目标,通过对这些子目标的进一步分析与整合,可以归纳出人文素质教育实践对历史教学起到的重要作用,具体来说师范历史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必须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抓好。
1.实施历史文化传统教育
在师范历史教学过程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首先应注意遵循传递历史文化的结构性规律。例如在讲授南部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相融合、冲突,在中国历史上构成了特殊的规律性发展时,其教学结构应该以游牧——农耕人们不同的生活、生产方式为主要线条,从民族地理位置变迁到互相征战,从中总结出文化变强的内涵,阐明这些因素在历史长河中起到的交替性作用,并在此过程中从生存适应、创造审美等层面结合,形成了基于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其次,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历史传统文化将名族的历史联系起来,充分体现了民族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彰显了民族的存在及生命力。民族精神也是传承个体精神的重要途径,它是个体发展中形成社会道德理念、人生理想及爱国主义观念的重要源泉。在历史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对民族文化历史的介绍和讲解,在此基础上形成个性鲜明的民族意识,为历史活动赋予生命意义。
2.积极培养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表示人重视发挥自我的主体性,利用多种心理功能完善和发展自我,良好的自我意识可以帮助个性精神及首创精神的发展,为个体创造提供源泉。历史教学中展现了历史舞台中的伟大心灵和动人事迹,这些人在生命存亡之迹表现了伟大的自我,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感人的事迹感知自我精神的创造。例如,戊戌变法中谭嗣同面临保守派的镇压,在面临杀身危险的时刻,经历了危机关头痛恨袁世凯卖友求荣、意识到要保存维新力量以求东山再起的思想过程,最后他认识到所有变法都要通过流血牺牲来唤醒国人,于是他毅然决然的牺牲了自己。从中学生可以体会到历史人物的理性与感性意识,学习历史的过程就变成了他们丰富自身情感的过程,利用潜意识构成了复杂的、生动的自我意识,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历史经验。
3.培养个体开放的创造力
在认识范畴中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知识和技能两方面内容共同发展的结果,人类的创造性思维构成了创造力,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的创造力分成对历史事实的观察力、对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能力以及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各项实际操作能力等部分,在历史教学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他们主动性、创造性的培养,引导其战队历史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给出问题的改进性意见。例如,在学习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历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们展示不同社会时期的农用工具,引导学生对这些工具進行观察,并归纳出不同工具类型的发展线索,然后将这些线索应用于历史环境的分析之中。通过对学生形象思维、想象力的培养,对古代工具进步及历史发展的过程进行总结分析,从中抽象出社会生产力的一般发展规律。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形势下要想深化历史教学改革,我们必须构建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热情,同时还要注意将历史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生动的再现出历史的人文魅力,促进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提升学生的精神品格,同时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弘扬人文精神、强调个性与创新。总之,师范历史教学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和创造力启发,为学生未来成为教师、形成个体人格奠定了坚实的人文素质基础,对于文化与人格的传递与改造起到了重要的传递性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伟,白前静,段谟发,梁娟,吴境.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初探——基于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思考[J]. 沧桑,2011,01:147-148+156.
[2]蔡宝来,晋银峰.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现实境遇与未来抉择[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92-102.
[3]谭菊秀. 对新课改下师范大专生历史素质的思考[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4:101-104.
[4]桂勇,冯帮,马小玉. 新课改背景下师范生课堂学习有效性的调查与分析[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09: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