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表征与培育途径

2017-04-06 14:46段玮玮姜琳琳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32期
关键词:社会心态表征积极

段玮玮+姜琳琳

摘 要:“90后”大学生的积极社会心态呈现出开放包容、理性适应、积极向上、感恩自信的表征,为更好地培育积极社会心态,需要从注重理想信念教育、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注重校园环境优化、注重教师素质提高、注重积极的自我培育五个方面来着手。

关键词:社会心态;积极;表征;培育

中圖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32.073

自“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社会心态”,到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可见党和政府对社会心态问题的高度重视。当前中国逐步向工业化、城市化转变,向以市场经济为特征的多元化社会转变,同时社会思想、文化教育等也在转型,“90后”大学生思想方面也在发生着变化。一方面,他们深知责任重大,要担负起祖国发展强大的重大历史使命。但同时,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矛盾群体,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求知欲、自信敢为,但又往往缺乏社会经验、自控独立能力较弱。积极社会心态在“90后”大学生身上呈现出特有的表征。研究这一表征,探讨适合“90后”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途径,对大学生自身、国家、社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1 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表征

社会心态是指“一段时间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里、类别中的宏观社会心境状态,是整个社会的感受、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观的总和”。据此,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是指在一段时期内,大学生积极、正向、有益、建设性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认同与社会价值观的总和。这是一种对待现实的积极视角和乐观态度,是一种对待周围事物和个人的正确诚恳的社会心态,且不违背法律和道德。与当前社会环境、“90后”自身特色相对应,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呈现出以下表征。

1.1 开放包容

中国劳动协会副会长苏海南先生认为,当前积极社会心态有两个很重要的体现:开放心态日渐普遍,还有包容性心态广泛形成。“开放”意味着能接受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念,敢于打破封闭、开阔眼界,去面向世界和未来,敢于积极主动与外部交流。“包容”具体表现为对社会一些问题和现象的理解接受,对人际关系处理上的宽容大度等。当前多元的价值观使人们心理发生了变化,具有较强求知欲、喜欢挑战、乐于“尝鲜”的大学生更需要对他人行为持体谅和认同,对自我的理想与现实进行调和,不断将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相融合。

1.2 理性适应

当今信息大爆炸时代,现实以及网络、手机等自媒体中,都充斥着诸多信息,让人无所适从,很多大学生则有了选择困难症、相信困难症,也就很难去独立思考、深入分析、最终做出理性判断,只能人云亦云、盲目跟从。所以“理性”意味着要有正确的社会认知,良好的社会情绪。大学生需要理性认识世界和社会,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行独立思考与判断,冷静不冲动。这同时也需要大学生具备较强的适应心态,要适应实时更新的信息、变化的社会,与时俱进。“适应”意味着个人的抗挫折能力、自控能力以及人际协调能力等。如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由“天之骄子”变为到处可见的普通劳动力的大学生,更需持理性适应的心态,抛弃弱势,充满自信,而不是“蓝瘦香菇”。

1.3 积极向上

“积极向上”意味着内容上的积极,要充满朝气、不断进取;行为表现上的积极,政治态度坚定,具有高度的政治认同,积极关注国内外大事,如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等,积极参与校内外实践,锻炼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质;思想和价值观念上的积极,对社会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和价值判断,理性分析,积极追求,与时俱进,能接受新鲜事物。但调查发现,97%的受访者会叹老,其中“80后”、“90后”占56%。部分学生的精神、心理、生活却已变得风烛残年,“无聊”、“老了”是他们常使用的口头禅,上课无精打采,课间趴倒一片,面对不公、不满、不当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会质疑与批评、不会愤怒与反抗,对生活没有了激情与活力,对人生没有了理想与追求。

1.4 感恩自信

大学生应是充满朝气、阳光自信的一代,他们会感念生活之美、学习之趣,由内而外散发出青春的气息。然而,抱怨、愤怒乃至仇恨则成了很多大学生的新标签。《社会心态蓝皮书: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指出,“群体性怨恨”正逐渐成为当今我国最典型的社会心态。大学生作为“愤青”的群体,他们对社会充满了各种抱怨、愤怒乃至仇恨。如教师的上课、住宿条件、食堂饭菜的质量等。他们在抱怨的同时,也逐渐产生负能量,形成阴霾、忧郁的性格与心态,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甚至出现危害社会的事件。而只有对生命、他人、社会以及自己怀有感恩之心,才能以乐观自信心态看待生活与人生。

2 培育途径

培育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做好多方面工作。根据辩证法原理,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是内部自我培育与外部干预共同作用的结果。

2.1 注重理想信念教育,奠定精神基础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始终保持理性乐观与积极进取精神;反之,则会空虚、消极、悲观,甚至走上极端。因此,学校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强调要进取、创新、艰苦奋斗、勇于实践,使学生在追求远大理想、实现人生价值中获得内心的肯定与舒适,为培育积极社会心态奠定精神基础。

2.2 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打造精神支柱

社会转型期带来了一些问题,加之多种社会思潮、多样文化的碰撞,使社会心态呈现复杂性,其中有积极,也有消极。这就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导,它是融思想、理想、精神、道德于一体的科学体系。因此,学校要发挥价值体系的引导、规范社会心态的功能,使学生能够正确辨析各种社会思潮,科学面对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把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统一起来;要增强他们对价值体系的认同,防止因价值观扭曲而产生偏激、怨恨、仇视等消极心态;要培养他们正确的荣辱观、金钱观、幸福观,讲道德,有责任感。

2.3 注重校园环境优化,建设教育阵地

学生主要的生活场所是校园,校园环境对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具有重要的影响。既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即学校基础设施、硬件的完善、校园环境的舒适等,还要打造一个感恩自信、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环境,如校风学风、规章制度、奖惩制度等,这样就能使学生养成有纪可循、有章须遵的习惯,从而自我约束、自我提高。

2.4 注重教师素质提高,树立良好榜样

在学校中,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在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中,教师就具有天然的言传身教的优势。教师可以将自己开拓进取、爱岗敬业的职业心态,科学严谨、认真细致的科研心态,积极乐观、宽容开放的生活心态,在教学、科研和与学生的沟通交往中展现出来,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培育,从而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2.5 注重积极的自我培育,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

进行积极的自我培育,即要培育健康的思维方式、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运用心理健康方法、主动实践。具体来说,一要提高对积极社会心态的认识,明确消极社会心态的影响,正视并分析现实环境,形成正确的认知和评价,做好心态上的准备。二要积极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积极去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百态,体验各种岗位,形成积极进取、爱岗奉献的工作心态;参加体育文艺活动,锻炼提高自己,形成积极乐观、阳光开朗的生活心态等。

参考文献

[1]杨宜音.个体与宏观社会的心理关系:社会心态概念的界定[J].社会学研究,2006,(4):117.

[2]肖舒楠.80后“90后”,为赋新词强说老,你让长辈们情何以堪嘛[N].重庆晨报,2013-3-18.

[3]郭超.自媒体时代大学生不良社会心态的表征、成因与调控[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6,(3).

[4]温友信.本科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及培育研究——以重庆市部分高校为例[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4,(5).

猜你喜欢
社会心态表征积极
“定篇”及其课堂教学有效性表征
九一八事变后知识精英与东北民众的社会心态
高中物理教学方式探述
浅谈小学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