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历史论证能力

2017-04-06 14:45马文婷
知识窗·教师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史观史料笔者

马文婷

在高中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师会把教材内容当作被明确审定的、详尽的、终极的“事实”,所以教师只需“教教材”或“照本宣科”就可以让学生习得知识,应对考试。但这种毫无批判意识的教学方式只能把学生培养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笔者分析了培养学生历史论证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培养学生历史论证能力的前提

历史已然逝去,如何还原并解释它呢?这需要教师发掘历史留下的痕迹。教师可以通过历史遗址、实物资料、文献资料、口碑材料、文化习俗等,引导学生剥离史料作者的偏见与矫饰,进而还原历史的真相;教师还可以从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中,寻觅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而建构出人类社会恢弘的发展历程。但是,仅获取真实的历史信息还远远不够,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帮助学生习得历史学家的批判性气质。

二、培养学生历史论证能力的方法

从不同角度切入历史,就会发现不一样的历史。如今,历史的研究角度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类历史观:

第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它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第二,文明史观。它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创造、积累文明成果以及人的自身文明化的过程。

第三,现代化史观。它认为人类社会近现代的历史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即现代化的历史。

第四,革命史观。它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

第五,社会史观。它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经济、政治、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

第六,生态史观。它认为历史流变中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识世界,用历史的、全面的、辩证的方法研究和评价历史,从而明确历史论证的方法。

三、培养学生历史论证能力的三个阶段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遵循了历史学科研究的路径,尝试分阶段培养学生的历史论证能力,并初步形成了培养论证能力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论点概括与提取

大多数的历史论点是从史料中提取和概括出来的,所以在第一阶段,笔者重点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帮助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提高学生表述结论的能力。具体操作分为两步:第一步,笔者通过选择题的形式,选择史料与史论匹配的一组,让学生认识史论的严谨性;第二步,笔者通過呈现大段史料,引导学生提取结论,培养学生自主概括观点的能力。

2.第二阶段:引导学生多角度积累论证方法

这个阶段是发现和总结论证问题的常规角度。笔者将其分为两步:第一步,通过解答例题,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总结论证问题的角度;第二步,实战演习。笔者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史观进行训练。

3.第三阶段:通过观点论证题,培养学生的论证能力

在这一阶段中,笔者共分了五步来完成:第一步,通过典型例题,尝试建模。笔者引导学生先提炼出明确的观点,并全面、精准地表述出来,然后从多角度论证问题;第二步,运用观点评述题的一般思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自主训练;第三步,学生展示训练成果,师生集体批改;第四步,学习SOLO评价体系,进一步理解论证思路;第五步:根据经验和SOLO评价体系,笔者引导学生进行巩固训练,强化学习成果。

通过评价标准,笔者让学生检查自己停留在哪个层次,并在每次做完题目后进行反思。长此以往,学生能固化论证思维模式,逐渐把握论证的层次,提高历史论证的能力。

综上所述,历史论证能力涵盖了历史学科史料概括能力、迁移运用能力、描述和阐述能力等多种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论证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综合素养,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史观史料笔者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深蓝要办“重建中华史观公投”
浅谈新史观与唯物史观的关系
全球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