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遥
(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南京,211816)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同志在会上指出,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习近平同志同时还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同时,《意见》强调,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2]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大学阶段,也正是思想道德体系逐步形成的阶段,但同时也面临着西方思潮冲击、网络暴力显现等挑战。因此,对在校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时代所需、形势所切。在各类新媒体已全面覆盖和渗透的形势下,如何用好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媒体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带来机遇[3]
第一,新媒体的便捷性扩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渠道。高校大学生已基本做到人手一台手机。在校园里,利用手机随时随地传播各种信息,已成为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这拓宽了传统信息的传播渠道,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大大缓解,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渠道和载体。
第二,新媒体的互动性强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反馈。与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向单一性不同,评论和留言功能是新媒体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大大改变了价值观教育自上而下、强制灌输的教育模式,通过让学生“发声”,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敢于说出心里话、真心话,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同时,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度。
第三,新媒体的多样性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形式。限于载体的单一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都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展现,相对单一的形式不容易激发大学生的兴趣,从而使传播和教育效果降低。而新媒体融合了动画、点播、链接等形式,大大丰富了表现形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增强教育实效。
第四,新媒体的渗透性强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心认同。新媒体已覆盖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类订阅号、微博动态成为了大学生获取最新信息的重要渠道。利用新媒体平台“搭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大学生从内心理解和认同,进而接纳和内化,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大学生个性特点需要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大学生性格的个性化特征需要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追求时尚,他们厌倦千篇一律的“批量生产”,喜欢彰显个性的“私人订制”。而新媒体的分众特征,通过不同的订阅号推送不同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满足了大学生的个性特点。
第二,大学生时间的碎片化特征需要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赛分散,在课间休息、食堂就餐、午休期间、睡前卧谈等场合有大量的零散时间。新媒体借助手机平台,使原先厚重的阅读变得随意、简易、轻松,符合大学生的时间需求和校园生活特点。
第三,大学生思维的创新性特征需要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95后”的大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敢于突破常规,大胆探索实践。对于新媒体的创新体验具有渴求和认同的心理。因此,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搭载新媒体平台,更有利于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
随着新媒体在高校大学生中的广泛使用,各高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媒体传播平台也给与了足够的重视,校园网的不断完善,微博,微信等官方公众平台的建立为高校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新的创新手段。
(一)校园新媒体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在校级层面,均开通了学校官微、团委官微等新媒体微博、微信平台。通过查看微信公众号的往期推送,发现在学校官微多以人物访谈、新闻通讯等具体事例形式讲述校园里的先进典型,弘扬正能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团委官微,除了一些身边榜样的先进典型事迹,还有一些理论类文章,通过一图读懂、名家解读等形式,以快捷易懂的形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微信号发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类推送阅读数量与其他类信息基本持平,一些引起较大反响和共鸣的文章阅读量和点赞数都较高。此外,还有学校的思政网等专题网页内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板块来进行展示和传播。
(二)大学生对新媒体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情况
通常来说,认同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个体层面,即个人对自我的社会角色或身份的理性确认;二是社会层面,认同是全体社会成员对信仰和感情的共享,它维系了整个社会共同体的内在凝聚力。”[4]
为此,笔者以随机访谈等形式了解大学生对新媒体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情况。对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熟悉程度,受访者普遍表示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及具体24字内容。在谈到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信息的获取渠道时,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都在新媒体相关渠道和平台,通过一图读懂、专题推送、身边榜样等形式学习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参与过新媒体线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点赞、转发、投票等活动。在谈到新媒体渠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超过90%受访者表示对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示欢迎,认为符合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接受特点和阅读习惯。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制度,建立顶层设计机制
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宣传思想部门和校园文化部门应主动担负起新媒体传播渠道的主体责任,坚持党管媒体原则,着力打造集群化、系统化、网络化的新媒体工作格局。针对新媒体发展现状,及时出台、修订、完善一批规章制度,健全新媒体建设与管理实施办法。特别是在当前,学校官方新媒体公众号和各二级单位微信公众号已成为校务公开、服务师生的重要载体和重要窗口,为此,应加强顶层设计,以公众号为抓手,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审核机制和信息发布导向机制,使公众号率先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成为密切联系师生、引导校园舆论的重要窗口。
(二)主动占领阵地,选树先进典型,建立氛围营造机制
在新媒体情境下,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认知、到认同、到内化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为此,必须主动占领各种新媒体阵地,主动发声,主动亮相。同时,要注意选树大学生身边的各类先进典型,通过种种事例让大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在自己身边。不断加强正面引导宣传,培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认识和内心认同。
(三)突出实践育人,线上线下结合,建立良性互动机制
在新媒体情境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字宣传和微信推送上,必须将学习与践行相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线上发起与线下开展相结合。为此,可以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精心设计开展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活动,进一步使大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达到学而思、学而信、学而行的作用。
(四)创新文化载体,设计文化产品,建立首发原创机制
新媒体的多元性决定了创意在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中必将发挥巨大作用。因此,必须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原创性地开发相关的新媒体文化产品,努力让有意义的宣传教育变得有意思。例如,可以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比赛,学生通过编剧、参演等过程,使学生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同时,创作完成的微电影还可以在网络广泛传播,进一步扩大宣传效果。
(五)提高媒介素养,做好舆情监控,建立监督保障机制
利用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后离不开一支专业的宣传队伍、创作队伍和监管队伍。为此,必须提高相关师生的新媒体媒介素养,定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新媒体技术培训,主动关注时事热点和社会热点,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政治立场坚定、媒体意识敏锐、业务技能突出的专业人才。同时,充分发动网络文明志愿者力量,建立完善的新媒体网络舆情监察机制,第一时间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的有害言论进行相关处理。大力提升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营造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