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男女生“错龄入学”有待研究
近日,有媒体报道,深圳一老师调研发现,在同一年龄段,女生的学业优势不断扩展和延伸,几乎在所有学科领域、在各级教育水平上的学业表现都超过了男生,因此建议推行“错龄入学”,让男孩比女孩晚入学。此新闻一出,引起网友热议,有网友表示,女生综合表现力确实整体优于男生。不过,也有网友反驳称男生后劲足,完全没必要。(1月4日 《珠海特区报》)
【点评】学业优势不等同于智力优势,目前似乎还没有研究表明,在同龄条件下女生智力水平要高于男生。报道中的调研,可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国内的教育体制和模式更有利于女生,就此探讨实施教育改革或许有参考意义,但是否有必要实行男女生“错龄入学”,还需进一步探讨研究,否则将失之片面,不够科学。
要求家长发“惩罚红包”极为不妥
期末考试成绩刚出来,辽宁铁岭某小学老师将学生个人成绩通过微信发送给家长,同时提醒家长根据约定,对照孩子不及格的分数按科目一分一块钱在家长微信群上发红包。老师留言过后,一些家长分别发出了标有“惩罚”字样的红包。对于这样的举动,有的家长赞同,有的家长反对。(1月13日 《华商晨报》)
【点评】在教育工作中,涉及财物方面的惩罚,哪怕数额很少,也容易引起不必要的争议,建议教师谨慎使用。其实,要加强家校联系、提醒家长督促孩子学习,有很多可行的方法,如电话提醒、登门家访、给家长的一封信等。教师创新工作方法的意识值得肯定,但要注意方式和细节,全面考虑其可行性。
“用表情包答题”之风不可长
在期末考试中,不少学校出现“另类答题”。一名学生在数学几何题的答卷上写下“老师,我不会做啊,我已经尽力了,给我一分回家过年吧”,并在旁边配上一个“祈求脸”和一个“哭”的表情包图案。还有的卷子出现更“雷人”的答案,比如画上一个“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的图标,让改卷老师“点击一下”。(1月16日 《广州日报》)
【点评】近年来,这样的答题方式似乎有蔓延之势,学生有可能是受网络搞笑图片或段子的影响,对此学校和老师应该引起重视,不能任由这样的风气蔓延。学习和考试是严肃的事情,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对待。对于这种“另类答题”,学校和老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批评教育,该严厉时要严厉,切不可助长此风。
让学生推广学校公众号要注意方式
有网友爆料,四川的一所高校给学生布置一项“特殊”的寒假作业,内容是要求学生在寒假推广该校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并要求有“点赞”,且“点赞”数量还有特定的要求。该校有辅导员认为,学校这样安排的目的,可能是学院领导觉得这样可以锻炼学生。(1月12日 《北京青年报》)
【點评】排除盈利目的,从引导学生关注学校发展、培养爱校情感等角度出发,让学生多关注、推广学校的微信公众号并没有错,只是这样的要求不能太过分,要注意使用恰当的方式。如果把关注和推广公众号作为硬性要求,并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挂钩,显然有胁迫学生之嫌。学校应该改“胁迫”为“倡导”,回归教育的正道。
师范院校的定位就应该是培养教师
“‘十三五期间,中国现有的181所师范院校一律不更名、不脱帽,聚焦教师培养主业,教育部党组已经通过这个意见。”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1月15日在北京表示,“要强调教师的基本功,强调教师的专业性,吸引更高水平的年轻人从教。”(1月15日 中新网)
【点评】这一来自教育主管部门的意见,其实折射出一个现实,即有部分师范院校并不安于师范院校的办学定位,而是想“脱掉”师范这一帽子。很显然,如果不解决导致师范院校不安于师范办学定位的根源问题,就是明确限制师范院校不更名、不脱帽,其办学心思也恐难集中到办好师范教育上。为此,国家在“限定”的同时,更应注重“帮扶”,给予师范教育更多的支持和指导,促使师范院校专注于师范教育,培养更多基本功扎实、专业技能过硬、师德修养优良的高水平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