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宏鹏,张猛,陈锋,李通,孙芳,唐卫中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宁530021)
广西南宁西乡塘地区结直肠癌全结肠镜筛查结果分析
单宏鹏,张猛,陈锋,李通,孙芳,唐卫中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宁530021)
目的 分析广西南宁西乡塘地区结直肠癌全结肠镜筛查结果,以便及早进行干预。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做为初筛手段,确定高危人群。以全结肠镜做为进一步检查方法,对南宁西乡塘地区的结直肠癌发病高危人群进行全肠镜的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所有病变的诊断及转归判定以内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结果为依据。对得到的基本资料、病变部位分布情况进行描述;用SPSS17.0软件分析各种肠道病变的检出率,对各种影响因素与腺瘤发病率的差异进行χ2检验。结果 14个月内共筛查725例高危人群,符合纳入标准684例。其中检出腺瘤65例,其他病变41例。60~69岁组腺瘤的检出率高于40~49岁组(P=0.011),有吸烟史组腺瘤检出率高于无吸烟史组(P=0.008)。结论 全结肠镜的筛查能有效发现高危人群中的癌前病变(腺瘤);高龄与结直肠腺瘤的发生相关,吸烟史是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
结直肠癌;大肠腺瘤;全结肠镜;高危人群;筛查;广西南宁西乡塘地区
近年来随着城市污染等危险因素逐渐增加及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的癌症发病率不断升高[1, 2],结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位于我国癌症发病率前6位[3~5]。同时结直肠癌在全球的发病率亦高居癌症发病率第3位。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约9%的癌症相关死亡由结直肠癌所致[6]。对于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癌变组织是目前已知可能治愈的惟一方法[7,8]。但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不重视、早期筛查不严格或未及时复查等各种原因,影响了早期结直肠癌的检出率[9,10]。大部分患者就诊时病变已处于进展期甚至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11]。即使接受手术切除、术后放疗或化疗等治疗,患者的预后亦不理想,复发和转移机率较大。全结肠镜检查是目前结直肠息肉、腺瘤及结直肠癌的最佳筛查方法[12]。近年来,美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明显下降,主要是因结肠镜对结直肠癌的筛查和腺瘤的摘除,从而降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和进展[13]。因此,对城市中的结直肠癌高危人群进行全结肠镜的筛查有重要意义。
1.1 临床资料 2014年12月~2016年1月我院行早诊早治肠镜筛查的高危人群725例,其中9例因疼痛无法忍受而终止肠镜检查,32例因肠道准备差而未能进行至回盲瓣,共41例个体予以剔除。符合研究标准个体共684例,男232例、女452例,年龄(53.31±8.01)岁。
1.2 筛查方法 在西乡塘各社区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对40~69岁的西乡塘常住人口问卷调查。问卷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饮食习惯、吸烟饮酒史、家族史、既往病史等内容。对这些问卷进行分析及风险评估(评估软件完成),筛选出患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建议其来我院进行全结肠镜筛查。筛查前告知全结肠镜检查方法及必要性,对其中未能完成筛查的个体予以剔除,肠镜筛查由我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副主任以上职称的外科医生完成。
1.3 诊断标准 对有肠道病变者提取病理标本,结果以我院病理科出具的病理诊断为准。病理类型包括腺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潴留性息肉、混合型息肉、肠炎、憩室等不同类型。病变部位由远到近依次分为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肝曲、降结肠、盲肠共7个节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各种影响因素与腺瘤发病率的差异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各种结直肠病变的检出率 全结肠镜筛查发现结直肠病变106例,检出率为15.50%。其中89例为息肉性病变(检出率为13.01%),17例(2.49%)为其他病变(梭形细胞性肿瘤1例,肠炎8例,憩室6例,肛乳头肥大1例,肠黏膜黑变1例)。89例息肉性病变检出者中腺瘤性息肉65例,增生性息肉15例,炎症性息肉2例,错构瘤性息肉1例,潴留性息肉1例,混合性息肉5例。
2.2 受检者病变部位分布及数量 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肝曲、升结肠、盲肠检出的病变分别占30.19%、33.02%、11.32%、22.64%、5.66%、22.64%、3.77%,其中65例腺瘤性息肉检出者中,55例累及1个部位,7例累及2个部位,3例累及3个部位,乙状结肠、直肠、横结肠、升结肠的检出比例较高(分别占18.87%、17.92%、15.09%、13.21%)。65例腺瘤性息肉检出者中,52例仅检出1枚息肉,7例检出2枚息肉,6例检出3枚或3枚以上息肉。
2.3 受检者年龄与腺瘤性息肉检出率的关系 随年龄增大,腺瘤性息肉检出率逐渐升高,40~49岁、50~59岁、60~69岁年龄组检出率分别为7.03%(18/256)、8.33%(20/240)、14.36%(27/188)。60~69岁年龄组较40~49岁年龄组检出率高(P=0.011)。其余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2.4 受检者性别与腺瘤性息肉检出率的关系 在65例腺瘤性息肉检出者中,男28例(腺瘤检出率4.09%),女37例(腺瘤检出率5.41%),男女比值为1∶1.32,两性别间比较,P>0.05。
2.5 受检者饮食及生活习惯与腺瘤性息肉检出率的关系 受检者不同食盐、油脂、腌制食物、蔬菜、水果、肉类、粗粮、茶类的摄入量及运动量与腺瘤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2.6 受检者吸烟饮酒史与腺瘤性息肉检出率的关系 684例受检者中共189例有吸烟史(每天吸1支以上并连续或累计6个月以上),其中27例(3.95%)受检者检出腺瘤性息肉,38例(5.56%)无吸烟史者检出腺瘤性息肉,吸烟史与非吸烟史者腺瘤性息肉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684例受检者中共283例有饮酒史(平均每周至少1次,连续6个月以上),其中30例(4.39%)受检者检出腺瘤性息肉,35例(5.12%)无饮酒史者检出腺瘤性息肉,饮酒史者与非饮酒史者腺瘤性息肉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5)。
2.7 受检者既往病史与腺瘤性息肉检出率的关系 487例有潜血实验阳性史,其中43例(6.29%)检出腺瘤性息肉,22例(3.21%)潜血实验阴性者检出腺瘤性息肉。223例有肠息肉病史,其中24例(3.51%)检出腺瘤性息肉,41例(5.99%)无肠息肉病史者检出腺瘤性息肉。399例患者有结肠炎病史,其中33例(4.82%)检出腺瘤性息肉,32例(4.68%)无结肠炎病史者检出腺瘤性息肉。90例有高血压病史,其中7例(1.02%)检出腺瘤性息肉,58例(8.48%)无高血压病史者检出腺瘤性息肉。135例有高血脂病史,其中9例(1.32%)检出腺瘤性息肉,56例(8.19%)无高血脂病史者检出腺瘤性息肉。33例有糖尿病史,其中1例(0.15%)检出腺瘤性息肉,64例无糖尿病史者检出腺瘤性息肉。受检查既往病史与腺瘤性息肉检出率无关(P均>0.05)。
2.8 癌症家族史与腺瘤性息肉检出率的关系 在684例受检者中共593例有癌症家族史(血缘亲属中患任意一种癌症即认为具有癌症家族史),56例(8.19%)受检者检出腺瘤性息肉,9例(1.32%)无癌症家族史者检出腺瘤性息肉。350例有结直肠癌家族史(血缘亲属中患结直肠癌即认为有结直肠癌家族史),28例(4.09%)受检者检出腺瘤性息肉,37例(5.41%)无结直肠癌家族史者检出腺瘤性息肉。癌症家庭史与腺瘤性息肉检出率无关(P均>0.05)。
结直肠癌早期最常见的癌前病变就是腺瘤[14]。因此,对高危人群进行有效的结直肠癌前病变筛查,尽早确诊息肉或腺瘤存在的同时给予及早病理活检和摘除处理,可明显控制和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结直肠癌的筛查方法有多种,传统的筛查方法如大便潜血试验、钡灌肠造影等对确诊结直肠癌或癌前病变有一定局限性[10],不能达到满意效果,最终还需全结肠镜检查对比验证作为确诊依据[9,15]。
本研究中结直肠各种病变共筛查出106例,检出率达15.50%。其中腺瘤性息肉65例,检出率为9.50%。本研究结果显示,60~69岁组腺瘤的检出率高于40~4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高龄与结直肠腺瘤乃至结直肠癌的发生相关。有吸烟史者腺瘤检出率高于无吸烟史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有吸烟史的高危人群患腺瘤性息肉及结直肠癌的风险更高。但对于吸烟史与促进结直肠腺瘤乃至结直肠癌发病的机制,暂时尚无确切理论支持。
在本筛查中,患者性别、饮食及生活习惯、饮酒史、既往疾病史、癌症家族史对腺瘤性息肉检出率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饮食及生活习惯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个因素分析很难得出有统计学差异的结果。潜血试验阳性、肠息肉疾病史不影响对腺瘤性息肉的检出率。部分研究表明结直肠癌家族史与腺瘤性息肉,乃至结直肠癌的发生直接相关[4]。但本次试验腺瘤性息肉的检出率并无统计学差异。原因可能是由于结直肠癌的发生除了遗传因素外,各种其他因素引起的散发性病例亦是结直肠癌患者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 全结肠镜的筛查能有效发现高危人群中的癌前病变(腺瘤);高龄与结直肠腺瘤的发生相关,吸烟史是结直肠腺瘤的高危因素。
[1] 陈万青,郑荣寿,张思维,等.2003~2007年中国癌症发病分析[J].中国肿瘤,2012,21(3):161-170.
[2] 陈万青,郑荣寿,曾红梅,等.2011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2015,24(1):1-10.
[3] 张进文,谭少华,徐义祥,等.结肠镜筛查203例无症状人群结直肠癌及腺瘤检出率分析[J].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4,3(6):459-463.
[4] 陈琼,刘志才,程兰平,等.2003~2007年中国结直肠癌发病与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2012,21(3):179-182.
[5] 王宁,孙婷婷,郑荣寿,等.中国2009年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资料分析[J].中国肿瘤,2013,22(7):515-520.
[6] Wiseman M. The second 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 expert report. Food, nutriti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the prevention of cancer: a global perspective[J]. Proc Nutr Soc, 2008,67(3):253-256.
[7] 黄甫达,杨昌谋,郭俊宇,等.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Dixon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对比[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2(2):291-295.
[8] Kuijpers CC, Sluijter CE, von der Thusen JH, et al. Interlaboratory Variability in the Histologic Grading of 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s in a Nationwide Cohort[J]. Am J Surg Pathol, 2016,40(8):1100-1108.
[9] 居峰,左君波,夏加增.结直肠癌筛查的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2):105-107.
[10] 赵君,王亚东,王贵齐,等.结直肠癌筛查方案的应用与优化[J]. 中国全科医学,2014,17(30):3541-3544.
[11] Bhise V, Modi V, Kalavar A, et al. Patient-Reported Attributions for Missed Colonoscopy Appointments in Two Large Healthcare Systems[J]. Dig Dis Sci, 2016,61(7):1853-1861.
[12] Wu X, He X, Li S, et al. Long Non-Coding RNA ucoo2kmd.1 Regulates CD44-Dependent Cell Growth by Competing for miR-211-3p in Colorectal Cancer[J]. PLoS One, 2016,11(3):e0151287.
[13] Center MM, Jemal A, Smith RA, et al. Worldwide variations in colorectal cancer[J]. CA Cancer J Clin, 2009,59(6):366-378.
[14] 许岸高,徐永成.大肠癌的筛查与监控[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9,14(4):267-271.
[15] Sakata S, Grove PM, Stevenson AR, et al. The impact of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on polyp detection during colonoscopy: a proof of concept study[J]. Gut, 2016,65(5):730.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桂科攻1598012-20)。
唐卫中(E-mail:twz1969@163.com)
10.3969/j.issn.1002-266X.2017.09.033
R735.3
B
1002-266X(2017)09-0094-03
2016-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