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林
思维导图又称作心智图,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专家东尼·博赞所创,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它结合了全脑的概念,包括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等,具有表达层级关系和图文并茂的特点。
思维导图绘制简单、易于掌握,思维导图软件操作简单,功能强大,能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语文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
思维导图能帮助教师清晰地呈现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系统完善的知识框架,有助于教师更高效、系统、灵活地备课、上课及整理复习。
备课是教学的关键。针对语文的学科特点,可以按照熟悉内容、绘制导图、生成资料三个步骤实施。
比如在教学《晏子使楚》这一课时,我仔细研读课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了在本课的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故事的经过、体会晏子的人物形象是教学的重点,体会晏子的语言妙在何处是难点,而分角色朗读则是本文的朗读训练点,按照课题质疑就可以很好地切入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熟悉课文主要内容、掌握重难点及各部分内容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我将思维导图划分为:什么人(晏子)?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有何特点?怎样读?怎样写?将课文学习分为五个分支,各个分支依层次关系绘制出思维导图。对于教学的重点,可用不同的颜色和字体强调,并添加图片让思维导图更形象化,还可以利用编号排列出知识点间的先后关系。
利用软件做出的思维导图,可用导出功能将思维导图内容生成 Powerpoint、PDF、视频等格式的文件,既可以方便教师进行备课、授课,又可以发送给学生进行巩固、复习,还可以与其他教师共享,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思维导图不仅有助于教师备课,更有利于教师授课模式的转变,能很好地促成师生互动,构建开放的高效课堂。例如,在教学《难忘的启蒙》一课时,在导入新课阶段我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学生提出了五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课文回忆了哪几件事?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从中可以体会出作者对老师什么样的情感?能学到什么写作方法?我依据学生的提问,相机板书思维导图,绘制出红、蓝、橙、绿、紫五个鲜艳的主分支,并在上面用较大的字依次写上关键词:启蒙、回忆、老师、情感、写法五个分支。接下来,采用扶放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一起来解决第一分支的问题,学生回答后我板书,在第一条主分支的后面补充次级分支。然后将其余三个分支的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小组合作研读内容,汇报并派代表板书次级分支的内容。最后,让小组代表依据板书的思维导图,对一节课的内容作回顾和总结。
在整理复习的环节,通过思维导图,使得原本分散的知识形成网络,便于学生从中提取知识,效果更佳。例如:
教师可以在单元教学内容结束后,布置学生绘制本单元内容的复习导图。
在教学实践中,思维导图成为了我探索新型教学方式的有力工具。师生在思维导图的运用中共同探索有特色的“思维导图高效学习法”,在课内外构建“做中学”的主动学习方式,形成了“课前+课中+课后”的思维导图整合的整体学习循环体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能让学生更系统化、整体化和灵活化地进行学习,提高了学生课内外学习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