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峰, 王 伟, 张中平
(江苏大学附属武进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江苏 常州, 213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20例胃早癌患者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效果观察
叶小峰, 王 伟, 张中平
(江苏大学附属武进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江苏 常州, 213000)
胃早癌;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中西医结合疗法
早期胃癌[1]是指胃癌局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浅层,目前临床普遍运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2]治疗早期胃癌,但仍有患者经单纯西医治疗后症状未缓解。本研究对早癌患者行ESD治疗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现报告如下。
选择本院消化内科2013年4月—2017年4月确诊为胃早癌行ESD的患者40例, ESD术后病理提示胃早癌,均完整切除,术后水平切缘及基底部正常。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男13例,女7例, ESD术前病程7.6~29个月,平均病程(9.5±24.6)个月; 年龄43.4~72.6岁,平均年龄(62.5±5.63)岁。观察组男9例,女11例, ESD术前病程5.5~24个月,平均病程(8.6±19.5)个月; 年龄48.5~75.6岁,平均年龄(65.5±7.3)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
对照组于术后进食开始服用2个月雷贝拉唑胶囊, 20 mg/d, 1次/d, 并给予10 d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0 (2次/d)+奥硝唑0.5 (2次/d)治疗; 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中药汤,方剂组成为: 黄芪、太子参各50 g, 茯苓、白花蛇舌草各30 g, 丹参、莪术各15 g, 白术、木瓜各12 g,乌梅、柴胡、厚朴各9 g。湿浊偏重者去太子参、黄芪加沙参100 g, 苍术9 g, 砂仁6 g; 兼阴虚者加天冬、麦冬各15 g; 疼痛明显加白芍、木香各12 g, 延胡索、佛手各1 g。水煎服,取药汁400 mL, 分早晚2次服用,每天1剂。服用疗程为3个月。
① 症状疗效改善标准: 完全缓解: 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 有效: 症状及体征有所减轻; 无效: 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总有效率以完全缓解+显效例数计算。② 内镜下疗效标准: 完全治愈: 仅见内镜ESD疤痕,胃黏膜颜色正常,未见萎缩、肠化等改变; 有效: 内镜下见ESD疤痕愈合,胃黏膜轻度水肿,黏膜见小范围局灶萎缩、肠化异常; 无效: 内镜下ESD疤痕愈合,胃黏膜仍见大片状异常黏膜,如萎缩、肠化及明显糜烂等。③ HP转阴率: 采用14C呼气实验,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月HP阳性率。
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数据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中完全缓解12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 对照组中完全缓解8例,有效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镜下疗效为完全治愈1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 对照组内镜下疗效为完全治愈10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5%,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HP阳性17例,治疗后HP阳性为3例, HP转阴率为70%; 对照组术前HP阳性16例,治疗后HP阳性为8例, HP转阴率为40%,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国是胃癌高发区,胃癌的发生病因常与遗传、HP感染、不良生活习惯等有关,胃癌的发展往往经历早癌阶段,目前可以通过内镜采用ESD技术对早癌病灶进行完整切除,避免了胃切除手术和对患者的巨大创伤,并保留了器官功能。ESD术后临床上往往给予单纯西医抑酸、保护胃黏膜治疗,早癌病灶周围往往伴有严重黏膜萎缩、肠化等现象,单纯西医治疗并不能逆转这种黏膜的改变,且很多早癌患者合并HP感染耐药, HP感染也是引起黏膜病变甚至癌变的常见病因,常规西药抗生素治疗也很难清除这种耐药HP感染,因此这就是很多患者单纯西医治疗后仍旧出现症状迁延、缓解不明显、术后复查内镜胃黏膜萎缩、肠化改善较差等情况的原因。
早期胃癌、胃癌前病变[3]是一个病理性概念,包括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主要伴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中,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率高,病程长,尤其伴有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时,癌变率高达10%。胃癌前病变具有双向转化的特点,早期干预可有效逆转细胞向恶性发展并预防胃癌的发生。癌前防治是中医学“治未病”学术思想在防治重大疾病中的具体应用,中医药认为脾胃气虚为发病根本,气滞血瘀,痰凝阻络为核心病机,通过益气活血,化痰通络的方法可以保护胃黏膜、影响细胞增殖和诱导 凋亡,下调胃癌相关基因表达等抑制肠化生,逆转癌前病变。姜宁等[4]应用META分析了23篇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RCT研究,对2 537 例 PLGC 患者治疗的疗效分析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胃癌癌前病变患者的总体症状及病理学特征,如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均有改善,可以延缓或逆转患者萎缩性胃炎进展。张敏芬等[5]采用益气健脾,化痰理气的参芪方(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生薏仁、木香、石见穿、土茯苓、浙贝母等组成)对60例CAG伴重度IM患者治疗后发现,使用中药后患者胃镜复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上皮内瘤变减轻,总有效率为93.33%。白宇宁等[6-8]认为“脾虚络阻毒损”为胃癌癌前病变的基本病机,应用“健脾益气、通络解毒”治则治疗40例CAG, 临床总有效31例(77.50%), 治疗前后胃镜结果补缴有显著差异(P<0.05), 同时采用健脾通络方(太子参、炒白术、茯苓、法半夏、丹参、莪术、三七粉、浙贝母、藤梨根、甘草)健脾化痰、理气活血治疗65例PLGC患者6个月,结果显示其具有保护胃黏膜,诱导PLGC患者胃黏膜细胞凋亡的作用。 患者胃黏膜COX-2、NF-κBp65因子及阻止凋亡的Bcl-2蛋白阳性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 抑癌基因Bax蛋白阳性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
黏膜异性增生、萎缩性胃炎等在中医里属于“胃脘痛”、“胃痞”的范畴,谢旭善[9]将“胃脘痛”、“胃痞”分为脾胃虚弱、脾胃虚寒、寒热错杂、胃阴不足4种类型,而脾胃虚寒型最为常见,治疗上应以益气补脾、生津养胃、活血通络立方。本研究中,中药方中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之功效; 太子参可益气健脾、生津润肺; 茯苓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白花蛇舌草可清热解毒、消痛散结、利尿除湿; 丹参可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 莪术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白术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 木瓜可健脾消食; 乌梅可敛肺、涩肠、生津; 柴胡可和解表里、疏肝升阳; 厚朴可行气消积、燥湿除满。全方配伍,共奏益气补脾、生津养胃、活血通络之功效。
[1] Toyonaga T, Man-i M, East J E, et al. 1635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cases in the esophagus, stomach, andcolorectum: complication rates and long-term outcomes[J]. Surg Endosc, 2013, 27(3): 1000-1008.
[2] Takashi Kosaka, Masaki Endo, Yousuke Toya, et al. Clinical Impact of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J].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13(01): 131-8.
[3] 张德英, 候卓成, 李卫强. 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杂志, 2016, 43(1): 207-210.
[4] 姜宁, 黄宣, 范一宏, 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前病变疗效的系统评价[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5, 33( 1): 149-154.
[5] 张敏芬. 参芪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临床研究[D].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6] 白宇宁, 王少丽, 姚乃礼, 等. 健脾通络解毒方加减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40例临床观察[J]. 中医杂志, 2014, 55( 4): 301-304.
[7] 白宇宁, 张平, 李理, 等. 健脾通络解毒方对胃癌前病变患者胃黏膜COX-2、NF-κBp65 及 Bcl-2表达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35( 2): 167-173.
[8] 白宇宁, 张润顺, 朱昱翎, 等. 从“脾虚络阻毒损”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J]. 中医杂志, 2013, 54(1): 26-28.
[9] 李婕, 谢旭善. 谢旭善老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J]. 亚太传统医药, 2014, 10(5): 101-102.
R 735.2
A
1672-2353(2017)23-224-02
10.7619/jcmp.201723093
2017-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