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肉瘤误诊为内膜息肉的临床病理分析

2017-04-03 17:39:07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453000石瑞芳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8期
关键词:过度生长肉瘤宫腔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453000)石瑞芳

子宫腺肉瘤又称子宫苗勒氏腺肉瘤,最先由Clement[1]于1974年首次报道,它是一种低度恶性的混合性肿瘤,由良性腺体和肉瘤间质构成。发病率极低,约占子宫肉瘤的8%[1],预后良好,但也有转移和侵袭的倾向,治疗方法存在争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6岁,因“阴道流液2月”为主诉就诊,绝经13年,阴道流液伴少量出血2月,局部上药治疗,效差。彩超示:宫腔占位。妇科检查发现宫颈息肉样物,病检结果回示:(宫颈)子宫内膜息肉。之后入院,盆腔平扫+增强CT:子宫体积饱满,宫腔扩大,内可见团块状异常影,子宫后壁低信号结合带,局部走形欠连续,边缘毛糙,局部向宫腔凸起。手术所见:子宫如孕2月大,宫腔充满灰白色糟脆组织。临床诊断:子宫内膜癌。

1.2 病理检查 大体标本:全切子宫12.0cm×9cm×5.5cm,临床已切开,肌壁厚约1.5cm,内膜面灰红色,厚约0.1cm,宫腔内可见一新生物,10.0cm×8.0cm×3.5cm,结节状,切面灰红色,质脆,侵及宫壁<1/2。

镜下所见:肿瘤由上皮及间叶成分构成,上皮为良性子宫内膜腺体。间质呈肉瘤样改变,细胞密集,异型性明显,呈梭形,界不清,有腺周袖套样结构,未见异源性分化。

病理诊断:子宫苗勒腺肉瘤。

免疫组化:C D 1 0(间叶+),Vimentin(间叶+),SMA(间叶-),AE1/AE3(上皮+),CK5/6(上皮+),ER(上皮+),PR(部分上皮+),Ki-67(+30%)。

明确临床诊断:低级别子宫腺肉瘤。

术后恢复良好,办理出院。现已随访3个月无复发,继续密切随访。

2 讨论

子宫苗勒氏腺肉瘤病因不明确,可能来源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中位发病年龄58岁,异常阴道出血是最常见的症状[2]。由于缺乏典型临床表现,肉瘤成分分化好似子宫内膜间质成分,易误诊为子宫内膜息肉,通常依靠子宫切除确诊。本例在活检时误诊为宫颈内膜息肉,子宫全切后经免疫组化确诊。

腺肉瘤最常发生于子宫内膜,其次宫颈[3]。大体呈实性息肉样肿块,平均直径6.5cm。镜下由良性或非典型性上皮和恶性间质成分构成,上皮多为子宫内膜上皮,间质类似于子宫内膜间质,围绕腺体富于细胞,呈“袖套样”结构,核分裂>2个/10HPF,可见异源性成分和性索样分化。WHO(2014版)指出,当高级别肉瘤样成分超过25%时,归入“腺肉瘤伴肉瘤样过度生长”。伴肉瘤过度生长时,侵袭性强,常伴有术后复发和转移[4]。免疫组化:间质成分表达CD10、ER、PR,肉瘤样过度生长区强表达Ki-67和P53。鉴别诊断有腺纤维瘤、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癌肉瘤、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子宫内膜息肉。

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选择性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根据分期辅助化疗和放疗[5-8]。术后应长期随访,预后相对较好,但伴有肉瘤成分过度生长、肌层浸润、异源性肿瘤成分、ER及PR高表达时,复发、转移及死亡率增高。

猜你喜欢
过度生长肉瘤宫腔
儿童下肢长骨干骨折后过度生长的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进展
骨肉瘤和软组织肉瘤
肺动脉肉瘤:不仅罕见而且极易误诊
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
云南医药(2019年3期)2019-07-25 07:25:12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多次人流可导致宫腔粘连致不孕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肠易激综合征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关系的Meta分析
奶牛单纯性蹄壁过度生长的防治
咽旁巨大平滑肌肉瘤一例MRI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