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会东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阜新 123000)
“现代学徒制”是以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与岗位职业资格标准为服务目标,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以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为核心,以所学课程为纽带,实施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多种教学形式,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学校教师、企业师傅的共同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阜新高专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构建本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完善。目前师资队伍缺少企业中经验丰富的技术师傅,多数是以教授理论知识为主的理论课教师,急需打造一批“双师型”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2)课程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当前课程体系还是以传统的课本理论知识为主,缺少直接面对工作岗位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3)教学模式单一。当前教学方式主要还是由学校单一的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其中,理论教学主要在课堂上完成,实践教学多数也是安排在学校的实训室进行。尽管也相应的安排了学生进入企业实践这一环节,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学生进入企业后也只是一些简单的认识实习,不能系统地学习企业的机械工艺流程、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等。
(4)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远远不够。当前只停留在学生走进企业进行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等方面上,在项目共同研发、资源相互利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还不够深入。
(1)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要完善并建立“双师型”结构教师队伍,建立“双师型”素质教师企业化培养制度。一方面聘请一批企业优秀的技术专家和生产一线的技术师傅走进学校承担教学任务,同时负责学校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的培训和指导;另一方面要加强青年教师素质培养,定期选拔一些青年骨干教师参加专业相关的省级、国家级培训和出国培训等,选派青年骨干教师进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2)建设工学结合课程体系,转变人才培养方式。大力加强与企业的紧密结合,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和形式,将企业(行业)标准引入校园,修改现行教学计划,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科目、内容、课时、比例等,删减一些课程的教学学时,建立符合企业工作岗位、工作流程所需要的课程体系。
(3)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实行“半工半读”,达到实质性的“工学结合”,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资源和学校的教育资源,探索建立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为校内实训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的“校中厂”实践教学模式。同时,借助企业相对富余的生产条件,将课堂设在企业,建立“厂中校”的实践教学模式。
(4)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校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的方案,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5)建立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建立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并不断完善由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家长及研究机构共同参与的第三方评价体系,科学评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建立毕业生跟踪制度及分析机制,促进人才培养建设不断完善。
(6)加强和深入校企多方面深度合作。与企业密切合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破解校企合作时的障碍,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虚拟运营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搭建校企数字传输课堂,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使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校企联合教学;创造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理论与实训的学习融为一体,在模拟的、现实的生产环境中学习操作要领和工作流程,保证学生与企业之间的“零距离”。
通过对阜新高等专科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现代学徒制改革进行分析和探讨,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改革、校企深度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对策和建议,这对现代学徒制试点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张迪.高职建筑类专业现代学徒制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