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的尊严理论中国化的探索与实践*

2017-04-02 17:02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人民大众民主马克思主义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思政教学部,陕西 西安 710119 )

【哲学政治】

马克思主义人的尊严理论中国化的探索与实践*

李曼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思政教学部,陕西 西安 710119 )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的品质的东西,就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这一思想包含着十分丰富的理论涵义。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下,社会主义制度是能够充分保障人权、给予人们实现尊严的社会制度,人的尊严问题已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显示出相关研究的紧迫且必要。

马克思主义;人的尊严理论;探索与实践

在当代,无论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因其理论内容的科学性,在当代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从当代中国实际情况看,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原始基因”。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迅速发展和巨大进步给我国公民尊严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制度保障与精神支持,这使得公民的尊严在绝大部分领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得到顺利实现。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化的理性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大的特点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指导,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理论上系统而又初步地回答了在当代中国的社会条件下,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对此,邓小平曾明确地说:“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1]改革开放以来,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其中涉及的马克思主义人的尊严理论中国化的探索,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实现人的尊严的基础和前提。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深刻地认识到一点,要使我国人民大众获得真正的做人尊严,必须解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发展问题,大力发展我国的生产力,这是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基础和前提。对此,邓小平曾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一个很长时期内,“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着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所以,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得太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2]因此,我国的社会主义只能说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这个阶段,中心的任务是解决生产力落后的问题。对此,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3]显然,只有这个矛盾得到根本的解决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水平提高了,才有资格来谈基本的生存尊严,这是因为:“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离开了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的改善,革命就是空的。”[4]改革开放最大的成就就在于,认清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和所处阶段,将主要的精力转移到发展生产力上面来,以解决人民群众基本的生存发展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尊严。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实现人民基本平等、自由尊严的政治保证。众所周知,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设想,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人民大众享有充分平等和自由的民主社会,社会主义的民主超越了以往阶级对立社会的形态,是无产阶级及人民大众真正能够“当家作主”的真实民主,区别与阶级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民主。社会主义的民主,体现的是人民作为历史创造者和主导者、作为真正“社会人”的尊严和地位。然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民主制度不但不够健全、反而受到了连续的损害,经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经验教训之后,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重建社会主义民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试图走出一条不同于前期迷误的民主“新路”,以确保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平等、自由的尊严。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进一步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时,中国共产党人还认识到了保障民主就必须建立一整套相关制度,以制度的形式来确保民主的实施和实现。其中的原因,邓小平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5]也就是说,建立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还和中国本身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是对传统中国封建特权文化的超越。认识到这一点,对于中国真正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尤为重要。因此,改革开放之后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实现人民平等、自由的尊严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证。

3.展社会主义文化是实现人民独立人格、丰富精神世界的思想保证。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设想,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每个社会个体都具有高度的思想自觉,思想文化水平超越了资本主义狭隘的、自私自利的层次,而实现了独立人格、精神充实等“人性全面复归”的目标,当然这是在物质生产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达成的。对于社会主义发展初期的中国来说,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是人权或者个人尊严的前提和基础。邓小平曾作过明确的表态:“人们支持人权,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权。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6]也就是说,在谈人权、公民个人尊严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有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国家和民族尊严和自豪感的觉醒是个体尊严建立的大前提。此外,在谈到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精神世界建构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人还特别注意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这对于公民个体精神丰富、人格独立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特别要注重发展精神文明,将之当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长久任务来抓,循序渐进。对此,邓小平曾精辟地论述道:“随着经济的发展,如果不注意精神文明建设,就有很大危险。精神文明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特别是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和艰苦奋斗。这也不是抓一年两年的事,要一直抓到底。”[7]也就是说,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民众精神境界提升、独立人格尊严的根本保障途径,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化的理性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总体指引下,我们走出了一条既区别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设想的、也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国家曾走过的社会主义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马克思主义人的尊严理论中国化的理性、成熟实践,正是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行进而走向深化的。

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成就了人民大众基本生存发展尊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之内,中国必须将主要的精力放在现代化建设、经济建设上面。但是中国的现代化又不能等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中国必须在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各种弊病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现代化建设。对此,邓小平在回答外国记者的提问时曾明确表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8]至今,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道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这种辉煌成就正以“中国模式”的威名受到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改革开放30多年间,中国跃居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中国亿万的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从“物质紧张”迈向“温饱”,再到今天的“小康”水平。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劲支撑下,过去的近十年间,中国还先后实施了一系列民生保障措施:城镇居民低保全面覆盖、全面减免农业税、基本医疗保障覆盖全民、全民社保制度正有条不紊地推进,等等,这一切都是过去中国任何一个时代不可想象的。所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成就了人民大众基本生存发展的尊严,这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尊严理论中国化实践上的一个成功跨越和突破。

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道路成就了人民大众当家作主、平等自由的社会人尊严。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宏大战略,并在实践上努力践行,以最大可能地保障人民大众的各种政治权利和尊严。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完善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保证了人民行使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到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均得到了严格的实施。同时人民代表来自各行各业,不分民族、出身、性别等,具有十分广泛的代表性。其二,以法律来保障人民大众各种权利的实现。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人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以“法律不是压制自由的手段,正如重力定律不是阻止运动的措施一样”、“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9]的精神作为根本指导,出台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从根本上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和民主自由。其三,完善了执政党的各项监督制度,以保障权力行使的公开化、公正化。对此,邓小平曾多次强调:“我们需要实行党的内部监督,也需要来自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对于我们党的组织和党员的监督”[10]纵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主法治历程,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人民大众当家作主、平等自由的社会人尊严,较之以往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尤其是近年来一系列的微博问政、民间违宪审查的成功事件等,更是体现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逐步实现了社会各阶层的平等、自由和尊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道路可以说基本成就了人民大众当家作主、平等自由的尊严,这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尊严理论中国化在实践上的巨大成功。

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道路成就了人民大众独立人格、精神世界愉悦与多彩的个体内在尊严。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走出了一条区别于西方和中国传统的文化建设道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要搞上去,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管齐下,在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充实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日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其二,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人民大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从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提出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开始,到今天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方针、普及九年甚至十二年基础教育措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政策等等,中国走过了一条由文化建设启蒙人民大众的坚实道路。其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近30多年来,中国各类文化建设工程的有效推进、全民文化活动设施的全面覆盖、文化“请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的有效实施,等等,无不在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这一切,无不向世人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道路正在唤起了中国人民大众内在的精神觉醒、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等,普通民众的文化生活也正由此走向丰富多彩与充实。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马克思主义人的尊严理论中国化探索和实践在充分吸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尊严理论三个基本向度和中国实际情况的有机结合中,日益发展并走向成熟的,我国人民大众的各种尊严诉求也正逐步得到合理的满足。

[1] [5][6][10]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3][4][8][1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813—814.

[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6.

TheExplorationandPracticeoftheHumanDignityTheoryofMarxism

Li Man

(Shaanxi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Xi’an 710119)

Marx and Engels once pointed out that digni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o make a man noble, and all his activities and his efforts have noble quality, justifiably, by the people admire them and on all the things above. This thought contains rich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Under the vision of marxist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e socialist system is able to fully protect human rights, to give people achieve the dignity of social system and human dignity problem has cause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also shows the urgent and necessary related research.

Marxism;Human dignity theory;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2017-10-23

李曼(1974— ),女,满族,河北省石家庄人,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思政教学部副教授,法学博士。

本文系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研究”(项目号:2014A10)阶段性成果之一。

B018

A

1008-4649(2017)04-0052-04

[责任编辑张宇龙]

猜你喜欢
人民大众民主马克思主义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设计为人民服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延安作家转型对网络作家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共产党的现实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