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改造为学科群分馆探索
——以三峡大学为例

2017-04-02 13:25:06唐文惠赵惠婷
关键词:学科群资料室分馆

唐文惠, 赵惠婷

(三峡大学 图书馆, 湖北 宜昌 443002)

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改造为学科群分馆探索
——以三峡大学为例

唐文惠, 赵惠婷

(三峡大学 图书馆, 湖北 宜昌 443002)

学科群分馆是按照学科群相关学科专业对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研究和开发的新型图书馆。通过分析目前我国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的现状、学科群建设在高校建设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等,以三峡大学为例,探讨了高校改造院系图书资料室为学科群分馆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提出了高校学科群分馆建设的策略与措施。

院系图书资料室; 学科群; 分馆建设; 高校图书馆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学科建设重心的调整,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无论在建设方面还是在管理方面都面临重重困难,很多院系图书资料室几乎处于关闭或半关闭状态。结合自身学校现状,通过整合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将按院系设置的图书资料室逐步改造为以学科群资源为集合的分馆,充分发挥专业性文献资源的作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满足新时期用户个性化、专业化需求,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一、背景

1.院系图书资料室在高校建设中的优势散失

作为图书馆的补充,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的资料以其专业性、针对性曾经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学科的分化和融合,信息技术的普遍使用等,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由于缺乏保障机制和有效措施,其专业优势、位置优势、资源优势等正逐渐散失,并暴露出资料老化,管理、业务和服务水平滞后不前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资源建设与利用方面。缺乏统一规划。文献资源建设是一项具有延续性的工作,需要对藏书体系进行合理定位,需要制定短期和长期规划,为文献资源建设提供原则性、方向性的依据。但是,由于管理体制和人员结构的原因,目前许多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的院系图书资料室并没有对本室文献资源建设规律进行研究,更没有进行规划,图书资料基本由老师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购买,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比较盲目和混乱,有限的资金不能被合理运用,文献资源得不到最大程度优化。同时,由于空间的限制,许多院系图书资料室在出现架位不足时,开展的书刊剔旧工作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管理人员常常单纯地以文献的出版年代为标准进行书刊下架,这对藏书体系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是一种破坏。

专业优势不突出,重复建设严重,资料利用率低。由于缺乏统一规划,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在交叉学科文献方面,只要需要,就会购买,造成很多文献重复购置,专业文献的优势没有凸显,专业文献的利用率也较低。

第二,内部管理与服务方面。文献组织管理不规范。馆藏文献的组织,在空间上应条理清楚,规范有序,易于查找借阅;在文献揭示上,应提供多个检索途径,易于查询。但是,由于院系缺乏专业的图书管理人员,其图书资料室的书刊基本交由图书馆分编人员根据学院提供的简单书目信息进行统一分类编目,由此带来不少问题:一是由于没有见到原书实物,分编细节上有可能出现错误;二是分配给每本书的条形码,按要求应贴在书上,但各院系图书资料室的执行情况不同,久而久之,很多图书下落不明;三是分配给每本书的索取号,也并没有按要求粘贴在书脊上,图书的物理位置不明,藏书排架混乱,用户难以查找借阅。随着资料室的图书越来越多,此问题愈显突出。

管理不到位,文献利用率低。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虽然规模不大,但相关的工作缺一不可,需要配备专业的管理设备、专职的管理人员,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才能建设好、管理好。但是,由于各院系情况不同,院系领导对图书资料室的认识不同,许多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配备的管理人员具有兼职性、流动性,变动频繁;开放时间不恒定;没有制定入室须知和书刊借阅规定等规章制度,以致图书资料室的书刊利用率很低,同时也加剧了图书资料室各方面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开放限制,资源共享困难。由于经费投入和体制机制的原因,目前,高校绝大部分院系图书资料室只对本学院教师、研究生和本科高年级学生开放,其他学院的师生无法借阅到需要的文献资料,不能做到资源共享。虽然图书馆对各院系图书资料进行统一分类编目,在图书馆检索系统中可以查到各院系图书资料室图书的收藏情况,但文献可知而不可用的问题令用户非常不满。

2.学科群建设在高校建设中的重要性凸显

学科是大学的基础。学科建设是高校各项建设的核心,是提高高校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基础。从国际趋势来看,未来学科建设重点在跨学科或交叉学科。斯坦福大学2003年起实施Bio-X计划,整合了生物、化学、物理、计算机、工程、医学六大优势学科,组建了“克拉克中心”,建设成效显著,堪称学科建设的“诺亚方舟”。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建设的实施,国内许多高水平大学在学科建设理论与实践探索中提出并开展了学科群建设。

“学科群”是指若干具有相同级次的学科点的集合,以形成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多学科有机综合体。“学科群”具有优化学科结构,拓宽应用学科领域,促进学科融合、渗透,形成新兴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为学科保持优势和增加活力提供可持续性动力以及打破传统学科界限,使师资、仪器设备、科研场所、科技资料等教育科研资源实现自由共享,原有特色学科更加显著,并得到巩固和加强,同时又利用其辐射带动学科群内一些比较薄弱的学科的发展,使这些学科也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形成新兴的优势学科的特点[1]。2015年随着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出台,各高校积极开展学科群建设,学科群建设已成为“十三五”期间我国“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创建中各高校普遍采用的学科建设模式。

3.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求

从古代的藏书楼到20世纪70年代的文化机构,八九十年代的知识宝库、文献、情报及信息交流中心,到21世纪初的学习、研究、社交场所,再到当前的知识创新、学术交流、传播场所,高校图书馆的功能与定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环境的不断变化,高校图书馆已有的功能与定位面临巨大挑战:一是利用图书馆的用户类型逐步分化,出现了以“数据土著”为特点的青年用户群体和以“数据移民”为特点的中老年用户群体;二是图书馆纸质文献阅读率及流通量呈下降趋势,用户学习、教学、科研等行为出现了逐渐“e”化的特点,其自助、自主利用图书馆的需求与行为逐渐增多;三是图书馆传统的信息中介的作用与定位正在逐渐弱化和丧失,信息交流与信息服务体系面临重构。关注用户类型与需求、行为、思维模式的新变化,与用户的学习、生活、社交等环节深度融合,满足用户专业化、个性化需求,以用户可接受及满意度为服务目标,是新时期高校图书馆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2]。

二、意义

高校要发展,除了要具备优秀的人才和较充足的经费外,还应具有较坚实的物质基础,拥有与大学发展和学科建设相适应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作为大学重要的公共服务体系之一,高校图书馆提供着重要的文献信息服务,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增强学术竞争力的重要前提与保障。

为破解院系图书资料室目前存在的困境,适应新时期高校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满足广大师生专业化、个性化的需求,高校有必要改造已有的院系图书资料室,把学科群分馆建设纳入全校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中,合理规划,完善体制机制,有效地促使院系图书资料室向学科群分馆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学科的特色和优势,与校图书馆紧密配合,相互补充,共同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提供优质丰富的文献信息服务。

学科群分馆不同于学科分馆,它是根据高校学科群建设规划,按照学科群内的主干学科、支撑学科、相关学科来集中文献信息资源,对其进行收集、整理、研究和开发,将其整合成学科群分馆,实现藏书、借阅、参考咨询、学术活动一体化的文献资源管理和服务模式。它的建设需要考虑学科群内的主干学科、支撑学科和相关学科的文献资源状况,主干学科、支撑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分布情况,学科群分馆的地理位置等,是高校图书馆在新形势下创新发展的新模式之一[3]。

改造院系图书资料室,通过整合资源,构建一个由总馆及若干以学科群用户为服务对象的学科群分馆组成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一是节约资源成本。院系图书资料室一般是按院系设置的,其数量一般较多,而学科群分馆是按各高校要建设的学科群设置的,其数量明显少于院系图书资料室。数量的减少,高校在设施、设备和管理成本等方面的投入就会减少。

二是优化资源布局。结构合理、布局优化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的根本前提。学科群分馆针对学科群内的主干学科、支撑学科和相关学科,进行专业文献资源购藏,目标明确,对象清晰,为学科交融、形成学科特色优势创造条件,为优势学科的发展提供文献资源保障和知识服务。同时,学科群分馆的建立,在资源建设的特色和种类上与总馆馆藏区别突出,有所侧重,从而与总馆点面结合,优势互补,形成更加特色化和系统性的文献保障体系,实现协调发展的资源布局模式,为保障图书馆服务水平奠定基础。

三是促进学科交融。学科群分馆模式突破了传统图书馆“大而全”的建设理念,通过聚集学科群体系中的特色化和专业化文献资源,搭建近距离的服务平台,开展个性化的特色服务等,实现更大范围的跨时空的资源共建共知共享,有力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

四是满足个性需求。随着人才引进政策的调整,高校集聚了大量高素质人才,他们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对图书馆的利用不仅仅局限于查阅相关文献,获得大量需要辨别甄选的信息,而是希望图书馆能提供更加专业化、个性化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化服务。学科群分馆的建立,有助于图书馆进一步贴近用户,融入用户的学习、生活、社交等环节中,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三、建设

1.学科群分馆的规划

学科群分馆建设是高品质大学建设和优质学科专业群建设的有力支撑与保障。根据《三峡大学“十三五”及2030年远景目标纲要》,未来五年三峡大学将着力建设水科学与工程(省级)、电力与新能源(省级)、医学、生物医药、材料与化工、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文学艺术及民族文化、先进制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道路等九大学科群,并形成5~6个具有较强实力的学科领域。为配合学校学科群建设,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同时考虑建筑、成本、利用等因素,三峡大学在学科群建设的基础上,探索改造院系图书资料室,逐步建立水科学与工程、电力与新能源、先进制造、临床医学、生物医药与材料化工、文学艺术及民族文化等六个学科群分馆,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道路、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等学科群纳入总馆的建设中。

2.学科群分馆的运行模式与管理体制

根据学校学科群建设,结合馆藏状况、院系图书资料室现状和未来发展等,建立适合本校校情的学科群分馆运作模式和管理体制。以三峡大学为例,学科群分馆的运行模式和管理体制如下:

运行模式:“在总馆的统一领导和规划下,以学科群为基础建立学科群分馆”的总-分馆模式;管理体制:垂直管理,人、财、物统一由图书馆管理。人员由学校人事处根据图书馆事业发展和学科群分馆规划情况统一编制;文献保障经费由学校、学院、学科群管理单位共同协商;总-分馆运行管理费由学校财务处统一预算[4]。

3.学科群分馆的功能定位与职责

总馆的功能定位应围绕建设“文献信息资源集散中心、信息共享中心、学生学习交流中心、教师研讨中心、社会化服务中心”,成为“发起和支持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来确定。学科群分馆的功能定位应围绕建设“学科群相关专业的文献资源中心、学科群相关专业师生的学习交流中心”来确定。

总馆的职责应突出发展规划,资源采集和加工整理。学科群分馆的职责应突出学科群相关专业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及开发利用,文献传递、馆际互借、课题检索、代查代检、科技查新等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组织策划学科群内的学术交流活动,学科群分馆综合服务网站的开发制作与维护,学科信息资源的宣传与利用培训等方面。

4.学科群分馆的软硬件条件

(1)硬件条件。

在馆舍的选择上,应考虑学科特性,根据文献总量、文献类型、时效性和服务对象的分散程度来确定,位置要方便,面积不求统一可大可小。如三峡大学的“水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分馆”,考虑水利工程和土木工程两个学科是我校的优势学科,资料积累较多,其馆舍面积设计应相对大一些,规划为1500平方米。“电力与新能源学科群分馆”,因为资料的时效性比较强,电子资源的利用率比较高,其馆舍面积设计可相对小一些,规划为350平方米。

在设施设备的配置上,应根据学科用户群的需求,尽可能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要。设施设备包括硬件设备资源和软件技术资源。其中,硬件设备资源包括计算机设备、自助借还设备、媒体设备、书刊架、阅览桌椅、讨论桌椅、咖啡机、网络通信设备等;软件技术资源包括书刊管理系统、办公软件、媒体软件、通信软件和专业软件等。

在文献资源的配置上,学科群分馆应配置学科群相关专业的纸质图书与期刊、电子资源(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等。对于改造的学科群分馆,如果受空间限制,配置的纸质文献资源可以考虑以经典的专业书、工具书、中文核心期刊、外文原版刊以及近几年出版的新书为主。如水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分馆,其配置的文献资源应以水利工程(主干学科)、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支撑学科)、力学、生态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相关学科)等学科专业的文献资源为主。

(2)软件条件。

在人事管理上,为了减少人力资源成本同时又便于管理、开展服务,学科群分馆可设置1名专职学科馆员,配备2~4名学科助理馆员。学科馆员由图书馆安排,学科助理馆员通过聘请本学科群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担任。分馆实行学科馆员负责制,由学科馆员负责分馆的全面工作。

在服务内容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师生需求的变化,学科群分馆不能只是一个简单的阅览室,只开展书刊管理、参考咨询服务,而是一个个性化的学科服务场所,它的服务内容应该包括书刊管理、参考咨询、培训与讲座、个性化学科服务(学科导航、定题跟踪、知识挖掘、代检代查、科技查新等),并积极策划组织学科群内部学术交流活动等。

5.院系图书资料室改造为学科群分馆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1)馆舍问题。院系图书资料室改造为学科群分馆过程中,由于现有院系图书资料室大小不一、条件各异、位置分散,必然要面对馆舍规划布局和图书资料室改造装修的问题。为降低改造作业对师生利用文献的影响,减少学校建设经费的投入,学科群分馆的建设宜逐步推进,做到条件成熟一个建设一个:一方面依托其中部分图书资料室进行改扩建,另一方面在拟建的建筑规划中纳入学科群分馆功能。

(2)人事问题。院系图书资料室改造为学科群分馆的过程中,必然要面对院系图书资料室人员的消化吸收问题。可能一部分人选择继续留在学院,一部分人选择进入图书馆。图书馆是一个面向全校师生的公共服务单位,不仅承担着服务的职能,还肩负着教育的职能。学科群分馆的建设,需要更多具有学科背景、有一定信息情报知识、懂计算机技术的专业人员,学校应在图书资料室人员分流时考虑给予图书馆一定的选择自主权,同时,在引进人才上给予图书馆大力支持。

(3)经费问题。一是学科群分馆建设专项经费。院系图书资料室改造为学科群分馆的过程中,面临馆舍的改扩建和新设备的配置,需要一定的专项经费支持。学校应在年度经费预算中列支专项经费用于院系图书资料室学科群分馆化改造,以保证学科群分馆建设的正常进行。二是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经费。院系图书资料室改造为学科群分馆前,各图书资料室的文献建设经费均由所在院系按年度经费预算的一定比例拨付。改造为学科群分馆后,由于实行图书馆统一管理,为保障图书馆未来的发展和全校文献资料的整体建设,应考虑在学校的主持下,由图书馆与学院、研究生院、学科群相关负责人等共同协商,明确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经费的预算方式、比例等。三是总-分馆的运行管理费。院系图书资料室改造为学科群分馆后,人员的增加、图书期刊的转运等等,无疑将增加图书馆的运行管理成本。学校应充分考虑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在年度经费预算中增加相关费用。

(4)物资设备问题。院系图书资料室改造为学科群分馆过程中,必然面对已有物资设备的归属问题和新物资设备的建设投入问题。对院系图书资料室已有的图书资源,高校应整体纳入图书馆文献资源中;对院系图书资料室已有的设备资源,如学科群分馆需要即划入图书馆资产,如学科群分馆不需要,应由学院保留。院系图书资料室改造为学科群分馆后,为便于管理,建议无论谁投资建设的物资设备,其资产均纳入图书馆统一管理。

[1] 项延训,马桂敏.对学科群建设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7(1):41-43.

[2] 晁明娣.高校图书馆学科分馆建设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3):117-118.

[3] 吴 江,黄天放,朱 瑞,等.能源动力类研究生学科群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科技视界,2015(2):77,100.

[4] 王 刚.以学科分馆的模式整合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J].图书馆学刊,2009(1):75-76.

[责任编辑:马建平]

2017-01-12

三峡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重点项目“三峡大学院系资料室学科分馆化改造研究”(1523)。

唐文惠,女,三峡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赵惠婷,女,三峡大学图书馆馆员。

10.13393/j.cnki.1672-6219.2017.04.020

G 251

A

1672-6219(2017)04-0095-04

猜你喜欢
学科群资料室分馆
高校二级学院资料室的建设与管理
关于图书馆分馆建设的思考
文化产业(2020年15期)2020-01-02 19:07:28
高校院系图书馆资料室的管理模式研究
长江丛刊(2017年5期)2017-12-01 07:19:41
信息化背景下体育院校资料室发挥主要作用方式的探讨①
——以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出版人(2017年3期)2017-04-14 12:46:12
山东环境资源学科群秘书长座谈会召开
山东冶金(2017年6期)2017-04-09 02:38:55
论学科群的刀背结构与效应
沈志洪:着眼“无痛分娩”,推进妇幼健康学科群建设
语文知识选择的学科群范围的反思
台北市立图书馆北投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