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桂珍
(田阳县妇幼保健院广西百色,广西 百色 533600)
母乳喂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潘桂珍
(田阳县妇幼保健院广西百色,广西 百色 533600)
作为婴幼儿理想的食物,母乳含有6个月内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的营养物质,保证婴儿健康的生长发育。母乳喂养是WHO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倡导的科学的喂养方法,对母婴健康、家庭和社会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关于母乳喂养的优点、相关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较多,本文对国内外最新文献研究报道进行综述,重点在于为提升母乳喂养率干预手段提供系统化的参考。
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干预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婴幼儿出生6个月内需要接受纯母乳喂养,才能保证期最佳的生长发育状态,同时也可为其机体健康状况提供保证[1]。母乳喂养对母婴健康、家庭和社会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而据2012年卫生部发布的信息显示,我国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仅在38%左右,这与WHO“孕产妇和婴幼儿营养全面实施计划”中的“到2025年将生命最初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提高到至少50%”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2]。当前关于提高母乳喂养率的临床研究和报道较多,并且均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综述如下。
1.1 婴幼儿能够从中获益
1.1.1 预防感染:纯母乳乳汁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SIgA、IgM、IgG、溶菌酶、乳铁蛋白、双因子等抗感染因子,初乳可作为婴儿的第一次免疫,使婴儿免受感染。WHO爱婴医院的培训资料提到初生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其患病机会低于母乳代用品喂养的2.5倍,和因腹泻至死的人数则少25倍。另有学者研究发现,母乳喂养可预防婴幼儿时期及以后成长期的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皮肤感染等感染性疾病[3]。
1.1.2 降低婴幼儿期、儿童期肥胖症的发生:Spatz DL 等[5]发现,母乳喂养与儿童期肥胖风险降低相关。Cynthia 等[6]研究也表明,母乳喂养可通过支持和保护婴幼儿新出现的自我摄食能力;减少父母或主要看护人员不恰当喂养现象;调节婴幼儿能量摄入,提供细胞化学生物因子及能量消耗等三个方面对婴幼儿的体重起到保护作用。表明母乳喂养可预防婴幼儿患肥胖和超重。
1.1.3 母乳喂养利于增强母婴感情,使宝宝感受到更多的母爱,增加安全感,为婴儿的情商培养奠定基础。
1.2 母乳喂养对母亲的好处
1.2.1 促进母亲产后康复:婴儿的吸吮可促进子宫收缩,防止产后出血,促进恶露排出;在纯母乳喂养期间,较高的泌乳素可抑制卵巢排卵,达到自然避孕目的。
1.2.3 降低母亲罹患恶性肿瘤的几率:国外某项研究表明[7],母乳喂养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较非母乳喂养者降低4.3%左右,且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患病风险也明显降低。
1.2.3 其他:研究表明[8],稳定持续的母乳喂养行为能够降低母亲发生抑郁症的风险,并且对婴幼儿的行为也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这与相关研究中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呈负相关的结论相一致[9]。另外,Stanley等[10]研究认为,母乳喂养使患糖尿病的风险降低39%-56%。
2.1 母亲自身因素
林和萍等[11]研究发现。母亲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程度与母乳喂养率呈正向关系,母亲掌握母乳喂养知识的程度高,对母乳喂养越有信心,更易于解决母乳喂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另外,母亲的自身条件,如母亲营养缺乏、患病、乳头疾患(乳头凹陷或扁平,乳腺炎、乳头皲裂)等均会造成母乳喂养困难,使母乳喂养难于继续。
2.2 产后抑郁
Hatton等[12]研究,产后6周,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母亲抑郁情绪状态进行量化,结果发现若其得分超过14分,则母乳喂养行为中断的几率更大。研究表明[13],母乳喂养率、母乳持续喂养时间均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风险呈现强烈的负向相关性,分析其中原因为一旦母亲发生产后抑郁,那么将从心理、内分泌以及行为多个方面对乳汁分泌产生负向影响,并且母乳分泌量不足也属于负性心理事件,也会加重产后抑郁程度。
2.3 婴儿方面原因
早产儿、低体重儿和出生时Apgar评分<7分者,这些新生儿初生后因需要进一步治疗和护理,在一定的时间内与母亲分离,在分离期间靠奶瓶喂配方奶,没有能进行母乳喂养。母婴分离期间,母亲泌乳量由于缺少婴幼儿吮吸刺激而显著减少。婴儿的病情也使得母亲担忧和焦虑,诸多不良情绪使母亲泌乳受到影响,使患儿治愈出院后恢复母乳喂养带来了困难[14]。
2.4 医务人员方面
成功的母乳喂养护理人员的作用至关重要,无论在知识宣教或实际操作指导中均起关键的作用[15]。初产的母亲在母乳喂养过程中或多或少都需要医务人员的帮助和指导,对一些合并乳头疾患母乳喂养困难的产妇,一两次的指导往往不易成功,需要护理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指导和协助[16]。而目前基层产科护理人力资源严重不足,母乳喂养宣教大多流于形式,并没有对母乳喂养指导及重要性宣传作出实质性贡献。另外,一些护理人员没有经过规范的母乳喂养知识培训对母乳喂养缺乏正确认识,在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和指导方面还不能满足产妇的需求。
2.5 家人及朋友方面
Elissa York等[17]在一项研究中证明,母亲的家人及朋友对其母乳喂养意向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丈夫的积极态度影响作用最为明显。此外,职业女性一般来说产假均不到6个月,针对此类人群母乳喂养时间难以保证,使得断奶风险明显增加[18],是无工作妇女母亲的2.191倍。可知产假时间与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具有正向相关性,时间越长意味着职业女性母亲母乳喂养的机会越大[19]。虽然我国对产假和工作期间的哺乳时间都有规定,但多数工作场所并没有提供育婴室或哺乳室,职业女性返岗后的母乳喂养存在很大困难。
3.1 加强产前宣教
利用孕妇学校和产前门诊大力开展母乳喂养健康教育,进行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期是孕期。妊娠期间便应当对孕妇进行母乳喂养教育,使其明确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优点。值得注意的是,对家庭主要成员的宣传教育,可以提高母乳喂养的家庭支持度。
3.2 早接触、早开奶
吕爱华等[21]研究表明,早吸吮可刺激垂体分泌泌乳素,提高母亲血清中泌乳素的水平,促进乳汁分泌。成功的早吸吮,不但达到早泌乳的目的,还可以增强母亲母乳喂养的信心。
3.3 医务人员的支持
医务人员是母乳喂养最有力的支持者,在整个母乳喂养期间她们始终是指导者和支持者。产后初期(6小时内)医务人员应指导母亲正确的哺乳姿势和婴儿正确的含接姿势,鼓励母亲和婴儿更多的皮肤接触,让婴儿试着去含接乳房,尽早找到适合自己喂哺的体位。但产后住院恢复时间较短,对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的指导往往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出院后居家休养过程中产妇仍然会发现许多母乳喂养的问题[22]。因此,医务人员在产妇出院3天内通过电话回访或家庭访视了解母乳喂养情况,根据存在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将母乳喂养支持延伸到家庭。
3.4 家庭的支持
正因为产妇母乳喂养行为受到丈夫、家人和朋友的影响较为明显,并且对母乳喂养率和持续喂养时间均有积极作用,因此应当鼓励其家人和朋友对产妇及时关心和安慰,使其增强母乳喂养的信心。母乳喂养中的一些小问题,家中有母乳喂养经验的长辈是一个现成的顾问,如果祖母或外祖母与年轻的母亲住在一起的话,对喂奶的母亲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3.5 社会的支持
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快速发展,职业女性的人数越来越庞大,一个工作的母亲为了进行母乳喂养要面临许多困难,如:母亲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的哺乳条件、将婴儿送到工作地点或离家较近地点的可能性等,解决这一问题,一个很重要的措施是产假和哺乳假的问题。应至少在产后给4-6个月的产假或现行哺乳假的时间让母亲灵活支配,让母亲在这关键的时刻,可以脱离工作而全力以赴放在母乳喂养上。另外,对哺乳的母亲必须有法律的支持,使她们不会因为享受产假和工作哺乳时间而在薪酬待遇和就业机会上受到歧视。
综上所述,母乳喂养不是一个自动的步骤,需要将要做母亲的妇女去学习,母乳喂养的成功首先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同样也需要政府法令规定的支持。一个进行母乳喂养的母亲,她确信这样做能让她的孩子获得最好的喂养,如果得到周围环境的支持,她对母乳喂养的信念就会更加巩固,也就会把母乳喂养坚持下去。
[1]WHO.婴幼儿喂养全球战略[EB/OL].http://whqlibdoc.who.int/ publications/2003/92415,62218-chi.pdf,2012-2-24.
[2]WHO.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plan on maternal infant and young childnutrition[EB/OL].[2012-05-11].http://www.who. int/nutrition/topics/WHA65.6-annees2-en.pdf.
[3]Field CJ.The immunological components of human milk and their effect on immune development in infants[J].Nutr.2005,135:1-4.
[4]潘啟锐,潘巧红,叶丽娟,等.母乳喂养改善儿童哮喘的临床研究[J].2013,24(1):111-112.
[5]Spatz DL.Preventing obesity starts with breastfeeding[J].J Per-inat Neonatal Nurs.2014,28(1):41-50.
[6]Cynthia JB,Alison K.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reastfeeding and obesity[J].Int J Pediatr Obes,2009,4:196-204.
[7]Kotsopoulos J,Lubinski J,Salmena L,et al.Breastfeeding and the risk of breast cancer in BRCA1 and BRCA2 mutation carriers[J]. Breast Cancer Res.2012,21(7):1089-1096.
[8]Jones NA,Mc Fall BA,Diego MA.Patterns of brain electrical activity in infants of depressed mothers who breastfeed and bottle feed:The mediating role of infant temperament[J].Biol Psychol,2004,67(1):103-124.
[9]Dennis CL,McQueen K.Does maternal post partus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 influence infant-feeding outcomes[J].Acta Paediatr,2007,96(4):59-594.
[10]Stanley I,Mei C,Raman G,et al.Breastfeeding and maternal and infant health outcomes in developed countries[J].Evid Rep/Tech Assess,2007,7(7):105-161.
[11]林和萍,邵海珍.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3):4-7.
[12]Hatton DC,Harrison-Hohner J,Coste S,et al.Symptoms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and breastfeeding[J].J Hum Lact,2005.21(4):444-449.
[13]唐玉华,何 青.产妇心理健康与院外母乳喂养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护理,2005,11(23):2001-2002.
[14]冷 丽,郑素萍.影响婴儿母乳喂养相关因素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7):91-92.
[15]冉儒旺.母乳喂养与护理技术及管理[J].医学信息,2011,24(6): 3991-3992.
[16]邢美珠.产妇乳头异常的母乳喂养问题及对策[J].海南医学,2010,21(12):143-144.
[17]Elissa York,Elizabeth Hoban.Infant feeding intentions among first time pregnant women in urban Melbourne,Australia[J]. Midwifery,2013,29(7):787-793.
[18]黄璐娇,曾 果,李 鸣,等.成都地区城乡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卫生研究,2012,41(5):760-764.
[19]黄 迎,何 萍,黄璧琨,等.职业母亲婴幼儿的母乳喂养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2):142-145.
[20]吕爱华,刘继波,王清凤,等.早吸吮对初乳分泌时间、乳胀程度、产后恶露量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09,15(9):151-152.
[21]王淑敏,林丹儿.素社社区2004-2009年母乳喂养随访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6):3640-3641.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71
A
ISSN.2095-8803.2017.01.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