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切除术后并发膈下积液1例护理

2017-04-02 09:14
上海护理 2017年2期
关键词:肉瘤腹膜积液

陈 珉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 200032)

·个案护理·

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切除术后并发膈下积液1例护理

陈 珉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 200032)

腹膜后肉瘤;膈下积液;护理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T)主要为来自腹膜后间隙的脂肪、疏松结缔组织、筋膜肌肉、血管神经、淋巴组织以及胚胎残留组织,临床少见,分良性和恶性两种。约80%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为恶性,且肿瘤常累及周围重要脏器及大血管,尤其是巨大PRT给临床治疗带来较大的困难,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复发率及病死率高[1-2]。2014年2月科室收治1例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患者,术后并发膈下积液,经积极治疗及护理后康复出院,现将护理经过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基本资料 患者女,36岁,于2014年1月无意间扪及腹部肿块,于当地医院就诊,CT示腹部巨大肿块,为求进一步治疗,遂于2014年2月11日至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入院查体:体型消瘦,呈贫血貌,胃纳差;腹盆腔可及巨大肿块,质地偏软,边界不清;腹腔穿刺细胞学示:见少量肿瘤细胞,倾向间叶来源(软组织或神经来源)。

1.2 治疗经过 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后,患者于2014年2月20日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膜后巨大肿瘤+脂肪肉瘤切除术+脾脏切除术+降结肠肠段切除术+复杂肠粘连松解术”。术中见左腹腔巨大肿块,30 cm×20 cm大小,分叶状,大部分为脂肪肉瘤,包膜尚完整,上界至膈顶,包绕脾脏上极,与胃后壁粘连紧密。术中置胃管一根,并于结肠旁沟及脾窝各放置引流管一根,术中出血约800 mL。患者术后病情基本稳定,但于第7天出现体温升高,至38.5℃。血常规示:白细胞19×109/L、中性粒细胞85%,患者主诉胸闷、左上腹不适,触诊有叩击痛。X线摄片检查示:左膈肌升高,与胃底距离增大,膈下积液可能。遂行CT进一步检查,提示:左侧膈下积液,伴左肺相邻肺叶膨胀不全可能。考虑积液较多,无法自行吸收,遂即在CT引导下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膈下穿刺置管引流术,并配合全身抗生素治疗。穿刺当日引流出膈下积液220 m L,患者主诉胸闷症状缓解。术后第9天体温38℃,白细胞14×109/L,膈下引流液90 mL,继续予抗感染治疗,并结合白蛋白支持治疗及小剂量利尿剂使用,以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提高免疫力,促进膈下积液吸收。术后第14天体温37.2℃,白细胞9×109/L,膈下引流液20 mL,体温趋于平稳,局部全身症状减轻,引流液逐渐减少。于术后第15天拔除膈下引流管。拔管后继续观察患者的体温、血象及其他伴随症状,连续多日体温正常,血常规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无肺部症状,考虑患者膈下积液已完全被引流及吸收,遂遵医嘱于2014年3月10日出院。

2 膈下积液的观察及护理

2.1 膈下积液产生的原因 膈下积液多由于脾切除术后肝功能损害、凝血机制障碍、血浆白蛋白低、免疫功能低下等导致。该例患者因巨大肿瘤切除,术后左隔下空出较大的腔隙,易发生渗血;加之手术创面较大,易造成膈肌损伤和刺激;同时术后膈肌运动减弱,使脾窝处引流不畅,从而增加了膈下积液发生的几率。

2.2 膈下积液的护理

2.2.1 膈下积液的观察要点及处理方法 发生膈下积液后,严密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的症状、体征。因患者主诉胸痛及上腹部不适,予行X摄片、B超及CT检查以确诊。同时配合医师进行膈下积液的穿刺引流,监测每日引流情况。监测患者体温、白细胞变化情况,遵医嘱予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营养支持治疗,促进积液吸收。连续3 d体温和白细胞正常、膈下引流液少于50 mL时予以拔除引流管。

2.2.2 膈下穿刺引流液的观察 在引流过程中严格掌握引流的速度,密切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一般情况下引流量小于100 mL/h,若引流量突然增多,且颜色呈鲜红色或暗红色,性质黏稠、呈凝血状,应考虑有活动性出血,需立即通知医师行进一步处理。根据患者情况行缓慢持续引流,一般一次引流300~500 mL,避免一次引流过多,以免导致患者出现头晕、出汗、面色苍白、心悸、脉搏细速、四肢发凉等症状。一旦发生上述症状,应立即停止引流,夹闭引流管,给予对症处理,并观察脉搏、血压及神志变化[3]。另外,穿刺后可引起局部疼痛,护士可教会患者腹式呼吸以减轻疼痛。

2.2.3 膈下穿刺导管的固定 膈下穿刺成功后,将导管通过固定器用缝线缝于皮肤上;再使用无菌透明敷料粘贴于穿刺处,加固导管的同时又便于穿刺处皮肤情况的观察。护士应经常巡视、检查导管与引流器衔接处是否紧密,引流管在床边的固定是否妥当,避免患者活动过程中牵拉导致导管滑脱。观察患者是否出汗较多、无菌敷贴有无卷边等,必要时及时更换敷贴,以保持有效固定。

2.2.4 保持膈下引流通畅 经常观察引流管位置,防止引流管扭曲、打折、受压[4]。保持引流通畅,嘱患者适当变换体位,多采取患侧卧位,以利于积液的引流。由于深静脉导管的管腔较细小,膈下积液中含有胸腹腔脱落细胞和纤维蛋白,易引起导管的堵塞或引流不畅,可以适当旋转、定时挤压导管,同时每天使用无菌生理盐水20 mL正压冲管,防止导管堵塞。

2.2.5 防止局部感染 膈下积液往往为感染创造了机会。由于患者置管时间较长,且体质较差、机体抵抗力下降,膈下穿刺引流后有继发感染的危险。因此,应每日对穿刺部位皮肤进行消毒并更换无菌敷贴,严格无菌操作,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同时注意观察穿刺点局部有无红、肿、热、痛及渗血、渗液。引流器应每日更换,放置时要低于穿刺点平面,防止引流液倒流。保持病房环境整洁,定时通风,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探访。若膈下积液引流不畅,也易发生左膈下感染、脓肿等。护士应观察患者有无头痛、食欲不振、易疲倦等中毒症状。此外,积液对膈肌产生刺激,还易引起渗出性的胸腔积液。因此,保持膈下引流管的通畅非常重要,护士应加强观察和巡视。

2.2.6 预防肺部感染 术后第2天起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使膈肌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下降,以利于呼吸,同时减少致炎物质对膈肌的刺激[5]。予每日2次雾化吸入,化痰同时预防肺部感染。定时翻身拍背、教会患者有效咳嗽排痰;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化痰药物。

2.2.7 呃逆的处理 由于术后膈肌受刺激,易引起患者呃逆。膈下积液也可引起顽固性呃逆。早期可使用深吸气后屏气法、按压双眼球法或按压眶上神经法。顽固性呃逆可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经穴治疗、封闭疗法及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等[6]。该患者于术后第6天出现呃逆症状,由于呃逆程度较轻、发现较早,护士指导患者使用深吸气后屏气法减轻了呃逆症状。该方法对早期呃逆较为有效,由于及时给予干预措施,2 d后患者症状逐渐减轻并消失。

3 出院指导

3.1 饮食指导 由于患者体质较差,伴有贫血、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等,且PRT手术创伤大,因此,手术前后加强营养摄入非常关键,可促进伤口愈合、提高患者抵抗力,帮助其平稳渡过手术难关。患者禁食期间,进行全肠外营养,通过静脉补充增加机体免疫力的药物,如白蛋白、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溶液等。肠道恢复通气后于术后第3天拔除胃管,从少量清淡流质逐步过渡至半流质、软食到全量普食,遵从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饮食原则,按时进食,少量多餐。

3.2 活动指导 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让其意识到早期活动的好处:①有利于膈下积液的排出,拔管后也利于剩余少量积液的吸收;②能促进膈肌位置下降,增加肺活量,以利于肺复张,保持呼吸道通畅,增加舒适度;③有利于增强肠蠕动,减轻肠胀气。嘱患者出院后安排适量的活动,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3.3 其他 指导患者和家属合理安排生活,保持乐观情绪,增强康复信心[7]。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各复查1次,出院后1~5年每半年随访1次,5年后每年随访1次。

4 小结

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的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术后易合并多种并发症,加强对病情的观察,同时做好并发症的护理,对于患者整个疾病治疗和康复过程尤为重要。

[1]李荣,郑伟.腹膜后肿瘤术中大出血的预防及对策[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8):457-459.

[2]刘鹰,朱立元,吴坤胜,罗承耀.腹膜后肿瘤28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12):732-733.

[3]雷阳阳,廖培娇,陈利芬,朱志英.肝切除术后胸腔积液、膈下积液的发生原因及护理[J].2006,12(17):1612-1613.

[4]赵俐玲.中心静脉导管在大量心包积液病人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37-38.

[5]马开兰.90例脾切除术的护理干预[J].创伤外科杂志,2013,15(5):461-462.

[6]刘效娟.针刺联合穴位注射在中风后呃逆治疗中应用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1):42-43.

[7]戈寒冰,李春荣.肿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12):1018-1019.

R473.6

B

1009-8399(2017)02-0087-03

2015-01-09

陈 珉(1983—),女,护师,本科,主要从事肿瘤临床护理。

猜你喜欢
肉瘤腹膜积液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腹水、胸水、心包积液,都是什么病?
滑膜肉瘤的研究进展
侧脑室内罕见胶质肉瘤一例
关于腹膜透析后腹膜感染的护理分析
产水凝析气井积液诊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