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压迫者教育学》看师生关系视角下的教育公平

2017-04-01 16:00张丹丹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弗莱公平师生关系

张丹丹

(云南大学 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从《被压迫者教育学》看师生关系视角下的教育公平

张丹丹

(云南大学 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师生关系作为一个隐蔽的因素影响着教育公平的实现,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前提。保罗·弗莱雷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中对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进行了批判,同时倡导建立在公平互惠的师生关系基础上的“提问式教育”,通过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和对话,促进双方共同成长。弗莱雷的理论对改变我国师生关系不平等的现状以及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被压迫者教育学;师生关系;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问题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作为教育现代化和民主化的重要标志,长期以来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纷繁复杂的因素影响着教育公平的实现。宏观上表现为地区差异、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差异、政策不完善等,微观上表现为实施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学校、课堂、性别、师资力量和师生关系等方面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当前研究教育公平的学者多站在宏观的视角,针对当前教育领域中诸多由经济、政治、区域等引起的教育不公平进行分析和解读,可以说良好师生关系是在微观的层面对教育公平实现的重要维度。我们只知道人类历史上有被压迫的人民和民族,却不清楚还存在着被压迫的学生和教师,保罗·弗莱雷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中提出“灌输式教育”的师生关系是一种被压迫的关系,弗莱雷提倡用“对话”实现师生关系平等,实现教育公平。师生关系视角下的教育公平可归结于教学中的人获得公平的对待[1]。

1 保罗·弗莱雷的师生观

任何的教育理念都能折射出当时的社会价值取向和社会观念,保罗·弗莱雷的“解放教育观”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教育思潮,解放即教育是其思想的核心。解放教育思想主张的是人的解放,把被压迫的人从迷信中、从压迫中、从异化中解放出来,同时解放压迫者。1921年,弗莱雷出生在巴西东北部累西腓市的一个丧失了经济基础的中产阶级警官家庭,该市所在的伯南布哥州是巴西乃至整个拉美极其贫困的区域,他出生后不久就直接体验了这种艰难的生活。弗莱雷13岁时父亲去世,读中学时便开始了课余外出打工的艰苦生活。家庭境遇的变迁和童年的辛酸生活,使他很早就对社会上存在的贫富差距、阶级差异、社会不公平问题有所思考。他从小就立志改善穷苦百姓的生活,良好的家庭交流氛围和艰苦的生活经历,为弗莱雷后来提倡师生“对话”和“交流”的教育观点打下了基础。

1.1 灌输式教育中师生关系

在《被压迫者教育学》的开篇保罗·弗莱雷就讨论了人性化与非人性化的问题,人性化和非人性化都是两种确实存在的选择,但只有前者是人的使命[2]。不公正的待遇、剥削、压迫都妨碍了这一使命的完成,在压迫者看来,被压迫者寻求人性化的使命是错误的同时是被极力否定的,这些都证实了这一使命的重要性。要实现教育领域的人性化,就必须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打破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实现人性化这一目标。

灌输式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压迫的关系[3]。校内或者校外任何层次的师生关系的基本就是讲解。这关系包括讲解主体(教师)和耐心倾听的客体(学生)[4]。在灌输式教育中,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处于绝对的控制地位,教师认为自己是知识渊博并且至高无上的主体,而学生只是安静等着教师来对自己进行改造的一无所知、逆来顺受的客体,并且这个客体是完全处于被支配和被控制的地位的。教师将知识当作神圣之物“赏赐”给愚昧无知的学生,并且学生的愚昧和无知是绝对存在的。压迫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单向的、垂直的模式:教师教,学生被教;教师无所不知,学生一无所知;教师思考,学生被思考;教师讲,学生听—温顺地听;教师制定纪律,学生遵守纪律;教师作出选择并将选择强加于学生,学生唯命是从;教师作出行动,学生则幻想通过教师的行动而行动;教师选择学习内容,学生(没有征求其意见)适应学习内容;教师把自己作为学生自由的对立面而建立起来的专业权威与知识权威混为一谈;教师是学习的主体,而学生纯粹只是客体[5]。这种建立在师生双方对立基础上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双方都变得非人性化,教师与学生之间并没有平等可言,从根本上违背了教育的使命和终极目的。对于这样的现象,弗莱雷做了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即将我们意识中传统的教育比作是“银行储蓄”式的教育,传统的学生被看作“银行”,教师则被看作“储户”。作为“储户”的教师完全意识不到自己是和学生是生存同一空间的平等主体,交流是教师和学生一起生存所必需的能力,而在“储户”教师的原则中,他惧怕甚至禁止与学生进行交流。

实际上教师具有压迫和被压迫的二重性。在教师用自己的权威压迫学生的同时,教师也会受到统治阶级的压迫,无论内心是否愿意,教师必须无条件地服从统治阶级利益,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大力的宣扬统治阶级的主流思想,控制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扼杀其批判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被潜在的压迫着,其实也是在逐渐地丧失思维和人性化。灌输式教育中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严重制约着教育公平的实现。

1.2 提问式教育中的师生关系

无论历史发展、现实状况和未来命运如何,平等都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理想,都是相对于人而不是相对于物来说的[6]。人生而平等,教育要平等地看待社会上每一个个体生命,尊重个体生命独特的价值,为全体生命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灌输式教育阻碍了教育使命和目的的完成与实现,由此,教育要走向解放的道路,而铺路石就是“提问式教育”。提问式教育从根本否定了教师至高无上的主体地位。知识不再是教师恩赐给学生的宝物,而是双方共同交流、相互学习的产物,师生双方处于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中。通过对话,教师的学生(students-of-the-teacher)及学生的教师(teacher-of-the-students)等字眼不复存在,新的术语随之出现:教师学生(teacher-students)及学生教师(students-teacher)[7]。提问式教育在揭露现实的过程中让思维和意识脱颖而出,对现实中各种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和批判。

能够解决教师和学生这一矛盾的真正的教育建立在交流上,而交流又是建立在对话上。弗莱雷认为在解放式的教育中教师需要拥有诸多不可或缺的品格,对话式教学中一定要以平等、爱、谦逊、信任为基本条件,缺乏这些因素对话就不可能存在。首先是平等,教师应把自己看作与学生平等的个体而相互学习,这是对话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平等对话就失去了真实性。只有平等的对话,师生的思想才能碰撞出火花。其次是爱,如果一个人没有爱,那么他必定会对世界感到绝望,对生活失去向往,这个没有爱的人一定没有责任感,于是他无法进入对话。第三是谦虚,倘若教师把自己当作真理的绝对拥有者,那么他会一直期望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而师生双方中只要其中任何一方缺乏了谦虚,对话就会随之破裂。最后是信任,对人的信任是对话的基础条件,这里的信任可以理解为高层次的深信不疑,对话中的师生必须彼此信任,教师相信某件事情会被学生解决、相信学生有创造力、相信学生有发展力。在这些条件下,师生之间进行的不仅仅是知识和经验的共享,而是精神的共享。

2 我国当前师生关系不平等的现状

自古以来,我国都十分重视教育在人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师生关系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发生着变化。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下,教师和学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成绩成为共同衡量一名教师是否是好教师和一名学生是否是好学生的一个硬性标准。于是,成绩成为主导师生关系亲疏远近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导致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屡见不鲜。

2.1 “师道尊严”思想的流变阻碍教育公平的实现

“师道尊严”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本意为教师应当受到尊敬(教师传授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但是在数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人们对它的内涵不甚了解,于是出现了理解上的偏差。“师”和“道”本是两个相互分离的概念,《周礼》中“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首次将二者结合,后来“师道尊严”逐渐演变为只有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才能受到尊敬。汉朝以后的师生关系表现出强烈的等级性,诸如“天地君亲师”和“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赋予了教师无限扩大的权利,师生关系呈现出一种失衡状态。时至今日,我们传承了古代中国“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但不可否认的是,“师道尊严”被严重地曲解,片面地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学生只能是一个绝对服从的客体。这种异化的师生关系,存在于目前我国的各阶段教育中,阻碍着教育公平的实现。

2.2 教师法制知识淡薄导致侵权行为多发

《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尽管教育立法一直在不断完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部分教师在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权的过程中,因法律意识淡薄而造成侵犯学生的案例屡见不鲜。轻则表现为罚站、罚做作业、罚扫地等,重则表现为语言羞辱、谩骂、当众曝光学生隐私,甚至是殴打学生等。以上这些教师的侵权的行为在边远地区的乡村中小学发生的几率较高。这些侵权行为的发生,教师本身大多是无意识的,认为自己作为教师有规范学生行为的权利。这说明,教师队伍中法律意识淡薄者甚多。这样的行为对学生心理上造成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教师所认为的管教目的,在师生关系平等的道路上划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2.3 学生无法获得应该得到的同等关注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体现在教与学上,也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期待的精神层面上。在任何层次的班级和学校中都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普遍体现在学习困难学生这一群体,在这里对学习困难学生所做的界定是“学习困难学生指的是部分学习成绩差、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家庭情况特殊或贫困而给学习带来困难的学生”。教师忽视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性,用统一的、刻板的标准和尺度来衡量。教师对成绩优异的优秀学生给予了殷切的关注,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尽可能地把时间和感情投入这一群体中,原因在于这一群体的学生确实在各方面都优于学习困难生,而且可以给教师带来社会评价和直接的利益。而困难学生处于一种完全被边缘化的状态,教师无视困难生的闪光点和长处,从根本上抹杀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专长,抑制了困难学生公平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关心和关注是学生的基本需要,每一个学生期盼自己获得教师给予的关注和照顾,没有感到自己被人关注和关心的学生,不能够自主和自觉地去探索自己需要的知识,他们获得的是消极的评价、较低的期望、较少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回答问题的机会等等。例如,学习困难学生的座位一般被安排在后排或者角落,从座位的安排也可以看出这种失衡的师生关系,导致“教育为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成了口头支票。

2.4 课堂缺少互动交流

课堂教学是教育活动中学生习得知识的最重要的形式,也是师生建立互动、交流最基本的形式。教学活动要实现最优良的目标,教师和学生必须处于不断交流和对话的状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绝大部分教师作为支配者紧握话语权。就目前我国的课堂的基本情况来看,40分钟的课堂教师基本采取满堂灌输的形式,少部分教师会有意识地空出很少的与学生交流的时间,但这种交流的形式基本都是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并且获得这小几率交流机会的一般是优秀学生。偶尔的课堂讨论,也都是在固定的模式下得出一个被规定了的答案。学生对自己的疑问和不解是不会也不能主动提出来与教师交流,如若有这样的学生,就会被看成是在课堂公开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甚至有教师因为教学任务拖延下课时间。

诸如此类形式上的师生交流和对话,剥夺了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权利,压抑了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从根本上缺失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平等对话过程,无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良性师生关系。教师诸如此类的不合理做法,都成为师生平等关系实现的“绊脚石”。

3 如何借鉴保罗·弗莱雷的思想促进教育公平

良性发展的师生关系是在当前教育公平未达到真正理想的状态下可以从中入手改善现状的基础层面,从人的主观意识中最大程度地减少或者避免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发生,在弗莱雷解放教育的指引下迈向教育公平。

3.1 教师和学生应同时互为师生

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学习的对象,教师和学生也是未完成的人,在教育过程中他们双方都必须多多地彼此学习。弗莱雷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中指出:教育必须从解决教师与学生这对矛盾入手,通过调节矛盾双方,让他们同时互为师生[2]。社会越是发展进步,教师更应该思考现实的教育和社会问题,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思想与行动上把学生看成是互相学习的对象,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地、主动地、充满自尊地与教师一起走上进步的阶梯。

3.2 教师和学生应发展伙伴关系

在现代的许多研究中都表明,教师特别是女教师出现了逐渐向父母角色转换的倾向。由此,弗莱雷在提出教师不是家长而应该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的观点。伙伴关系式的师生关系应该是自由、平等、和谐的关系,破除教师的权威性的另一面是学生会获得自我做主的权利,教师在与学生成为同伴的同时,利用游戏、故事等激励学生,学生获得学习的积极性。中国古话“亦师亦友”说明的也是这个道理,许多教师总试图在学生面前保持一份神秘,有的甚至保持着严肃的面孔,以为这样会让学生对自己产生敬畏之感,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其实适得其反,只有真诚地热爱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到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亦师亦友,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3.3 开展对话教育,培养批判性思维

就现在的情况来看,我国正朝着民主、和谐、自由的教育方式发展,灌输式教育和压迫式的师生关系已经阻碍了我国教育公平的实现。对话式教育是一种积极的、交互式的教育活动,能够解决师生之间的矛盾,当然这里的对话不单单是我们平时理解的交谈方式或是技巧,对话是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以世界为中介,旨在命名世界[2]。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认识世界的途径,同时也是一种创造行为。

但是,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中是没有对话关系的,教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接受这种灌输知识越多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批判性和创造性就越差,灌输式教育下培养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自主独立的精神、改革意识。因此,通过批判性的对话,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批判性思维,给予学生充分展现自己、发挥自己的机会。尽可能地尊重学生,将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建立在平等、爱、谦逊、信任、希望的条件上,师生共同成长,极有力地促进人性走向完善。

3.4 采用灵活的课堂师生沟通交流方式

在课堂交流中,教师如果能够通过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与学生交流互动,通过这样的方式诱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把学生从以往的学习方式中拉进一个全新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教师营造的这种氛围中对内容的把握更加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放弃了话语权,充当一个媒介,通过互动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课堂中找到要学习、能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当真正的课堂互动发挥作用的时候,学生就可以用最放松的心态展示自己、发挥自己、实现自己,最后达成师生双边都能够得到效果。

4 结语

我国目前还一直徘徊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这一两难的境地中,试图通过各种教育改革培养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人才,但是却难以走出传统教学观念的禁锢。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除了宏观政策的支持和引导,还应该看到教育教学活动中细微的各个方面。通过仔细思考弗莱雷的“解放教育”思想和“对话式”教育,不难发现我国目前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解放学生和教师,实现师生关系的平等,使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可以获得公平成长的机会是一个又大又难的问题。学生应体会到教师给予的宽容、尊重、爱、友善和谦虚,教师要能体会到学生带来的信任、满足、爱、尊重和理解,这才是未来我国师生关系发展的理想状态。

[1] 杨伊娜.论师生关系视角下的教育公平[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3,1(2):68-69.

[2] 保罗 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30周年纪念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 米欢欢.由“压迫型”向“对话型”师生关系的转换[J].新课程,2014(11):167-168.

[4] 王佳佳.从压迫走向对话:弗莱雷师生关系观的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29(4):90-92.

[5] 郝文武.师生主体间性建构的哲学基础和实践策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4):15-21.

[6] 乔伊 帕尔默.教育究竟是什么?100位思想家教育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7] 王东升.浅谈创建“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J].东方教育,2014(S2):55.

On the Equality in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Based on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ZHANG Dandan

(School of Professional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650091,China)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s, as a hidden element, affect the equality in education. An equal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s one of the preconditions of equality in education. Paul Fletcher Ray criticizes traditional indoctrinatory education in his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while advocating ask-and-answer model based on an equal and reciprocal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which can promote mutual growth through equal communication and dialogue. Fletcher Ray’s theory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China in chang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unequal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s and inequality improvement in education.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s;equality in education

G40

A

1008-5475(2017)04-0051-05

10.16219/j.cnki.szxbzk.2017.04.013

2017-01-22;

2017-02-26

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科研基金项目(K3000017)

张丹丹(1990-),女,云南大理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职业培训与就业指导研究。

张丹丹.从《被压迫者教育学》看师生关系视角下的教育公平[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7,28(4):51-55.

(责任编辑:李 平)

猜你喜欢
弗莱公平师生关系
英国FLYGER弗莱戈阀门有限公司
公平对抗
英国FLYGER弗莱戈阀门有限公司
英国FLYGER弗莱戈阀门有限公司
怎样才公平
英国 FLYGER 弗莱戈阀门有限公司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笨柴兄弟
公平比较